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315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315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后,孙权把手中的竹简递给了鲁肃,张昭。并且回到了首位上坐好,神色愉悦。

    鲁肃二人则互相传阅了一下,这卷竹简。

    “觉得如何?”孙权笑问道。

    鲁肃与张昭笑着对视了一眼,最后由张昭举拳道:“曹操南下,犹如洪水,其下刘备,刘琮必定淹灭,唯有刘封屯重兵于公安,夏口,能挡曹操。”

    顿了顿,张昭又笑道:“二人势力相差悬殊,但若曹操想要吞灭刘封也必定会付出代价。可谓鹬蚌相争。”

    “坐观山虎斗。”这时,旁边的鲁肃,补充了一句道。

    “哈哈哈。与孤想的一样,与孤想的一样。鹬蚌相争,总有人要得利啊。哈哈哈。”孙权大笑。

    笑声中满是欢愉。

    鲁肃,张昭也是笑容满面。双雄斗,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笑声持续了片刻,鲁肃又举拳道:“若曹操吞并了襄阳,江陵后,想要继续南下,必定从公安,夏口,赤壁三个渡口突入。吴郡与之太远,可能会贻误战机。主公当暂且移治所于豫章,并增加周瑜兵丁,当时机一到,则兵将出左手渔翁之利。”

    “子敬言之有理。”张昭听的连连点头,甚是赞同道。

    “好。暂且移治所于豫章,并从各地征召兵丁,增周瑜之兵,凑足四万,以待时机。”孙权甚至没有经过思量,就赞同了鲁肃的计策。

    更靠近前方,就等于更加容易抓住机遇。

    此官渡之后,再一次的天下巨变。不容错过啊。

    ………………。。

    辽东,襄平城。辽东侯府书房内。

    公孙康跪坐着,身前摆着一卷竹简。

    竹简上,乃是曹操出兵的消息。八十万大军,虽然公孙康知道其中必有虚假,但就算是二十万,也让人难以消受。

    公孙康曾经挡住了一次曹操的数十万大军进攻。但那是因为占据地利,人和,并且有乌桓,袁尚,袁熙相助,这才勉强打到曹操的粮食尽了,退兵而去。

    现在曹操兵精粮足,公孙康担心刘封能不能挡得住。

    若是刘封兵败被杀,公孙氏必将不能独存。

    与曹操一战,公孙康的身上多了许多威势,过硬果决。

    公孙康眼中决断一闪而逝,把案上的竹简放到一边,随即从旁取出一张空白的竹简。

    “天下大变,当助刘封,共起兵,击张辽。”十余字,一气呵成。写完后,公孙康看了一眼,立刻叫来了护卫,让人把文书发去袁尚,袁熙处。

    待护卫走后,公孙康站了起来,看向南方。道:“我牵制张辽部,对曹操施加压力。希望能减轻你的压力,得以保存。”

    唇寒齿亡。

    自从张辽率部督阵幽州以后,公孙康第一次出兵,讨伐幽州。

    曹操起八十万大军南下,天下震动。

    除马超,韩遂,张鲁,刘璋不动以外,其余诸侯都有计谋。

    西陵,太守府,书房中。

    刘封同样也接到了消息。不过,这完全属于意料之中,因此刘封并没有劳师动众,只是微微一笑,就把记录消息的竹简搁置一旁。

    随即,起身来到了旁边的书柜前,从中抽出了一卷系着红布带的竹简。

    展开来看了一眼,又慎重的卷好。

    “来人,把寇水找来。”刘封就这么站着,朝着门外大声道。

    “诺。”门外立刻响起了一声应诺声,片刻后,寇水走了进来。

    “主公。”进门后,寇水朝着刘封一拜道。

    “派人把这个交给文聘,令他率领二万大军南下进入公安,听候徐庶调动。”说着,刘封把手中的竹简交给寇水。顿了顿,又道:“再派人时刻联系新野,我要知道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甘夫人。”

    “诺。”寇水接过了竹简,应诺离开。

    寇水离开以后,刘封抬起头看向北方,呼出了一口气,轻声道:“母亲啊,儿去接您了。”

