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狙击南宋 >

第219章

狙击南宋-第219章

小说: 狙击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烈无可无不可点头:“既如此,在下与两位婢子暂避一避,先行告退。”
  孙占功瞪眼道:“你能避到哪里?”
  狄烈闲闲伸手向西北山峰一指。
  孙占功一脸不知该怎么说的表情:“你不会认为躲藏到那小山上就能逃掉吧?”
  “我有说逃了吗?”
  “那你去干什么?”
  “夏人不是说要捉妖人么,既是妖人,当然要做法,我就是去做法。”
  狄烈说罢,携二女从容下楼,从南门离开。虽然他已说得很明白,但孙占功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他就是夏人口中的“妖人”,完全没道理嘛……
  或许是夏军与杀胡堡实力实在悬殊,整个泰山压卵的局面,因此根本没对杀胡堡进行包围,所以狄烈三人很顺当从南门离开杀胡堡。
  狄烈之所以选择上山而不在敌楼狙击,便是因为敌楼高度不够,夏军人马众多,旗麾招展,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找到目标。他需要一个更好的角度。
  看到狄烈三人出来,夏军那边也分出四骑,快马长弓,追杀而来。
  “把你们的匕首给我,然后尽快跑上山顶,”狄烈扬手接过二女边跑边抛过来的两把长匕,不紧不慢地跟在二女身后。
  其实只要愿意,狄烈完全来得及将狙击步枪组装好,将三百米外的四名擒生骑兵连狙杀死。但他不能那样做,这无疑宣告了自己就是夏军兴师动众要找的人,引火烧身,殊为不智。而如果因此错失狙杀敌将,挽回局面的机会,就更为不值了。
  狙击,只能打击在最有价值的目标之上,从而起到类似格斗中,四两拨千斤的奇妙作用。
  叶蝶儿与赵玉嫱毕竟都是女子,本就跑不快,更何况对方还是骑马。而狄烈更是腿伤未愈,速度与二女差不多。距山脚下还有二百米时,四名骑兵追上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放箭或用马撞,狄烈纵然可以保护自己,却也很难护得二女周全。但是,这四名骑兵却根本没有动手的意思,嘴里发现喔喔怪叫,用皮鞭指着竭力奔跑的三人,嘻嘻哈哈。
  狄烈双手分握匕首,隐于肘后,装出……呃,他拐着腿跑步的样子,不用装也显得很狼狈了。表面狼狈,心里却暗松了口气:赌对了!擒生军,果然是见生就想擒。
  一个瘸腿,两名妙龄女子,毫无威胁,当然要生擒为奴。这,就是擒生军士兵的惯性思维。而狄烈正是利用敌人这种托大抢掠的心理,安全地跑完最后二百米,与二女先后钻进山脚下的小树林里。
  四名擒生军骑兵也不等马停稳,就从马鞍上一跃而下,身手相当利落。他们也不取弓箭,只从腰间拔出弯刀及短斧,飞快向三人围上去。
  两名擒生军兵围向狄烈,另外两人,则各追一女。以擒生军兵之快捷身手,二女如何跑得过,惊慌失措之下,也不知绊到什么,先后尖叫倒地,两名擒生军兵大笑着俯身按捉。
  叶蝶儿原本朝下的娇躯一翻,嘴里咬着一绺黑发,玉臂伸长,鹰嘴铳几乎抵到那擒生军兵的胸口——噗!一声闷响,那擒生军兵的皮胸甲顿时变败革。被胸甲阻挡了一下去势的铅弹,失衡之下,翻转着撞入其胸膛,将胸口爆开一个鸡蛋大的血洞。由于距离实在太近,铅弹入体后其势尤劲,旋转翻滚不休,将这名擒生军兵的五脏六腑搅得稀烂。
  另一名擒生军兵听到响声,讶然回头,嘴巴不禁张大。便在此时,冷不防一根冰冷的铁管塞进他的大嘴里,一声低沉的闷响,嘴巴喷烟,后颈飙血……
  围住狄烈的两名擒生军兵,笃定地晃着弯刀威胁着,眼角还不忘瞟向那边,想看好戏……果然是好戏,好得令二人失惊——便在这一惊之际,眼角瞥见两道寒光飞起,咽喉一阵冰凉……
  由于两枪是抵近射击,声音较闷而小,并未惊动五百米外的夏军骑兵军阵。
  狄烈将匕首在尸体身上拭净后,交还给二女,然后一摆头:“快上山!必须在夏军反应过来,派人查看之前,干掉他们的主将。”


第二百五十章 摧旗
  山不高,百米而已,但先是一阵狂跑,再到林中诱杀,继而爬到山顶,别说是两个女孩子,便是狄烈的体力也大幅消耗。一到山顶,三人背靠背坐喘成一团,全然不理会地上潮湿的草叶浸渍衣裤。
  时间紧张,可不能光顾着喘气。狄烈一边以腹式呼吸调整恢复,一边打开枪盒,有条不紊地组装枪械。在将瞄准镜卡上瞄具导轨时,狄烈下意识瞄了瞄二女腰间套筒里的望远镜一眼。狙击通常是一名狙击手配一名观察员,由观察员不断加以引导、调整、修正,确保狙击成功。
  在目前这种百骑千军,旗麾满天的情形下,狄烈还真需要一名观察员。可惜,二女怕是连狙击是什么都不懂,不合格啊!两倍率的望远镜也欠了点,算了,还是自己慢慢来吧。
  狄烈压上一匣标准弹,将枪架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通过瞄准镜慢慢寻找目标……
  古代军将的铠甲基本都差不多,只要不是特别喜欢标新立意,诸如穿朱漆铜锁甲,或是胸前一块晃人眼的大镜子明光铠,那么要分辨那一个是主将,还真是件为难事。
  幸好,狄烈用不着那么费事,他有个最简单的方法:辨旗帜!
