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医卫 >

第714章

锦医卫-第714章

小说: 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可不是嘛,连志清有顽固的花粉癣,而且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试试比较偏的方子也分属正常,正好生马钱子可以作为痈疽肿痛的外用药,这在中医理论上叫做以毒攻毒

只不过后来他没有用这玩意儿治病,倒用它来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恐怕开这味药的时候,也远远没有想到

连志清用治花粉癣的药来自尽,以图嫁祸于人,结果因为身患花粉癣不该接触沾满百花粉的莲鞋来玩妓鞋传酒,反而又暴露了他的企图,让秦林在迷雾中找到了真相,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天道循环,冥冥中似有注定呢?

“我想以东厂番役的能力,要找到连志清何时何地找何人看病,买了马钱子这味药,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秦林淡淡的道

霍重楼双手抱拳:“十二个时辰找不到,属下提头来见”

冯璞是最的终于大案得破,他这个顺天府尹算是轻松了,赶上前作揖打躬,冲着秦林大吹法螺

顾宪成和朋友们面面相觑,知道这件事不会再有曲折了,东厂的能力摆在那里,在已经明确侦破方向的前提下,要不了多久就能找到卖药给连志清的人,想借此做什么文章,只怕不能了

连家那老仆听完连志清自杀的结论之后就僵立当场,良久才扑地大哭:“小主人啊小主人,你怎么想不开啊,为何弃了老奶奶独自去了……”

“也许是被常小侯爷痛殴,连贤弟义不受辱,以死明志,”顾宪成老着面皮,说罢自己先脸红了

“被常胤绪殴辱固然算一个方面,他身患花粉癣,又连续三届科举都名落孙山,这些都是原因,”秦林并没有替朋友开脱的意思,话锋一转又道:“不过,主要的原因,想来各位先生都心知肚明,至于他为什么甘愿抛下妻儿老小一死了之,几位先生只怕不能置身事外?”

江东之、羊可立、李植互相看看,神色都尴尬无比,刚才大家说得兴致勃勃,什么武死战、文死谏、拼将一死报君王,其实是鼓励连志清去煽动国子监监生们来个公车上书,把徐文长弄倒弄臭,没想到这人一根筋,竟走了绝路

说起来,连志清提到死之后,他们仨也没当回事,还大包大揽说什么汝老母吾奉之、汝妻子吾养之的话来……唉,什么文死谏,什么泊罗江边屈大夫,大家嘴上说得厉害,怎么这连志清就当真了呢?

江东之、羊可立等人倒也不是天良泯灭之辈,只不过一直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义的,这次竟闹到如此地步,再也不能自命正义了,真是叫他们情何以堪

徐文长看着连志清的尸身,尽管此人有意陷害他,徐老头子却没有什么愤恨,反而眼神中带着悲悯,喃喃的道:“有时候,口舌笔墨杀人,比刀枪剑戟还来得厉害呀”

顾宪成等人羞惭难当,一个个低头不语

“诸位先生,连志清已先走一步,你们要不要也来个义不受辱?本督拭目以待哦~~”秦林冷笑着问道

“才、才不,顾某留有用之身,和你这奸佞斗到底”顾宪成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和三位朋友一块落荒而逃,身后像有鬼在追

身后传来东厂番役们的哄堂大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荆湖卷981章盛名所累'

连志清一案的结局令人唏嘘,秦林查明案情就到了后半夜,离开勾栏院时冯璞、李如松这一文一武降阶恭送,态度与之前相比,不知热情了多少【网友分享】

冯璞是地方官,秦林破了案拍拍屁股就走,他还得留下来处理一些首尾,毕竟死的是位国子监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上上下下都要交代清楚

明月西沉,星河璀璨,李如松背负双手,抬头看着天空一声长叹,本来请了京师清流言官中的几位翘楚,巴望他们替自己剖白心迹,洗去父子并居重镇的猜忌,谁知道闹出这么场风波,一番苦心可算付诸流水了,而且顾宪成、江东之等人含愤而走,恐怕今后……

冯璞见状暗笑,他是文官顺天府尹,李家在辽东有多少军功、李如松官运如何,本来不关他的事,但今天秦林破案破得爽快,冯府尹心情很好,乐得在李如松跟前做个顺水人情,拱拱手笑道:“李将军何以喟然长叹,本官心中似有所感,有句话不知将军愿不愿听?”

