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699章

一世富贵-第699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向都称呼父亲为老子,戊奈称呼一声阿爹,张香儿觉得就像叫的不是自己一样。

    西北自陕西到党项到秦州附近蕃羌,称父亲为老子,也称有身份地位的人为老子。如现在的陕西经略使夏竦,因为出任边帅之前为龙图阁学士,便就被党项人称呼为“龙图老子”,就连元昊在国内也是如此称呼。徐平年刚满三十,来之前是三司使,也被有些人称为三司老子。徐平有时听人讲起,自己都想笑。

    甲寒上前,一样向瞎厮铎心行礼:“哥哥安好?阿爹可好?族里众人安好?”

    瞎厮铎心同样手忙脚乱,嘴里只是道:“都好,都好,族里一切都好!”

    庚化一样上前问候了父亲,张香儿道:“今日难得我们三族齐聚,听说秦州城里的酒楼最近几日出了一种烈酒,非常有力气,我们到那里饮一杯如何?”

    甲寒道:“张家阿叔,这却有些不好。我们出来会见族人,只有两个时辰的功夫,虽然官里没有说不许四处走动,但离开营地总是不好。再者说了,营里不许饮酒,如果我们醉醺醺地回来,岂不是让人说闲话?”

    张香儿摆了摆手:“饮两杯酒有什么打紧?听说新来的大帅对我们蕃落甚是照顾,哪里会计较这些小事?我看其他族里的人,都到外面去饮酒了,我们也去!”

    其他人一起鼓噪,甲寒没奈何,只好随着几人一起出去。不过临离开之前,他特意去问了看守的吏人,打过招呼,才放心地出了营门。

    纳质院已经被徐平划给了三司铺子,卖烈酒的新酒楼便就设在那里。这几个月三司铺子一直在储备物资,除了这两天新开的卖烈酒的酒楼,其他生意都没有开张。他们的生意太大,一旦开张对附近会有不小的冲击,其他倒还罢了,食盐因为徐平定了低价,会严重影响古谓一带几族的盐池生意。那几族靠着食盐发财,不定会发生什么事端。在了解了周围的蕃情,定下经略计划之前,徐平不想发生任何意外。自秦州向西向南,盐池不少,很多蕃落的强大就是靠占据的盐池,一旦盐价被打压下来,必然会有部族衰落,同时有新的部族兴起。这一兴一衰之间,就容易发生冲突,徐平不希望脱离自己的掌控。

    到了酒楼前,里面早已经满满当当,多是附近进城的蕃羌族人。蕃人好酒,而且地理人情的缘故,特别好烈酒。以前酿的水酒便就是秦州城的重要财源,现在推出烈酒,周围的蕃羌部族更是趋之若鹜。为了给这些来的蕃人腾位子,这几天徐平特意吩咐所有的军人不许饮酒,秦州所有驻军戒酒几天。自徐平到来,秦凤路所有军营禁酒,全**营是独一份。最初文官因为少了财源,武将少了助兴之物,群起反对,被徐平强行压了下去。

    郑主管亲自在店里招呼,位子不够,便就把桌椅摆到纳质院空出来的院子里,来者不拒。徐平亲自派人来吩咐,这几天蕃落前来探望质子,酒楼敞开供应。同时门外有王凯亲自带人看着,一有趁酒闹事的,立即出动镇压。

    到了院子里坐好,张香儿兴奋地拍着桌子道:“店家,上你们最烈的酒来!还有,店里有什么好菜好肉,只管上来,我们一起算钱!”

    见张香儿动作不雅,甲寒小声道:“阿叔,这里是秦州城里,比不得我们蕃落。若是要酒要菜,唤过小厮来吩咐就是,这样大喊大叫有些不妥当。”

    瞎厮铎心总觉得现在的弟弟跟以前不同了,让他混身不自在,听了这话,不由趁势喝斥道:“阿叔是长辈,又是渭河以北的蕃官,身份何等尊贵!如何轮到你教训!”

