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444章

一世富贵-第444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那只小黄狗,看起来有些憨憨的,样样都不突出,但就是聪明听话。

    这两只小狗自从被盼盼看见,便就霸住了,经常带在身边玩。孙七郎一心想着好好养大跟着自己去打猎的,奈何不管教什么,总是很快被盼盼的种莫名花样弄得小狗迅速忘掉,就只记得天天跟在盼盼身边疯跑,把孙七郎急得上火。

    凉亭里,徐平坐在石凳上,一个人自泡自饮,不紧不慢地喝茶。看着眼前荷花池里美景,不远处女儿开心地玩耍,实在是生平乐事。

    这里没有了招呼不完的人,没有了理不完的事,彻底放松下心情,享受着这难得闲暇时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正在孙七郎实在忍不住,想要找个借口溜开的时候,徐昌带着燕肃从远处向这边走来。今天是刻漏社成立,第一次聚会的日子,燕肃下朝,便就直接过来。

    到了凉亭,与徐平叙过礼,燕肃抬头看看周围,赞道:“不想徐待制府上竟然还有这般美景,山水相映,凉风习习,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徐平让燕肃坐下用茶,口中道:“哪里能算得上美景,也不过一塘清水,几株荷花,有些凉风罢了。在这里闲坐,也只是图个清静。”

    燕肃笑道:“这话如何说起?若是在乡下地方,这种风景着实平常,但在这开封城里,便就难得了。去年徐待制在这里大兴土木,还有人说,花如许银钱,怎么不到城内寻处宅子,比这城外可是方便多了。现在看来,还是徐待制有远见,城内怎么有如此大的地方?自己家里有山有水,城里面哪个敢想?”

    徐平笑笑,没有接话,给燕肃倒上茶道:“燕待制,用茶。”

    燕肃喝了茶,咂了咂嘴:“这茶好!这种炎热天气,再去点茶就真地不合适。徐待制依着邕州茶法制的茶,听说前几个月卖的并不如何好,最近行情涨了起来。还是现在天气热了,点茶不如这个方便。”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徐平前世对茶也懂得不多,在邕州的时候只能对制茶的人说个大概。当时邕州制的茶,也只是占了个方便易保存,味道只能说是一般。几年过去,种茶的人一点一点试出来,已经能够制出极好的茶来。

    方天岩在京西南部改用邕州茶法,取明前极好芽叶,精心制了一批好茶,送到徐平这里来待客。那里本就是徐平前世绿茶的上好产区,味道果然大好,徐平自己没事也喜欢泡上一壶,慢悠悠地品上一品。

    说过一些闲话,燕肃对徐平道:“年前徐待制就说要制新的刻漏出来,我们讲过几次,只是诸般杂事缠身,一直也没有个结果。如今有了空闲,这次一定要一鼓作气地制出来,不要再有事情耽搁了。”

    徐平点头:“不错,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再半途而废了,一定要有个结果。”

    “做这种事情要有人手,俗语说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我们要广邀帮手。前些日子徐待制不是写了封书,让中牟的苏颂到崇文院里用望远镜观天?那个少年我看着不错,天文方面家学渊源,又老实谨慎,善学好问,是个人才。得了徐待制的书,我便派人唤他一起来,算是帮手,也是提携后进。”

    苏颂是徐平前世有印象的人,必然是有了不得的成就才会在历史上留名,可惜的是徐平回来,就再没有他的消息。却没想到燕肃对他还有印象,还把他请来,正中徐平下怀,怎么会反对?

    问了一下苏颂现在的消息,才知道他到崇文院看天象,很是待了些日子。他不但天文方面家学渊源,诗文经学也一样出色,在崇文院求师访友,被不少人看好。甚至判馆阁的宋祁建议他与范镇一样留在崇文院读书,等再过几年年岁到了,诗文也都学成,便就从国子监发解参加科举。只是他家里不放心他小小年纪在外面,怕一不小心学坏了,还是让他跟在父亲苏绅的身边。

    说过苏颂,徐平指着身后的孙七郎道:“这位孙七郎,如今做着个小官儿,一年来在京城里也做了不少事情,天生一双巧手,我也唤他来帮忙。”(。)
………………………………

第130章 重度近视

    徐平家里的各种新奇设施,别人想学都是请孙七郎去做,凭着这个,他认识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钱财。燕肃自然是认识,不但认识,还找他做过东西呢。