  一支千人大军,不可能没有主将的识别旗帜,一支军队的指挥,靠的可不是主将的大嗓门,而是将旗大纛,并且这个将旗还必须是非常醒目好认的那军队里的正兵、辅兵甚至役夫的进退,全指着这旗帜呢。
  没费多大功夫。狄烈就找到擒生军将旗所在。从百米高山俯望,视野射界开阔,无遮无挡,如林的幡旗之中,那杆独一无二的白旄大纛分外醒目,大纛之下,是一名留着八字卷须的黑甲军将。此人骑着一匹朱红大马,两翼有排成半月形的骑兵护卫,不时以鞭梢向杀胡堡指指点点……确认再三,当是敌军主将无疑。
  狄烈通过瞄准镜上的密位点。精确估算出目标距离在一千一百米……这个距离,真是蛋疼啊!能不能打中,真心没把握。
  休息得差不多的二女一左一右伏在狄烈身旁。赵玉嫱充满敬畏地看着这把神秘莫测的死神之枪,见狄烈的眉头微皱,忍不住低声问道:“怎么,找不到敌将么?”
  “找到了,但距离太远。”狄烈的手指头在板机上轻轻弹动,却始终未扣下。
  “嗯,没错,实在太远了。”叶蝶儿用两倍望远镜瞅了半天。也发现了那独树一帜的大纛,但压根看不清大纛下的人,只觉得黑压压一片,还有皮甲泛出的点点油光。
  “那怎么办……啊呀,又有两骑往山脚这边跑过来……咦,不是……”赵玉嫱举着望远镜一惊一咋着。
  夏军阵中奔出两骑,却是往杀胡堡而去,边跑边喊:“一炷香时间到!”
  杀胡堡中,也适时传出孙占功的苍凉悲鸣:“大宋晋宁军佐将孙某与一百三十五条性命在此,欲杀欲剐,悉听尊便!”
  狄烈微叹,这是要放弃抵抗了吧。也是,即便想拚死一搏,以不到三十军兵青壮的微弱力量,对抗上千大军,不过是一场屠杀而已……
  “你杀胡堡一百三十五条贱命,尚不足以偿还我李家将门子,我们要的是那个妖人……”
  “妖人在此!”狄烈心头怒吼着,腾地端起后托架,将十字准星对准那千米之外、蚂蚁大小的人形,果断扣下板机
  ……
  曹吉很郁闷,身为这支一千五百人的左厢神勇军司骑步军指挥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是件值得夸耀的事,他却没有半点高兴的意思。是啊,一千五百人,又是骑兵又是步卒的,打人家一百多人,还大半是老弱平民。只要是还有脸皮的人,都会脸红吧。
  曹吉是在三天前接到那位刚入职的李五公子的死讯的,令左厢神勇军司都统军野利荣大发雷霆。问及左右死因,那些逃回来的护卫铁鹞子竟瞠目以对,只知道李五公子突然间上半身炸碎成肉块,下半身及马匹却完好,至于怎么碎的,只有神灵才知道。
  正是因为事态诡异,而且连精锐铁鹞子都大败而回,所以左厢神勇军司才分外谨慎,拔出本监司一半人马,如临大敌地杀过来……结果可好,面对的却只是百余老弱残兵,啥状况都没有,憋得足足的一拳,打在空处……当真是眼冒金星,气血翻腾。
  与宋室尊道不同,西夏崇佛,但无论是佛也好,道也罢,都相信怪力乱神那一套。所以,野利荣与曹吉都将李知勇神秘爆尸之事,归咎于杀胡堡请了妖人施邪术。曹吉此番前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活捉那个“妖人”,以向枢密副使李良辅交待。
  曹吉身边是一位法号叫德裕的大师,是从银州快马请来的高僧大德,身体高瘦,须眉灰白,大红袈裟,宝相庄严。此时,大师正应曹指挥使的要求,默念金刚伏魔真言。而曹指挥使相信,有此真言护体,他不会成为李五公子第二。
  就在这时,一股尖锐的啸声从曹吉耳边刮过,如同有人用锥子狠狠刺了耳膜一下。曹吉掩耳大叫,表情极为痛苦。但在这一瞬间,不止他一个人在大叫,前后左右,尽数是惊恐万状的嘶声,仿佛目睹世间最不可思议的可怖之事……
  失准!子弹一射出,狄烈就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颗失准弹,至少偏离了目标一尺。一千一百米,这个远狙的坎,果然不是那么容易迈过去的啊!
