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狙击南宋 >

第351章

狙击南宋-第351章

小说: 狙击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心若死灰、生机已绝的人,被夜雨冷风肆虐吹袭一整夜,用膝盖都能想像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高热不退,面赤如血,唇黑眼黄……完颜宗辅,垮了。
  合扎卫不得不以布兜拴在两马之间,让完颜宗辅横卧其上,继续北逃。
  在经过保州的时候,合扎卫们请城内郎中看了,辨证为肝胆急症,甚为凶险,绝不能继续赶路,宜需静养,否则性命堪忧。
  不跑?那不是死得更快!
  “继续上路!”从昏迷中苏醒的完颜宗辅,语气非常坚决,不容置疑。合扎卫们含泪遵命,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完颜宗辅同样也没得选择,从大军覆灭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再不能活着回到上京了——回去还有何意义?剥夺一切军政权力,带着耻辱了此残生?让完颜宗室的颜面蒙羞?让阿骨打的子孙被人嘲笑?无论那一种情况,都不是他所能接受的,那样的结果,生不如死。
  完颜宗辅知道逃不过这样的结局,他的心已死。
  完颜宗辅的逃亡,只是一种本能,他不能落在天诛军之手,以自己的耻辱,换来天诛军的荣耀。只要不被天诛军所杀所俘,这残败之躯,死在哪里都无所谓吧。
  易水啊易水,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完颜家两兄弟都死在这里,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天意不可违啊!”临近易水,完颜宗辅的精神突然振奋不少,眼睛也有了光彩,这使得合扎卫士们心情也跟着欢畅起来。
  “撒八,你过来。”完颜宗辅叫过合扎卫队谋克孛堇。
  这个撒八,正是与董先在黄河一战时,奉命断后的那个猛安撒八的弟弟,人称小撒八,勇悍更甚乃兄。
  撒八跪在马兜前,垂首听命。
  完颜宗辅从身边的布囊里,取出一支火枪——没错,正是天诛军的火枪。这是大爆炸之后,被气浪冲到山脚下的部分破烂火枪中,比较完整的一支。纵然如此,还是少了一些关键零部件:击锤、钢片俱折断不知所踪,枪机构件也变形损毁。虽然从外形上看,还是一把火枪,但关键的枪机构件缺失,已很难复原,更别提仿制。
  但是这种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是完颜宗辅所能明白的,他能做的,就是为大金国尽最后一分力。
  “把这个,带回上京,呈交给左副元帅,他会知道怎么做。”
  撒八失惊:“右副元帅!为何不亲自交与左副元帅?”
  完颜宗辅那瘦削得不成人形的黄脸一沉:“撒八,你要抗命?”
  “撒八不敢。”撒八惶恐不已,谨允伏命。
  “去吧,立即过河!大金国的国祚,女真人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完颜宗辅望着澄澈的滚滚易水,感怀不已,“真怀念安出虎的碧水与那辽阔的原野啊!”
  四月二十二,完颜宗辅死于易水,临死前命手下立牌“完颜讹里朵死于此!”并将随身黄金刀挂于牌上。
  天诛千骑追至易水之畔,见此刀牌后,方停止追击,随后将刀牌收缴,呼啸而去。
  完颜宗辅以随身佩刀代替,终于使得遗体安然归国。
  从龙计划到虎计划,前后耗时近五个月,宋军水上力量丧尽,宋主被擒;兀术五万大军沉江,完颜宗辅十万大军覆灭。仅仅半年不到,天下这一局棋,已全然翻新,
  国还是那些国,人还是那些人,但历史,已完全走向另一个崭新的开端。
  狄烈的时代,来临了!
  (第四卷。终)



