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狙击南宋 >

第34章

狙击南宋-第34章

小说: 狙击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百发子弹,对于一名机枪手来说,顶多就够“突突突”半分钟。但对于一名狙击手而言,也许一辈子,在实战中都打不了那么多发子弹。
  再下来是底火。美军枪械绝大多数采用伯克塞(波xer)底火,在底部中心处有一个孔,复装时只需把老底火挖掉并装上新底火(一体式的)就好了。
  当然,在纯手工的情况下,如何完美地取下弹壳底部的底火,也让狄烈颇动了一翻脑筋。最后想到的方法是将弹壳尾部高温加热至发红,然后放入冷水中急冷,利用不同材质的不同膨胀系数原理将底火与壳体轻松分离。检查后惊讶地发现底火帽居然完好无损,也不知是军工用品材质特好,还是在时空穿梭时,金属材质发生变异,结果象自己一样强化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好消息。于是狄烈直接将原有底火帽修复:即将使用过的底火帽翻转,用适合的工具将击发时留下的内凹向外冲平,最后用少量红磷与少量的硝及粘土制成填底火药。这样,一个新的底火帽就做好了。
  然后再把使用过的弹壳放入一碗小麦碎粒中搅拌抛光、缩口,最后用机械加压,重新将翻修好的底火帽安装回弹壳尾部。这样,一颗符合发射要求的新弹壳就完成了。
  最后一步:弹头。
  如果此时的狄烈还象刚刚来到这个时空那样,孤家寡人一个,这弹头问题,还真是难以解决。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要技术工人,他手下一抓一大把,要人力有人力,要技术有技术,要工具……没有也可以按要求做出来;要材料,他手头有的是,金、银、铜、铁、锡、铅……皇室用品,几乎囊括了天下间所有已知的金属。有人力、有物力、有技术,只要不是太超越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有什么东西制做不出来?
  弹头的制做其实并不难,鲁老二等工匠要了一颗原装弹头为模子,然后做了一个铸铁模范。再将弹头横面剖开,了解其内里构造。基本弄清了这颗象金子一样黄澄澄的锥形小东西,是以黄铜为被甲,内层为钢片,再以纯钢为芯的精致物件,构造相对简单。但就是这看着挺简单的东西,却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军工精品,由精密机器铸造而成,又岂是手工制做能望其项背的?
  结果众工匠鼓捣了好半天,硬是拿不出一个成品来。关键的问题就是那层钢皮与钢芯很难铸造。钢倒是不缺的,狄烈的战利品中有一部分钢料,据工匠们鉴定,是原储备在京城东西作坊的上等钢料“镔铁”,用这种精钢可以打造出削铁如泥的宝刀利刃来。可惜的是,有材料并不代表就能做出真家伙。
  狄烈最后不得已,退而求其次,让工匠们改铸实心弹。即被甲为铜,内置铅块的重弹。
  这次就顺利多了,众工匠们花三天时间,制模、浇铸、打磨、抛光……经过数十道工序,并且返工了不知多少次,最后成形,总共制做了一百零三颗弹头。其中四十六颗在浇铸时就失败报废了;又有三十八颗因为铅块重心位置不对或被甲厚薄不均,而被淘汰;最后又有十二颗在打磨、抛光成形后,因为有细小裂隙以及弧度、重量、外形与原装弹有误差,同样报废掉。
  这样,最终真正合格的成品弹头,只有七颗!废品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狄烈现在检视的,正是这七颗弹头中的一颗,那流畅完美的线条与弧度,代表着这个时代高超的手工艺制做水准。只可惜,这样的纯手工精雕细琢,效率实在太低,成功率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想大批量制作虽不可能,但只是为他一个人的狙击步枪提供弹头的话,却是绰绰有余了。
  欣赏完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手工精品后,狄烈最后要做的就是将弹头压入弹壳中,才算真正完成一颗子弹的复装。
  狄烈以前在国外执行任务时,见过那种复装压弹机,足有半人高,重量也不轻,不过原理倒是简单。他当然不可能照样弄一个,也弄不出来。只能尽量简化了,让工匠们打制了一个弹壳基座,也就是可以安放弹壳的铁圆管,一端连着一个像板手一样咬合着弹头的铁夹子。上端是一个铁把手及几根拉升簧片。利用杠杆原理,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将弹头压进壳中,啪地一声脆响,稳稳卡住弹头夹压槽。当然,底火帽也可以这样压入弹壳。
  这个简陋到令人发指的手压机,全重不过十斤,高不过尺,一个人两手操作绰绰有余。
  狄烈正忙乎着,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殿下,招俺来不知有何吩咐?”
