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283章

一世富贵-第283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b徐昌在京城里面也不一年两年了,在那酒楼里见了那么多人,竟然没一个认识,本身就说明人家早作了准备。说破天去,就是朋友相会经了一场奢华的酒宴而已。

    &nb见徐平许久不说话,徐昌小声问道:“大郎,我该如何做?我觉得是不是以后不要见这些人了,跟他们搅在一起没有好处,做的多是违法犯科的事。但要是翻了脸面,这些人在京城里各行各业都有,我怕我们家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吃亏。”

    &nb“不必,他们叫你,你只管去!”徐平站起身来,来回走了两步。“有吃的你尽管吃,有喝的尽管喝,不用跟他们客气!”

    &nb“可是――他们必然是要从我这里打听大郎的消息的,要是一时说漏了嘴,可如何是好?我不打紧,到时牵累了大郎的前程――”

    &nb“怕什么,他们问起什么你就说什么,反正我也从来不在家里谈公事。只要我自己心里有数,便不怕他们知道,你不用担心,我自有主意!”

    &nb说到这里,徐平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突然觉得,有这么一群人搀和进来,也未必就是坏事,把事情彻底搞乱,说不定还有利于自己。

    &nb所谓乱拳打死老师父,面对庞大的阻力,还是乱点好。
………………………………

第92章 世事谁能预料

    虽然得了徐平的允许,徐昌心里还是惴惴不安。≧ 在徐家执掌大权这么多年,他还没有做过这种事呢。尤其是那酒楼里到处弥漫的奢靡气息,让人心里不安。虽然徐平说了让徐昌每次跟那些人接触,都写一张行状,把见了什么说了什么全都记录下来,将来必然无事。徐昌还是觉得不安,好像瞒着家里大人做了坏事的孩子。

    徐平反而来了精神,在书桌上展开纸,饱蘸了墨,写自己的奏章。

    既然奏状有这么规矩,那就天南海北,先从远的地方说起,比如交趾事务。到了最后再加上要写的内容,只要有了个借口实封就行。

    新年长假很快过去,虽然到了衙门视事,但年还没有过完,官员们多是在衙门里虚应故事,得闲便四处走到,拜房亲朋故旧。

    不知不觉到了正月初九,立春节气。

    由于年前就有人上奏说明道年号寓意日月同辉,转过年来大宋年号已经改为景祐,月亮被去掉了,只剩下一个太阳在京城上空,整个国家迎来新的时刻。

    徐平的奏章已经上去,还没有消息回来,这几天他有些无所事事。

    立春这天没有早朝,徐平早早出了家门,到祥符县衙前看打春牛。徐平的新家位于万胜门外,制度上属于祥符县管辖,虽然他从来没进过祥符县衙。

    正常来说,开封城的市区是直属开封府的,但开封府官员有限,厢官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城西厢和城东厢便分属祥符和开封两县,也是无奈之举。本来附廓县是只管郊区的,有了这两个城外的市区,开封和祥符两县也不至于太过清闲。

    “鞭春牛”是这个时代立春最重要的仪式,徐平做地方官的时候自己也主持过,但到底合不合规矩一直心里没底,自然要来参观下京城里正规的仪式。开封府的春牛是在皇宫迎春殿里,只好来看属下县里的。

    天刚蒙蒙亮,县衙前的土牛还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周围已经挤满了人。这些大多都是周围郊区种地的农民,开封城里的居民大多不种地,就不大清早起来凑这热闹了。

    县衙的门缓缓打开,周围的人群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不一刻,门里就有官吏出来,天不亮,影影绰绰地徐平也看不清楚。

    一边的刘小乙小声道:“官人,持杖的人都在牛前面呢。”

    徐平点点头。春在岁前,人在牛后;春在岁后,人在牛前;春与岁齐,人则与牛并立,今年立春在年后,所以人在牛前,看来自己在邕州没有站错。

    之后的仪式便大同小异,徐平细心听着刘小乙的解说。刘小乙的眼力极好,现在天还只是蒙蒙亮,他竟然看得一清二楚。

    要不了多少时候,鞭春牛完毕。这本来就是个仪式,如果让持杖者把土牛打碎,还不把这几位持杖的官吏累死。

    刘小乙随着人流一起挤上去抢春牛的土,徐平无奈,只好站在原地等他。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工夫,刘小乙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捏着一把土对徐平高声道:“官人,我抢了牛角,今年庄上必然好收成!”