    回忆起甘氏的慈爱,维护。还有那两年之约,刘封心中就振奋不已。

    他如今的实力,势力,名望,都比当初想象的要高上不少。当初的目标不过是窃据荆南四郡罢了。

    现在却是七郡。

    这样一来,迎回了母亲甘氏,也有保护的能力。

    想着,刘封的眼角微微湿润,两年啊。够长的了。终于等到今日了。

    就在此时,门外一阵脚步声传来。刘封擦拭了一下眼角,抹去了那一些湿润。

    在人后,他是人子。在人前,他却是主公,一方诸侯。

    “主公,这是庞博士,黄博士,司马博士三人定下的考题,还请主公过目。”片刻后,蒋琬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一卷竹简。

    递给了刘封。

    刘封接过竹简,放在手中。

    刘封设立楚学,目的是为了收拢七郡人才。先从郡考开始,选三百五十人,而后在西陵进行总考,前五十人可入楚学,等学业完成后,有机会直接授予官职。

    不过,现在五溪郡一片蛮荒,有等于无。

    于是,只在六郡设立考试,招募人才。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前来考试的人,只有三百十一人。

    连预期招募的三百五十人都没凑足。

    刘封也知道这是第一次,公信力不够。

    临时改规定当然不行,于是刘封干脆连考试也不用了,直接把这三百十一人接到了西陵,准备在三日后,进行考核。选定五十人进入楚学。

    对于这第一期的楚学,刘封也不报什么希望。希望十余年后,能有所起色吧。

    不过,刘封还是打开了竹简,上边只写着两个字。

    “大势。”

    大势。两个字,几乎变化无穷。人人都可以写出一套独特的观点。

    可以囊括计谋,治国,外交等等。

    现如今天下大乱,楚学初开学,第一期招募学生,用这大势作为考核的题目,够大气。

    不过,刘封想了想以后,摇了摇头,把竹简丢在了一边。

    “曹操南下的消息,那帮士人知道吗?”刘封抬起头,问蒋琬道。

    蒋琬被问的莫名,这曹操南下的消息与这一次考试的士人有什么关系。

    但是刘封发问,蒋琬还是老老实实的道:“荆楚那边有不少的士族,豪强举家南下。消息扩散了不少。不过,那帮士人因为被安排在西陵,有兵丁保护,并不知道南下的消息。”

    刘封点了点头,从旁抽出一卷空白的竹简,提起笔在其上写下了六个字。“忠诚,胆量,眼光。”

    写好以后,刘封等墨迹稍干后,才把竹简递给了蒋琬。

    “这次考核,就这六个字,把合格的人全部留下。”刘封起身道。

    说完后,从蒋琬旁边走了出去,

    七郡,偌大势力。当初野心初起的时候,一是不甘,二是为了保护甘氏。

    曹操越来越近了,这些日子,刘封将养足精神,随后带兵北上,迎接甘氏。

    诸多事务,刘封暂时都不想插手。

    刘封走的潇洒,却把蒋琬给愣住了。

    忠诚?胆量?眼光?这算什么考题?难道让考核的士人们写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忠诚,如何如何的有胆色,有胆量。如何如何的目光如炬?

    蒋琬是聪明人,他只是被字面上的东西稍微蒙蔽了一下而已。很快,蒋琬就体察到了刘封的用心。

    脸上不由露出了佩服的神色。

    刘封设立楚学,为的是招募人才。而对于刘封来说,人才其实只有两种人。

    一个是忠诚的人。另外一个是有能力的人。

    忠诚,胆量,眼光。这六个字,再加上刘封问了一下曹操南下的消息是否扩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这场考核就是曹操南下。

    曹操南下,人心就散了。有人肯定不愿意进行什么考核,急于离开。

    而能留下来的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忠诚的人。刘封坐拥七郡,干了不少实事,极大的发展了江夏,长沙,九江一带。

    忠诚于刘封的人不少。这批士人会留下来与刘封共存亡。

    第二是有眼光的人,能够看得出刘封有机会挡住曹操。但是有眼光还是不行,还得有胆量。

    即有眼光又有胆量的人,才会留下来。

    这三百一十二人,能够通过考核留下来的,不是忠诚出众的人,就是能力出众的人。

    对刘封有用的人才。堪称神来之笔。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六 蜀汉四相之一,大将军费祎