第五卷398…430章 目标,终结


第三百九十八章 谁主南宋?
  “诸位看官,话接上回……话说,这天骄营五千女兵,皆为花容月貌,青春妙龄之女。以寒梅为旗,蓝彩为底。你道为何要以寒梅为旗?”
  “为何?”
  “为何?”
  “张快嘴,别卖关子,快说是何缘故?”
  “诸位看官莫急,且听小子一一道来。寒梅为旗,一是喻指天骄女兵如寒梅傲骨、欺雪凌霜;二则是因梅花五瓣,正应合天骄营五大巾帼名花!”
  “哪五大巾帼名花?张快嘴,这半贯钱拿去,一口气给爷不带停说完,再敢拿蹻卖关子,爷非但要把半贯钱拿回来,还要叫你吃顿板刀面!”
  “郑三爷,好说好说!哈哈……”
  啪,随着玉板一打,说话(即宋时说书)人清亮的声音,在瓦肆木楼梁柱间,抑扬顿挫地响起:“此五大巾帼名花,分别是‘焰梅’朱婉婷、‘冰梅’赵玉嫱、‘雪梅’叶蝶儿、‘玉梅’辛玉奴、‘腊梅’曹妙婉。此五女如梅开五朵,构成天骄之魂。”
  “……五万北虏,不分昼夜,疯狂进攻女儿岭,而五千女兵,手执神枪,死战不退,力抗十倍之敌!敌我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山棱呜咽、滋水倒流……”
  “……敌酋王伯龙,号称‘恶龙大王’,乃辽地阴岭恶蛟转世,凶悍非常,仅次于敌酋‘毒龙’完颜宗辅……但见那恶龙大王作法,在五万北虏头顶幻现一块巨牌,正可破女兵手中神枪。随后,五万北虏如潮水涌上……可怜五千女兵,五朵梅花,香消玉殒……但是。五千天骄英魂。聚拢成一团金光,如日璀璨,放射出万道金箭。所有北虏一碰到这金箭,便如阴魂遇阳光。立刻化为一团黑气消失……”
  “……五万北虏。上至‘毒龙’完颜宗辅、‘恶龙大王’王伯龙。下至北虏马夫,均在女儿岭下,折戟沉沙。灰飞烟灭,无一生还。而五千天骄英魂所幻化成的夺命‘红煞’,也化为满天梅花瓣瓣,洒落女儿岭……”
  张快嘴说到后面,声音一哽,手中玉板再也打不下去。向茶肆内的客人们一拱手,匆匆转入后面休息的屏风。
  台下出奇地没有叫好声,一派安静。
  良久,才有人一叹:“这张快嘴,每说到此处,总是潸然泪下……唉!真是一群奇女子啊!可惜,可惜……”
  这里是南宋临时行在,临安。
  天骄女兵阻击数万金军的事迹,一经传出,风糜大江南北,迅速被说话人改编,传唱天下。听者无不动容。“红煞”之名,天下皆闻,妇孺皆知。尤其宫中贵妇、豪门女眷、大家千金、甚至沙门女尼都为之感动溅泪。那座无名小山,也成为天下女子向往的圣地。
  尽管故事编得偏向神怪,但保留了基本事实,当然不免也有夸大与演绎。比如什么五大巾帼名花、五千女兵,并且突出女兵,忽略还有一支浮山旅。比较有趣的是,将一座无名小山称之为“女儿岭”,也算是神来之笔。
  茶客们唏嘘不已,逐渐散去之时,在茶楼一隅,有三名头戴东坡巾,身着圆领皂衫的人沉默无语。其中一人,更是涕泪泗下,泪湿青衫。
  正沉默间,茶桌旁无声无悄出现两人。三人一惊抬首,却见是两名女子。一人头戴帷帽,纱帘垂檐,看不到真面目,只是从那一袭素白的罩麾下,可感觉出是一个瘦弱的女子。在这女子身后,则是一个模样乖巧的丫环。
  帷帽女子拂了一礼:“三位请了。”
  三人讶然起身还礼:“不敢,请问这位小娘子……”
  “未亡人赵李氏,请问三位可是天枢城使,永安县公赵公儆、项城伯赵公供、太原府长史赵君忠?”
  “正是,不知……”
  赵儆、赵供与赵忠都是惊讶万分,他们来临安已非一日,一直不怎么受待见。九王避兵祸而出海,至今未归,朝中之事,目下都是由左相吕颐浩主持,向隆佑太后负责。由于三人的身份太过敏感,加上官家神龙无踪,无论是隆佑太后,还是吕颐浩,都不敢擅自处理。最后没法子,只好先挂起来。好吃好喝招待着,基本不谈实事,更不召见,并限制三位来使的行动,严禁擅自接触外臣。
  三人也不敢有违,老老实实低调做人,故此外界知者不多,眼下一妇人竟能随口喝破三人身份,岂不令人惊异?
  “天诛军长江荡寇,天骄营红煞扼敌之后,三位尊使的大名,必将在临安流传,无人不识矣。”帷帽女子言辞温和有礼,谈吐不俗,给人一种很舒坦的感觉。
  “不敢、不敢,此乃天诛将士之功,我等闲居此处,坐视前线流血豁命,早已愧煞,谈何名声。”赵忠以袖试泪痕,愧不敢当。