    孙七郎上前见了礼,趁着这个机会,在下首凳子上坐了。

    今天要见客人,孙七郎特意换上了公服。可不知怎么回事,这衣服穿在身上,孙七郎就觉得各种不舒服。或许他就是个劳碌命,享受不了这些。

    几个人坐着说闲话,不知不觉太阳高升,楚衍和贾宪两人终于赶了过来。

    两人带了一个少年过来,叫卫朴,十八岁的年纪,长得虎头虎脑的,看起来就是个憨厚少年。不过眼睛看起来有些奇怪,一直眯着,像是睁不开的样子。

    经贾宪介绍,才知这少年竟然是个算学天才,尤其是精于心算。不管多么复杂的加减乘除,别人一说,顷刻间就在心里算出答案。

    徐平制了望远镜放在司天监里,得到了大量以前所不能观测到的数据,现有的人员无法应付,便向天下广求贤才,知楚州的屯田员外郎便就荐了这个人来。

    卫朴出身贫寒,但于算学极有天分,但凡此类的书,看过一遍便就终生不忘。不过这个年代算学没有进身之阶,卫朴再是天才,也只能困守乡村。

    到了司天监,楚衍一见便就惊为天人,****带在身边,一身所学倾囊相授。徐平要找人才制新的计时器具,如果成了也是件功劳,楚衍便就找贾宪商量,把这个少年一起带了过来。

    制新的钟表虽然是徐平的个人行为,一应花销也是他自己承担,但这种器具对国家影响重大,真地成了献给朝廷,自然会有赏赐下来,参与的人也会叙功。

    自古以来,中国一向都讲究天人合一,得天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绝不是后世定个标准时间可比。

    徐平看着这虎头虎脑的少年,眼睛不停地眨啊眨的,着实显得有些怪异,心中一动,问他:“看你眼睛貌似不便,不知是不是有什么眼疾?”

    卫朴上前行礼:“回禀待制官人,小的自幼好学,但凡得到一书,不一气看完如论如何无法安歇。省吃俭用,买了油来点灯看书,时间长了,想是被烟熏得厉害,便就落下这么个眼疾。平日但凡离得远一些,看什么都不真切。”

    这哪里是被烟熏的,明明就是经常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眼睛近视了。这个年代的书印的字都大,又习惯举在手里看,近视的人并不多。据徐平所知,自己认识的这么多读书人,也只有欧阳修有轻微的近视,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这个卫朴,竟然是自己到这个年代见到的第一个重度近视。

    在徐平的前世,对于很多人来说,近视眼镜几乎是必须随身带着的,一摘下眼镜来,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这个年代则不然,老花眼镜比近视眼镜有用得多了。徐平制了老花眼镜在三司铺子里卖,近视眼镜却想都没想过。

    卫朴看着徐平,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还不停地一眨一眨的。

    这样子着实有些不庄重,一边的楚衍怕徐平不快,忙道:“待制,这孩子身体诸般都好,就是眼疾难治。他看人都是这样,不然难以看清,待制莫怪。”

    徐平笑了笑:“无妨,我也是病人,知道有病在身的苦恼。不过这种眼疾,倒也未必是不能医治,以后多想一想办法。”

    楚衍口里应着,却没往心里去。卫朴的这眼疾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病症,找过几个知名的郎中看过,都说不出病在哪里,怎么医治?

    徐平也不说破,他现在还不能确定卫朴就是重度近视,且等近视镜片制出来了之后,让他试了再说。能磨老花镜,玻璃务里的匠人也就能磨近视镜。不过看这卫朴眼睛近视的程度,用到的近视镜片不知道要厚成什么样了。

    因为还有一个郭谘没有到,且不忙说正事,徐平便就随便出了几道题考卫朴。

    本来徐平并不怎么在意,这个年代说是算学精通,终究由于时代的限制,解决的还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卫朴,徐平也只是认为他只是算得比别人快而已。