    第四百三十六 蜀汉四相之一,大将军费祎(第二更)

    咳,自从曹贼起兵这章以后,章节序就搞错了。这一章接神来之笔。

    咳,大家放心,虽然章节序搞错了。但是内容是连贯的,不会重复。

    。。。。。。。。。。。。。

    西陵城北,一处较大的宅院。

    宅院很大,并又兵丁把守。

    一众三百一十二士人,从各地而来,汇聚在此处。一个月了,不许出门,只能在各自屋子内,读书。

    就算是活动筋骨,也只能在院子里走动。

    这是庞德公设下的规矩,磨砺心性。若心浮气躁之徒,若是被软禁一个月,必定会发挥失常。

    心性稳健的则没有这个问题。

    宅院后院,有一处花园。虽然不怎么精致,但地方够大,还有一座小池塘。是众多士人常去的地方。

    此刻,池塘附近的过道上,有四个士人聚集在一起。或坐,或立。

    这四人年岁不一,大的有二十八九岁,小的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不过,这样的组合在这院子内,也不算是太突兀。

    毕竟刘封这次面相六郡招募士人,规定是十五岁到三十岁都可以参加。

    毕竟,这次主考,以及楚学的三个博士是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微三人,三人乃荆楚之望。

    不少人就算是三四十岁也愿意来三人膝下求学。何况是三十岁以下的人。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这四个人隐隐是以那十五岁左右的少年为首。其余三个头上带着古冠的人,以一个头上裹着布巾的少年为首。

    这就很古怪了,路过的一些人,都对这个组后露出了一丝不屑的表情。认为这三个人脑子有毛病。

    “这不是鄳县大才,费祎小公子吗?”就在此时,一个极度夸张的声音响起。

    四人中三人同时皱起了眉头,其中一人更是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怒目而视。

    “哼,李良,少在这里嚣张跋扈。”

    只见对面走来二人,其中一人正神色不屑的看着他们。

    这人体态健壮,不似文人,反像是武将。这一冷哼,很有威势。

    开口说话的李良不由缩了缩脖子,那像武将的人,是他的同乡,叫陈沉。不过,二人不仅没有这个关系而感情良好,反而关系恶劣。

    不过,在二人的交锋中,李良从来没有占领过上风。

    比才学,这个看起来像是武将的家伙,才思敏捷。他比不过。比家中势力,陈氏在当地,乃是数一数二的大族。也比不过。

    往常遇到陈沉,李良只有生闷气的份儿。

    不过,当二人来到这院子之后,陈沉就找到机会羞辱李良了,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居然依附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这件事情在陈沉的传播下,已经成为了这座宅院内有名的笑料了。

    “哎,好汉不吃眼前亏。”李良的同伴见陈沉握起拳头,上前揍人的姿势,连忙招呼了李良一声。

    不过,声音阴阳怪气,听着很让人心烦。

    “嘿,也是,光天化日之下,与人打架实在是有辱斯文。再说了,这次机会实在是难得,入楚学五年既可以当官。要是因为此事而被将杨武将军得知,取消了考试资格,就实在是划不来了。”李良明明心中畏惧,但还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笑着道。

    “李兄说的好,为这等脑子被驴踢了的家伙,而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实在是不值啊。”李良身边的同伴,大声附和道。

    绝对是故意的,因为四周不少人都听见了他的话,把目光投向了这边,不少人看见费祎一伙。

    面上都露出了然,与不屑的目光。

    不过,也有人无动于衷。这些人无不是性格沉稳,老实可靠。就是城府极深,有很深的涵养。

    陈沉的脸色一阵红,一阵青。有一种立刻冲上去,把李良揍一顿的冲动。想当年在县里的时候,陈沉遇到李良就是这么干的。

    不过,一想到这里是杨武将军设立的宿舍,以及此次的来此的目的,陈沉就放弃了这个冲动。

    陈氏虽然是当地大族,但是在郡中其实是属于不入流的,属于寒门。陈沉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吏,不算官员的那种。

    对于寒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