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4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4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刘封举拳拜道。

    徐庶这才转身走了出去,他对于左传他不是那般精通,需要时间整理一下。

    徐庶走后,刘封当然没有偷懒,而是拿起了韩非子静静的看着。先不说与徐庶的关系需要互相经营,需要展现强大的学习欲望,来获得徐庶的好感。

    学习知识也是这个时代生存的不二法门。

    刘封必须要扩充自己。

    展开竹简,开篇第一卷是三个漂亮的楷书。“初到秦。”

    这就是传说中的韩非子啊,法家经典。在后世的时候,这种书几乎用不到了,只有在这个波涛汹涌,或阴谋诡计,或是阳谋迫害的时代,才会用到这样的书。

    心中笑了笑,刘封进入了韩非子之中。

    不知不觉已经时过正午,当侍女来请刘封回去用膳后,刘封才恍然发觉。

    投入的缘由是因为韩非子这本书内记载了太多的阴谋诡计,以及很多为君王的道理,很多的权臣篡位的方法,以及过程。

    给予刘封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是一部帝王必学之书。

    “没想到,我还有这么投入读书的时候。”轻轻的放下韩非子,刘封心下笑了笑,锤了锤有些酸疼的腿,这才站起了身子随着侍女返回府邸用膳。

正文 第六章 师与生

    当刘封回到院子的时候,却发现甘氏已经笑眯眯的在房中等候了。

    边上一张小案,案上摆满了吃食。从菜肴上边散发着的热气看,这是掐准了刘封回来的时间,而预备的。

    既不冷,又不显得太热。

    “封儿回来了。”见刘封从外边走入,甘氏立刻笑着迎了上去,语音轻柔道。

    “母亲。”眼中闪过一分不自在,刘封弯腰行礼道。

    对于刘封的见外,甘氏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不过甘氏也知道,二人毕竟不是亲生的,需要时间来调和。

    失望稍纵即逝,甘氏眼中又被笑意取代。没有理会刘封的行礼,甘氏拉着刘封来到了案前坐下,随即又拿起筷子往刘封的碗中夹菜。

    “读书累了吧,多吃一些。”甘氏边夹着菜,边嘴中不住的道。

    虽然在昨晚经历过了,但是对于甘氏的热情刘封还是有一种吃不消的感觉。刘封只得快速的扒着碗中的饭。

    一碗饭很快就见底了。

    “下去为少将军再盛一碗来。”甘氏回头对着身后的一个侍女道。

    “是。”侍女应了一声后,正准备往外边走。“等等。”却被刘封拦住,苦笑了一声,刘封对甘氏举拳道:“母亲,孩儿已经吃饱了。”

    这顿膳食吃的真是不自在,刘封巴不得早点结束掉。

    刘封的态度甘氏却是看出来了,但她却没戳破,含笑着点了点头,挥手让侍女重新站好。

    随即命人奉上布巾为刘封擦拭嘴角。本来甘氏是打算亲自为刘封擦拭嘴角的,但却让刘封死活拒绝了。

    “不知封儿在徐庶先生那边可辛苦?”甘氏看了一眼刘封,轻声问道。

    “不辛苦。”刘封摇了摇头道。

    “觉得不辛苦就好。”甘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不辛苦就代表学习功课不吃力,将来的成就也会很大。

    “徐庶先生是你父亲的军师,威望,能力都很高,你父亲让他栽培你,就证明他看重你,千万别让你父亲失望。”甘氏却是已经进入了母亲的角色,仔细的叮嘱着刘封道。

    “母亲放心,儿子必定不会让父亲失望的。”刘封应声道。

    “知道就好。”甘氏轻轻的一点头,随即起身道:“我还有事要忙,就先走一步了。记得下午要继续用功。”

