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93章

一世富贵-第93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仁满脸喜色地躬身行礼:“谨遵通判吩咐!”
………………………………

第19章 忠州小衙内

巡检寨的院子里,秀秀好奇地逗着鸟笼子里的一对翡翠鸟,不时扭头对旁边的高大全说上一句:“高大哥仔细着,不要让那对鹦鹉飞了,我要教给它们唱歌呢,回去送给苏儿姐姐!”

    高大全小心翼翼地举着木棍,与上面蹲着的两只毛色华丽的鹦鹉对眼,颇为好奇鸟为什么会说人话。两只扁毛畜牲也不怕他,扭着脑袋仔细打量他,不时还相视一眼不知交流什么。

    旁边的地上,是在草市上淘换来的山货。笼子里三只长鸣鸡,这是西南地区特产,身形高大雄俊,叫声宏亮。竹篓里半篓蛤蚧,是名贵药材,徐平特意买的,要寄回家里去给父母和林素娘补身子。还有一大串山瑞,本地特产的一种老鳖,徐平买了自己吃。

    跑到哪里都要吃老鳖,徐平这种习惯让高大全很是纳闷,有钱买来大鱼大肉吃不是更好?或许是吃腻了?

    巡检寨的客厅里,徐平坐在主位上,看着桌子上兵士刚刚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茶,有些哭笑不得。茶里放的不是茶叶,而是一个小小的纸包,咕嘟咕嘟地不时冒出两个气泡。

    袋泡茶不好卖,徐平便干脆当作福利发了出去,邕州只要拿国家俸禄的人人有份,包括这个巡检寨。没想到这里竟当个宝贝,专候着他这个通判来了拿出来招待,旁边陪坐的朱巡检还满脸热切地看着自己。

    客位上李安仁端起碗来,轻轻提起茶包,凑上去喝了一口,又小心翼翼地把茶包放了进去,动作非常仔细。

    徐平看见,问李安仁:“你觉得这茶包如何?”

    李安仁恭声道:“禀通判,茶这样包着泡起来又方便,又不影响茶味,学生看来实在是极尽巧思,日后必能大行于世!”

    徐平皱了皱眉头:“可实际上,这茶包根本不好卖啊!”

    李安仁微微笑道:“在这附近当然不好卖,像学生这些行商,都是用马匹在山间运货,茶包太占地方,就是价钱比茶砖贵上一倍也是划不来的。我也贩卖过几次,都是给大的蛮人首领,他们手里阔绰,肯出高价。”

    徐平叹了口气,这与计划不符啊。茶包里用的都是边角料,本来定的是最便宜的茶,当好茶卖心里怎么过意得去?他还算良心,虽然是边角料,总归还是与其它茶同样的原料,不像他前世,恨不得把整株茶树都打碎了做茶包,掺上点正经茶叶都是高档货。

    “那你说,这茶包应该卖到哪里?”

    李安仁道:“也惟有中原,其它地方都不合适。蛮人都是煮茶,泡着他们喝不来,也不好运输。”

    徐平摆了摆手:“算了,这事以后再说。我叫你来,是想问问附近像这样与蛮人做生意的商人多不多?都是做什么生意?”

    李安仁等的就是这个,急忙道:“不瞒通判,与蛮人做生意不容易,必须与各蛮人首领熟识才行。再者没有大路,全靠马匹在山间小路穿行,人少了难抵路上虎豹,人多了所需马匹又多,几人有如此财力?像学生这样的,附近几州也就三五家,大宗物品以前都是盐巴和缎匹,换蛮人的金银朱砂,加上些当地产的药材和兽皮之类。通判制出茶砖和泡椒,正合蛮人胃口,这生意现在只有学生一家做,虽然有利可图,只是货物断断续续,有些不便。”

    说完,满是期盼地看着徐平。

    徐平笑了笑:“货物我那里有的是,怕的是你卖不完!”

    “通判哪里话?只要有货,比现在草市上多一百倍的货我都卖得掉!”

    “你一家做得来这种大事?”

    李安仁道:“一家做不来,我可以多找几家一起做。只要通判信得过学生,把货物让我分销,定能远胜现在!”

    徐平不置可否,问李安仁:“先说一说你现在都是把货卖到哪里。”

    “我家的马队,向西远到田州广源州,向南到永平寨,邕州管下,无处不到!大大小小数百蛮人酋长,无不熟识!”

