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652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652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和在南中,而董允也在那边。寇封早就有把董和调回成都的意图。因为南中正是孟获等人的地盘。

    也因此,寇封听到南中有消息的时候,心下一惊。

    莫不是孟获这些人又闹腾了?

    现在楚国才刚刚安抚了蜀中,如找寻猎户训练士卒也外事生存的能力,以及指南针的制作才刚刚开始。

    按照目前楚国的势力,出兵南中胜算恐怕不大。

    “呈上来。”心中虽然一惊,但是寇封的面上却是非常的镇定,淡淡的说道。

    “诺。”小吏应诺了一声,恭敬的把竹简放在了寇封的岸上。随即退下。

    寇封伸手解开了竹简上的绳子,缓缓打开。这是南中太守董和的手书。上边记载了孟获的使臣在南中出发,往成都来了。

    “不尊我令,而遣使臣,这是不打算臣服我大楚啊。”寇封看完之后,面上浮现出了冷笑之色。

    不过,这一点也正从了寇封的意愿。若是孟获等人真心臣服,寇封才真是难办了。只有孟获心怀异心,寇封才能挥兵南下。

    彻底平定南中,安稳南中,使得南中世世代代为楚国疆土。

    这件事情,只是孟获之事的起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路太守都对寇封发布了,接待了南中使臣的公文。

    从最南方的会川等地,一直到成都南方的江阳,德阳的太守都有上书。

    这日,寇封穿着正服,早早的就起床了。因为就在昨日,南方的一座小县城的县令的公文到了。

    孟获的使臣已经很接近了,估计是在今日的中午到达成都朝见寇封。寇封当然要视线准备一下。

    虽然寇封打心眼里看不起孟获这些南蛮人,但是楚国作为上国,必要的礼节还是必须的。

    “君上,他孟获派遣使臣过来,而不是亲自北上觐见。分明就是想裂土称王,为什么还要如此礼遇?”

    楚公别府大厅内。

    寇封居中坐在首位上,卫将军寇水坐在侧坐,忍不住开口道。

    “他孟获派遣使臣肯定是想缓和与孤之间的关系。拖延时间罢了。孤也正好缺时间,岂不是将遇良才?大家都心知肚明啊。”寇封哈哈一笑道。

    寇水作为卫将军,忠心耿耿。但在这些层面上,确实是不太行。

    “这。”寇水闻言有点不解,在他看来,楚国大军是非常非常骁勇善战的,对付南方蛮夷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有些不太理解,不过寇水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知道的事情就打住。反正在他看来,寇封是不会做错事的。

    寇封正在等孟获的使臣上门,看看孟获到底是如何的狡猾。

    不过另一幢好事,却是摆在了寇封的案上了。

    “君上,尚书令刘大人的公文。”张松从外走了进来,对着寇封行礼道。手上拿着一张折子。

    张松贵为侍中,地位尊崇,乃是寇封身边的近臣。虽然在这个时代的权势还不怎么明显,但是在后世却是实权宰相。

    目前寇封在蜀,尚书令刘巴在襄阳,因此文书往来都交给了张松处理。

    “恐怕是陆伯言弄出了什么大事情了。”寇封闻言心下惊喜,面上也跟着笑道。虽然寇封在蜀,但是吴楚之地的事情,寇封还是了若指掌的。

    徐庶,蒋琬各自率兵与曹军对峙。而陆逊出奇兵于北方,寇封知道的清清楚楚。海路劫邺城,虽然在大势上除了破坏曹操的一点威望以外,基本没什么大用。

    但是在当前局势上,是可以迫使曹操退兵,而让楚国有喘息之机的大事。寇封是非常赞同陆逊出兵的。

    张松不答,只是把折子呈给寇封。

    折子乃是尚书令刘巴的手书,张松虽然地位尊崇,但是没有权利打开看的。里边是什么消息,张松也不知道。

    寇封伸手接过,随意的打开了。但是随即,他心中不再是惊喜那么简单了,简直是震惊了。

    最后,寇封放声大笑:“陆伯言那小子果然能干。哈哈哈哈哈。公孙康,让你断孤的战马来源,孤的小将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笑声很是爽朗,畅快。