  狄烈头也不回向后招招手:“小杨兄弟,还记得我许诺过的事情么?”
  “许诺过的事?”杨折冲怔忡了一会,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睛渐渐发亮,“殿下说的是……”
  狄烈点点头:“没错,那天渡河之战,你表现得很不错,现在就是我兑现诺言的时刻——看到那边的标靶没有?距离我们有五百米……嗯,也就是三百步左右,你来打一枪试试。”


第四十四章 “炮狙”复活!
  杨折冲愣愣地接过狙击步枪,感觉好象做梦一样。但眼前那独特的烤蓝色金属光泽,还有沉甸甸的手感,无不在提醒他,这把神奇的武器,真的握在自己手上。
  狄烈很有耐心地等杨折冲适应了新武器之后,才告诉他怎么三点一线地瞄准,以及如何使用瞄准镜锁定目标。
  换成另一个人的话,光是一个瞄准镜,就足以让其晕半天了。不过杨折冲却是除了狄烈之外,玩瞄准镜最多的一个,对其性能已相当熟悉,很快便上手了。
  看到三百步之外,那蚂蚁大小的标靶,在瞄准镜中,却大如拳头。杨折冲对击中目标,信心十足,只是对这样超远的射程,心存疑虑。
  三百步!那是神臂弓也远远不及的射程啊,大概要使用三弓床弩(宋朝时的大型守城远程武器,弩臂上安三张超强力弩弓,前端安两张,后面装一张,也是前后相对安装。由于这类床子弩力量更强,所以又叫:“八牛弩”,表示用八头老牛的力量才能拉开它。用人力开弩,一般需二十至一百人)才能达到这样的惊人的距离了。不过,用三弓床弩来瞄准射击三百步外一个人形目标……好象自从床弩发明以来,还没有人干过这样疯狂而愚蠢的事。
  不过在本朝初年,大约在真宗年间,宋辽对峙于澶州城下时,倒是曾经有人干过这样疯狂的事——一伙守城军士,用三弓床弩发射了一支“一枪三剑箭”(箭杆极其粗壮,铁制的箭羽,前端装有巨大的三棱刃铁镞,因为它的大小和一般士兵使用的长枪差不多,故名),将三百多步外,在城外视察的辽军大将萧达揽一箭穿胸。这个意外事件,也间接促成了宋辽“澶渊之盟”的订立。
  当然,这并不是说三弓床弩真的就能精确狙击三百步外的人形目标。射杀萧达揽的那一箭,绝对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千古一击。如同用大炮来打三百步外的蚊子一样,概率比中彩票还低,纯属瞎猫碰到死耗子。
  狄烈没有理会杨折冲的疑虑,他在一旁充当了观察手的角色,测算了距离、风速、湿度、空气阻力等等因素后,替杨折冲摆好了瞄准位。正准备喊发射的时候,略微迟疑了一下——原装标准弹的靶场射杀距离,超过六千米。当然,这只是理论数据,是个人怎么可能打那么远的目标。一般正常的狙击距离就在一千五百米至一千八百米这样,也有打中二千米以上目标的,那是特例。
  而现在使的是复装弹,无论是火药的性质、装药量、底火发射药、弹头及弹壳的质量,都与原装标准弹有不小的差距,这势必会影响到子弹的射程、精度与威力。不过,再怎么差,五百米总该打得到吧,否则这把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最先进的“炮狙”,岂不是降格为普遍步枪了!
  狄烈深吸一口气,终于发出了指令:“射击!就是现在!”
  噗!一声轻微的震响,枪口制退器处喷出一股白气,强劲的后座力,将毫无经验的杨折冲震得哎哟直叫唤。如果他不是以俯卧姿射击,而是以立姿或跪姿射击的话,多半要跌个跟斗。
  不过此时杨折冲已顾不上肩膀的疼痛,急忙从瞄准镜中看了一下目标,随即一蹦三尺高:“中了!打中了!”