李如松神色一肃:“愿冯先生教我”

冯璞抚着颔下三绺长须,笑容莞尔:“李将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啊秦督主长袖善舞,在京师登高一呼、便有群峰回响,你那位徐老师与秦督主相善,放着现成的门路不走,在这里长吁短叹,却不是现钟不打倒去炼铜?”

冯璞说罢就走,并不理会李如松,我点到即止、你好自为之,他顺天府尹正三品文官,既不是李家的录事参军,也不是秦林的幕府记事,没必要牵涉太深

李如松一怔,李家父子战功赫赫,也曾提着脑袋浴血厮杀,也曾歌儿舞女千金挥洒反正大明朝文贵武贱一百多年了,要向文官们低头还看得开些,要对同为武臣的秦林服气,而且对方还是个年纪远不如自己的年轻人,他就有点儿不太乐意

“难道、难道真要应了那句话?”李如松苦笑,最后一声长叹,用力跺了跺脚

第二天,草帽胡同秦督主府邸主人所居的卧室,秦林轻手轻脚的起床,回头看看徐辛夷仍在酣睡之中,红扑扑的脸蛋儿挂着甜笑,一副憨态可掬的俏模样,秦林忍不住又俯下身,在丰润的唇瓣上轻轻一吻

这个时候,身怀六甲的张紫萱在后院散步,青黛早早的去了女医馆坐堂问诊秦林径直走到花厅上用早饭,就看见徐文长等在那里

各色点心摆上来,秦林招呼徐文长一块吃又笑道:“老头子,你说今天上午第一个来拜的是谁?”

“李如松那浑小子”徐文长嘿嘿的笑,山羊胡子一翘一翘

秦林将一块蟹黄烧卖送进口中,含含糊糊的道:“他就是你前些天提到,准备引荐给我的人?”

呃,徐文长摇摇头:“非也非也张夫人家学渊源,有那位江陵相公一半的本事,就远胜过老头子我啦,不过毕竟女子之身很多事情不便出面,所以我这一去,秦督主这里就差了个迎来送往、料理文事的幕府清客,李如松是个沙场上斩将夺旗的武将,可做不来这些事情……其实那人是我同族一位晚辈算日头差不多就快到了”

正说话呢,守门的亲兵就来通传

来了徐文长和秦林对视一眼,一老一少都咧着嘴嘿嘿奸笑

谁知道这次他们俩都猜错了,来的不是李如松,而是之前从来没见过面的建伯王承勋

“原来是我这位世兄”徐文长哑然失笑与秦林分说清楚

心学大儒王阳明因平宁王之乱,获封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但他死后因朝廷倾轧,爵位遭到剥夺,直到三十八年之后的隆庆年间,才由儿子王正亿继承了爵位,万历五年王正亿过世,其子王承勋袭爵

这位王承勋是王阳明的嫡长孙,论起来正是徐文长的世兄弟

“既是阳明先生嫡长孙,怎么没听你们提及?”秦林诧异,王阳明有长孙,奉阳明先生从祀孔庙的却是赵锦,有些不大对头

徐文长苦笑着摇摇头:“昨天来了的,混在队伍里面,秦督主没注意罢了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阳明先生丰功伟绩,这才三代就泯然众人啦,端的如何,秦督主一见便知”

秦林和徐文长迎到照壁底下,建伯王承勋便由两名仆人打扮的亲兵领着过来了,但见这位伯爷年纪三十多岁,两条眉毛又浓又黑,留着两撇八字胡,相貌倒也不差,就是眼皮有些浮肿,穿件白泽补服的官袍,腰间挂柄宝刀,手里拿着折扇,看上去文不文、武不武

四条眉毛陆小凤?秦林哑然失笑,想起昨天在送阳明先生神位入孔庙的人群中,确实有这位老兄,但当时没几个人搭理他,所以也没有引起注意,想不到竟是王阳明的孙子,当今的建伯

王承勋看见秦林,老远就把折扇插在脖领子后边,一溜小跑着过来,开始是想按武官抱拳行礼,刚做了个姿势,想想可能觉得不大妥当,又换成文官的长揖到地,结果插在后颈窝的折扇顺势掉了出来,啪嗒一声落在秦林脚边

“小伯王、王、王承勋,见过秦督主,徐世兄,”王承勋闹了个手忙脚乱,脑袋上热汗直冒

徐文长眉头大皱,太老师何等人物,传到第三代就这般上不得台盘,真叫人情何以堪

秦林倒是很谦和的对答,还替王承勋捡起扇子塞回他手中:“世兄,不必着急,有话慢慢说,来来来,咱们先进去坐下,喝碗莲子羹再说,秋老虎还热得很呢,不要中暑了”