    “春牛角上土,置户上,令人宜田。”虽然有这说法,徐平却不信这一套,他来这里是学习这些常见礼仪的,不能只看书上说,不是来跟百姓抢这一把土的。

    不过刘小乙既然抢到了,便也不好扔掉,找块布包了,让他带在身上。

    此时天时还是早,徐平便没有骑马,与刘小乙慢慢溜达着,到了州桥还买了两碗馄饨吃了,才晃晃悠悠地到了三司衙门。

    到了官厅,杂吏人上了茶,徐平喝着养神。

    编修三司条例所石全彬已经带着人收拾好,过了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徐平要辟好官吏带着前去办公。三司几位副使是当然人选,还有三司的勾院主官,因为业务直接相关,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些人不能天天在那里当值,徐平要选出常驻的官吏来。

    正在徐平想着杂事的时候,门外的军将高声道:“盐铁判官郭谘求见!”

    徐平听了,一下站起来,高声道:“快快进来!”

    徐平站起身,从案几后绕到前面,看着走进门来的郭谘,朗声道:“中牟一别,不知不觉就已经近十年,主簿这些年一向可好?”

    郭谘上来见过了礼,笑着道:“虽然有些小过失,终究还算顺利。只是想不到当年的田间少年,如今已经封侯,贵为副使,世事谁能预料!”

    徐平急忙让坐。

    郭谘道:“如今你为一司之长,上官面前,属下哪里有坐的地方。”

    徐平把郭谘按到位子上,口中道:“当年我解,还多亏仲谋保举,才有了今日,怎么说这些见外的话?以后在我这里,不用拘礼!”

    说起来,郭谘是徐平来到这个世界见到的第一位官员,踏实肯干的作风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影响深远。如果当时不是遇见郭谘,而是一个贪赃枉法的官吏,徐平未必就像现在这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人生的事,确实是难说得很。

    郭谘离开中牟主簿任上,本来升为大县知县,不过因为部下犯法受到了牵连,曾经降职。几经蹉跎,现在还是知县,官职跟前几年比并没有什么变化。

    说起这几年的经历,郭谘无限唏嘘。他当主簿的时候,徐平还在田园里种地,天天想的无非是怎么让地里多收几斗。几年过去,自己与当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徐平却从田园郎摇身一变爵封郡侯,官至副使,人生的际遇实在是难以预料。

    虽然也中过进士,但郭谘在经义文学上并不精通,而是长于吏材,擅长机械田亩水利,是个实干家。奈何这个年代实干家不吃香,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又不如会写的,能干嘴拙不善于写文章的只能沉沦下僚。

    太祖太宗之时,国家初定,用的大臣多是精于吏干的,典型的如赵普。到了太宗后期,天下太平,风向慢慢改变,真宗朝就彻底扭转过来了。

    这时候的官员,经常被分为吏干型和文士型,文士型哪怕政绩平庸,只要文章写得好,升迁也是飞快。而吏干型再是能干,往往也被压制,机缘巧合冒头,也会受讥讽。前有冯拯,被讥为无学,就连现在的徐平,也受到非议。不是圣眷正隆,官也不会轻松。

    
………………………………

第93章 新铁钱

    &nb与郭谘谈了一会这些年两人的际遇,徐平看看天时还早,起身道:“走,随我去鼓铸的地方,我给你看一件东西。∈,x。有一件事,我一直等着你来上任,其他人做起来不放心。”

    &nb见徐平虽然做了自己的上司,但却依然对自己如同当年一般,并不见生疏,郭谘心里也踏实下来。这一路上他也担心,徐平少年得志,会不会变得厉害,整个人膨胀起来。如果对自己盛气凌人,以后可就不好相处了。

    &nb两人出了三司衙门,要不多少时间,便就到了不远三司铸钱的地方。

    &nb这个年代的铸钱监基本都位于铜矿附近,汴梁附近并没有铜矿,这处铸钱监主要是熔旧钱铸新钱。随着其他钱监铸钱数量的上升,这处钱监早已废止不用,只是三司铸样钱。

    &nb见到了这里,郭谘便问道:“怎么,副使要铸新钱?听说许申要用铁杂铜铸钱,不是试了没有效果吗?”