    哪里想到戊奈却道:“阿哥,厮铎毡现在官家赐了名,叫甲寒。他在我们营里,识字最多,做活最勤快,管着的官人不住口地夸他。若是不出意外,他是要被赐姓得朝廷的赏赐的人,不能跟一般人一样看待。他说的话,确是有道理,听着也好。”

    不等瞎厮铎心再说,一边的庚化也随声附和,说甲寒与众不同,是秦州最被看好的质子,将来前途无量。他说张香儿这样不好,那便是不好了,照着做就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瞎厮铎心没想到弟弟现在竟然有了这种地位。特别是说甲寒将来会被赐姓封爵,让瞎厮铎心警惕起来。如果真地被赐了姓,封了官,那时候甲寒回到族里,地位将非寻常可比,非常可能族长之位就落到他手里。族长有姓,全族有姓,只要过上些年月,就跟平常汉人没了区别,对这些蕃羌之民非常有吸引力。

    真面对这种情况,自己怎么跟弟弟竞争?想到这里,瞎厮铎心看着甲寒的目光不由有些不善。看来秦州这里的情况,自己以后要多上心,不要真被这弟弟翻了天去。

    张香儿却只是兴奋,戊奈不是他的亲儿子,没有回去争夺族长之位的问题。他在秦州官府有了地位,自己族里也跟着沾光。张家在青唐羌数族里风光起来,便是始自他父亲张小哥当年头脑清醒,破了宗哥族李立遵所立的文法,归附朝廷。立了战功被授刺史,封为那一带的蕃官,让张家对其他部族有了绝对的优势。如果戊奈也能得到朝廷封赐,回去再吞并几个小部族,让他去别立一族开枝散叶,张家就将更加壮大。
………………………………

第25章 你不明白

    帅府,徐平静静地听着种世衡讲这几天各族账来探视质子的情形,偶尔点一点头。

    种世衡讲完,徐平问道:“这也是秦州的第一次,有什么特别的没有?”

    种世衡迟疑了一下,才道:“听属下的蕃落有人讲,对秦州城里的质子现在朝廷恩赏太过,让不少族账觉得不安。这些质子被赐了名,又识字读书,学了汉家礼仪,一旦朝廷放他们回到族里,族主也不好管他们。——节帅,恕下官冒昧,依我看来,节帅如此对这些质子,只怕是真存了把他们放回去争权的心思。这样确实会对朝廷有些利处,不过更可能的是引起秦州所属蕃落的不安,别生事端。现在党项已叛,再动摇了蕃落的军心——”

    徐平看着种世衡,突然笑了笑:“你怎么知道我想让这些质子回去争权?”

    “若不是如此,又何必对他们用这么多心思?蕃羌自有他们的习俗,由着他们就是。”

    徐平摇头:“通判,你这样想就不对了。吾土吾民,我们代朝廷牧守一方,便就当对治下之民施以教化,导人向善。纵然是蕃落,也是朝廷治下百姓,不当在化外。让他们依着本族的习惯,族主治事,只是没奈何的权宜之计。只要有可能,还是要施以教化,移风易俗。我没有那么势力,做了事情一定要有好处,没好处的事情就不做。这些质子,现在让他们读书识字,编伍训以纪律,移其风俗,只是让他们真正做朝廷治下的百姓而已。除非蕃羌族账举族奉请,不然帅府是不会放他们回到族里的,就让他们在秦州好好做个百姓吧。”

    种世衡不由愣住,过了好一会才道:“节帅若是这样想,那又何苦费如此力气?让这些质子如以前一样留在纳质院里,除了费些钱粮,省了多少麻烦!”

    徐平正色道:“为官不要怕麻烦,只想着轻松,不如回家做个富贵员外!我们为秦州长贰,朝廷给的职事里就有劝谕民情,怎么能够不做?秦州治下蕃落众多,人心不定,我们还暂时做不到把他们括土为丁,化夷为夏,这些质子却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判,这件事跟蕃落无关,就是秦州变夷为夏自质子起而已。孟子云,只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河湟河西之地,千年来皆为汉地,一百多年间夏变于夷,旷古未闻。要变夷为夏,因为夏俗君子之德,夷俗小人之德,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过草偃。到底我们能不能做到在蕃落变夷为夏,这些质子就先做个榜样。”

    种世衡不知道徐平说的这些是真心还是假意,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在他的印象里面,徐平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腐儒,书里的道理有用则用,没用就当没看见过,怎么这次真用儒家道理来治理地方了。