  赵儆与赵供心下不以为然,对自己“被代表”颇为不满。只是赵忠说得动情在理,而且二人虽然明面上是正副使,赵忠是助理,在宗室里爵位更非赵忠所能比,但在天枢城机构内,赵忠这位太原府长史的职权可远在这二位供奉闲职之上。故此二人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唯唯而应。
  帷帽女子帽檐轻轻动了一下,似在颔首,随后从袖内取出一卷素色纸笺,递给赵忠:“请将此笺交与天骄营幸存之巾帼,聊表未亡人敬仰之情。”
  帷帽女子再次拂礼以谢,携婢飘然而去。
  赵儆与赵供待那帷帽女子身影消失后。忍不住好奇心,催促道:“快打开看看,写的什么。”
  赵忠应了声是,将纸笺展开,却发现其上只有一首诗,五言绝句,诗末有一方钤印签押。三人六道目光一齐投向那印签,脱口惊呼:“竟然是她!”
  蓦闻一阵哒哒踏阶之声,三人抬首,正见茶楼扶梯入口处。走来一名管事模样的人。冲三人长揖为礼,并呈上一封请柬:“三位来使请了。小人吕中,添为吕府外房管事,奉家主之命。请三位至百仙楼一晤。”
  赵忠接过一看。脸色先惊后喜。将请柬奉与赵儆、赵供二位正副使。
  二人接过一看,相顾一笑,坐了多日冷板凳。终于盼来了高层人物的回应。果然,姓狄的小子说得不错,外交说到底,还是得靠实力说话啊!
  ……
  百仙楼,位于临安御街中段,是远近闻名的伎楼。内中小娘,个个貌美如仙,才艺双绝,供南渡士大夫们依红偎翠,醉生梦死。楼名“百仙”,不免夸大,但十仙八仙还是有的。其中更有一仙,尽管已是韶华不再,红颜非昨,但以其昔日艳名,仍吸引着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鹜。
  现在,那位请客的吕爷,正与一位年约五旬,模样雍容的老者,在一间雅间内对饮。二人相对而坐,斜倚锦榻,除冠着袜,一手执纨扇,一手捋着三绺长须,半眯凤目,沉醉在一曲凄艳的唱词中。
  “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歌声哀婉,绵长幽怨,似有无尽哀怨,恰似楼外西湖雾霭,浓得化不开。
  “师师之曲,已有国风之韵,愈发感人肺腑。”吕爷一脸赞叹。
  “吕相公谬赞了,师师总是唱这一曲,相公竟也不嫌呱噪,师师感激不尽。”声音绵软如糯,令人沉醉。隔着纱帘之后,一道纤细的倩影,向吕爷执福为礼。
  “吕相所言甚是,当年本王在东京有幸聆听师师一曲,今昔相比,曲韵更见精妙,令人感怀。”那雍容老者亦不吝溢美之辞。
  “师师犹记得齐安郡王当年英姿焕发的模样呢。”
  “呵呵呵呵!老喽……”
  吕爷微笑,手中纨扇一点,正想说什么,却听得雅间外仆人低声:“相公,客来。”
  吕爷纨扇轻摇:“师师请稍歇,稍后可再来献曲。”
  “是,师师告退。”纱帘微动,倩影消失,翩若惊鸿,只余一抹若有若无的暗香。
  来客三人,正是赵儆、赵供与赵忠。
  三人一入雅间,立即向吕爷及那老者长揖为礼:“赵儆(供)、(忠),拜过吕相、齐安郡王。”
  这位吕爷,正是南宋目下的实权人物,尚书左仆射(即左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
  而那位雍容老者,来头也不小,乃是当今官家的叔父,太祖次子赵德芳的直系后裔、判宗正寺正卿、齐安郡王赵士褒。
  吕颐浩与赵士褒微笑还了一个拱手礼,也不起身,就是那么一副免冠着袜的模样,肃手请三人落坐。
  二人这番模样,看似无礼,其实落在三个身负使节之命的人眼里,却是在传达出一种畅所欲言、私下交流的微妙态度。这绝对是大出三人意料之外,却求之不得的惊喜之事。
  “三位尊使来国朝久矣,惟前些时日,时局动荡,政事繁冗,本相未克亲迎,殊为失礼,望三位尊使勿怪。”吕颐浩说得客客气气,丝毫没有一国宰执的架子。
  天枢城三使节自然也是客套一番:“吕相国事繁忙,郡王心忧宗室,今日拔冗召见,着实令我等感激呐言,岂敢有半分不敬……”
  在座五人中,除了最年轻的赵忠可能稍欠点,其余四人,无不是玩太极的好手,你来我往,没有半分营养的客套话张嘴就来。前半个时辰,几乎全是绕圈子的话。
  吕颐浩今日之所以拉上赵士褒,除了话题中心与赵宋宗室密切相关,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位宗正之外,还因三位天枢城使俱为赵宋宗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