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第198章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198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准备粮食只能发财,但是不足以度过灾难。刘封觉得应该做些什么。

    比如说,打一些深井眼,在大旱的时候可以帮助百姓度过灾难。不足以彻底解决,但至少可以缓解旱情。

    想着,刘封立刻找来了寇水,准备好了马车,打算出城去转转。调查调查情况。

    寇水是常住在太守府的,白天他自己负责太守府防务,晚上交代副手负责防务。随叫随到。

    刘封招呼了一声后,寇水立刻准备好了马车。

    府门外停着一辆马车,站着包括寇水在内的十余个护卫。

    刘封坐上了马车后,寇水一声令下,队伍往城南而去。

    不久后,队伍就出了城池。出了城池后,继续走了一段路。一片田园景象就出现在了刘封的眼中。

    到处都有黄橙橙的谷子,以及一些豆子。再过不久,应该就是收割的时候了。

    看着这种粮食丰盛的情况,刘封的心情变得不错。

    今年是风调雨顺啊,收割出来的粮食,应该可以度过明年的天灾了。再补贴一些粮食,就可以坚持到后年秋收的时候了。

    这个时代的农业,一年只有一次收成。

    今年收来的粮食,要吃到明年秋天。同理,今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但若是明年颗粒无收,就要吃到后年秋天。

    刘封知道肯定是坚持不了的,所以要补贴啊。

    还好,今年是个大丰收,税收就可以殷实各县城的官仓。等天灾到了,百姓没粮食吃,可以直接开仓赈灾。

    相比起来,孙权那里可能就要够呛了。

    马车上,刘封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江东的情况,刘封始终都有留意,烽火四起,同样也是连战连捷。

    收拢了不知道多少的山越人。

    以前留下来的粮食,被他收购了三十万石。估计快见底了,今年收购的丰收来的粮食,又要填进剿灭山越这个无底洞。

    来年可以拿来赈灾的,估计只剩下一点点了。然后山越俘虏也要吃粮食的,不吃粮食可能要造反的。

    天灾再加上人灾,水深火热啊。

    相比起来,荆州的情况可能要好一些。毕竟没有战争,官仓也算殷实。今年又是大丰收。

    但肯定也紧张不已,到时候刘封可是会下狠手,甭管掌权的是不是岳父。刘封都把荆州当做是刘琮的,该怎么发财,就怎么发财。

    想着想着,马车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大村子外边。

    村子很大,一眼望去数不尽的房舍。村口附近,有几个娃子在玩着泥巴。

    刘封打算吩咐寇水进村去看看情况,就见前方迎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刘封心中一喜,下了马车,迎了上去。

    “见过老者。”刘封对着老翁行了一礼。

    那老翁到是被刘封吓了一跳,活了大半辈子,他只对刘封这样的公子,老爷行过礼,从来没见过刘封这样的人对他行礼。

    但好歹也是这么大岁数了,老翁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弯身抱拳道:“公子有礼了。”

    刘封微微一笑,抬起头看向村子,片刻后,问道:“我见这村子很大,似乎望不到尽头,心中好奇,所以才拦下老者,想问问有多少人口。”

    刘封这么摸样,到是有些像没体验过事情的世家公子哥。

    “五六百口人吧。”这老翁不疑有他,随口答道。

    “今年收成如何?”刘封继续笑问道。

    “托刘江夏之福,今年收成很好。就算是到明年秋天,也能家家有余粮。”说起这收成,老翁眉飞色舞道。

    这收成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刘封心中一奇,随即问了一下。

    这才得知,这老翁的村子以前是江夏三姓的佃户,整个村子都是。佃户都是不用给官府交税的,只要给主家纳粮就行了。

    江夏三姓还算人精,收成好的时候,多收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少收粮食。造成佃户们都活得下去,但又家家贫穷。

