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895章

一世富贵-第895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前世,美国在让同性恋合法的问题上反复折腾,出于同样的原因。如果同性恋是不正常的,让其合法,是对正常人的伤害。如果是正常的,不让其合法,同样是对正常人的伤害。这就是性善性恶论对政治影响的一个表现,会影响到非常多的政策。因为政权要获得治下之民的心理认同,避不过这些,不能模糊。不让正常人拥有正常的权利,会让治下之民觉得政权不把自己当自己人,并不是为了取得那少部人的支持。

    中国人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历史上经过了性情论争辨,得出了人性朴的结论。遇到类似的事情,政权持中立的立场,不参与进去,成了一种共识。

    性善性恶论,换一种说法,就是认不认为人性中有一些是不正常的,不是正常人应该具有的心理认识。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政权要包容正常,摒弃不正常。

    同性恋、女权、种族问题,这些政治正确,都是在政权要包容所有正常人的角度,才激烈起来的。不只是一部分人的问题,而是要政权对某些人群的正当性表态。


………………………………

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

    太阳挂在西天上,如同一个大火球,看着就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徐平坐在交椅上,看着西天的太阳,眯着眼睛想心事。盼盼在一边,带着安安转过来转过去,不时偷偷看一眼徐平。她也知道自己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且也知道十之八九要嫁给苏颂,就差正式定亲了。开封城里正在举行省试,她想问问徐平,苏颂到底怎么样,这次能不能考上进士。这次再不中,可有点丢人。只是害羞,问不出口。

    徐平只觉得身心俱疲,身子一点也不想动。他现在才真正理解当年的王曾,宰相这个差使确实不是一般人干的。穿上公服还要去除自己的立场,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皇城里就是一种折磨。这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还是对精神的折磨。到了朝堂,人就像魂游天外,身子在这里,精神却要到另一个世界去。

    真正能把这一套政治逻辑理顺的人其实并不多,吕夷简不能,晏殊也不能。宋朝到现在大约只有王曾,把这一套差不多吃透了。是靠着许多人,你一点想法,我一点想法,共同撑起了这一套政治逻辑。因为自成体系,在没有明显破绽的地方,别人很难强推超出这套体系的个人想法。明显破绽,如把礼由民自生,改成强行教化,就出现了硬讲三纲五常的事情。历史上著名的登州阿云案,便就被新旧两党来回折腾几十年,一直延续千年都是法律界的热点。如果把三纲五常当作过时的旧规矩废掉,案子其实并不复杂。这件案子并不是争一口气,是涉及到了重大政治问题,后人以为赌气只是认识不到他们的政治而已。

    认识不到这套逻辑,再聪明,再能干,也可能被人一招制敌。如丁谓,当宰相并没有多少日子,党羽众多,一手遮天,被王曾一下就翻了过来。不是丁谓露出了破绽,他露出的破绽多了去了,被扳倒是因为王曾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要害。

    政治,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理清其中的逻辑,就会时不时犯些小错误。犯的小错误多了,就会被人不信任,失去了前途。如徐平前世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权力集中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集中导致绝对腐败。权力集中怎么会导致腐败呢,显然没有政治逻辑,强行把两句话粘在一起,说的多了,好像是真的一样。腐败是因为制度和监察不严,制度和监察不变,权力分散只是从一个人贪污变成了窝案而已。

    盼盼拉着安安走到徐平身边,摇他的肩膀道:“阿爹,你在想什么?”

    徐平睁开眼睛,懒懒洋洋地道:“什么也没想,在发呆呢——”

    盼盼刚想再问,林素娘过来,对她道:“带着妹妹一边去玩,我和阿爹有话要说。”

    盼盼嘟起嘴,拉着安安的手,一起到外面去玩了。

    林素娘剥了一个桔子给徐平,口中道:“我在想啊,苏颂年纪不小了,要不要把他和盼盼的亲事先定下来。你嫌盼盼的年纪小,无非先不成亲,等过个一两年再说。他阿爹苏绅也升待制,两家结亲,跟我们也算门户相当。”

    “好啊,那便定下来吧。”苏绅什么地位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只是看好苏颂而已。

    林素娘有些犹豫:“可此次开科,要是苏颂没中进士怎么办?”

