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婿 >

第243章

帝婿-第243章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那就有劳房大人了。”
    房玄龄轻轻颔首,吩咐矗立在一旁的管家道:“去,将二少爷的朝服取来。”
    白发管家高声领命,一溜碎步的去了。
    片刻之后,管家捧着一领绯色官府走了进来侍候余长宁换上,一名潇洒的年轻官员顿时出现在了铜镜之中。
    余长宁头戴乌纱幞头,绯红色的官服上绣飞禽图案,腰间束着十銙金玉带,脚上再是一双乌皮履,端的是一名朝廷命官的模样。
    然而可惜这厮嬉皮笑脸毫无正经,走路也是懒懒洋洋不见端庄,不说沐猴而冠,但也算得上是不伦不类了,丝毫没有朝廷官员的威仪。
    驱车赶至皇宫,冬日的太阳慵懒地挂在宫城一角洒下微弱阳光,雄阔的殿阁飞檐摆动着叮咚铁马,层层叠叠的宫殿巍巍然如天上宫阙。
    这个时辰李世民多半在御书房批阅周折,房玄龄轻车熟路地将余长宁带到了御书房外,向着侍立在殿门外的内侍询问道:“陛下可在殿内?”
    眼见是房玄龄,老内侍露出了恭谦的笑容,点头道:“房大人可要通传?”
    房玄龄颔首道:“钦差驸马都尉余长宁回京复命,特来觐见陛下。”
    老内侍瞄了余长宁一眼,恭敬道:“两位大人稍等,咱家立即进去通传。”说罢转身进殿而去。
   

第418章 未来女皇
    没过多久,内侍出来恭敬请两人入内。
    房玄龄也不迟疑,对着余长宁微微颔首示意后,便撩开衣袍举步走了进去。
    李世民正坐在御座上批阅奏折,一见两人进来正欲行礼,便搁下笔微笑道:“两位爱卿不必多礼,来,坐下说话。”
    唐朝的君臣关系远没有后世那般森严,除了三日举行一次的朝会,其他时候君臣相见都可以坐下禀告事宜。话音落点,立即有两名年轻内侍搬来绣墩,余长宁与房玄龄对着李世民微微躬身,撩开衣袍肃然端坐,盯着太宗都未说话。
    李世民从午后忙碌到现在,此刻不由有些犯困力乏,端起旁边茶盏轻呷了一口稳定心神,这才敲着御案沉声道:“余卿,这次河东之行你平定叛乱,剿灭反贼,做得非常好,朕一定重重有赏。”
    余长宁拱手道:“陛下,微臣这次奉命公干,所仰仗都是陛下洪福齐天,房大人的悉心叮嘱,所以微臣才能与柴将军戮力同心,共破为难,圆满完成差事,些许功绩不提也罢,实在当不得陛下赏赐。”
    李世民见他如此谦虚,心里倒也有些受用,微笑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立功便是立功,岂有不赏之理?明日你来参加早朝,朕自有安排。”
    “莫不是要赏赐我银子?”余长宁心里喜滋滋地道了一句,面上却是不动神色地正色道,“微臣遵旨。”
    李世民点头又道:“你与柴将军送来的奏折朕已看过,平定叛乱虽是有惊无险,然而却颇为蹊跷,其余诸事可明日早朝再议,但有一件事不宜公开朝议,今日我们三人须得拿个主意才是。”
    房玄龄捋须正色问道:“陛下所说,莫不是有人暗中将叛乱嫁祸给魏王一事?”
    “不错,贼子胆大包天,可恶至极,竟使出如此卑劣的嫁祸之计,好在余卿心思剔透看穿贼子阴谋,否者魏王又要蒙受不白之冤。”
    言罢,李世民又沉声吩咐道:“余卿,你将如何看破贼子的阴谋的经过仔细道来。”
    “遵旨。”
    余长宁应了一声,便从出雁门关遇到那商人伍皓说起,讲了两人同赴红发部落并撞破阴谋,以及红发可汗与那神秘男子商议的内容,末了拱手禀告道:“微臣能够穿阴谋,实乃侥幸,若当真听信其言怀疑魏王,那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
    房玄龄沉吟片刻,字斟句酌地开口道:“陛下,老臣觉得此事颇为怪异,余驸马前去河东道之事只有陛下与微臣两人,外加并州李长史知晓,但贼人显然知道余驸马的身份以及目的,竟提早安排部署诱引余驸马上当,显然是早有预谋。”
    自从看了余长宁的奏折后,这个问题早就在李世民心里萦绕不散,此际听房玄龄道来,脸色愈见阴沉,重重拍案道:“哼!看来这贼人还具有通天之能,如此秘密的消息居然也能探听到,你们两人先不要声张,由房卿你暗中调查,尽快查明究竟是何处走漏了消息。”
    “微臣遵旨。”
    余长宁明知此事吴王李恪脱不了关系,但苦于没有证据也只能缄口不言,将这个秘密藏在了心头。
    李世民脸色稍缓:“此事你们也不要告诉魏王知道,朕自有主意。”
    眼见李世民眼中闪动着摄人的光芒,余长宁心头不由一颤,急忙低头应诺。
    议定此事后,李世民突然望着余长宁微笑道:“对了,长乐午后进宫还在太妃那里,余卿,待会就随朕一并过去吧。”
    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余长宁还是只要拱手领命道:“微臣遵旨。”
    冬日短暂,夕阳转瞬淹没在远山后面,唯留一抹血红的晚霞,照得后宫那片宽阔的湖水金波粼粼,壮美异常。
    余长宁亦步亦趋地跟在李世民身后,绕过湖水朝着后宫而去。
    两人一路无话,唯有湖风呼啸而过,李世民一双眉头拧得紧紧的犹如疙瘩,显然颇有心事,脸上也是一片严肃之色。
    余长宁暗暗思忖道:“这李二陛下雄姿英发,贤明果决,气度恢宏,从谏如流,内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等文臣谋划庙堂,外有李靖、李绩、侯君集等武将沙场,短短十余年便开创了一个大唐盛世,如今国富明强,万国来朝,实乃英雄了得也,不愧千古明君之称。”
    “然而可惜的是他的帝位终是名不正言不顺,弑兄弑弟,逼父逊位的恶名不管如何掩饰都难逃史家的口诛笔伐,如今他的几个儿子也在为皇位明争暗斗,这次吴王竟想出如此计谋来陷害魏王,难道李世民心中没有一丝警觉?或者他早就怀疑,只是故意装聋作哑?”
    正在余长宁心念电闪之间,走在前面的李世民突然停下了脚步而立,悴然不防下,余长宁差点撞到了他的后背。
    李世民却对余长宁的冒失浑然不觉,他望着柳树下站着的一个婀娜影子沉声道:“武才人,你在此地何为?”
    那婀娜影子动了动,却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眼见是李世民时,女子美目中不由闪过一丝欣喜的光芒,摇曳生姿地走了过来柔声行礼道:“武媚参见陛下。”
    这女子一身湖水色的拽地宫装,墨玉般的青丝简单地绾个飞仙髻,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玉颜稚嫩青涩又不失明艳妩媚,使得人双目不由为之一亮。
    “武媚?她竟是武媚娘?以后的大周女皇帝?”
    余长宁耳畔轰然一声大响,目光直愣愣地盯着眼前绝艳佳人,一副不可思议之色。
    来人正是以后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她本名武照,为功臣武士彟次女,贞观十一年入后宫为李世民的才人,赐号“武媚”。
    大唐后宫制度沿袭隋制,皇后以下,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下面还有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名号,共一百零八人。而武照现在的身份,便是正五品的才人。
   