    现在刘封剿灭了江夏三姓,这些百姓都解放出来了。以后只要给官府纳粮就行了,而伊籍定下的税收,又是比较小。

    所以,这次大丰收之后,家家户户都会有余量的盛况。

    提起刘江夏,别说这老翁了,就算是正村子的人,也都很尊敬。

    刘封只是微笑着听了,看不出情绪波动。到是刘封身后的寇水看着刘封的眼神很自豪,自家公子,武能抗击强敌。文也能治郡,深受百姓爱戴。

    “不知,村中可有井?”刘封笑着听老翁说完,这才问出了今日来此的目的。

    “有啊,大约三四口吧。”老翁随口回道道。

    “是深井眼,还是浅井?”刘封又问道。

    “呵呵,一看公子就是没出过门的人。”老翁呵呵一笑,乐呵呵的看着刘封道。

    “何以见得?”提个问题,就能看出深浅?刘封纳闷道。

    “呵呵,这荆州都风调雨顺几十年了,老夫只看到过洪涝,从来没有看到过旱灾,要深井眼有什么用?”老翁笑着道。

    刘封恍然,这江夏附近水系发达,风调雨顺,很少会有干旱啊。

    “多谢老者提点。”刘封抱拳对着老翁拜了一拜。

    “公子多礼了。”对于刘封的多礼,老翁不得不再说了一句,随即,又道:“老朽还有农活要忙,就先告辞了。”

    “老者走好。”刘封抬拳道。

    “呵呵。”笑声中,老者走远了。

    刘封也收回了目光,神情有些兴奋。江南大旱,如此严重,而且还被史书记载,出处可能就在这里了。

    风调雨顺,没什么深井眼。

    古代打井是很费时的事情,尤其是深井。要专门的人才进行打井,每口井还要填补多少钱。

    当旱灾来的时候,官府意识到的时候,再打井,已经迟了。而且,有些官府也未必会添钱,为百姓们打井。

    现在提前命令蒋琬找专业的打井人员,再每座村子中都打一些深井。是可以缓解旱情的。

    江夏,九江,长沙。

    心中盘算着,刘封立刻下令寇水,启程返回太守府。

    回了太守府以后,刘封立刻写下了文书,命令蒋琬,马良,许正三人着手打井。刘封还怕他们因为今年风调雨顺,疑惑他的用意。并且掉以轻心,出工不出力。

    所以刘封所用的言辞,很是刚硬。务必要让他们尽力。

    做完这一切后,刘封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既然了解未来,就要又发财,又要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行。

    ………………。

    襄江之上,一艘挂着“刘”字帅旗的大船逆流而上,四周有一些战船拱卫左右,气魄十足。

    帅旗下是一身正服,脸色沉稳,身材挺拔的焦祥。

    此刻的焦祥,以及四周的船队。

    像极了一国使臣出使的情况,不管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有了。

    刘封的婚事。对于焦祥来说,这就是关乎国家的大事。上一次,因为刘表还在,刘封就算是下聘,也要从简。

    但是现在不同了,有必要把气势给营造出来。让荆州的士人,百姓们好好看看江夏的威风。

    所以,焦祥不仅向甘宁要了一艘大船,还让甘宁准备了五百名水军,八艘战船,一起拱卫他前行。

    “大人。襄阳就快到了。”这时,有随从来到了焦祥的身边,弯身行礼道。

    “嗯。”焦祥闻言抬头看向前方,隐约能看到襄阳城了。

    败曹仁后,双娶高门大族之女,主公声望,必定达到顶峰。

    焦祥的眼中兴奋一闪而逝。

    。。。。。。。。。。。。。

    后边的紧追不舍,都快要顶到菊花了。兄弟们,救救三七吧。

正文 第二百八十章如日中天

    第二百八十章如日中天(第三更)

    高调出场,当然也会提前派人通知。

    襄阳城,蔡府内,蔡夫人得知了刘封的使臣到了之后,立刻派人去衙门内找蔡瑁回来。

    衙门内,蔡瑁穿着一身正服,正在安安静静的处理公务。得了夫人的通知后,蔡瑁放下了手中的笔。

    苦笑了一声,喃喃道:“这该来的,还是来了啊。”