    “那就下次再考呗,还能够怎么办?进士谁也不能保证一次就中。”

    林素娘推了徐平一把:“你现在做宰相了,总有办法!赐他一个进士呗。”

    徐平差点笑出来,抬起头看着林素娘:“你以为进士是我们家的,说赐就赐一个!”

    林素娘道:“宰相家里赐进士又不是没有过,苏颂这孩子读书本来就不错的。”

    “读书不错你还怕他下次考不上?”徐平叹了口气,“素娘啊,我这宰相当着可是不容易的。你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早晚会给我惹出大祸来的!”

    林素娘道:“我什么事不是跟你说过,你答应了才行的!盼盼莫不是你的女儿?她的终身大事,难不成你心里不急?嫁过去,丈夫连进士都不能中,如何过日子!”

    徐平叹口气道:“我当然不急,我本来就认定了苏颂能中进士,有什么好急的。他虽然平时言语为多,学问倒还扎实,我就不知道你乱急些什么。”

    林素娘摇了摇头,不说话,只是低头剥桔子。哪怕现在做到了宰相,林素娘还是对徐平的学问没有什么信心。小时候的印象根深蒂固,他那个进士就是瞎蒙上的。

    徐平也懒得跟她解释,又眯起眼睛。夫妻两人一起坐在房前,沐浴在夕阳中。

    林素娘这一点还是让徐平放心的,不会拿着自己的前途开玩笑,私下里利用自己的职权耍什么花样。再说徐平也确实用不着收别人的钱,自己赚的足够花了。

    徐平心里明白,这个年代,你赚下来万贯家财又怎么样呢?子女不争气,终究还是没有用处,守又怎么能守得住?一两代之间迅速败落的豪门高第,放眼望去,开封城里到处都是。子女不争气的,宰相的后代几十年就穷得要饭的还少了?能够守住家业的,还是两个儿子以后要争气,老老实实把书读好,真正考上进士,就把自己的家守住了。没有那个本事,哪怕靠自己赐个进士,在官场上也会被另眼看待。

    就大宋的第一功臣赵普,这才过去几十年,他的后人过得也不怎么样。这不能怪皇室不照顾他,皇室自己还照顾不过来呢,宗室也有不少过得不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就没有世袭的说法,除了皇帝得从姓赵的家里出,其他人,包括他们自己赵家的人,富不过三代才是稀松平常。真正要守住家,只有家学渊源,读书传统不绝。

    再过一两年,两个儿子大了,徐平想让丈人林文思致仕,回家里来教孩子算了。他的学问或许不精深,胜在扎实,教小孩子最合适了。

    脱下了官服,徐平就彻底成了一个普通人,要为自己的家庭未来打算。靠着恩荫不行的,能守几代?把家里扫地的都恩荫,也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不能进入那个核心阶层,官员就是个领钱干活的,并不能支撑起庞大的家业。说起来,反而是苏颂前程远大。

    如果把社会分成富贵、中层和下层,这个年代的中层极不稳定。努力一下,家里的运气来了,出个甲科士士,就进到了富贵阶层。一不小心,就会退到社会下层。无他,整个社的负担最多地就是压在中层身上。徐平要想办法,让这个阶层慢慢扩大。


………………………………

第32章 位极人臣

    自第一天的大朝会开始,朝廷人事便就进入了剧烈的动荡期。前一段时间的稳定,只是在等着徐平回朝拜相,获得大家的认同后,由徐平来定。经过廷辨,稳定了人心,谁该上谁该下,谁该去谁该留,就要有结果了。

    以前徐平总有一种误会,自己能够飞速升迁,是赵祯赏识自己。等把道理想通,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这天下就他最能干,宰相他不来当谁当。

    盲目相信为神,信而生疑为鬼,这本是文明体系中用来指学习的阶梯,人进学解惑的过程的。文化中的学是解惑,而不是学知识,对自然的探索这个时代还没有成体系,自然科学如何学习的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