就这么两句话,王承勋感动得眼泪花花的,只觉好久好久没听到这般暖人心的话了

王阳明文臣以武勋封爵,后人吃亏就吃亏在这上头,在大明官场中成了个另类:王正亿、王承勋袭封爵位,就没走科举正途,文官们觉得他是武功勋贵,自然而然就多了层隔阂;但正儿八经的武功勋贵,像魏定两徐、怀远侯常家、黔国公沐家,是朱元璋开国时封下的,成国公朱家这些,也是朱棣靖难时封下的,全都是武将出身,在他们眼中文官封爵的王家也是个异类

所以,建伯就成了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再加上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王承勋学问不济、为人还有点四六不着调,到头来连赵锦、徐文长这些世叔世兄,都干脆不带他玩了

这次王承勋拜访秦林,便是感谢他替自己祖父出力,促成了阳明先生从祀孔庙——本来,王承勋还懵懵懂懂的,是赵锦实在看不下去,提醒了一下这位世侄,他才明白过来

王承勋送了秦林一笔厚礼,坐在花厅上东扯西拉,说些不着边际的废话,徐文长时不时摆出世兄的架子教训他,叫他勤学苦读,方不负阳明先生赫赫声名,如果学文不成,或可改学武,同样可以建功立业

建伯脾气挺好,一直笑嘻嘻的洗耳恭听

可惜以秦林的眼力,立马看出这家伙纯粹左耳进右耳出,只怕半个字都没往心里去

徐文长老成精了的,如何瞧不出来?略尽人事而已

门房又来通传,这次真是李如松到了

秦林见了李如松,待会儿就要去找徐廷辅、常胤绪他们,可以把王承勋带着一块去,也算替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建伯通通声气

哪晓得王承勋听说李如松要来,仿佛认定秦林这个东厂督主勾结外臣,里头有什么秘密似的,站起来诚惶诚恐的告退:“督主日理万机,李将军到此必有军国重事,小伯不便在这里搅扰,这就告辞,这就告辞”

瞧这话说的,好象秦林有啥阴谋诡计呢秦林听了愕然,皱皱眉:“伯爷似乎不必急着走?待会儿还有几位都门纨绔……”

王承勋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一个劲儿的打躬作揖:“不劳远送,督主请留步……”

秦林和徐文长留都留不住,王承勋飞也似的走了,这家伙还真是四六不着调啊

李如松气度端严,穿着簇的正红色武官袍服,上来就行礼:“末将拜见秦督主,常闻东李西麻皆不如秦一枪,督主威风凛凛,见面胜似闻名”

是了,原来在这里呢秦林和徐文长相顾一笑,李如松还真是骄傲得很哪

一直以来,李如松见着秦林都有点疏远,原来就是为了这句话,九边将士纷传的“俞龙戚虎邓神枪、东李西麻刘大刀,皆不如秦林秦一枪”

大明朝如今最有名的六员名将,正好两两相对,其中俞龙戚虎同为帅才,辽东李家、宣大麻家是将门,邓子龙和刘綎则是出名的勇将

俞大猷死了,让儿子俞咨皋拜在秦林门下;戚继光从不吝惜对秦林的颂扬,旁人只要问起,戚帅总是贬己褒人,说秦贤弟胜愚兄百倍;秦林促成四路出塞抵定土默川,麻家将的麻贵亲手替秦林牵马,有这么几出,那句口诀当然越传越广

可李如松不服气啊,我辽东李家为大明朝立下多少殊勋,怎么就不如秦林了呢?rq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方便】

锦医卫的正文981章盛名所累

'荆湖卷982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李家将在辽东威福自专、奢侈无度,大有唐末藩镇割据之势,轰轰烈烈尤甚过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家、东南柱石的魏国公徐家,实为明朝数百年之异数,绝无仅有『书友上传』

可这一切,都是李家将拿血汗甚至性命拼出来的,在辽东苦寒之地和蒙古人女真人血战大小百余场,屡挫强敌、阵斩胡酋无数,开疆七百里,其间也曾冲风冒雪出塞外、也曾披星戴月追虏骑,多时候是顶着遮天盖日的箭雨,和漫山遍野的诸部控弦之士浴血厮杀

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长子,血火厮杀中成长起来的将门虎子,他比戚继光、麻贵都要年轻,也加锋芒毕露

秦林之前也见过不少名帅勇将,俞大猷崖岸自高、不为五斗米折腰;戚继光则外表朴实如老农,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