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医卫 >

第779章

锦医卫-第779章

小说: 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破秦贼。必先倒奸妃!”顾宪成如是说。

余懋学也表示:“秦贼纤芥之疾,立太子实一国之本,先立国本,而后论其他。”

清流们果然不是吃素的,就在午门献捷的第二天,万历一朝持续最长、对朝政影响最大、贻害最为深远的争国本案,横空出世!

放响当头炮的并非近来声誉鹊起的顾宪成,也不是老三大骂将余懋学、赵用贤、吴中行,新三大骂将江东之、羊可立、李植,而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户科给事中姜应麟。

姜给谏在奏章中说,这次征缅大捷,既是陛下洪福齐天、将士戮力建功,更是皇天后土庇佑、祖宗威灵显赫,所以应当趁此大捷,早立国本——也就是确定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让大明传承有序、皇统后继有人,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姜应麟是浙江慈溪人,而如今的清流中坚余懋学是江西婺源人,顾宪成来自江苏无锡,赵用贤江苏常熟,吴中行江苏武进,江东之安徽歙县……这些地方在当时要么属于南直隶,要么就是附近的江南地区,他们已在朝中隐隐结为一党,就是十多年后亮出招牌,左右大明朝局的,东林党!

此时虽无东林党之名,却有东林党之实,至于党争的种种手段,操弄朝局的诸般心术,余懋学顾宪成们也丝毫不陌生,由一个无名之辈出来放当头炮,不显山不露水的牵动朝局变化,诸位大人先生再摩拳擦掌随后跟进,这是大明朝官员们玩熟了的党争手段。

郑桢有了贤妃之名,万历自觉离废长立幼、最终册立郑桢为后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正在高兴头上接到这么份奏章,把他心头那点小盘算给全戳破了,立刻勃然大怒,说太子无非立嫡立贤立长,何用外臣催促,朕一切自有分寸,姜应麟无事生非,贬为大同广昌典史。

给事中属于六科,虽然从七品,职权却几可与部堂郎官相抗,典史却是知县下设的小吏,多大品级?不入流!

万历自以为这样做能唬住清流文官,可他忘了,文臣们连廷杖都不怕,又怎么会怕贬谪呢?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只能起到捅破马蜂窝的效果。

马蜂窝确实破了,马蜂们兴高采烈的开始了欢唱。

首先跟进的仍然不是顾宪成,而是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他们和姜应麟差不多,属于小猫小狗两三只。

万历一点也没和他们客气,直截了当的施加贬谪,可惜效果与预期相反,姜应麟、沈璟和孙如法立刻声誉鹊起,受到整个京师士林的礼遇,离京那天很多清流官员前往送行,吴中行、赵用贤更是以自己当年谏阻张居正夺情而遭受廷杖的事情相勉励。

立马群情激奋,直谏遭贬,这是扬名天下的大好事,为册立太子争国本,等到将来太子继位,更有拥立之功!若论功劳,还有比拥立之功更大的吗?

于是,各种各样的奏章以铺天盖地之势发往通政司,堵住了文渊阁,也堆满了万历的案头。

万历不能对此置之不理了,但他可没有张居正那么强硬而多变的手段,何况扳倒江陵党之后,清流言官气焰越发舒张,比当年更难对付,办事他们不行,骂战他们最拿手。

万历终于开始尝到了苦果,他别无他法,只好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偷奸耍滑,声称自己“头昏眼黑,力乏不兴”,装病不上朝。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可有些人就是惹不得的,以为躲起来就能逃避,那也太小看大明文官的威力了,礼部主事卢洪春跳了出来。

在奏折中,他这样说:“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意思是万历年纪轻轻就得病,无非是在后宫里和奸妃郑氏夜夜笙歌,出了肾虚的毛病。

卢洪春籍贯浙江东阳,同样是余懋学、顾宪成的江南小同乡兼好朋友,当年就不遗余力的攻讦江陵新政,万历曾经因此很欣赏他,可这次他把炮口调转了过来,对准万历猛轰,立马叫这位皇帝傻了眼。

肾虚,普天下男人最恼火的两个字,竟被卢洪春当着万千臣民的面说了出来,广布于大庭广众之下,万历简直快要气疯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空虚公子,他恨不得直接去爆卢洪春的菊花——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但他至少还有一个办法,廷杖。

卢洪春如愿以偿的挨了六十大板,然后余懋学、顾宪成组织了热情洋溢的欢送大会,送他回了老家。

接着,顾宪成这个最狡猾的家伙使出了杀手锏,在奏章中,他假模假样的把郑桢恭维了一番,称她为贤妃,然后说如今太子不立,国本动摇,天下有疑在贤妃,我顾某人却绝对相信贤妃会顾全大局,劝谏君王早立储君,以释天下之疑。

你不是贤妃吗?那就请你劝谏陛下,立王恭妃生的朱常洛为太子!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再没有比这更狡猾的奏章了。

事实证明,郑桢对付朱翊钧很有一手,但和老奸巨猾的文臣们斗,她还嫩得很。

“岂有此理!”