    &nb来之前,已经说好了由郭谘负责盐、茶和铁三案,徐平领他到这里也不意外。

    &nb徐平笑笑,没有回答,只是领着郭谘进了钱监。

    &nb路上的公吏见了徐平纷纷行礼,徐平也不停留,一直领着郭谘到了钱监最深处。

    &nb钱监最深处有一排单独的三间房子,门外一个军将带着两个兵丁把守,见到徐平到来,三人急忙躬身行礼。

    &nb徐平掏出一把钥匙,交给军将,让他开了门,转身对郭谘道:“你到这里面看了,就知道将来要干什么。”郭谘一头雾水,随着徐平进了房间。

    &nb此时太阳高升,房间的窗子并没有密封,阳光下房里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

    &nb旁边的架子上有几个大瓷罐,都密封得死死的,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房间正中是长长的两个槽子,也一样镶着瓷片,不过这时候里面什么都没有。

    &nb除了这些,郭谘左看右看,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nb徐平见郭谘注意不到,朝他招招手:“随我来!”

    &nb到了槽子附近,徐平指着地上黑黑漆漆的圆形方孔的物件道:“仲谋,你看这些铁钱铸得如何?可还能够拿得出去使用?”

    &nb郭谘这才注意到地上的这些小东西,弯腰拿起一枚,左看右看,摇着头问徐平:“副使,这个是铁钱?黑不溜秋的,哪里能够看出来是铁?淳化年间,赵安易请在西川铸当十大铁钱,镕炼再三,光灿灿如白银,还不入大臣眼里呢!”

    &nb徐平笑道:“赵安易铸的钱虽然好看,可在地上一摔就碎,怎么使用?我这铁钱虽然有些不耐看,但坚比金石,不信你在地上摔摔看。”

    &nb这种事情开不得玩笑,郭谘也不客气,把手中的铁钱猛地摔在地上。只听“呯”的一声,黑铁钱在地上弹了几下,滚出好远。

    &nb郭谘快步上前,把那铁钱拾在手里,仔细观看,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裂纹,而且就连表面的黑色也完好如初,一点都没有破坏。

    &nb郭谘好奇,拿着手中的黑铁钱在身前的槽边上擦了几下,拿起来再看,只见上面只是沾了些槽边的碎屑,自身的黑气还是一丝未变。

    &nb不由觉得惊奇,郭谘口中道:“作怪!副使,如果这是铁钱,外面涂得又是什么?怎么摔也摔不掉,擦也擦不去?”

    &nb“这就是这钱贵重的地方了。”徐平面有得色,“这黑色是用药后铁自然生成,不但是着色,更重要的是防锈防蚀。西川行用铁钱多年,一则是钱轻货重,携带不便,再一个就是容易锈蚀,不耐久用。我这铸的铁钱,虽然一样免不了钱轻,但却去了容易锈蚀的弊端,用上几十年还能保持原样不变。”

    &nb说到这里,徐平指着地下道:“你看,这里有十枚一直泡在水里,距今也有一个多月了,还保持原样不变,普通铁钱哪里能够如此?”

    &nb郭谘这才注意到地上的铁钱并不是随便洒的,而是有意为这,有的泡在水里面,有的在潮湿的地方,有的在干燥的地方,有的甚至半埋在土里,模拟各种环境。

    &nb郭谘把这些铁钱一一取出来看了,见果然都完好如初,心里好奇更甚,对徐平拱手问道:“敢问副使,这是什么秘法,能够让我知道吗?”

    &nb“招你入京,管的就是盐茶铁三案,怎么能够瞒着你?不过这种秘药制备起来颇为麻烦,日后再一一说给你听。那边架子上的坛子里还有一些,也不知坏了没有。”

    &nb听了徐平的话,郭谘忍不住,就到架子上把三个坛子口打开,见里面三样都是白色粉末,看起来相差不多,也不知道有什么不同。

    &nb现在铜钱的弊端,徐平看出来的有两个。一是太重,携带不便,三司经营的飞钱业务,虽然有千文收二十文的手续费,只要路程稍远一点,实际上还是赔钱生意。再一个就是价值太高,市场上的小额生意非常不方便。

    &nb小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