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117章

一世富贵-第117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高大全快被黄天彪折磨得疯掉的时候,知州曹克明终于到了如和县。
………………………………

第48章 下忠州

岭南的天气并不能阻碍青草的四季长青,然而青草却不肯改变自己一岁一枯荣的性情,年年重复着由青到枯,由枯到荣的循环,记录着时光的流逝。

    送走了曹克明,徐平站在院门外面,看着前面山坡的草地开始枯黄,枯黄的草地上却有果树花开得正艳。

    他本来要随着曹克明一起去忠州的,两人商量过后,最终还是决定他留下来坐镇,协调申峒、古万寨和这边进攻忠州的行动。两位长官并立本来就是这种安排,一内一外,一前方一后方,既然徐平不能带兵征战,就只好留在后方协调。此时通判负责粮草虽没有明文规定,也已是潜规则。

    该安排的早已安排妥当,该派的人早已派出去,徐平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申峒城寨上,申承荣手持钢刀,看着从山里转出来的忠州兵马,铁青着脸,一言不发。怕归怕,申承荣到底是山里周旋多年的蛮族头领,并不会因为惊慌而乱了分寸。徐平那边已经快马来报,调古万寨的兵马来救他,他心里有了底气,应对从容了许多。

    击敌于立足未稳,本来忠州人马远道而来,乘他们未摆开阵势,申承荣应该派精兵出去骚扰一番。现在他却一心只求守住城寨,放弃了这个机会,紧闭寨门,只等着黄承祥来攻打,坚持到救兵到来。

    到申峒正门,忠州兵列开阵势,黄承祥一马当先,朝着寨楼喊道:“申峒主,出来说话!”

    申承荣手里的钢刀拍拍寨墙,高声道:“有什么说的?黄承祥,你无故攻打我申峒,置朝廷律法于不顾,就没想过后果吗?”

    “你说的什么昏话?老糊涂了?”黄承祥在马上道,“你小小一个土峒,竟敢吞并我忠州土地,抢掠我忠州人口,吃了熊心豹子胆!识时务的,把原属于我忠州的人户还给我,每人黄金一两算作赔偿,我便饶了你!”

    申承荣冷笑:“人户土地都是邕州官府划到我这里,你觉得不愤,尽可以去邕州找曹知州,且看他对你如何说!”

    “你果然不还?不要后悔!”

    “朝廷划给我,凭什么要还你?要撒泼你尽管来!看看谁怕谁!”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把话说完,双方人马也摆好了阵势。

    这倒不是两人嘴碎,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准备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两人把立场说清楚,让手下心里都有个数。

    黄承祥后退几步,说一声喊,身后的数百兵丁潮水般冲上来。

    蛮人兵丁没有旌旗,倒是有用熟了的铜鼓,却没有训练,鼓点都是乱的,只是敲起来壮壮声势,谈不上统一指挥。

    由于兵禁,蛮兵没有强弓硬弩,威力最大的是箭头抹了毒药的药箭。这东西不明就里的汉人传得神乎其神,实际上不过取自有毒的植物和动物,弄了毒液胡乱抹在上面,没有保护措施,效果全凭运气。

    这处城寨离水不远,挖得有护城河,忠州兵丁到了河边,与城寨上的申峒兵对射。弓箭威力不够,只是扰乱对方行动,也射不死几个人。

    其他忠州兵丁拖着大竹,在不宽的护城河上搭建浮桥。

    正常守城,这正是守方出击的时候,没理由在城里面等死。等到围城一方作完攻城准备,那就无回天之力了。

    申承荣慑于黄承祥的凶威,终究还是没敢打开寨门,只是躲在里面,乌龟一样地死守待援。古万寨离他这里只有三十里路,中间并无山川阻隔,就是那里兵马用爬的,他应该也能等到他们到来。

    到忠州的山谷里,曹克明骑在马上缓缓而行,看着两边茂密的丛林,面色沉重。一千多人的兵马行军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这种狭窄的山路上,很难保证队形不散。虽然后面有宁都监押队,整个队伍还是拖出几里路去。

    前面的探马不时返回报告前面的情况,并无异常,既没见到忠州派出的岗哨,也没见到内应黄从富派来的接应人员,整个事情都透着诡异。

    密林里,高大全和黄天彪翻山涉水,终于见到了那条在山间蜿蜒的小路。

    黄天彪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气道:“这几年不走山路,果然就不中用了。这也没多远,我怎么就觉得浑身散了架一样!”