    “诺。”刘封低着头应了一声,随即又起身送甘氏。

    门前时甘氏回眸一笑,慈祥的点了点头。这才走了出去。

    甘氏走后,刘封站在门前,只有苦笑的份。一个难应付的便宜父亲,一个更加难以应付的不便宜的母亲。

    不过说真的,甘氏的种种关爱,使得刘封心神有些波动。若你不是阿斗的母亲,或许我可以会慢慢的习惯你儿子的身份吧。

    站在门前良久,刘封叹了一口气,起身朝着徐庶的府邸行去。

    看了一上午的韩非子虽然看的入神,但却还是有些不解,想请教徐庶的。

    但是当刘封来到徐庶府邸的时候,却被告知徐庶出了门。他只得按耐下心中的不解,继续观看韩非子。

    太守府书房内,刘备与徐庶对坐。

    刘备神色宽和,身穿便服坐在上首位。徐庶神色神色随和,也是一身便服,坐在刘备左侧。

    “不知先生教导了封儿何种学问?”刘备笑着问徐庶道。

    刘备的话让徐庶想起了上午刘封展现出来的野心,以及城府。笑了笑举拳道:“目前少将军在学习韩非子。”

    “喔?韩非子,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刘备虽然惊讶了一声,但眼中并无惊讶,很高兴的笑着道。

    “是,韩非子能让人明理,懂事,益智。”徐庶点了点头道。

    同时心下也是一宽,刘备既然对刘封学韩非子无异议,甚至没有一丝迟疑。那就证明了他昨晚的猜测是正确的,刘备是打定了心思选了刘封为嗣子。

    那么刘封早上所展现出来的野心,也就真的没什么了。

    “嗯。”刘备点了点头,表示赞成。不过,沉吟了一下,刘备还是道:“那韩非子虽然好,但有些地方过于偏激,当要选些其他学家的书来调和一下。左传,六韬,申子甚至是兵家都可以学习一下。封儿还年轻,才十五岁,只要能学有所成,学个十年八载都行。”

    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于继子的培养,刘备已经很隆重了。徐庶当然不会反对,毕竟刘封是他学生了。

    他已经有了作为老师的自觉了。

    “诺。”徐庶点了点头。

    对于君臣二人来说,刘封虽然重要,但也比不上军国大事。接着,二人的话题就从刘封的身上,转而到了天下态势。

    对于目前的局势,二人都知道很严峻。不过,谈论了许久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大约一个时辰后,刘备觉得乏了。就打发了徐庶回去。

    回到府邸之后,徐庶抽空去书房看了一下刘封。

    站在房门前,见刘封正埋头苦读,不由微微一笑,道了一声,“孺子可教。”这才转身去处理公务去了。

    接下来十数日的时间内,刘封都在徐庶身边苦读韩非子。学习战国时代韩非子的思想,以及一些经典故事。

    君为何会失其国。臣为何能篡位。

    这日,刘封与往常一样,到了天黑才返回府邸中。

    房内,侍女们早已经准备好了可口的菜肴,等待刘封吃用。扫视了一眼案上散发着香气的菜肴,再看了一眼环视四周由环儿带领的侍女们。

    刘封已经能用平常的心态看待了,都十余日了。该适应也都适应了。

    就连时不时的会陪伴他一起用膳的甘氏,他都已经渐渐习惯了。

    跪坐在软垫上后,刘封从环儿手中拿过筷子。慢慢的用着案上的菜肴,读书也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情,最近刘封的食量偏大。

    有时候,刘封恍惚间自己是回到了高三那年。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时代。

    恍惚了一下,刘封就恢复了正常。毕竟时代威胁实在是太强烈了,他没多少时间去想那些无聊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步,融入这个时代,成为徐庶眼中完美的学生,经营与徐庶的关系已经渐渐的进入正常轨道了。

    剩下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保住徐庶的地位。

    徐庶在诸葛亮之前就是刘备的军师,这是一种资质,将来的地位必定很高。但在此之前,刘封必须要挽留这位老师。

    如果不挽留这位老师,如果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好不容易与徐庶经营出了一种师生的关系,却依旧让徐庶出走曹魏。那他刘封就是白痴,傻瓜。

