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婿 >

第92章

帝婿-第92章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长宁刚刚跨进一间偏厅,便见两个年轻男子正坐在里面喝茶。
    一人身着胡服披散长发,虬髯胡须几近要遮住了宽厚的大嘴,另一人却是头戴玉冠,白衣飘飘,风流俊俏得让人移不开眼来。
    余长宁走上前去一拍胡服男子的肩膀,笑嘻嘻地开口道:“见阁下一副还没进化完整的模样,莫非就是薛延陀王子?我叫余长宁,幸会幸会!”
    胡服男子不悦地瞪了他一眼,显然觉得这个突然出现的家伙有些惹人厌,旁边的白衣公子突然瞪大了眼睛,手中茶盏一滑,跌在地上摔得粉碎。
    “唉,这位兄台怎会如此不小心呢?莫非被我英勇不凡的名字吓到了?”见到别人出糗,余长宁依旧一副笑容满面。
    “你为何在这里?”白衣公子丝毫未觉茶汁已经溅湿了自己的靴子,口气竟是说不出的惊讶。
    余长宁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笑道:“站在这里自然是来参加比试招亲当驸马的,敢问这位兄台高姓大名?”
    “高尧!”白衣公子冷冷一句,转过头去不再看他。
    “哦,原来阁下就是高句丽膏药王子,幸会幸会!”余长宁拱了拱手,丝毫不在意他的冷漠,笑道:“高句丽乃弹丸之国,没想到竟有王子这般英俊不凡的人物,差一点就能赶上宁哥我的风范,真是意想不到啊!”
    高尧面色变幻不停,冷哼出声道:“高句丽虽小,但也民风淳朴,像阁下这般厚面皮的人物却是少见,本王当真长见识了。”
    余长宁丝毫不在意他的讽刺,淡淡笑道:“王子说得不错,我大唐历来怪杰辈出,奇士如云,自然什么样的人都有,那是区区高句丽能够相比的。”
    高尧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握着折扇的右手已是隐隐发白,显然是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愤怒。
    “高王子不要和此等人一般见识。”胡服男子重重一哼,斜着眼睛望着余长宁道:“参加比试招亲的都是王室宗族,我乃薛延陀王子曳莽,小子,你是何等身份?”
   

第155章 书法比试〔一〕
    第155章书法比试(一)
    余长宁哈哈一笑:“在下既不是皇亲,也并非国戚,若说身份,不过是长安城内一名混吃混喝的小小庖厨。( )”
    “厨子?烤羊肉的那种?”曳莽不能置信地瞪大了双眼,却见他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惊讶之余,顿时气急败坏地大嚷道:“厨子也能与本王同台竞技?!这大唐朝廷打得是什么主意?莫非是存心羞辱本王?”
    余长宁坦然自若地笑道:“王侯将相另有种乎?你薛延陀远在漠北茹毛饮血,乃化外蛮夷之邦,和你站在一起我还觉得受到侮辱了。”
    “混账,竟敢说我们薛延陀茹毛饮血!”曳莽重重拍案而起,黑着脸捋起衣袖便想上前来教训他。
    “王子稍安勿躁。“高尧起身伸出折扇拦住了气冲冲的曳莽,冷冷道:“这里毕竟乃大唐礼部,起了冲突两国脸上都不好看。”
    曳莽愤恨点头,脸膛上却是一副不甘之色。
    恰在此时脚步声起,又有三人进入偏厅。
    余长宁微笑望去,当先者乃一个中年男子,白皙的脸膛带着一份不健康的苍白,似凝重又似愁苦,即便是身着华服也显得有些猥琐。
    另两人一个乃英武厚重,留着微翘胡须的黑脸男子,还有一个则是满脸傲慢的青年。
    此刻,那青年不屑地看了余长宁一眼,操着生硬的汉语怒声道:“八嘎,哪里来的小子!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滚出去!”
    听到这让人愤恨的字眼,余长宁心头猛然一跳,冷笑道:“擦,没想到在唐朝也能遇见可恶的小鬼子,你的,出来,我们单挑!”
    青年傲然出声道:“什么小鬼子,我乃倭国古人大兄皇子,受天皇委派特来大唐迎娶美丽动人地长乐公主。”
    闻言,余长宁纵声大笑道:“这位古人大兄皇子,你就死了这条心吧,长乐公主是不会嫁给你们倭国人的,还是早点回去日本人!”
    古人大兄顿时疑惑不解,问道:“日本人?何等意思?”