    高大全沉着脸,对他喝了一声:“你坐下干什么?快起来!我们去把路炸断了再从容休息。如今路就在眼前,不要出了意外!”

    黄天彪道:“你懂什么,我们怎么能在这里炸?顺着这条路向前走五六里有一处隘口,那里动手才最合适。你看前面,路两边都是不高的土山,你怎么能炸出山石把路堵住?”

    说完,黄天彪又摇头晃脑地道:“高大全,不是我说你,这些事情你要听我的,你脑子不大转得过来。虽然通判信你,把炸路的方法跟你说了,可那是跟你亲近,可不是看重你。”

    高大全懒得听黄天彪这些废话,一把拽起他来,沉声道:“快点赶路,不要在这里磨蹭!失了军机,通判饶不了你!”

    黄天彪嘟囔一声,随着众人一起钻出山林,沿着山间小路,向前急行。

    申峒城外,忠州兵已经停止了攻击,正在城外埋锅做饭。半天进攻,双方都没死几个,只是把城外弄得一片狼籍。地上散乱着箭矢竹枪,数十根大竹在护城河里上下漂浮。

    这些人毕竟不是职业军队,组织性极差,顺风仗打起来还行,这种正面攻坚委实难为他们了,没有人趁乱逃跑就不错了。

    叫过几个贴身亲兵,黄承祥道:“你们带几十个人,到附近的村子去看看,弄些鸡鸭牛肉之类的来下酒!”

    几人高声应诺,带人飞一般地去了。

    这周围很多村子与申峒的人并不亲近,没有躲到城寨去,却是遭了殃。

    直到太阳滑过中天,躲过了暑气,黄承祥才又重整人马,准备攻城。

    这样械斗一般的战事山里人早已习惯,一天两天打不完。反正这附近的气候炎热,晚上打累了随便用茅草搭个屋子就能过夜,也没有宿营扎寨的麻烦。

    黄承祥正在组织人马,一个亲兵飞马来报:“知州,大事不好,那边古万寨的兵马过来了!”

    黄承祥一怔:“他们来做什么?”

    山里蛮人争斗,官府一向都不插手,从黄承祥记事起就是这样了,怎么这次古万寨会派人来?那里有多半指挥三百多厢军,弹压一州一峒是足够的。

    想了半天不得要领,黄承祥早已忘记得罪徐平和曹克明犯了忌讳,以为那件事情早已经过去,万没想到邕州官府会惦记上他。

    实际上自太宗时候征交趾失利,朝廷多少年都不插手蛮人事务,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无视朝廷兵马的存在,各个首领之间打得热热闹闹。

    历史上这片地区真正纳入邕州官府管治,要等到狄青征侬智高叛乱,把各土酋治下户口和家丁纳入编户,直接归官府掌握。这也是为什么在徐平前世,这一带人的家谱大多追溯到狄青征南,自己祖上是军中某某人,原籍北方某个地方,随大军来到这里。随着狄青的到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黄承祥却嗅不到这时代的气息,摸不着头脑,对身边一个亲兵道:“你上前去问一问,古万寨兵马来这里要干什么?”

    那亲兵应诺,骑马出去不过半炷香的功夫,就跑了回来,带着哭音道:“知州,不用去问了,那边已经布好阵势,向我们压了过来!”

    正在这时,黄承祥来的路上,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浓浓的烟雾从山林里拔地而起,聚在空中久久不散。

    远处传来隐隐的战鼓声,古万寨的兵马慢慢向这里压了过来。伴随着鼓声,申峒城寨传出震天欢呼。

    申承荣在寨楼上高声喊道:“黄承祥,我说你到我这里来作死,你还跟我嘴硬!现在朝廷兵马到了,看你跑哪里去!”

    黄承祥心中一阵烦躁,想不清楚事情怎么会到这一步。这周围土州土县,他欺负了也有十几年了,还没碰到过官兵直接干涉。这个时候才想起几个月前自己跟徐平那里的冲突,心虚起来,不敢正面冲突。

    看着来路山上的浓烟,对身边亲兵喝道:“也不知那里又出了什么意外,罢了,我们先回忠州,改日再来寻这里的麻烦!”