    “就没再向西过?比如大理?”

    李安仁一怔:“跨国生意平常人哪里敢做?两国之间隔着特磨道和自杞国,最是忌讳外人进入。倒是听说广源州有人与大理贸易,学生不知详情。”

    徐平不死心,问道:“就没人贩大理马来邕州贩卖?”

    如果只是交换金银和珍贵药材,贸易量也太小了点,两宋时候跟大理的贸易应该是以马匹为主,想不到现在还没人做这生意。

    李安仁摇了摇头:“道路险远,马匹生意没听说有人做。”

    徐平有些失望。附近没有驴骡,动力主要是牛和马,牛用来耕地,做机器动力就有些不合适了。适应当地环境的马就是大理马,徐平想把相关的一套产业做大,少不了大量的大理马,却没想到马的贸易路线还没开通。

    问过蛮人交易的情况,徐平又问李安仁:“你以前与蛮人交易的盐巴和绢帛从哪里贩来?附近也不产这些东西。”

    “盐来自钦州和广州,以广州为多,顺郁江而上。绢帛多是从桂州来,水路可到邕州。专门做这生意的广州商人也不少,学生认识几家。”

    徐平也在想着蔗糖的销路,对李安仁道:“有认识的广州商人,什么时候也介绍几家给我认识,这里还有生意给他们做。”

    “倒是有一家,主事的名叫黄师宓,与学生一样曾经习过进士学业,而且他曾经过了广州的发解试,未过省试。他们家几代做这生意,家大业大,人脉又广,最是合适。”

    “读书人最好,话说起来容易,少许多麻烦。过些日子,你引他到如和县来见我,我与他商量。”

    正在两人说得热闹的时候,突然一个兵士冲进来,向着朱巡检叉手行礼道:“禀巡检,外面忠州的小衙内黄从贵带人到草市闹事,把人都冲散了!”

    报完,才想起坐在上位的徐平,急忙转身叉手行礼,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傻呆呆地站在那里。

    朱宗平满脸尴尬,站起来向徐平陪罪,问道:“通判,忠州的土人不识法度,每年都要来巡检寨闹几次事,属下都是好言把他们劝回去。这次又来,还请通判吩咐如何处置?”

    徐平还没与土酋打过交道,对朱巡检道:“你与我先出去看看再说。”

    站起身来,又对李安仁道:“你且在寨里等候。”

    李安仁却道:“学生与那小衙内有几分交情,不如一起出去看看。”

    到了寨子里,朱宗平去点齐兵丁,徐平吩咐高大全和谭虎自己的把随从招集起来,随着自己出去。徐平也听说过附近蛮酋仗着人多势众,往往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多带点人以防意外。

    寨门一开,五六十人一涌而出,徐平和朱宗平骑马走在前面,早早看见不远处二三十人围着一个骑马的少年。那少年催着马,追着草市上的蛮人,手里的马鞭没头没脸地打下来,嘴里骂骂咧咧。

    见寨子里兵马出来,少年才停下,冷眼看着过来的徐平一众人马。

    朱巡检纵马而出,对少年高声喝道:“黄从贵你好大胆,敢到巡检寨这里闹事!本州通判正在这里,你还不过来拜见!”

    黄从贵歪头看着徐平,阴阳怪气地道:“什么通判,我们蛮人只知道城里的曹知州,除了他,哪个官员也不认!”

    听了这话,朱宗平心中暗暗叫苦。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可是让自己下不来台。来硬的吧,他家里数百家丁兵,闹起来不是小事,朝廷里怪罪下来,自己那顶小小的官帽可担不起。要就这么认了,身后的徐平那里交待不过去,他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这官也不用当了。

    徐平见朱宗平在那里不说话,也不让他为难,打马上前,面色沉静地对黄从贵道:“本官邕州通判徐平,州下无论军民,都在我和曹知州治下,你是个什么东西,敢来藐视朝廷权威?”

    话到最后,语气已是极为严厉。

    黄从贵出乎意料,看着徐平怔了一下,才道:“我们土人只知道知州,不知道通判是个什么官!我爹也是知州,为什么要拜你个通判?”

    徐平冷声道:“化外土人,不知朝廷礼仪,尚有可恕,我不与你计较。不过你带人来这里冲撞市场,打骂百姓,可知已经犯了朝廷法度?”