    余长宁笑嘻嘻地回答道:“日本人又称倭人,体型酷似人类,但与猪狗杂交,集世间万恶为一体,合下流贱格为一身,羡慕文明的风华,妒忌天朝的博大,所以时不时做些卑劣之事,像皇子这样外表堂堂的人物,一看就知是内心猥琐之辈,必定是天皇陛下在制造你的时候没有认真,所以留下了天生缺陷,你说公主怎么可能嫁给你?”
    “八嘎,你竟然骂我!”古人大兄只觉一股怒气直冲头顶,怒不可遏之下,“呀”地一声冲过来便要出手教训他。
    余长宁早有防备,不慌不忙地侧身一躲刚好与古人大兄擦肩而过。
    古人大兄一击不中之下,正欲回身,不料脚下一个踉跄竟是重重摔在了地上,顿时跌成了一个大字型,伏在地上哀呼惨叫不已。
    在几人惊讶的目光中,余长宁面不改色地收回了绊倒他的腿,乐呵呵道:“想必大家都应该看见,是这位大兄皇子先动手的,他应该为此事负上全部责任,若是有人问起来,你们可得为我做主啊!”
    见他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众人立即哭笑不得,还是那带着一脸愁苦表情的中年男子出言圆场道:“两位年轻气盛有所冲突也是常事,不过在礼部偏厅内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不妥,说不定还会被取消参选资格,劝你们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免得伤了和气。”
    “我是没有意见,不过这位古人大兄皇子……”
    古人大兄捂着撞痛的鼻梁站了起来,俊脸一阵扭曲:“你这小子给本皇子记住,待到比试结束,我一定要让你好看。”
    余长宁丝毫不理会他的威胁,自来熟地拍着中年男子肩头,说道:“这位大叔说得很有道理,敢问怎么称呼?”
    面对如此轻浮的举动,中年男子顿时生出了些许怒意,狠狠地瞪了余长宁一眼,却又叹息道:“孤乃白子国国君,小兄弟请注意你的言辞行为!”
    “咦,堂堂一国之君也亲自上场比试,当真奇怪!余长宁无比惊讶地说了一句,又笑道:“不过请问白子国在哪个地方,为何我从未听过?”
    闻言,中年男子额头青筋直冒,若非顾及这里乃大唐礼部,非当场发怒不可,也不给余长宁解释,只是拂袖冷冷一哼,显然不屑言语。
    其实也不怪余长宁的孤陋寡闻,白子国远在剑南道之南,如今的云南洱海地区,国小民穷不见经传。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武侯率军南征,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在白崖城立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号白子国,又称昆猕国,或白国,传至贞观年间已有十七世。
    目前白子国国君张乐进虽是一国之主,但地位却是颇为尴尬,大权旁落到了六个大部族手里,宛如春秋战国之世的周天子一般成为傀儡,根本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
    这次之所以前来参加比试,为的便是成为大唐皇帝的帝婿,寻得大唐支持,好以平定国内的乱局。
    偏厅内的气氛顿时陷入了沉默,那留着微翘胡须的黑脸男子笑道:“听闻今天的书法比赛乃是由谏议大夫褚遂良任主考官,褚大人是大唐当之无愧的头号书法家,一手楷书下笔遒劲,登峰造极,我等今天若想如他法眼,必定是困难之极。”
    话音落点,余长宁猛然心头一跳,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
    他原本就极为擅长书法,所以对这一场书法比赛乃是保有志在必得之心,然则却没想到主考官竟是大名鼎鼎的褚遂良,如何不令他感到意外。
    褚遂良何须人也?唐初书法四大家之一,其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传世的《倪宽赞》、《阴符经》等墨迹成为后世无数文人骚客临摹的对象,就连余长宁当初练习书法时,也时常对着他的字体进行练习。
    如今这位声明赫赫的书法大师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还要担任书法比试的主考官,如何不令余长宁感到既惊讶,又难办,心头顿时没有把握起来。
   

第156章 书法比试〔二〕
    第156章书法比试(二)
    曳莽本为草原蛮族,让他策马飞腾引弓射大雕还可以,这书法还真不是强项,他实在想不明为何中原人写个字都还要追求优美好看,自知这场比赛取胜无望的他,所以口气自然不是太好。
    禄东赞不以为杵地一笑:“唐皇陛下书法本是一绝,而且听闻长乐公主也是颇得他的真传,自然希望未来的驸马也是擅书字美之人,不管如何,我禄东赞都要替赞普(吐蕃国王)拿下此局,求得公主而还。”
    闻言,张乐进不屑一笑,苍白的脸膛上浮现了几丝红晕:“吐蕃国何其雄心也!若要论书法,孤王早年便已开始临摹书法大家的作品,虽说差强人意,但对于这局比赛也是志在必得。”
    对方虽是国君,但禄东赞的面上丝毫没有尊敬之色,冷笑反驳道:“我吐番国富民强,能征善战之士不下三十万,大唐公主若是去了我国,必定是荣华富贵备受尊崇,反观你白子国,却是一片混乱朝不保夕,陛下自己受苦倒是无所谓,若是连累美丽动人的长乐公主,那就……呵呵!”