    能不爽朗畅快吗。当初,寇封在骑兵上有了一点成就,以赵云的骑兵大举进攻北方,骑兵的优势,刚刚展露。

    但是公孙康见势不妙,立刻就断了供应楚国的战马。

    想想看战马是什么东西?楚国争衡北方的重要战略资源,楚国与曹魏抗衡的重要力量,骑兵。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

    公孙康断了楚国的战马来源,对于他来说也是理智的判断。但是对于寇封来说,却是实打实的伤害。

    虽然当初寇封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憋屈。即使是从曹魏那边缴获了数十万匹战马,也没有让寇封甩开受制于人的感觉。

    而如今楚国小将陆伯言,以兵临辽东,打下辽东公孙氏大半的基业。

    扬眉吐气,扬眉吐气啊。

正文 第八百六十六章枭雄

    第八百六十六章枭雄(第一更)

    辽东?

    张松没有看过折子,自然不知道里边的内容,但是此刻听见寇封爽快的大笑,又说出辽东公孙康的名字。

    心下不由一动。辽东公孙康遭殃了。

    片刻后,寇封笑罢。早已经忍耐不住的张松不由开口问道:“君上,辽东发生了何事?”

    “陆逊率领大军攻克了乐浪等汉四郡,三韩等地,纠集了大批的军队,与吕蒙等一起在鸭绿江畔与公孙康对峙。辽东公孙康基本上完了。”寇封的脸上还有余笑,说话的同时,把手上的折子递给了张松。

    张松起身接了过来,看完后他的脸上掩不住的震惊。

    张松入楚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对于楚国的主要大臣,蒋琬,刘巴,赵累等三公九卿虽然有着重了解过。

    但是对于楚国的一些后起精英,却不甚了解。

    陆逊这个名字听说过几次,但却没多大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上一次襄阳那边发来公文,说是陆逊率兵北上奇袭邺城。

    不想这个不起眼的人,居然在奇袭了邺城成功之后,还顺势攻打公孙康,依靠鸭绿江来抵抗公孙康。

    要知道按照情报显示,当时陆逊的兵马不过是数万罢了。而公孙康却是十余万。即使如此陆逊仍然奋起厮杀,足见胆色。

    而且根据这个公文显示,陆逊胜了。可以说胜的非常漂亮,先灭四郡,而后灭三韩,屠城无数,帮助寇封在那一带聚敛出了一支完全忠诚于楚国的士卒。

    堆起如山的珠宝,金银等等,运回楚国就又会使得楚国的国力更加强大。

    又像陆逊,吕蒙这样的将军,再加上后续的支援,以及房稻这个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海军的支持。

    楚国在三韩一带站稳脚跟,几乎是钉在铁板上的事情了。

    即使是曹操出力帮助公孙康平定北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若是曹操支援辽东公孙康扑灭陆逊,楚国一定会收到消息。

    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双方一旦交战,楚国怡然不惧,但是曹魏的粮草恐怕就会显得有点羞涩了。所以说,那一带的领土,寇封是唾手可得了。

    “恭喜君上,楚国又添了一州。”不管心中是如何的震惊,但是张松却知道,这是一见大喜事,立刻就恭贺道。

    寇封闻言微微一笑,道:“添了一州还不算大喜,大喜的是在北方安插了一颗钉子啊。”

    寇封的战略目标是曹氏不可速除,唯有先剪除弱小。如刘璋,马腾,韩遂,张鲁等人,而后以兵临潼关,与曹魏争衡天下。

    到时候,寇封的军队能共从潼关,扬州,宛城三方面进行进攻。曹操腹背受敌,胜算很大。而现在呢?

