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478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478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吴侬软语。被士卒们用粗声粗气给喊了出来。但别说,还真有一种稳定人心的作用。

    孙权极力宣扬的寇封残暴,贪婪,好色,图谋江东。但唯一一件事实是不可掩盖的,那就是寇封的兵势强大。

    强大无比,当今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势诸侯。

    破江夏,破江陵,破襄阳,陈兵天子都城外。何等的雄壮。

    一些其实不怎么道听途说的城中百姓一听到这些话,不由就想了往年,山越进犯,江东只能疲于招架的情况。

    这心就悄然的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果寇封有道,而不残暴。兵势强大如他,临江东,平山越。那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这些变化,虽然在目前只是轻微的,但是对于寇封将来统治江东,却有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伊籍的将士们用实际对动作,对吴县的百姓们表示了决心。士卒们只是在外喊话,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

    尽管百姓们躲在家中心惊胆颤,甚至于胆小之辈搂着全家人躲在床铺下。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楚军夺门而入,做那烧杀抢掠的恶事。

    如此种种都是起点,好的起点。证明寇封是有道之君的起点。

    城门下,伊籍率领房稻,蒋钦,丁奉,顾雍等人,策立了片刻后,再下令道:“把城池上的“吴”旗拿下,插上我荆楚大旗。从这吴县开始,我荆楚要天下人看看,战国时候楚并吴越,今日也是一样。”

    “诺。”房稻再次应诺了一声,亲自翻身下马,极为神圣的拿过“楚”字帅旗,一步步的走到了城头。

    旁边自有士卒如狼似虎的拔下了那象征着江东的“吴”字旗,如垃圾一般,仍在了地上。

    房稻再把“楚”旗插了上去。

    大楚凌烈,气吞吴越。如今吴郡之中,插着楚旗。

    这是再好不过的宣言。吴越,注定被大楚所屯兵。城池下,看着这一切发生的伊籍面带笑容。

    城池上,干了这一件事情的房稻热血沸腾。荆楚吞吴,即在今日。

    顾雍,蒋钦,丁奉等人则都是有些复杂,他们是叛臣吗?不是。他们曾经都无比的忠诚于孙权,但是寇封的势力太强大,太强大了。

    几乎让他们没有反抗之力。

    如今,看着城头变幻大王旗。荆楚吞吴走上了第一步。他们的心中又怎么能不复杂?

    孙氏三世人的经营,终亡于孙权啊。

    当房稻回来的时候,伊籍转过身体对着顾雍道:“元叹,主公临江东的时候,结交了一些朋友。如今我扬州刺史部新立,一员官吏都无。麻烦元叹等一会儿随我一起一一拜访,请他们出山。助我大楚。”

    当年寇封临江东,并不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如今伊籍刚来,就雄心勃勃,建立扬州刺史部。

    寇封留下来的一些老交情,也能派上一些用场。

    “诺。”

    顾雍应声道。

    “余下人随我一起杀向吴侯府。”伊籍笑了笑,下令道。

    所余下的一行三千人,杀向吴侯府。攻城的时候,花费了一点时间。这是出乎伊籍意料之外的。

    吴郡空虚,但不想江东兵还是如此凶猛。

    耽搁的时间,孙权恐怕早跑了。他又没有骑兵可以追击,论熟悉江东,肯定也没有孙权那么熟悉。

    因此,伊籍才没有一开始就下令进入吴侯府。

    没有活捉孙权也无所谓,只要下了吴郡。这个江东最繁华,也是最根基的一个郡。孙氏基本上是苟延残喘了。

    很快,伊籍等人就来到了吴侯府中。有附近的士卒回报,孙权已经先一步临城西,率领护卫离开了。

    府中只剩下了一些家奴,以及孙权的老母,孙老夫人。

    孙权是出了名气的孝子,在江东赫赫有名的。逃命的时候,居然没有带着老母。这到是出乎伊籍的意料之外。

正文 第六百三十九章 孙权刚脱险,又遭横祸

    第六百三十九章 孙权刚脱险,又遭横祸(第三更)

    当伊籍问了一个下人缘由以后,才知道孙权与孙老夫人的关系只僵硬。外人实在不足道。

    孙老夫人。不仅是孙权的母亲,而且还是寇封的岳母。

    伊籍当然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士卒把守吴侯府,勒令下人们,管事们不要慌乱,继续服侍孙老夫人。

