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婿 >

第684章

帝婿-第684章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而余长宁所在第三排,全为朝廷宰相,分别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中书令马周,侍中诸遂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绩,国子监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余长宁,尽管陪站末位,然在五位白发苍苍的宰相面前,年轻的余长宁算得上是英姿勃发。
    其后的,便是其余的三品高官,如六部尚书、九寺卿、御史大夫、十六卫大将军、内侍监、少府监、殿中监、将作大匠、三品以上勋爵大臣、文散官、武散官等等,足足站了几近百人。
    辰时方至,全身冠冕的李世民华丽走出,头戴十二冕旒的天平冠,身着绣有十二纹章的衮服,大袖飘飘如一朵黑云般翩然而至来到祭台前,群臣立即拱手相迎山呼吾皇万岁。
    祭台上摆着三牲五鼎,正中放着一口三足龙形香炉,李世民对着祭台肃然一拜后,接过太庙令递来的祭词高声咏读,足足读了大半个时辰方才停歇。
    祭奠结束后,君臣返回太极殿,宗室诸王、朝廷丞相诵读各地献来颂词,余长宁万般无聊坐如针毡,好不容易熬到午时朝会结束,李世民下诏宣布普天同庆以贺胜战之功,并言及夜晚将在皇宫举行大宴,延请皇子皇女、文武百官、贵胄勋臣,后宫嫔妃赴宴共庆。
    返回公主府已是午后,余长宁匆匆用罢午膳,便与长乐公主前去宫中赴宴。
    由于时候尚早,长乐公主带着余长宁特地前往后宫,拜见杨妃。
    后宫之中波澜诡谲,妃嫔倾轧,如今杨妃可是长乐公主抗衡韦贵妃的重要力量,杨妃显然也明白长乐公主的用意,加之杨妃平日也很不满韦贵妃骄横跋扈的秉性,故乐于与长乐公主交好。
    一进杨妃的栾庆殿,没想到才人武媚也在此处,此际正与杨妃坐在罗汉床上对弈,长乐公主与余长宁同时一礼:“长乐(余长宁)参见杨妃娘娘。”
    杨妃不敢托大,起身上前笑吟吟地扶起公主,对着余长宁说道:“余相不必多礼,快快起身便可。”
    这时,武媚也上前盈盈一拜:“才人武媚,见过长乐公主殿下,余丞相。”
    两年未见,原本就生得倾国倾城的武媚愈发动人了,绝色颜容足以让任何男人心醉神迷,不过余长宁也很敏锐的发现,比起往昔,武媚似乎深沉老练了许多,凤目神光亦是闪烁不止,大概见惯了后宫争宠斗艳,最后一抹天真已从武媚身上消失不见。
    心念及此,余长宁微不可觉地一声喟叹,愣怔失神,目光却忘记移开。
    感觉到他灼热的目光一直落在自己的脸上,武媚不禁俏脸一红,微微垂下螓首,心内陡然涌出了一股无可名状的感觉。
    她成为才人多年,依旧没有得到太宗的临幸,直到现在还是未经人生的少女,后宫之中得不到帝王宠信无异于枯守空闺,寒风凛冽的深夜孤裘而眠,武媚心中的凄凉可想而知。
    然而不知何时,那位与她结下盟约,誓要助她得到陛下宠爱的余驸马时常出现在武媚的心海里,在他率军远征高句丽的时候,武媚最大的快乐便是听到平壤军的捷报,得知他的消息更要高兴半天,每每余驸马闯入在她深夜的梦中时,武媚都是忍不住面红耳赤,彻夜难眠。
    今日突见余长宁到来,武媚既是高兴又是紧张,面对他有些失礼的举动,武媚心里没有半分责怪,反倒很喜欢这种感觉,忍不住暗暗窃喜不止。
   

第1238章 庆功夜宴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见余长宁一直傻乎乎地盯着武才人不放,长乐公主大觉奇怪,用手肘暗暗撞了他一下,微笑提醒道:”驸马,你不是从高句丽带回来一些礼品么?还不快点送上来献给杨妃娘娘。”
    余长宁恍然回神,向后招了招手示意婉平上前,从她手中接过长长的红色木匣,打送到杨妃面前笑道:“杨妃娘娘,此乃高句丽特产的千年人参,乃是微臣从百济皇宫抢来……呃,不对,是取来的,具有延年益寿滋补养颜的功效,保管娘娘吃了以后容光泛发美倾后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听余长宁胡言乱语越说越离谱,长乐公主额头冒汗,急忙打断了他的话道:“驸马,不得对娘娘无礼。”
    杨妃不以为杵,反倒轻笑赞叹道:“好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余相果然文采斐然,能得到如此赞誉,只怕每一个后宫女子都会觉得不枉此生。”
    看到杨妃并没有生气,长乐公主这才放下了心来,她可不想因为余长宁的一句话而得罪后宫中为之依靠的靠山,急忙转移话题的笑道:“咦?娘娘在下棋么?今日长乐正好技痒,不如我们手谈一局,你看如何?”