咣当——储秀宫中传出瓷器摔碎的声音,郑桢气得满脸通红,坐在床沿生闷气,她被顾宪成的奏章逼到了墙角,邀得贤妃之名,本来就是为了自己立后、朱常洵立太子做铺垫,如果万历册立了皇长子朱常洛,郑桢一番辛苦又为了什么?

和现在的皇后,将来的太后比起来,贤妃算什么?贤你个大头鬼!

顺公公、庞保、刘成三位垂手肃立,大气儿也不敢喘一下。

“秦林,秦林在搞什么鬼?!”郑桢气不打一处来,简直想亲自跑到秦林府上去问问他,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动静。

宫门外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秦林呵呵笑道:“宫闱禁地,厂臣不敢擅入,郑娘娘安好?”(未完待续)

'荆湖卷1062章奸妃佞臣'

郑桢原本阴恻恻的脸,登时露出喜色,尽管她察觉之后极力掩饰,声音仍显得微微发颤:“秦、秦督主,请进。”

小顺子知道更多内情,倒也罢了,垂手肃立一旁的庞保、刘成暗暗咂舌,把秦林在郑娘娘心目中的地位又调高了一截儿。听锣听响,听话听声,大凡做到首领太监的,察言观色的本事绝对差不了。

秦林面带微笑,缓步踏入储秀宫,一记长揖到地:“厂臣见过娘娘,不知娘娘方才为何口呼厂臣之名?”

你就会装!郑桢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抿着薄薄的嘴唇,狠狠的把他剜了一眼,然后赌气似的道:“秦督主耳朵倒是极好的,刚刚儿提到一下子,你就听了个真。既然如此,想来别的什么风声也逃不过你的耳朵,只不知为何外面都暴风骤雨了,你才姗姗来迟,难不成看见本宫你就腻歪?”

顺公公想笑又不敢笑,郑娘娘话里这股子酸劲儿,直如打翻了山西老陈醋坛子。

去去去,庞保、刘成轰走了宫女和小太监,只剩下他俩满脸堆笑的站在顺公公左右。能留在这里,那就是郑贵妃的心腹,倍儿有面子!

万历装病当然不好待在储秀宫,就在乾清宫“养病”,朱常洵已经被打发过去玩了,郑桢心眼多得很,变相让儿子去盯住他爹,免得别的嫔妃乘虚而入。

宫室之中,只剩下秦林、郑桢和三个太监。

秦林笑着将衣袖抖了抖,本来他就比矮胖子万历高一点儿,身材也匀称得多,九龙玉带不是搭在肚皮上,而是紧紧束在腰间,越发显得潇洒不群,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眼睛里闪烁着锐利的光,整个人便像柄出鞘的利剑。令人窒息的锐气扑面而来。

灭国之雄,非同小可!

不必说三个阴人太监,就是高居九重丹陛之上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和这个男人一比,都显得小肚鸡肠。

郑桢薄薄的嘴唇抿得更紧了,抓住床沿儿的手,因为太用力让指关节微微发白。

秦林干脆自己搬了把椅子,坐在了郑桢对面。郑桢被他那富有侵略性的气势一逼,本能的往后靠了靠,下一刻却又挺直了身躯,不甘示弱的和他对视。

莫说庞保、刘成,就连顺公公都唬得不轻,这个男人,实在是太大胆了!