    却不知道徐平要在河湟河西变夷为夏不是说说,是真地要这样做。羁糜对于朝廷来说只能是权宜之计,不然中唐时把唐初对外开拓的土地全部丢掉不算,还搭上了大量原来边疆自古以来的汉地,就是榜样。西北的河湟、河西,东北的幽燕、辽州、营州,甚至包括河东的北部,自秦汉之前就是汉地,到唐末已经完全胡化。秦州西南数百里才是秦国发家的地方,这个时候却已经是蕃羌腹地了。

    宋初对周边夷狄的政策是“置于度外,存而勿论”,化外之地不是天子治下,蕃羌同样不是天子之民,保持个名义上的正统就可以。党项的反叛,说明了这种政策的危险,一旦条件许可,这些化外之地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以前赵继迁、赵德明跟大宋的战争,只是边疆冲突,他们并没有如元昊这样直接反了称帝,跟这次有根本的不同。

    种世衡是个好的边疆将领,但却没有认识到现在的战争跟以前的不同。宋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大宋从五代战乱中缓了过来,周边的夷狄政权同样缓了过来,他们即将开始对中原新一轮的撕咬。没有对西北蕃羌党项的政治解决,单单是军事上打败元昊并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几十年后再出一个疯子就是了。

    用秦州的质子影响周围蕃落的心思徐平当然有,但却绝不是让质子回到自己的部族里去夺权,徐平想彻底废掉的是部族制度,怎么可能多此一举?

    只要部族的制度还在,理论上夷狄蕃胡就存在着出现一个杰出的领导人迅速整合的可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本就是部族制度的特点。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加上风调雨顺的外界条件,部落中会很快决出一个领导人对外扩张。党项是从赵继迁起,数十年的内部整合,虽然跟宋打了几次仗,但没有伤筋动骨,到元昊积攒起力量来了。把党项积攒的这几十年的力量释放完毕,他们自然就会老实,但以后还是会继续作乱。

    要想长治久安,以夷变夏是不得不走的路,暂时的妥协只能换来一时的安宁,积攒下来的矛盾终有一天会更加暴烈地爆发出来。

    见种世衡有些迷惑,徐平对他道:“通判,此次圣上让我到秦州,崇之以高位,付之以大权,不是让我来暂时安抚羌人,求个一时的风平浪静。而是郡县其地,括土为丁,让这一带从此置于朝廷治下。要这样做,我们只能走堂堂大道,那些小心思小把戏暂时要收起来,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尽量不用。质子在工营里读书学习,候个一年半载,真地学有所成的人,秦州当量才而用。或者到各场务里去做干,或者到军队里面去,从此之后他们跟本部族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当然家人还是家人,但他们不再是蕃落之民了。”

    种世衡一直认为徐平是想教练质子,时机成熟了回到本部族夺权,帮着朝廷掌控周边蕃落,没想到徐平竟然不是这样打算的。他还是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用,在这些质子身上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就只是为了这一两千丁口?秦州虽然僻处西北,治下的编户百姓也有数万人丁,何差这一两千人?

    徐平脸色缓和下来,对种世衡道:“通判,你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那一两千个质子,而是要多想一想那一处管他们的营地。为了编练这些质子,让他们读书识字,学习华俗,我们在那营地里连官吏带将校、士卒,也布置了近千人。在编练这些质子的过程中,这些人也总结出了章程,学习到了经验,以后再做这种事,就驾轻就熟,容易许多了。”

    种世衡一惊:“难道那处营地不是临时设置的,节帅想一直用下去?”


………………………………

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看看进入六月,就连地处西北的秦州麦子都已经收获,内地更是早早收割完成了。从徐平到三司,便就开始集中各路的余粮到预定好的起运点,到现在积攒了几年,数量已经颇为可观。川峡四路预定是供应秦凤路的地方,此时已经开始起运往集中地点。

    川峡四路基本相当于徐平前世的四川、重庆和陕南汉中一带,这也是四川这个名字的由来。益州路主体在成都平原,梓州路川东,夔州路主体在重庆,利州路则包括川北和汉中。起运的粮食物资应该集中到兴元府和兴州,兴元府即为徐平前世的汉中,兴州则是他前世的略阳。兴元府对应的是凤翔府,兴州则同时为凤翔府和秦州所需物资的起运地。

    此时利州路的转运使司和提刑司同在利州,即徐平前世的广元。为了方便物资的运输管理,新设了四路都转运使,由庞籍担任,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