    “长乐既然有此雅兴,本宫自然相陪。”杨妃云袖一挥,微笑下令:“武才人,你就立在旁边伺候着吧。”
    “是。”武媚柔柔地应了一声,急忙上前收拾棋枰上的残局,并扶着杨妃落座罗汉床。
    长乐公主与杨妃足足对弈了三局,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余长宁一直站在公主身旁观看,他本想与旁边的武媚交谈几句,然而终觉得有些不妥,只得沉默不语。
    夜幕降临,盛大的宴席在玄武门前拉开了序幕。
    李世民君臣高坐城楼饮酒笑语,丝竹管弦不绝于耳,高歌曼舞连绵不绝,酒过三巡之后辉煌华丽的《秦王破阵乐》上演,一百二十八名武士披甲戴盔﹐执纛持戟用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阵形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与歌节相应,同擂鼓轰鸣,直是气吞山河声震万里。
    今夜李世民显然十分的兴奋,执爵与手亲自在城楼上跳舞而歌:“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一曲方罢,顿将宴席气氛掀到了高氵朝。
    夜宴起先,李世民便言及今夜不计臣下失仪之罪,故此,群臣们也是推杯换盏个个醉态可鞠,余长宁作为新晋宰相,加之在征伐高句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自然被同僚们灌了不少美酒,好不容易才借着尿遁下得城楼,脚步蹒跚地朝着茅房而去。
    一番酣畅淋漓后,余长宁被冷风这么一吹,顿时清醒了不少,站定院中欣赏了一番天空弯月,这才准备折回城楼。
    缓步慢行,余长宁刚经过一面宫墙,不料一个娇小的影子突然冲了过来,撞入了他的怀中。
    他吃痛之下正要责骂,不意那人影陡然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巴,耳畔响起了很是不悦的女声:“余长宁,你真是好大的胆子,返回长安这么久了居然不来看望本宫,可知有罪?”
    余长宁立即听出了此乃何人的声音,推开那只小手膛目结舌地问道:“擦!晋阳公主?!你怎么在这里?天下真是太小,微臣上个茅房也能与公主你巧遇。”
    来人正是晋阳公主李明达,两年未见,晋阳公主长高了不少,黑鸦鸦的发丝再也未像以前那般披散,而是梳成了单螺髻,显然已过十五岁及笄之年,美艳不可方物的玉面依稀有着几分长乐公主的影子,然比起长乐公主,晋阳公主更多了一股少女的魅力。
    面对余长宁提出的问题,晋阳公主冷笑道:“本宫时才尾随你下楼,一直站在这里等你归来,何有巧遇一说?”
    余长宁不明晋阳公主气从何来,笑嘻嘻地开口道:“明达啊,姐夫返回长安自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余府的、公主府的、朝廷的,俗务缠身才没有及时前来入宫觐见,所以……”
    “少在这里花言巧语!”晋阳公主冷哼打断了余长宁的话,掰着指头说道,“回京第一天,你余长宁举行家宴延请宾朋喝得是烂醉如泥。回京第二天,你呆在公主府寸步未出,期间请求长乐姐姐让你纳杜禹英为妾;第三天你带着长乐姐姐等妻妾前去曲江池赏雪;第四天与李谨行、薛仁贵、罗瑜等人在东市宾满楼饮酒,整日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这是俗务缠身?”
    晋阳公主说的是如数家珍,余大人听得冷汗直流,哭笑不得地问道:“公主,你莫非找人跟踪监视我?否者怎会这么清楚我的行踪?”
