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太子李承乾 >

第112章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112章

小说: 大唐太子李承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宁淡淡地说道:“朝着那个范围发射火油弹吧!”

    “是!”

    刘毅傻了眼:“火油弹?我们的存货可不多!”

    那小兵犹豫起来,两位上司的意见不统一啊!

    谢宁嘴角勾起了一抹冷淡的笑意:“那些熬过的鱼油难道不能用吗?”

    刘毅恍然大悟,要知道,他们有一段时间,在海上捕杀了不少鲸鱼,那些鲸鱼油都被熬好了保存下来,现在,也就用得上了!

    “去吧!”刘毅脸上露出了嗜血的笑容,“本将军正好觉得手痒了呢!希望还能留几个活口,让我松松筋骨!”

    于是,投石机被架了起来,点燃了引线的火油弹被放倒了发射器上,然后被抛了出去。

    不得不说,海上燃起的火焰是一场不错的美景,尽管很多弹药没有正中目标,可是,亲眼的心志的。

    而且,燃烧起的火焰,以及伴随着火焰的浓烟让海面上的可见度高了那么一些,那些倒霉的海盗的船只已经隐约现出了位置,成为了下一轮的牺牲品。

    “该死的,这就叫没什么武器,嗯?”那位老大胡乱穿着一件兽皮的上衣,嘴里骂骂咧咧起来,“快,返航,返航!老天,什么肥羊,那些是魔鬼!”

    那个提供了消息的小个子瑟缩起来,他怎么会知道,自己踢到了一块超级大铁板呢?

    “该死的!”那位老大咬着牙,飞快地发布着命令,“让兄弟们分散开来跑,不要集中在一起不过,显然,他们的速度不够快!一颗颗火油弹拖着长长的黑烟飞过来,那强劲的冲击力打到哪里都是一场小小的爆炸,尤其是在海水里,热胀冷缩得到了完美的验证,飞溅的陶瓷碎片,还有弥漫开来的火油立刻就燃烧起来。

    谢宁冷淡地的海盗身份。床弩被架了起来,足有鸡蛋粗细的弩箭被射出,带着利啸声,穿透了一艘船的船身,然后,船身开始散架,在一片鬼哭狼嚎中,冰冷的海水对他们张开了怀抱。

    “留几个俘虏,其余的,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刘毅直接吩咐道,“对,就是那几个领头的!既然是海盗,肯定这些年弄了不少油水!平白消耗了这么多库存,总不能白掏!”

    “是,将军!”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这么决定了那些海盗的命运。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殇

    长安已经是第二年的暮春。柳絮翩翩。草长莺飞。

    这时候正是走马章台、追花逐月的好时候。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心思的。

    房玄龄在看到了他第三个孙子出世后。在孩子的满月酒上多喝了那么几杯。用御医的话说。就是酒后体虚。又有风寒入体。第二天就发了高烧。卧床不起了。

    开始的时候。只是以为是受了风寒。听那些个所谓的资深大夫说了一通所谓的五行不调的道理。开了一些中规中矩的药方。也不过是好了那么一点。很快病势又沉重起来。

    李世民对这个一直跟着他的忠心臣子外加亲家一向是优容的。当下派出了御医。驻守梁国公府。专门为他诊断。并且。连膳食也是由御膳房提供。以为安慰。

    房玄龄一直以来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史家说起唐朝的名相。首先便会想到他。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叹道:“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魏征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积、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评论可谓恰如其分。司马光、欧阳修后来写有关这段历史评论时。都全文抄录。而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所刻《历代古人像赞》中在玄龄公画像左上角所题对联一副:“辅相文皇功居第一。遗表之谏精忠贯日”。也是很好的注解。在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中。他是唯一一个正儿八紧紧紧是以一介书生的身份位列其上的。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作用相当于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萧何。李世民曾经公开称赞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历代文人墨客莫不以他为榜样。晚唐诗人李贺在诗《南园》中感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那位后来风评并不算好的文人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在《七爱诗。房杜二相国》中慷慨言道:“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的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而李世民自己也曾经为自己这个臣子赐诗。其中一首名为《赐房玄龄》用以颂扬、勉励房玄龄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另外。还有一首《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自古以来。君王赐诗乃是无上的恩宠。由此可见。房玄龄是如何深的圣眷了。

    房遗直兄弟二人告了假。每日里在家中伺候汤药。为老父忧心忡忡。短短几天。便憔悴了许多。高阳一直很自责。要不是自己要大张旗鼓的为刚出生的儿子办什么满月席。也就不会让自己的公公患病了。房遗爱一直安慰她。毕竟。这满月宴本来就是孩子的大事。怎么可能不办呢?倒是觉的自己太粗心了。居然一直没有关心父亲的身体。

    “父亲大人!”房遗直坐在床前的圆凳上。手里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轻轻吹了吹。用勺子舀起一勺。递了过去。“该喝药了!”

    房玄龄头发散乱。几天时间。已经变的干枯。毫无光泽。他转头看着自己的长子。拒绝了他的搀扶。挣扎着坐起。微笑起来:“拿过来吧!”

    房遗直会意的将碗凑到了父亲的唇边。房玄龄一口气都喝了下去。只是有一些顺着唇角流了下来。

    房遗直赶紧拿出热毛巾。将流出来的药擦掉。又伸手扶住了房玄龄。将他身体放平。平躺下来。只在脑后垫了一个软枕。

    房玄龄脸色有些潮红。他喝了一口蜜水。除去了嘴里的苦味。然后轻笑起来:“这么多年。药总是库的!”