    割据了辽东那一块后,楚国的军队就有了可能从四方面进行进攻。

    一路从潼关出发攻打洛阳。一路从宛城出发,攻打许都。一路从扬州出发攻打青徐。一路从北方南下,攻打幽燕。

    四路大军齐出,胜算更大。

    而且,坐镇那边的还是陆逊,吕蒙这些东吴精英。

    寇封已经看完公文了,当然知道刘巴等人调动江东周泰等人北上。对于这些人的战斗能力,寇封是深信不疑的。

    喜。可以说是喜从天降。在计划之外的财富。

    寇封心中欣喜可想而知,不过,很快寇封就恢复了镇定。因为这封公文不仅仅是刘巴,蒋琬的禀报,而且还有请寇封拟定州名,以及刺史的人选。

    对于这一点,寇封是相当满意的。当初他起兵发蜀,给了蒋琬很大的权力。因此蒋琬才能迅速的调动陆逊等人北上,甚至于调动了江东的兵马进行支援。

    这是寇封给予的权力。但是现在州打下来了,蒋琬等人没有私自决定人选,而把权力返还给寇封。

    这是一种尊重。

    随即,寇封开始考量州的名字了。新得到的州,当然要命名。刘巴的提议就是上边是三韩之地,可以以韩州作为命名。

    不过,寇封对于这个韩州比较不感冒。

    说实话,寇封自从登上楚君之位后,实行的就是独尊汉人的那一套。意在消灭周边的少数民族,以巩固周边地区,汉人的地位。

    山越,五溪蛮族都是一样的。而现在陆逊打败了三韩,却要立州为韩州。寇封觉得有点不妥。

    要消灭三韩人在那一带的归属感,增加楚国移民,加强汉语教育,统一文字。去韩化,增加百姓对于楚国的归属感。

    这是防止后世三韩再次分裂的重要举措。

    就像是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文字一样。

    所以韩州这个名称,寇封第一时间就否决了。那用什么呢?

    燕州吧。

    古时候,辽东是属于燕国的。公孙康自称燕侯,也是因为割据了燕国的土地。如今寇封新得到了辽东一带的汉四郡。

    再加上兼并三韩后,还能腾出几个郡来。作为一州是绰绰有余了。又靠近古代燕国土地,称为燕州也比较名正言顺。

    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刺史的人选,就比较难办了一些。刺史。

    根据公文上看,陆逊在三韩一带屠杀了不少原住民,与三韩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很尖锐的。要想彻底驯服这个民族,是非常非常艰巨的任务。

    再加上燕州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还有公孙康在外虎视眈眈。这个刺史不仅要调理内部的问题,还要帮助陆逊进行战争。

    在后方足兵足粮。

    若是把等闲之辈派遣过去,恐怕要糟糕。

    不过,楚国现在也算是羽翼很丰满了,随便找找,都能找到能够担此重任的人选。很快,寇封就把他丢在了五溪的蜀汉良臣马良给找了出来。

    马良乃是历史上蜀汉之中,少有的良臣之一。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另外,他能团结少数民族。

    再加上寇封建立楚国之前,就把马良调入五溪,调理与五溪蛮族之间的关系。已经好几年了。如何对待少数民族,应该是经验丰富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守,马良也该往上升一升,做刺史了。再则,马良这个人有才能,有担当,有抱负。

    燕州新立,战略地位很重要,可以说极具挑战性。对于马良来说,是一个发挥他才能的巨大舞台。

    他本人也会欣然赴任的。

    如今人才的丰满,比之当初人才凋零,连一个太守的人选也斟酌再斟酌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寇封几乎是一瞬间就有了决定。

    并且迅速的付之行动,提笔正式命名所得到的大概相当于后世朝鲜韩国加起来那么大的土地为燕州。

    加封陆逊为镇燕将军,统领吕蒙,蒋钦,周泰,丁奉各个将军,组成一支七万五千人的大军,坐镇燕州,与公孙康对峙。

    另外,以房稻为镇海侯,统兵二万如故,率领海军加强楚国与燕州之间的联系。

    最后,寇封又命了刘巴,蒋琬,伊籍等人调动吴楚五十万百姓,移民燕州。以加强当地楚国人的数量。

    消弱三韩民族的影响力。

    以及运送过去大量的辎重,如粮食,兵器,工匠等等。

    陆逊才刚刚占据燕州,但是寇封的计划已经提升到了要把燕州打造成为北方的重要的军事重州。

    如同宛城有徐庶坐镇,扬州有黄忠坐镇,汉中有庞统坐镇,成都有法正坐镇。燕州就交给陆逊了。

    不求陆逊能够打败公孙康,占据辽东,形成于幽州张辽对峙的局面。只求陆逊能够稳定燕州,在寇封与曹魏全面交战的时候,陆逊能从后方袭击就行了。

    在张松的帮助下,寇封很快就拟定好了这些封赏,人事调动,以及建设燕州军事重州的公文,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