    自从刘封打败了曹仁之后,蔡瑁就变味了。但是蔡瑁毕竟是蔡瑁啊,不是费观之流。

    很快,蔡瑁就振作了一下,把公务交给了副手,先是派人去通知黄承彦来他的府上,一起商议婚事。

    随后才出了衙门,乘坐马车,返回府邸。

    在大厅内没坐多久,就见黄承彦大大咧咧的走了进来。

    蔡瑁抬头看去,这姐夫打扮还是那般平常,唯有那双眼睛很是奇异。

    “看你双目无神,一副死了爹娘的摸样,后悔了?”黄承彦一进大厅,就大大咧咧的坐在了蔡瑁的旁边,开口挖苦道。

    “你不后悔?”蔡瑁闻言撇了一眼黄承彦道。

    现在曹操势力强大,谁都看得出来。刘封打掉曹仁,只是打掉了曹操的一只爪牙,曹操还有许多的爪牙来收拾刘封呢。

    眼看刘封这么个混法,做岳父的当然会后悔。

    但是蔡瑁从黄承彦的脸上看不出一丁点的后悔。

    “后悔什么,刘封打败了曹仁,去了一个北方的威胁。我高兴都来不及呢。”黄承彦嘲笑道。

    蔡瑁觉得这其中有些门道。

    “我看中的刘封的能力,本来是以为他能够成为曹公的先锋,扫平江东。我一直以为你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看来不是?”蔡瑁试探道。

    莫不是,这家伙是看中了刘封能够鼎立一方?蔡瑁被自己的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他是知道黄承彦看人眼光的,毒的要命。既然他看中刘封,那刘封八九成就能鼎立一方。

    若如此,若如此。

    蔡瑁心里有点觉得把女儿嫁过去不亏,反而似乎是赚了。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不看重他能够鼎立一方,能把女儿嫁给他?而且还是与你家妲儿同嫁?”黄承彦翻着白眼道。

    这家伙是反应真迟钝。

    “不可能啊,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横扫群寇。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刘封怎么挡得住?”蔡瑁摇了摇头,表示不信。

    “你们这些庸才当然挡不住的。但是卧龙啊,凤雏啊,蒋琬啊。周瑜啊这些人却是出众人之表的奇才。曹操来了也得铩羽而归。”黄承彦冷笑道。

    “卧龙,凤雏,蒋琬,周瑜。名气都很大。但与曹公的那些名噪天下的谋臣相比,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且周瑜还被刘封给废了。”蔡瑁摇了摇头,仍然不信。

    “反正你看着吧。你自己投降曹操没事,毕竟宗族不是你一个人的。但是一定要把文聘留下来,想办法增加文聘的兵权。把一万人扩编至两万人。等刘封起事的时候,让文聘南下投奔刘封。这样会加大刘封的资本,等来日争夺荆州。”黄承彦对蔡瑁这等庸才已经无语了,直接道。

    “你连文聘的事情都知道?”蔡瑁大吃了一惊道。

    “你那个妹妹可是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黄承彦抬起头,胡子一翘一翘的,有些得意道。

    “泼出去的水啊。”蔡瑁无奈的摇了摇头。

    “先别懊恼,要不是文聘。不然你以为刘封原因娶你女儿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看中了文聘。那家伙是个人才,统领士卒很有一套。是大将啊。”黄承彦感叹道。

    “反正你最好把文聘给留下来。将来的回报,肯定是巨大的。”黄承彦这一次,很正经的劝说道。

    “到时候再说吧。若是刘封冥顽不灵,为了女儿,我也只好让文聘南下了。”蔡瑁无奈道。

    不仅女儿,还有妹妹呢。

    黄承彦顿时眉开眼笑,蔡瑁这小子手段毒辣,为了巩固权势什么都做的出来。但软肋就是妹妹,女儿。现在都住在刘封的后院。

    蔡瑁对刘封简直没辙。

    扩军吧,使劲的为文聘扩军,吃饱了,撑肥了。再送去给刘封宰。黄承彦心中恶狠狠的想着。

    这边,两人从商量婚事,开始商量着如何为刘封添资本了。

    那边,焦祥已经靠岸,准备启程前往襄阳了。

    五百水军,十余个骑士,簇拥着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着很满意的焦祥。

    “出发。”

    随着焦祥的一声令下,队伍缓缓的开动。朝着襄阳而去。

    在威武的护军护卫下,一路招摇过市。很快就入了襄阳城,进了蔡府。

    “来了。严肃一些。”大厅内,蔡瑁听了下人禀报后,立刻对着黄承彦道。

    “喔。”黄承彦应了一声,稍微的严肃了一点。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怎么也严肃不起来。

    蔡瑁无奈的摇了摇头,没办法了。抬手道:“请他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