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狙击南宋 >

第326章

狙击南宋-第326章

小说: 狙击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喉距离刃锋不足一寸。
  韩常一阵狂喜,脖颈青筋怒凸,双臂肌肉贲起,奋力前戳——但是,任他拼尽全力,匕首却如嵌顿于石中,不得寸进。
  此时韩常半跪于甲板,而狄烈则是屈身站立,从姿势上说,韩常更为稳定。如此一来,堪堪抵消狄烈下盘稳固的优势,而这种力量比拼,又正是韩常所长,局面似乎对韩常更有利。
  双方就这样相互瞪视,胶着发力。
  天波师战士们一个个看得咬牙切齿,拳头紧攥,恨不能将自己身上的力量输给军主。
  僵持中,狄烈倏地冷然道:“说吧,说完我就让你死。”
  韩常狞笑:“真是狂妄啊!好,我说,看你怎么让我死——赵构就躲藏在定海以南二百里之外的一座岛上。我保证,三日前他还在那,但如今是否还在,就不得而知了……你若再不快点干掉我,说不准他就跑了。”
  狄烈眉头一挑:“说得对,去死吧!”
  狄烈说完这句话,猛地低头张口,一下咬住野战匕首刀刃,韩常顿时刺不下去。狄烈左手迅速松开韩常手腕,闪电般抓向其面部,大拇指深深插入韩常完好的右眼……
  “嗷——”
  阴云翻滚的铅灰色天空下,浊浪排空的大海上,响起令人头皮发炸的凄厉惨叫。
  韩常双手捂眼,鲜血从指缝汩汩而出,嘴里发出如濒死野兽地嘶嚎。
  狄烈右腕一翻,短刀当头刺下——噗!刀刃没柄,贯穿韩常整个头颅,韩常的嘶吼戛然而止。
  “你射我两箭,我还你两刀,两清了!”
  狄烈嘴里咬着野战匕首,一手揪住韩常衣甲,一手伸入其怀,取出那卷羊皮手扎。然后随手一甩,扔破烂一样,将韩常的尸体甩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第三百七十章 追袭赵构
  海上风雨如晦,浊浪滔天,岛上灯火明灭,一片沉寂。
  议事厅内,诸将围坐,火把滋滋燃烧,气氛肃然。
  海图就摊在狄烈面前的桌面上,对这个时代简陋的海图,狄烈不用请什么专人解答,也不需平行尺、圆规、分规、三角板之类的专业工具,只凭他对沿海地理的熟悉,单以指测就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
  他们如今所在的岛屿,与海图上所标的赵构藏身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海里!
  一百海里外,有可能藏身着一个据有半壁江山的天子。拿下他,就意味着拿下这半壁江山!
  天诛军本已占有河东、关陕等大片区域。兀术军覆灭之后,金军兵力已不足敷用,势必退出两河之地。则天诛军可顺势接收河南、河北、京东、京西、两淮诸地,天下三分,天诛军已得其一。
  按正常的走向,最大的可能,就是与建炎朝划江而治。但是,这张海图的出现,将这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悄然改变。
  擒龙谋国,天下一统!
  一想到这个,在场诸将无不口干舌燥、心跳加速,互相传递某种心照不宣的眼神。
  狄烈等诸将把这个惊世骇俗的想法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才不疾不徐地开口道:“诸君都是出身草莽,或者是寒门士庶,大伙都是实在人,不像那些文官爱玩虚头巴脑的东西。所以,咱们也不搞那种遮遮掩掩、虚虚实实的试探。我在这里先交个底——一句话,我就是要搞掉赵构!”