    晋阳公主也不解释,终于露出了今夜的第一丝微笑:“本宫在皇宫内整日闷得发慌,明日便去央求父皇前来长乐公主府小住几日,你可不得出言拒绝,否者本宫一定给你好看。”
    余长宁头皮发麻大感无奈,只得点头苦笑道:“公主肯光临我们长乐公主府,乃我等荣幸,蓬荜生辉欢迎之至,怎会出言拒绝!”
    “你知道就好!”晋阳公主橫了他一眼,俏脸掠过一丝红晕,很是依依不舍地柔声道,“本宫走了,余驸马,记住你的话。”
    见到余长宁轻轻颔首后,晋阳公主嫣然一笑,这才转身莲步款款而去。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余长宁不禁在心里感叹道:“这晋阳公主小小年纪便这般颠倒众生,只怕长大了后一定会变成迷人的妖精,也不知谁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她的驸马。”
    “嘿嘿,余相真是风流不羁,颇得女子青睐啊!”
    一个低沉的嗓音从角落从传出,听得余长宁浑身不禁一震,急忙转过身去望向出声之处,轻声喝斥道:“是谁?谁在哪里?”
    模模糊糊的人影从宫墙折角阴影处走了出来,忽明忽暗的俊脸上浮现着耐人寻味的微笑:“抱歉,不小心撞破了时才那一幕,本王也是无心之失。”
    望着来人淡淡的笑容,余长宁冷笑问道:“没想到吴王殿下竟有闲情雅致躲在这里偷听别人说话,本官着实感到意外。”
    李恪又是一笑,正色道:“余相,我想我们之前应该有些误会。”
   

第1239章 不相为谋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余长宁冷冷询问:“吴王此话何意”
    李恪双袖后背,悠悠慢行走来行至余长宁身前,站定仰望中天之月轻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余相知道此乃何歌”
    余长宁心头一动,面上却不做声色地回答道:“大风歌,汉高祖刘邦所作。”
    李恪喟叹出声,说道:“彼时汉高祖刘邦击败九江王英布得胜而归,路过故乡沛县,召集乡亲近邻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特别是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更是唱得让人感概万端。”
    余长宁心头已经完全明白了李恪的用意,揶揄道:“吴王殿下今夜莫非是想给我讲述刘邦的故事抱歉,本官还要前去城楼参加宴席,就只能改日聆听高论了。”说罢,举步欲走。
    “余相稍且留步。”李恪挡在了他面前,正色一拱语气诚恳至极:“就连拥有无数将相良才的汉高祖,得到天下后也想继续寻揽良才替他守卫江山,吴王府事务繁剧,本王恨不得找一王佐之才辅助,余相乃朝堂当之无愧的青年英杰,出将入相文治武功,不意明珠暗投检校晋王府长史,晋王才能平庸个性懦弱,实非明主之选,不知余相可有兴趣前来本王麾下,与本王共创大业”
    一席话落点,野心昭然若揭。
    余长宁兀自冷笑道:“常言隔墙有耳,吴王殿下难道就不怕这一席言论被陛下知道么”
    李恪自信笑道:“在这十丈之内,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没有第三个人能够听见我们的交谈。”
    余长宁暗忖李恪必定在周围埋伏有暗哨,眼前的这番遭遇肯定也并非偶然,如今李恪肯折节前来招自己,一来是摄于自己目前赫赫的官位,二来也是想在皇储之争中获得有力的砝码,毕竟此消彼长,如果能够延揽到自己为他效力,对李治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余长宁目光闪烁沉吟不语,李恪也不着急,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也需要给对方一个考虑的时间。
    过得半响,余长宁长吁了一口气,淡淡笑道:“目前本官并没有改换门庭的想法,吴王殿下的好意只能心领了。”
    “余相难道不再考虑一下”李恪的嗓音陡然有些低沉了起来。
    “本官主意已决,毋须考虑”
    “余相可有听过良禽折木而栖”
    “听过,但比起这句话,本官更喜欢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余长宁对着李恪一拱,毫无所念,步履轻捷地离去了。
    夜宴结束坐着马车返回尚商坊,余长宁完全没有与长乐公主交谈的兴致,脑海中不停盘旋着今夜与李恪交谈的细节,久久不能回神。
    长乐公主见他剑眉紧锁,脸上有着隐隐担忧之色,不禁好奇问道:“驸马莫非是又什么心事”
    余长宁长吁一声,望着长乐公主正色道:“今夜李恪出言招揽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