    他自己则下令房稻派遣一队士卒去追击孙权,虽然知道孙权已经跑远了。但是未必没有追到的可能。

    试一试也无妨。

    做完这一切后,伊籍在吴郡内的郡守府驻扎了下来。驻扎下来没多久,伊籍就带着顾雍,一一去拜访昔日寇封临江东后,那些好友们。

    阚泽,虞翻,严畯,步骘,薛综等人。虽然伊籍不认识他们,但是寇封却赞不绝口的。

    伊籍已经认定了要请这些人出山,辅佐他建立扬州刺史部。合力为寇封控制江东,甚至是扬州。

    伊籍第一个目标是虞翻的府邸。在寇封在台湾的那段日子,他知道虞翻与寇封的关系最为亲厚。

    但是当到达虞翻府邸的附后,伊籍却被告知。虞翻去了步骘的府邸上。只得转道去找步骘。

    步骘的府邸,出乎意料的热闹。

    此刻,年轻气盛的步骘高坐在主位上,其下包括阚泽,虞翻,严畯,薛综等人在内的十余人。

    若是寇封在此,立刻会认出,这些人都是他在江东的时候,与他有些交情的。

    此刻,这些人的脸上各有不同,唯一共同点就是茫然。虞翻除外,他是一脸的喜色。

    当初寇封临江东,一部楚书结交了他们。他们也是因为寇封乃是将死之人,也不惧怕结交寇封。

    两帮人算是一拍即合。

    后来,事情也如同他们想象中那么发展的,寇封出海。并且失踪。他们可以摆脱与寇封有交情这个事情,继续**们的江东官吏。

    并且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楚书。

    但结果却变幻的十分迅速,本以为已经死亡的寇封,居然冒了出来。临江夏,率众攻打周瑜,破之。

    率众攻打江陵,破之。

    率众攻打刘备,破之。

    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向襄阳,而后破之。破上庸,宛城。陈兵十三万在天子都城之外。

    寇封以连续的大胜,强势的出现在众人的前边。自此后,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孙权开始猜疑他们会不会与寇封勾连,大部分人都被架空。

    正哀叹的时候,寇封居然奇迹一般的,他的军队居然出现在了吴郡。

    到了现在听到城中刺耳的喊话声,众人都不怎么相信,寇封的军队居然出现在了这里。

    在座的虽然被孙权猜疑,但是并不否认无一不是才能非凡,也是比较忠诚的人。如今吴郡陷落。

    他们该何去何从?这是让他们迷茫的原因。

    该立刻背弃孙权,而从寇封吗?这似乎太落人口实了。该坚决不降,对孙权尽忠?似乎又太傻了。

    毕竟孙权已经不相信他们这些人了。

    所以,这些人才坐在一起,讨论出路。但是当他们坐在一起后,发现又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有难言的沉默。

    虞翻例外,在江东的时候,寇封与他的关系最为亲厚。

    甭管寇封是如何出现的。现在寇封的军队已经入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有这个就足够了。

    “诸君,如今楚侯大军已经入城。自此楚侯帐下,横跨二州,雄长数千里。更是外有威望,内有良将,良臣,带甲数十万。”虞翻说到这里顿了顿,看了眼在座的。

    包括步骘在内,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虞翻,等待下文。

    “楚侯在江东时,更是与诸君交厚。入则必为肱骨,正是效命楚侯,实现心中大志的时候。何必再犹豫?”虞翻言辞雄烈道。

    这句话,射入了众人的心坎中了。

    尤其是步骘,严畯这两个人,他们早年就看出寇封可能有计策避祸。并且,他们两个与诸葛瑾的关系很好。

    因为都是外来人。在江东的地位不高。

    而如今,他们本就遭受孙权的猜疑。寇封若是入主江东,江东本来形成的统治格局必将改变。

    他们就有大展抱负的地方了。

    “仲翔所言不差,如今我等坐困吴郡,不得吴侯信任。如今楚侯兵入吴郡,我等又与楚侯友善,入则必定为肱骨之臣。如此时机,岂能错过。”