  “痛快!”张荣一拍大腿,腾地站起,哈哈大笑,“这老赵家的江山,也该换人了!军主,俺没二话,你说搞谁就搞谁!赵九?嘿嘿,赵七见了俺,都要打揖呢。”
  梁阿水慢了半拍,但举动更为激烈,他直接撕开胸襟,把瘦棱棱的胸膛拍得嘭嘭响:“没说的,军主,你下令,俺这就带人出海给你把赵九逮来,把他那身龙袍披在你身上——他老赵家的祖宗也干过这样的事吧。”
  表忠心就得要快,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所以郑渥一见孟威、龙旭、燕七郎等人要开口,立刻啪啪拍掌,转移众人注意力,长身而起,向狄烈行了个郑重大礼,朗声道:“军主名‘烈’,又以火器纵横天下,新朝当为火德。烈火熔金,薪火传承,最为宜也。”
  郑渥不愧为秀才出身,转眼间就为还不存在的新朝定下了五行德运。不过,还真别说,这个火德,还真是恰如其分。
  且不说这“火”正暗合狄烈的名字,又与天诛军纵横无敌的火枪、炸药、霹雳弹相衬,更重要的是,它还符合历代王朝更替的惯例:新朝的五行德运,必须克制前朝。
  天诛军最大对手是谁?金国!火克金!(金国先为金德,后为避宋之火德而改为土德)
  天诛军接下来要收拾的是谁?赵构!宋的五行德运是火,狄烈受封华国郡王,正可承袭宋之正统,接过中原王朝的火德大运。
  这八字还没一撇,就扯上德运了?狄烈啼笑皆非,不过,他来到这时代那么久,多多少少也了解到,这时代的人对某些事物的重视程度。象五德始终说,正是这时代文人最重视的东西。所以,也好,火德,不错。
  郑渥喜气洋洋坐下,他这一手,可比张荣、梁阿水这种朴素的表忠心,可要强得多了。只不过,他却不知道,在狄烈心中,这所谓关乎国运的“五德始终。”远不如张荣那句“痛快。”梁阿水拍胸膛的举动,更让他欢喜。
  孟威、龙旭、燕七郎互相对视一眼,一齐点头,齐齐站起,向狄烈躬身道:“军主,干吧!”
  狄烈环顾一周,目光与诸将一一对碰,重重点头。抬手拔出野战匕首,夺!插在羊皮海图的一个红点上,可以清晰看到上面四个小字——渔山列岛。
  ……
  风暴并未持续太久,次日,碧波万倾,澄空如镜。若非亲身体验,让人怎么也想像不到,这温柔平静的大海,竟也会有那般暴虐疯狂的一面。
  如此良好的海况,正是出海的好时候,天赐良机,机不可失。
  经过一天紧张有序的准备,二月初七,三十艘大中型战船正式开拔。
  狄烈、张荣、孟威、燕七郎、梁阿水等战将悉数出战,作战兵达三千,其中二千为战兵。所携弹药量,足以再打一场黄天荡之战;所携粮秣,足以支撑一月。
  一个月!这就是狄烈给自己定下的追捕时限。一个月内,必须逮住赵构!
  北风劲吹,百帆齐张,军旗猎猎,鼓号齐鸣。三千大军,出发,目标,渔山列岛。
  渔山列岛,这四个字是狄烈标注上去的,韩常的海图上有图无字,但狄烈参照图上种种标识,以及与大陆架的对应关系,再与自己脑海中的沿海地图相印证,确认这应该就是后世的渔山列岛。
  狄烈知道这个地方,它距离台州湾大约十多海里,是后世中国领海线基点所在,全岛面积约五平方公里,似乎还是一个旅游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不过在这个时代,恐怕没人想到这地方休闲垂钓,就算是一国天子,也只徒只临渊羡鱼,坐困孤岛而已。
  知道此行真正目的的,只有指挥使以上级别的将领,广大士兵得到的消息是:三千金军出海袭击康王(赵构在呈交金国的请和表上已去帝号,自称康王,在金军没撤出江南北返之前,未敢恢复尊号)的军队,宋军大败,康王被俘。天波师此次是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打垮投敌之伪军,解救康王,将其送到长安,让他们兄弟、叔嫂、伯侄相见,共叙天伦。
  有韩常属下二十余名金兵“作证”,有军主的号召,有解救皇族的使命感,怀揣“大义”的战士们,士气高昂,迎风进发。
  天波诸将都是江湖好汉出身,江河湖泽不知闯过多少,但来到这无边无际的大海,如何辩识航向,正确航行,却是束手无策。这对诸将而言,着实是个新课题。只有在这个时候,诸将才发现,军主神奇之处——他只靠海图、罗盘,还有几个本地船工的指点,不断修正方位航向,带领着船队行驶在正确的线路上。
  不仅如此,军主还不断修正那张海图,勾划出一条条清晰的海岸线与各个岛屿大体位置。那几个本地船工见了惊奇不已,并表示他们的家乡明州那一部分很相似,至于别处他们不知,倘若这份海图所画是真,一定会有海商重金抢购。
  海路与陆路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陆路常有“望山跑死马,隔山行至黑”的现象,其实直线距离就那么一点,但就是转圈转得你发晕。海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方向正确,航线正常,完全可以走直线或弧线,节省大量时间。
  按狄烈的计算,与目的地的距离在一百海里(约三百七十里),因为是顺风而下,航海又没有休息一说,基本上是日夜兼程,最多三日可达。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二月初九,渔山列岛在望。
  为确认无误,狄烈还派出一艘战船,特地在台州登陆,找到沿海附近的小渔村,重金请来几个熟悉本地岛屿分布情况,经验丰富的老渔夫,请他们加以指认。
  结果如其所料,正是渔山列岛。
  旗令一挥,两艘侦察艨艟脱队而出,驶向数里之外的群岛。
  狄烈用瞄准镜仔细观察,眉头渐渐拧紧。张荣诸将也纷纷用单筒望远镜察看,可惜他们的望远镜倍率太小,基本看不清什么。
  一个时辰后,两艘艨艟返回,带回一个最不想听到的消息:“……岛上无人,但遗留大片人群活动的踪迹,有散落的米面、破旧的军服、破损的船只、还有不少破旧的兵器。”
  “属下还带回了这个。”战船都的都头将一面残破的旗帜呈交狄烈。
  狄烈抖开大旗,见其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将”字,点点头:“这就是了,宋军将旗,至少须领一军的统制级,方有此将旗。此岛确实曾驻扎过大队人马,只是如今离开了。他们去往哪里?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找到他们,揪出他们,干掉他们!”