    “什么屁法度?你这里招揽来买卖东西的,都是我们家的家奴,他们的东西都是我们家的,私下来卖,这不是偷盗是什么?我不但打他们,我还要把他们抓回去,砍了头祭鬼!看谁敢来与你们交易!”

    说到这里,黄从贵恶狠狠地扬着马鞭,吓唬周围的生蛮。

    听见这种无法无天的话,朱宗平心里发苦,徐平少年为官,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一旦发作起来,他和手下的厢兵难免要与黄从贵的人争斗,如果引起忠州蛮人的叛乱,自己如何能够当得起?

    徐平的面色沉了下来,如果今天让这个黄从贵全须全尾地回去,这处草市从此就废了,自己的计划便再难展开。

    黄从贵身后站成一排的二三十人,一色青衣,赤着双足,手里的武器杂乱无章,有拿短刀长矛的,有的举着藤牌。

    这便是忠州黄家属下的家丁兵,又称田子甲,只效忠主人,不知朝廷官府为何物,是黄家横行一方的倚仗。

    蛮人争斗,都是家丁兵这样排开,远远伸展出去,打起来两翼包抄,人多的一方把人少的一方围起来痛殴,再没其它花样。

    徐平到这里半年了,对这些早有耳闻,也懒得再与黄从贵说什么,把高大全和谭虎两个招到跟前,低声道:“你们两个听我号令,纵马冲上去把那个蛮人首领擒过来。一定要快,不要与他的随从乱斗!”
………………………………

第20章 绣花枕头

(昨天电脑坏了,今天补上。)

    高大全看看那边的黄从贵,身材短小,皮绷在骨头上,统共加起来也没几两肉,在马上耀武扬威的样子活像一只大号的虾米,对徐平点头道:“官人放心,小的定当手到擒来!”

    谭虎却有些担心,犹犹豫豫地对徐平说:“抓这人不难,不过他终究是忠州知州的长子,冒然动手怕会引起忠州骚乱。”

    “一切事情有我,你们只管把人抓来。”

    忠州算是邕州附近比较大势力,但山里地广人稀,知州最多也就聚集五六百家丁兵,还不足以让徐平顾忌。他们之所以肆无忌惮,还是因为宋朝的政策一向都是息事宁人,尽量避免与地方势力起冲突。

    看见黄从贵还在那里追着草市上的蛮民打骂不休,徐平高声道:“那个蛮子你闹得也够了!朝廷治下的百姓,岂能任你打骂?”

    黄从贵梗着脖子对徐平喊:“这些都是我家里的家奴,你管得着吗?我就打!我就打!打死给你看!”

    徐平冷声道:“桀骜不驯,目无法纪,你是想造反吗?来啊,把这个蛮子拿下来,让他知道我大宋还有王法在!”

    高大全早就在等徐平这句话,大叫一声,纵马而出,直向黄从贵奔去。

    谭虎急忙跟上,抽出刀来,护住高大全。

    朱宗平在一边直叫苦,这位少年通判做事太鲁莽了。蛮人的风俗与汉人不同,朝廷一向都是羁縻笼络,跟他们讲什么法度?

    黄从贵正在打一个带着孩子的中年蛮人泄愤,突然看见高大全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好似猛虎下山一般,竟是一下吓傻了。

    自小到大,何时见过汉人这么凶过?他们不是一向都是能忍就忍,能让就让吗?就是官府,对他们这些蛮酋也都好言好语,恶话都不说一句。

    只是眨眼之间,高大全就到了黄从贵面前,伸出蒲扇一样的大手,揪住他的后领一把就拽到了自己的马上,死死按住,打马回转。

    谭虎跟在后面,举着刀防黄从贵的手下作乱,却发现他们都呆呆地看着高大全从容捉了自己的小主人,好像中了邪一样,没一个人乱动。

    “你敢抓我?你敢抓我!”

    黄从贵在高大全马上,终于清醒过来,一双手不停乱打,口中骂着,已经带了哭音。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徐平也没想到那群家丁兵是这种反应,本来以为他们闹起来还要借助巡检寨里的厢兵呢,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

    回到徐平身边,高大全高声道:“官人,小的已经抓了这无法无天的蛮子回来,如何处置,还请示下!”

    徐平看了一眼黄从贵,他吓得连眼泪都出来了,冷声道:“这蛮子未经王化,不明事理,冲撞市场,且带进寨里去,本官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说完,又对那边仍然呆着不动的二十多个家兵喊道:“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