    哪里想到,加减除,徐平出到千位数,卫朴依然低头一想,便就立即说出答案。

    加减倒也罢了,四位数的乘除,这个年代可没有名目繁多的各种速算技巧,卫朴竟然也能一口喊出正确答案。

    徐平越听越是心惊,难道今天真碰到了一个算学天才?尤不死心,干脆不考加减乘除,出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问他。传统的算书,大多都是用实例讲解数学问题,就是徐平前世上学的时候的应用题。这种实例里,经常要用到方程,司空见惯。

    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徐平一问,卫朴立刻给出答案。

    最后,徐平干脆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卫朴果然一下子被难住,低头想了一会,试着报出一个数字。

    徐平心算能力只是一般,一次方程他还能在心里算出答案,二次方程便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心算了。本来只是难一难卫朴,试一试他的极限,却不想他还能给出答案来。

    见卫朴眨着睁不开的一双眼睛认真地看着自己,徐平着实有些尴尬,这答案对不对他自己也判断不了。

    抬头,见燕肃、楚衍和贾宪也都认真地看着自己,徐平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却不擅心算,对与不对,还是要手算一番。”

    燕肃出了口气,还以为徐平竟然精进到这种程度了呢。

    楚衍随身带的有算筹,这是他吃饭的家伙,须臾不离。把算筹取出,在石桌上摆好,不大一会,便就算出了答案。

    徐平虽然对算筹不精通,现在用还是能用的。目光在桌子上随便一扫,抬起头看着身前的卫朴,脸色已经变了。

    连一元二次方程也能短时间心算出来,这卫朴是个什么怪物?(。)
………………………………

第131章 天才人物

    人上一百,各形各色,漫长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天才,缺少的只是适合天才成长的环境。卫朴家境贫寒,也买不起什么书,凡是有关算学的,便就去跟人借来看。借的书分外爱惜,仔细看过,里面的内容便就像用刀刻进了他的脑子里。

    不只是书,就连正规的算筹他也买不起,自己弄了些小木棍摆弄。就靠着这些极其简陋的条件,竟然成了楚州数得着的算术天才。而且被简陋的条件逼着,极其擅长心算,数字算起来比别人用算筹打算盘都快。

    不过会算学吃不上饭,小地方也没有相关的书籍让他更进一步,这一两年开始向六壬遁甲上用功,想着靠这个给人算命,也是个糊口的手段。直到被招直司天监里来。

    天文之类的学问是受到朝廷限制的,司天监里的那些人很多都是祖传下来,有自己的小圈子。卫朴这种野路子,又太过厉害,鹤立鸡群,便受到他们的排挤。还好楚衍爱惜人才,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才在司天监立下脚来。

    听楚衍介绍,徐平愈发觉得这个少年不简单。或许,这就是个数学天才,只要学会自己前世的数学方法,说不定就会把这个时代的数学推进到一个无法想象的境界。

    让众人落座,上了茶,徐平仔细问卫朴所学。

    听着卫朴的回答,徐平心里叹息,他的路子走得有些偏了。由于时代限制,数学家大多都兼职天文学家,这一点中外没有什么不同,欧洲数学也是从天文学取得突破开始大发展的。只是中国有一套奇特的太极五行八卦之类的理论系统,相信世界是按照某种规律演化的,数学家到了一定程度,经常就把心力投入到了这里面去。

    卫朴也不例外。尤其是到了司天监,楚衍的言传身教,再加上未进京前就自己学习六壬遁甲,心思也慢慢开始向太极阴阳演化方面用功。有些可惜了。

    趁着这个机会,倒可以把他引导到纯数学研究上来,说不定成一代宗师呢。

    直到天近晌午,郭谘才到了后园。

    跟楚衍一样,郭谘也带了一个人来。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上的皱纹已经很深了,一看就是劳动人民。

    徐平吩咐看座,郭谘带来的那个人却坚持不坐,口中只是道:“小的是个什么身份?几位官人面前,哪里有我坐的地方?若是说出去,要被人骂没有规矩的!”

    见徐平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自己,郭谘道:“这是场务里的一位熟手工匠,名叫李胜荣。他最是生得一双巧手,不但各种稀奇玩意都能制出来,最难得的就是做得极其精准,那一双眼睛,比尺规都精准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