    按照记忆中的一些情况,距离曹操发布命令扣留徐庶的母亲,应该是不远了。必须早做决定,劝说徐庶把他的母亲接回荆州居住。

    一边用着膳食,刘封一边想着。

正文 第七章 徐庶的特长,击剑

    这日,天气晴朗。

    刘封在徐庶府邸内的书房中伏案看书,神色一丝不苟,眼中偶尔闪过几丝精芒。

    书还是一样的书,韩非子。古人的教学方式就是这样的,先学一门。精通后再学一门。甚至有些人一生只专研一种学问。

    比如说,精通左传,就整日专研左传。

    刘封也是一样,最近以来只求精通韩非子。几乎每日都能领悟一些韩非子的思想,以及一些应变手段。

    距离书房十余步的地方,徐庶带着一个仆人向这边走来。

    今日徐庶穿着一身武服,手中持着一柄佩剑,腰间挂着另一柄佩剑。一身打扮使得徐庶少了儒雅,多了刚硬。

    片刻后,徐庶来到了书房门口,见刘封正在那边埋头苦读。满意之色一闪而逝,心中暗自点头,此子当真是有毅力。

    本来传闻刘封的性格应该是刚硬鲁莽的,但是经过这些日子观察以及体悟,徐庶却发现传闻果然是传闻,不可信。

    刘封为人不仅懂得礼仪,不骄不躁,虚心向学。

    对于这个弟子,徐庶从刚开始时候的接收任务的态度,早已转为了真正的倾心教导。

    在门外停顿了一会儿,徐庶走了进去。进门的时候刻意的加重了脚步声。

    粗重的脚步声对于正入神看书的刘封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眉头微微一皱,刘封有些不悦的抬起了头。

    当见到来人是徐庶的时候,刘封立刻起身,恭敬的叫道:“先生。”

    不过当刘封意识到徐庶这身打扮,以及持有两柄佩剑的时候。刘封眼中闪过了一分诧异,不知徐庶这是要干什么。

    对于刘封诧异的目光,徐庶微微一笑,并没有立刻作答。而是虚按了按手,示意刘封坐下。他自己则跪坐在刘封的前边。

    刘封只得安奈下心中的疑惑,乖觉的坐了下来。

    二人互相坐好后,徐庶笑着问刘封道:“封儿可知为师早年是做什么的?”

    “行侠仗义的豪侠。”刘封看着徐庶微笑的面容,心下已经有了些明悟。但是脸上却是疑惑的回答道:“不知。”

    徐庶笑着抹了抹胡须,道:“为师早年是一个市井武夫,因为好友含冤,于是愤而杀人。虽然成功了,但为师的还是怕吃官司,远逃到了这荆州地界。颠沛流离千里,使得为师明悟,学武只能逞一时之快,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弃武从文。才有人如今的学识。”

    说完后,徐庶带着笑意看着刘封。

    “那先生为何要教导弟子击剑?”刘封却是指着徐庶放在身边的一柄佩剑,疑声问道。

    徐庶说着武艺的弱点,大说文学的好处。但看今日的架势却是有八成是要教导刘封击剑之术。实在是不得不让人疑惑。

    徐庶闻言脸上笑意更甚,这弟子果然是机灵。

    不过徐庶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旁边的佩剑道:“有句话叫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今封儿是左将军皇叔刘备之子,身份尊崇。应该是很少能经历危险的事情,即使是遇到生死大劫,身边也应该有护卫随行。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今乱世,当学一身击剑之术,以防不测。”

    说到这里,徐庶顿了顿,含笑抚须道:“另外,学习击剑也有助于强身健体。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徐庶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学习击剑之术,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刘封身边没有护卫,但却遇到了不测,可自行保命。

    乱世之中,变化多端。需要未雨绸缪。

    但是刘封听出来的不只是这一点,他听出来了徐庶的喜爱之意。徐庶把自己本来的来历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并且教导击剑之术。

    按照一种说法,这应该是入室弟子的待遇了吧。

    心中升起一股喜悦之情,刘封下拜道:“请先生教导。”

    “哈哈哈。”徐庶大笑了几声,随即转头对着身后仆人道:“拿武服给少将穿上,穿上后带着少将军往前院见我。”

    “是。”仆人恭敬的应声道。

    片刻后,徐庶转身走了出去。刘封则被仆人带到了内屋,换了套武服,挂上佩剑。

    站在铜镜面前,刘封看到的是一种有别于往常的气质,用四个字说,就是铜镜内的少年人当真是英气逼人。

    一身得体的武服,衬托起了少年人高挑的身材。挂上长剑,使得少年人多了刚硬。加起来就是英气逼人这个四个字。

    看着镜中人,刘封心中喜悦的同时,也有几分忐忑。

    随着他与徐庶的关系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