    步骘豁然站起,大声道。

    “当出外,先拜访此间统兵大将。”严畯也站了起来,道。

    “走。”有人带头,这一群被孙权遗弃的江东英杰立刻都动了起来,一起走出了大厅。

    打算拜访统兵大将,自荐之。

    不过,就在他们到达前院的时候。伊籍也到了。

    “报老爷,门外有自称是扬州刺史伊籍的人领着顾雍,顾元叹先生求见。”下人一脸的惶恐,来报告道。

    如今荆楚大军进入吴郡,不知道多少士族都惶恐不安呢。现在这个自称是扬州刺史伊籍的人求见,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顾雍?”众人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寇封活着,那么当初与寇封一起出去的顾雍,相比也还活着。这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却是不想顾雍居然先了一步。

    看来,顾雍知道的事情恐怕还更多一些。不然也不会随便背弃孙权的。顾雍那人,品性一流。

    不是绝望,绝对不会变节。

    “走,随我一起出去迎接。”众人楞了片刻后,最终在步骘的一声令下,一起出去迎接伊籍。

    两帮人,在门前相遇。一方是来求贤,建立扬州刺史部的。另一方是打算自荐,入为楚臣。实现心中的报复。

    正所谓一拍即合。

    “伊籍授命为扬州刺史,治理州郡,正恐内无贤才辅佐,不足以稳定州里。于是求访各位,不想各位居然都在这里。”双方介绍了一下后,伊籍一脸欣喜的道。

    “刺史大人误赞了。不过碌碌无为之人,何谈贤才?”步骘愧疚道。

    “呵呵,诸君之才乃是楚侯亲口称赞的。若是吴越之间,谁人能为贤才。非诸位不可了。”伊籍笑着道。

    “多谢楚侯抬爱。”步骘等人对视了一眼,都是觉得欣喜。君臣之间,臣子的才能不是最重要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信任,才能获得重任。才能发挥才能,展现报复。无疑,寇封是信任他们的。

    既然是一拍即合,伊籍这边又是刚刚得到吴郡,一切从简了。当下就任命了这些人各自为刺史部中的主簿,从事等等。

    只有步骘自荐为将,比较特别。伊籍没有擅作决断。

    不过,总的来说也算是皆大欢喜。寇封入主吴郡,一切草创。有了这些人相助,肯定是跨越了一大步了。

    接着,伊籍下令几何军队在吴县,固守。派遣了严畯作为使臣,游说吴郡中各路县城归降。

    并且派遣薛综为使臣,入会稽。游说会稽太守归降。

    吴郡有二万兵丁镇守,肯定能够保住。会稽就不知道了,看太守的魄力了。若是有魄力,就会立刻归降成为楚臣。若是没有魄力,恐怕就是作壁上观,等待两雄征战的结果,再行决定效忠谁了。

    不管怎么样,治理方面都是接下来的事情。寇封在此刻,是真正的具有了吴郡。

    势力横跨二州,在雄长上也有了数千,近万里的土地了。

    也可以想象,吴郡被攻破。对于整个江东防线,甚至于曹将李典所率领的三万从北方而来的曹军来说。

    是如何剧烈的打击。军心不稳,人心不稳。那是肯定的。

    秣陵,也就是后世的建邺。

    是一座靠水大城,昔日甘宁顺水南下,顺势攻破了秣陵,掳走了大乔。孙权以此为耻辱。

    但是这一刻,孙权却不得不以这座大城为根基了。

    目前,江东境内,少有的一支有生力量,一支一万五千新兵,被屯扎在这里,交给孙权的叔父孙静训练。

    孙权一路的逃,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就是逃。很迅速的出了吴郡,进入到了秣陵。

    当孙权看到秣陵那高大的城墙后,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先不管其他,这也算是一座容身之所了。

    不过,入了秣陵以后,孙权再一次遭遇了人生重大的打击。孙静,四十多岁,人如其名,白白净净的。

    孙权进入秣陵以后,孙静率领帐下的将军们迎接。

    但是迎接之后,孙静却是私下里对着孙权道:“仲谋啊。如今江东倾覆在即,老夫不能再帮助你了。怕若是得罪寇封太甚,宗族不保啊。”

    孙静是一个典型的江东士族,非常非常的眷恋宗族。所以他有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