    理通为儒,通的是什么理?当然是道理。就是天地道德那一套的理,贯穿于整个的政治和文化中。对于自然的神和鬼敬而远之,是因为对自然的认识不够,人可以认识,则人心中的神和鬼不应该存在。所以关于人的政治和社会中,所有的惑都可以解。

    有惑不能解为疑,有疑就生了人心中的神和鬼。让人无疑为信,信而用之为任。为什么用这个人当这个官,那个人当那个官?是因为信任。用人不疑,不是说让你当了这个官就盲目相信,有疑就问出来,解心中之惑,这就是廷辨。

    当这一套关于人的文明体系失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就不存在了。要么就是当作神来对待,盲目相信。要么就是当作鬼来对待,信而存疑。所谓疑心生暗鬼是也。

    宋亡于蒙古,明再亡于满州,然后被全世界的其他民族轮流欺负,后世对自己祖先的文化已经不信任了。祖先不能不认,认了心中有鬼,徐平前世,就是这样活活把一部关于人的文明史,给解成了鬼世界。

    徐平来到这个世界的灵魂,相当于小鬼进了人间,他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才算把自己心中的鬼去掉。心中的鬼没有去掉,相信枪炮能够救宋朝,无非是自然崇拜,跟人有心中疑惑去拜个石头大树来镇鬼没有区别。相信洋人的制度能救大宋,无非是人文崇拜。

    中国人不信这个教,也不信那个教,为什么?别的文明发展起来都有宗教,不然无以凝聚人心,就中国人特别?光拜祖宗盲目认同就可以了?这就是有惑不去解,心生暗鬼后用血缘当神,来镇自己心中的鬼。凝聚人心,是因为天地文明中有一套道理,去心中神鬼。

    宋亡之后,天下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神庙,人们需要这些神来镇自己心中的鬼。唯物主义了,不能再信神神鬼鬼了怎么办?去请洋人来,当心中的神,来镇自己疑心生出来的暗鬼。这就是徐平前世,说起关于人的社会和政治,动不动就是哪个洋人说过一句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祖先的那一套道理没了,但中国人的文明基因,需要有一以贯之的道理存在。不请洋人来当神,那就捧出哪个大儒,哪个先贤,来当自己心中的神,来镇自己心中的鬼。什么是盲目?就是闭起自己的眼睛,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祖先全是一群傻子,全是一群坏蛋,他们哪里有什么道理,道理都是编出来骗人自己好做坏事的。

    当然有道理,五千年文明,岂能够没有道理!宋朝道理最大,说的就是,政治中最重要的是把道理讲通。你把道理讲通了,当然是你来决定朝政该怎么施行。司马光明明对道理不通,强推三纲五常,就是视大汉天命为神,来镇他心中有疑的暗鬼。在学问上,司马光远远不如王安石。历史上最接近理通的那一个人,恰恰就是王安石。

    徐平能够去除自己心中的鬼,正是因为他前世祭起来的一个神。说起汉族王朝为什么亡于外族,一口咬定的就是因为重文轻武,完全不讲道理通不通。但是徐平明明看见,禁军的战斗力不行,与此无关。因为在他的前世,他见过另一个属于政权的群体,也是如此一点一点失去人心,最后弄得天下动荡。那就是国营和集体企业。

    在徐平非常小的时候,他父亲在一个小乡镇集体企业里工作,回来经常跟他说,等到自己转成正式工了,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徐平长大了就可以接他的班。几年之后,天下的这种企业一个接一个地破产,父亲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回家种地,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他前世的大下岗怎么回事,这个年代的禁军一年不如一年就是怎么回事,其中的道理是通的。政治,就是政权中的人位子正了,自然天下大治。什么这个约翰那个汤姆,什么哈克什么斯基,被中国人拿出来吓人不是因为他们有道理,而是请洋神镇心鬼而已。

    政权的主要部分,军队、行政、经济,这几个集体,只要得人心,自然就会一天比一天好。不听民意,不顺民心,关起门来自绝于人民,就自然会一天比一天衰败下去。这就是中国传统文明中政治的原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做得不好是因为这个体制那个体制,都是有惑不解,疑心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