  三十艘战船,分为三个编队,分别朝北、东、南三个方向开出,在当地渔夫的指引下,搜索半径二十海里内所有的岛屿。
  整整三天过去,一无所获。
  二月十四,狄烈召集众将合议,一边听取诸将汇报船队的搜索结果,一边用朱笔将海图上搜索过的海域及岛屿打上叉。狄烈放下笔后,看到诸将个个一脸郁闷,笑着宽慰道:“何须如此?这几日我们收获良多啊。了解了这片海域,熟悉了海情,锻炼了士兵,尤其是排除了那么多不可能……那么,剩下的小范围,将成为可能。”
  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诸将看到的是失落,狄烈看到的是收获。此行不管是否能擒捉赵构,把军队锻炼出来了,让眼界开阔了,就是收获。
  梁阿水嘟囔道:“话是这么说,可是总没进展也不成啊!”
  狄烈何尝不是心急如焚,却笑道:“先不管他,天大地大,肚皮最大,上菜。”
  当下伙头军将一盘盘海鲜大餐流水价奉上,当最后每人案前上了一碗清香浓郁江南大米饭时,狄烈突然停箸不动,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大米,猛地将筷箸往案头一拍:“我知道怎么找到赵构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擒龙(上)
  建炎四年,赵构二十三岁,风华正茂,身登九五,掌控半壁,意气风发……但是,却可悲地绝后了。更可悲的是,眼下的他,随时有可能步其父兄后尘,被女真蛮奴俘掠去极北苦寒之地,坐井观天,将大好年华消磨在猪圈一般的窝棚里……
  不可!万万不可!
  赵构一声惊叫,从噩梦中惊起,汗涔涔下。罗衾之旁,张才人急忙以锦布为其揩汗,嘴里连连惶恐告罪。在外院守卫的内侍蓝圭,急急忙忙小跑进来,隔着珠帘轻声问安。
  “朕无事,入内侍候。”
  “是。”蓝圭小心掀帘而入。
  张才人在帐内穿好衣服,掀帐施礼退下。
  赵构披衣而起,走到窗前,示意蓝圭推开窗户。
  “官家,风大潮寒……”
  “无事,朕要清醒一下。”
  窗户推开,一阵惊涛拍岸声响入耳——这里,竟是海岛之上。
  遥看沉沉海天,耳听海潮击礁,愁肠百结的赵构,触景生情,脱口轻吟:“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泣前鱼。”
  蓝圭鼻子一酸,以袖按鼻,嘴里一个劲点赞:“官家好一阙《渔父词》,词工更见精深,颇有东坡神韵……”
  赵构横了这位心腹一眼,后者立刻住嘴,垂首唯唯。
  “你说,我们是否还应继续呆在这岛上?”
  这等事关皇室安危的大事,本不应问一内侍,但赵构日间询问吕颐浩、赵鼎、黄潜善、汪伯彦、张俊、杨沂中等文武大臣。意见分两派,有主张继续蹲点,以策万全的;有认为金人溃败,登陆安全的。两派各有说辞,各有道理,令人莫衷一是。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韩常的追击大军,已彻底溃散,不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