  狄烈狠狠地磨了磨牙,正准备重新校对,进行补射,但瞄准镜里的情景,却令他目瞪口呆,更喜出望外!
  一千一百米外,曹吉捂耳大叫;高僧德裕的脖子扭得像棵歪脖树,嘴巴张大,却发不出声音;而周围的擒生军骑兵,全傻着眼朝一个方向呆年着,一个个呆若木鸡……
  狄烈射出的这一颗打偏了的失准弹,没击中正主曹吉,而是从其耳边一尺半处飞掠而过,不偏不倚,歪打正着,正中那杆白旄大纛的旗杆!
  旗杆粗如海碗,是用极为坚硬的铁杉木所制,高二丈,重百斤,由一名力士型旗头捧持。而狄烈手中的巴雷特射出的这枚50口径,重42。7克的m33型军用标准弹头,正中那旗头持杆的手背。那粗大的巴掌,顿时变为碎糜……弹头毫无阻滞透入铁杉木旗杆,因木质坚硬的阻力而失重翻滚,产生一种内爆的效果,硬生生将这根刀劈留痕、斧斫不断的碗口粗的旗杆居中爆成两截。
  大纛折倒!
  大纛在古代战场上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主将、指挥、军心、战魂……一切一切,无论怎么说都不过份。不要说是古代,就算是近代热武器战争中,军旗被击落时,战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冲上去,一次次用生命将军旗竖起来,就足以说明旗帜的重要性。
  古代中军大纛对全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记载中有不少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个月,万事俱备,三军准备出战时,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旗帜折倒,则军心涣散,将军意沮。一场大战,还没开打,常常就中途草草收兵。
  战阵之上,大纛稍有后移,都会引发全军动摇,阵脚大乱。更何况大纛倾倒,那简直就是败阵的信号。夏军排兵布阵时,最前面或后面的士兵距离中军大纛都在一里之外,他们的军心、士气、战意、斗志,全维系在那醒目的大纛之上。大纛一倒,谁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只当中了埋伏,全军立即大乱。
  如果在这个时候,杀胡堡能有百十个战兵,只要有足够的胆量,从堡中杀出,发力一冲,就能将这支千人大军冲溃。从而上演一场以少胜多,以寡破众的逆袭战。
  只可惜,杀胡堡内能拿得起兵器的人实在太少,敢于冲出去的士兵更没几个,眼睁睁看着这大好机会白白溜走……
  “可惜!真是可惜!”狄烈也扼腕不已。夏军已经大乱了,只要有一支人数还过得去的军兵一冲,一定能令其崩溃。偏偏眼前就缺乏这样一支军队,总不能让自己一个人冲吧?那也没用啊!
  骚乱的夏军在各级军将的弹压下,稍稍平息,但仍扰嚷不止,阵脚慌乱。这个时候若被一支军队冲击,仍难逃溃乱之厄。之所以弹压不下去,是因为各级军将不断打马回中军处,请示指挥使曹吉。而曹吉却一脸痛苦难受表情,像鸭子听雷一样,根本没法下达命令。他的耳朵失聪了。
  杀胡堡西门敌楼下,孙占功也是干着急却没办法,他手下不到三十守卒中,真正的战士只有十多个,其余都是协助守卫的民壮。想用十多人冲垮一支阵脚已乱的千人大军,怕只有金军精锐才能做到,他们这等常年闷守挨打的守堡军卒却是不行……
  山上堡内,俱扼腕跌足之时,突然地面再次传来一阵沉闷的剧烈震动,比之前夏军杀气腾腾登场时的声势还惊人。高峰之上的狄烈与二女,堡墙上的孙占功与一众军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