    “父亲大人!”房遗直陪着笑。“您曾经说过。良药苦

    房玄龄神情温柔:“是啊。那时候你还是个孩子。总是不肯吃药。你母亲怎么哄都没有用!那时候。是我硬灌下去的!”

    “那是儿子当时不懂事!”房遗直有些羞赧。他没想到这么久远的事情也会被父亲提起。

    “呵呵!”房玄龄低笑着。“人老了。总是喜欢回忆!”

    “父亲大人。您哪里算老了!您还要等着抱曾孙呢!”房遗爱正好进来。听的这句话。心里一酸。赶紧打岔道。

    “哈哈!”房玄龄被逗乐了。“你小子。从小不安分。就喜欢胡说八道!为父活了这么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识过。为父最大的骄傲就是有了你们三个孩子。除了小三。你们两个也已经成家立业。连孩子都有了。而且还算有出息。为父也就知足了!”

    房遗爱故意说道:“父亲大人真是说笑。孩儿如今也是文不成。武不就。算什么有出息呢!孩儿还想着。要父亲大人多多指点。好让孩儿将来也能封侯拜相。光耀门楣呢!”

    房玄龄看着自己的次子。又好气又好笑:“你这小子。总是这般不着调!现在想起来自己文不成。武不就了!当初又干什么去了!”

    说话间。房玄龄脸上泛起了潮红。咳嗽起来。房遗直狠狠的瞪了自己的弟弟一眼。赶紧上前给房玄龄顺气:“父亲大人。您还好吧!”

    房玄龄摆摆手。笑道:“老啦。不中用了!说了一会子话。都没精神了!算了。你们两个。天天守着。也累了。回去歇着吧!为父自个儿歇歇就好!”

    “父亲大人!”房遗爱说道。“您先歇着。孩儿陪着您就是了!”

    “不用了。为父没什么事!按你们说的。为父还要等着抱曾孙呢!”房玄龄看着两个儿子通红的眼睛。故意板起了脸。“听话。再这样为父要生气了!”

    两个人面面相觑。终于屈服了。房遗爱不放心道:“父亲大人。若是有什么吩咐。孩儿就在外面!”

    “去吧去吧!”房玄龄不耐烦的挥挥手。

    “那孩儿就告退了!”两个人无奈的退出了房间。就在外面命人准备好了床榻。两人就在外面守着。

    李世民与李承乾都来梁国公府看过。李世民好生抚慰了一通。赐下了一大堆贵重的药材补品。希望房玄龄好生养病。

    立政殿里。李世民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道:“玄龄的病。御医怎么说?”

    王德小心翼翼的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后低声道:“回陛下的话。御医说。房大人身体虚弱。骨子里已经空了。恐怕是熬不过今年了!”

    李世民再次沉默。最终只是深深的叹息一声:“玄龄啊!前些日子看他还是好好的呢。怎么一下子就这样子了呢?”

    没有人敢接话。李承乾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一声不吭。

    李世民怅然的抬头。说道:“难道。人都逃不了那一天!”

    是的。人的一生就是从生到死的旅程。没有人能够拒绝死亡的来临。李承乾心中低声说道。

    李世民再次长叹一声:“乾儿。你说。朕是不是一直在痴心妄想!”

    李承乾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这长生不老。期盼的人多了。谁能说李世民这种想法不对呢?好生恶死。本就是人的天性啊。何况是高居上位的君王呢?

    李世民没有对李承乾的沉默发表任何看法。他有些疲惫的挥了挥手。然后说道:“罢了。乾儿。朕也乏了。你先回去吧!”

    “那儿臣告退!”李承乾照例行礼告退。然后又多了一句嘴。“父皇要好生保重身体!莫要忧心过甚了。房太傅吉人自有天相。父皇莫要担忧!”

    “恩。你下去吧!”李世民有些索然。

    李承乾很快离开。

    御医的诊断很正确。房玄龄尽管经过了十分精心的调养。但是身体还是一天天的衰弱下去。终于。油尽灯枯。只能凭借着什么人参之类的药材吊着一条命而已。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一代良相。房玄龄在他的家里。握着李世民的手。终于永远闭上了眼睛。

    死亡总是让人悲哀而无奈。李世民当众失态。满面哀戚。悲不自胜。后来赐下谥号。为“文昭”。享年六十八岁。

    房玄龄的去世很快传遍全国。李世民宣布罢朝三日。举国同哀。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竺之乱

    李承乾沉默着在房玄龄的灵前上了一柱香,这个杰出的宰相也不在了,他心中喟叹起来,要知道,贞观一朝的老臣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了。~~~~

    房家几个兄弟一直守在灵前,房夫人在得知了丈夫的死讯之后,就有些失魂落魄,也管不了什么事情,房玄龄的丧事最终是房遗直的夫人在料理,毕竟是大家闺秀,之前也掌过家的人,将事情也处理得井井有条。李世民赏赐了大批的财物,以为陪葬,不过,死者已逝,做什么,也没有多大意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李承乾心里吟咏着陶渊明的挽歌,只有淡淡地叹息。

    “太子殿下,有来自海外什么拜占庭的商人已经到了扬州,据他们说,他们认识出海的刘将军!”一条消息报了上来。

    李承乾淡淡地说道:“哦,看看有没有人能够懂得他们的语言的,既然他们是来做生意,就要按照做生意的规矩,当然,是我们的规矩!”

    “属下明白!”李承乾的意思就是,趁着这些冤大头过来,狠狠敲诈他们一笔,还要让他们感激涕零。

    李承乾接着说道:“你们跟他们交涉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弄到比较具体的海图,毕竟,他们应该是出海出惯了的,总比大唐自己去探索来得好!当然,拜占庭的情报也要加紧搜集,尤其是他们的书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