郑桢强忍心中的慌乱,沉声道:“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秦督主到本宫这里来。必是有了计较,这次切莫让本宫失望。”

秦林点点头:“不错。“

“娘娘所思所想,无非以皇次子承继储君之位。”反正没有外人,秦林干脆把话挑明了,顿了顿又道:“然而江陵党倒台,清流文臣气焰大张,余懋学、赵用贤、吴中行、王用汲皆沽名卖直之辈,如今尽数回到京师,又先后有顾宪成、丘橓、江东之、羊可立等步其后尘,娘娘欲行废长立幼之事,必受千夫所指。”

郑桢不由自主的轻轻点头。她确实算得上奸妃,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拿捏万历,但现在的局势很清楚,万历再怎么折腾,也弄不赢那群红了眼的文官。只好使出装病不上朝这种耍赖招数,郑桢再吹枕头风,只怕是作用不大了。

怎么对付万历,她有把握,怎么对付外朝文官。那就只能问秦林了。

郑桢本性聪明,略想了想,顺着秦林话头:“那么当年令岳张江陵夺情之议,为什么能成功呢,咱们可不可以学他?那时候本宫年纪幼小,但也记得京师里头群情汹汹,闹得不可开交呢,最后仍然是张江陵力排众议,如愿以偿的夺情起复。”

顺公公和庞保、刘成也竖起了耳朵仔细听,毕竟事关今后的荣华富贵,朱常洵若能立太子、承继大统,他们可就是未来的冯保、张鲸啊!

首辅不守父丧夺情,大违儒家孝道,皇帝立太子废长立幼,同样违背祖制,这两件事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提并论,不知秦林有什么话说?

“难、难、难!”

秦林连声道出三个难字,然后很耐心的给郑桢解释,当年张江陵之所以能成功夺情,遭遇父丧也没有离开权位,有三条根本原因:其一,李太后和万历近乎无限的支持,其二,来自盟友冯保的鼎力相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张居正不是孤军作战,他一手建立了强大得难以想象的江陵党!

曾省吾冲锋陷阵,申时行前后呼应,王国光坐镇中军,张学颜调度有方,李幼滋运筹机宜,戚继光保驾护航,潘晟、王篆分领左右两翼,徐学谟、潘季驯、王之垣等辈皆为方面大将,这样强大的全明星阵容,集中了万历朝前期最有能力的官员,再加上他们成百上千的门生故吏,几乎从上到下完全把持了朝政,一切反对的声音都会被无情压制,变得微不足道。

所以,张居正想夺情就夺情,想搞新政就搞新政!

郑桢低下头仔细思忖:她能得到万历的全力支持,虽然少了个李太后,但现在万历亲政,比起当年的小皇帝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内廷方面,张鲸张诚虽然不算她的盟友,可也绝对不会坏她的事,再加上秦林执掌东厂,和冯保也差不太多;唯独外朝,只剩下个大草包哥哥郑国泰,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秦林,你分明在哄赚本宫!”郑桢突然将床沿拍了拍,看着秦林的眼神儿,温度瞬间降低:“你想起复江陵党,以之为羽翼,自己做权臣,却来本宫面前耍花枪!”

秦林嘴角一撇,满脸坏坏的笑,凑过去压低声音:“娘娘莫要忘了当初,秦某别的枪都耍得,何必留到今天来耍什么花枪?”

郑桢登时大窘,精巧的鼻翼剧烈翕动,红霞飞上了腮边。

庞保、刘成没听真切,心下暗暗纳罕,不约而同的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了顺公公,后者赶紧装出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眼睛盯着天花板,心头默念:小顺子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郑桢强迫自己镇定,狠狠的剜了秦林一眼,然后也侧过了头,挑衅的道:“秦督主后悔了?要不要试一试?”

不愧为奸妃,心肠够狠,脸皮也够厚。

秦林讪讪一笑。随口打个哈哈扯了过去。

“哼,换做永宁,你必定不是这般了!”郑桢轻松之余,又隐隐有些失落,和淡淡的酸味儿。

她重新坐正了身子,淡淡的道:“秦督主休要瞒我,难道你就没有外廷势力了么?本宫听说过,你有个把兄叫做张公鱼,和申阁老有些首尾。跟赵锦赵都堂的关系也不错,另外新任的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那位文坛领袖。你也和他有些瓜葛。”

看来郑桢对秦林下了不少功夫,知道他的事情挺多的,秦林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脸上露出苦笑,心头却有点儿小得意,至少她不知道藏得更深的耿家兄弟。

“娘娘差矣!”秦林非常坚决的摇了摇头,“张公鱼现在外任,做着山西巡抚,对朝政鞭长莫及;申阁老本来就对陛下有求必应。不会反对娘娘之事,但此人滑不溜手,要他真正出力却也为难;赵锦心学嫡传,是位正人君子,虽和我相善。却不可能赞成废长立幼;王世贞也要顾忌一世文名,况且年纪高迈,敲敲边鼓还差不多,冲锋陷阵就不行了。”

郑桢沉默,权衡着利弊得失。此事关系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