    亲兵道:“刚才那样大的响动,莫不是路上出了意外?如果不能过去,我们可就进退不得,麻烦大了!不如换一条路,绕到罗阳县回忠州,保险些。”

    “现在这个样子,怎么敢从罗阳县走?龙困浅滩被虾戏,小心罗阳县跟申峒合起来把我们留在那里!老实顺原路回去!”

    黄承祥带人离去,古万寨兵马并没有追赶,只是远远逼迫,让他们从容离开申峒地盘,解了申峒之围。

    徐平坐在厅里,听着各路探马报回来的消息。

    申峒解围,黄承祥走到半路发现惟一的隘口被炸毁,几百人也不敢钻进山林,重新又折回去,被古万寨和申峒兵马堵住,乘乱冲杀,死于乱军之中。带出去的人马,除少部分进了山林不知去向,大多被申峒和罗阳县瓜分。人口是大山里的财富,两地土酋发了一笔横财。

    徐平并不关心黄承祥的结局,他的命运早已注定,徐平关心的是忠州,他要弄清楚那里到底出了什么意外。

    直到第二天傍晚,忠州的消息才传来。

    曹克明派出的亲兵见徐平,行礼之后道:“通判,知州已经带人攻破忠州,几十人伤亡,并无大的损失。不过城破之前,忠州知州之子黄从贵卷了忠州库里的宝贝,带几十个随从逃出城去,向迁隆峒方向去了。”

    徐平不由皱起眉头,问道:“怎么会他跑了?那黄从富呢?”

    亲兵苦笑着摇头:“他们父子,唉,如果不是我们及时进城,只怕连命都保不住。现在都一身伤,歇在那里。”

    徐平腾地站了起来:“怎么会这样?这个废物,到了这个时候还被人欺负!要他何用!你连夜回去告诉曹知州,我明天就赶到那里,再与他商量!”

    (今天状态奇差,又不想断更,这一章自己看着也不满意。周末加更回报读者吧,今天实在没办法了。)
………………………………

第49章 战后忠州

连绵的青山如同屏风一般,把这处美丽的山间坝子遮在怀里,轻易不让人看见她绝世的容颜。

    一条条小溪顺着山坡流淌下来,扑向这里,在一座一座的小丘间缠绕,欢快地唱着歌。当你的眼光扫向那里,追着她的脚步,一眨眼,小溪却又调皮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你失望地回过头去,她又在不知什么地方偷偷钻了出来。

    这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质的山间坝子,河流汇集,却既没有形成湖泊,也没有形成大河。溪水流到这里,又从地底偷偷溜走了,如同一个匆匆的过客。

    小丘之间遍布沼泽,草木极盛,人马难行。

    草木之间,零零落落地分布着一块块开垦出来的水田,里面稀疏的水稻正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是第一季稻谷收获之后重新分蘖长出的二季稻,每亩产量稀少得以斤论。若是在江淮这些发达的地方,农人早已耕掉改种小麦,不会留着它们在地里徒耗肥力。但在这里,却是上天的赐福,农人的额外酬劳。

    徐平是第一次到忠州,这片土地的富饶还超出了他的意料。这里就是一个缩小了的如和县,如和县有的东西这里几乎全有,只是规模小许多罢了。而且这里地处上游,虽然没有大河流出去,地下河却四通八达,大多数年景都没有水涝,没了如和那里最可怕的天灾。

    守着这么好的地方,黄家老实把附近好好治理一下,也能过上殷实日子,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喜欢打打杀杀。结果近在眼前的肥沃土地只开垦出来了十之一二,跑出去抢掠失败一次就人口星散,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昨天曹知州攻破这里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一切都显得安祥而宁静,一如这里千百年来的样子。

    徐平带着谭虎和随身兵士进了忠州城寨,早有曹克明的亲兵过来接住,直接引到州衙里去。

    忠州唐时属笼州罗笼县,入宋废笼州,以原笼州地设忠州、罗阳等土州县,历史并不长。所谓州衙不过是黄家的大宅子,并不按此时州衙的形制。

    到了大厅,与曹知州见过了礼,两人分别坐了,兵士端上茶来。

    徐平心中疑惑甚多,忍不住问道:“知州,忠州这里怎么回事?黄从富没有从里面接应吗?怎么让黄从贵跑了?”

    曹克明摇了摇头:“要什么接应?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