    张乐进顿时涨得脸膛通红,愤怒的目光盯着禄东赞不放,好像一头噬人欲扑的雄师,他深知以自己的实力此刻绝对不能开罪就连大唐也甚为忌惮的吐蕃,只得深深地一个鼻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同刚才藐视余长宁一般,又在心底将禄东赞深深地藐视了。
    余长宁见他们还未上场便开始唇枪舌战,顿时察觉到了比试选手之间摩擦出的激烈火花,暗暗一笑,余光不经意地一瞥,却见那高句丽王子高尧正一脸愤然地看着自己,握着折扇的右手也在微微发抖。
    “这小子怎么一脸深仇大恨的样子,莫非是在嫉妒我长得比他英俊?”余长宁疑惑不解地摸着下巴暗道一句,突然对着高尧眨了眨眼,又是诡异一笑。
    高尧俊脸一红,随着一声不屑冷哼便将视线转到了其他地方,一双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
    不消片刻,偏门“吱呀”一声细响被人从外面打开,一身紫色官服的李道宗大步跨入,环顾一周沉声道:“诸位选手,第四轮比试将在弘文馆内举行,本王奉旨前来替各位做个指引,请你们跟随我来。”
    众人拱手谢过,余长宁正欲举步,却见李道宗严肃地看着自己,气度威严地开口道:“你就是迟到三天的余长宁?”
    听出了他话中的不满,余长宁拱手笑道:“迟到总比不到好,王爷以为如何?”
    见这小子竟敢出言反驳自己,李道宗黑脸的同时一甩大袖,转身出门领路去了。
    弘文馆位于皇宫广场东侧,红墙绿瓦掩映在一片松柏林中,松林森森,绿茵连片,平添了几分肃穆幽静。
    李道宗带领他们大步匆匆入内,穿过前院一片婆娑竹林后,眼前却是一排六开间大屋。
    大屋门前早已侍立着两名红衣吏员,眼见他们到来,轻步上前推开了厚重古色的红木大门,宽阔敞亮的大厅霍然入眼。
    走进厅中,一名红衣官袍的中年男子正肃然端坐在案前,清癯黝黑须发间白,稀疏的胡须挂在尖尖下颌上,一顶颇大的官帽几乎完全遮盖了小小头颅,使他模样看起来不由平添了几分滑稽之色。
    眼见众人进来,红袍官员起身绕过长案,走上前来微微拱手道:“褚遂良参见王爷,各位贵客。”
    “不必多礼。”李道宗伸手一个虚扶,古板严肃的脸膛上第一次露出了笑意:“今日第四轮书法比试,有劳褚大人充当评判,本王代为监督,若没有异议咱们现在就开始。”
    褚遂良轻轻颔首,目光一扫六位神色各异的选手,沉声出言道:“今日比试规矩很简单,一炷香时限之内各位写出一幅书法交给本官便可,书体、体裁不限,书法末尾不留名号,已示本官评判公允。( )”
    余长宁等人点头拱手,分别在两旁长案前肃然落座。
    不消片刻,便有红衣吏员进来为每一案送上笔墨纸砚,余长宁眼光一瞄,狼毫笔、澄泥砚、桐烟墨、陈宣纸,样样都是书房精品。
    坐于正厅首案的李道宗对着褚遂良目光示意,后者立即轻轻颔首,点燃了香炉内一根细长的黄香,沉声下令道:“第四轮比试正式开始,请各位选手磨墨铺纸。”
    余长宁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将一块冒着黑光的桐烟墨放入了砚台之中,银线般的清水缓缓注入,桐烟墨立即脱落了斑斑黑色,再提起磨石轻轻研磨,不消片刻,一汪浓稠的墨汁已是静静地躺在了砚台之内。
    余长宁用镇纸压住宣纸一角,单手轻抚铺开,拿起狼毫毛笔却又有些犹豫,心中正为写什么书体而犯愁。
    中国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