  此时狄烈已抓过狙击步枪,快速奔向标靶。
  五百米之外的人形标靶,是用厚达五公分的榆木为里,内衬皮甲,外面再罩了一件精铁打制的步人甲。结果这一枪直接洞穿了步人甲,再穿透了皮甲,入木三分后,卡在人形榆木内。
  狄烈用力一挥拳,按捺住内心的兴奋,用匕首小心地将弹头挖出来。可以看到弹头已严重变形,甚至爆开了一部分,在着弹点周围,散布着细碎的铜屑。如果这个标靶是真人的话,就算这一枪没打中要害,不至于当场死亡,这些细碎的铜屑,也会在之后的岁月里,慢慢侵蚀着其生命。
  虽然杨折冲还想再来一下,但狄烈却没再给他机会。
  狄烈亲自操枪上场,分别在八百米、一千米以及一千二百米的距离上进行测试,最终得到的数据是:八百米,击穿步人甲及皮甲,但无法伤害榆木标靶;一千米,洞穿步人甲,未能穿透皮甲;一千二百米,无法击穿步人甲,但是能够穿透皮甲并且对其防护的标靶造成伤害。
  考虑到金军的骑兵为求轻便与速度,多数着牛皮甲,基本上处于复装弹的打击范围内。而一千二百米的狙击距离,便是使用复装子弹后的“炮狙”的极限了。
  “才一千二百米啊!也就是……七、八百步的距离。果然,比起原装的标准弹,有效射程及杀伤力少了一大半……好好的一支炮狙,生生被降级了啊!”狄烈摇头概叹。
  巴雷特的原装弹可以在五百米击穿八毫米厚的钢板,一千二百米击穿四毫米厚钢板。而狄烈弄出的复装子弹,五百米射穿步人甲及皮甲,这两种铠甲合起来,勉强可比得上后世的四毫米钢板的防护度。也就是说,射程威力什么的缩水了七百米。而这还是使用了实心重弹的结果。因为铅芯的弹头贯穿虽强,但阻滞力较差。也就是说,在贯穿铠甲方面,效果较好,但击中人体后,造成的空腔效应却差,不容易出现大面积伤口。直白一些说,想要爆头,就没那么容易了。当然,如果距离合适,也还是有可能的。
  好在弹壳的质量令狄烈安慰不少——通常情况下,每次发射后,弹壳都会有点变形和损伤,比如内壁烧蚀、弹壳口部拉长以及在燃气压力下的非弹性形变之类,外表自然也有氧化磨损等,而且底火帽也会开裂,累积起来总有损伤到不堪使用的时候。
  但是这几颗发生了金属变异的强化弹壳,反复使用数次,居然保持完好无损,着实是个意外的惊喜。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距离越远,射击精度越差,着弹点偏离目标越远。也就是说,打一千米以上目标,最好是打躯干这样面积大的部位,否则有脱靶可能。
  身为一个狙击手,打一千二百米还可能脱靶?狄烈很是无语,可是没办法,这可是公元十二世纪,能弄出弹头来给他用就很不错了,还能指望其性能跟现代一样?知足吧!
  杨折冲在连连的震惊中已经有点麻木了,此刻听到了狄烈的概叹,他只能无语。能将七、八百步外的披甲金兵超远距离狙杀,这是何等骇人听闻的事!居然还叹气?什么叫人心不足……
  此时远远跑过来一名披挂整齐的甲士。狄烈一眼望去,却是守护山道的卫兵。由于试射是一件高度机密的事,所以狄烈放了几个重装甲士,守卫在山道入口,未经宣召,不得擅入。因此看到守卫居然擅离职守跑过来,不问可知一定有重要的事。
  果然,守卫带来了重要消息:“我方被掳工匠的下落已探明,尽数囚禁在黄河北岸的真珠大王寨中。”
  “真珠大王?是什么鬼东西?土匪吗?”狄烈莫名其妙,听这绰号,跟《西游记》里的妖怪一个德行,比如什么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之类的。
  杨折冲当了差不多半年的金军俘虏,平日里耳闻目睹,对金军中的重要人物也略知一二,当即接口道:“真珠大王名完颜设也马,是金军西路军统帅、国相左副元帅宗翰的长子。此人不过二十出头年纪,据闻颇有勇力,骑射精绝,已经是金军的忒母孛堇(万夫长),并独领一军了。”
  “哦,居然是一名万夫长,而且还是宗翰的儿子,级别蛮高啊!”狄烈无意识地一手上下抛掷着子弹,一手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自与金兵打交道以来,他还是第一次接触到万夫长这个级别。不用说,所谓的真珠大王寨,必定是重兵驻守,层层护卫。比起之前的勃鲁寨与固新寨,更具挑战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