第419章 女皇之邀
    武照自十四岁进宫,如今已有四个年头,后宫虽然华贵富丽,衣食无忧,但她一直不得李世民的宠爱,一年也见不上皇帝几次面,今日闲来无事独自一人漫步湖畔柳林,芳心又是苦闷又是怅然,正在望着浩淼湖水发呆当儿,不意陛下竟从此地经过,如何不令独处深宫的她惊喜万分。
    “不必多礼,起来吧。”李世民淡淡说了一句,看了她一眼便举步欲走。
    武照好不容易撞到这个难得的机会,岂能容它轻易溜走,急忙微笑开口道:“陛下,臣妾今日刚好炖了一盅燕窝汤,算算时辰此刻火候正好,不如请你移驾臣妾寝宫,品尝一番如何?”
    看到武照楚楚动人,面露期待的模样,李世民心里不由生出了几分怜惜,略微思忖,终是点头道:“好,那朕就去尝尝武才人的厨艺。
    武照闻言顿时喜上眉梢,款款施礼道:“谢陛下。”
    李世民微笑点头,看到余长宁正愣愣地看着武照,不由出言道:“余卿,你也一块来吧,待会再去太妃寝宫。”
    余长宁恍然回过神来,略显慌乱地拱手应到:“微臣遵旨。”
    武照本想与李世民单独相处,不料他却叫上了一个不相干的人物,芳心顿时大为失望,但她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连忙对着余长宁浅浅一笑以示欢迎。
    李世民笑着替他们介绍道:“媚娘,此乃长乐公主驸马余长宁,余卿,这是朕之才人武照,你们恐怕还没见过面吧?”
    余长宁笑答道:“微臣与公主新婚不久,公主平时也很少带微臣前来后宫,所以微臣并不认识才人娘娘。”
    李世民笑叹出声道:“你与长乐新婚燕尔正是如胶似漆,朕便让你前去河东公干,谁料这一去便是两月,倒也难为了你。”
    余长宁赳赳回答道:“微臣能够替陛下分忧,朝廷分忧,乃是莫大的荣幸,而且出去这一趟历经许多危险,对于臣也是一种考验磨练,所学所获也是甚多,说起来臣还要谢谢陛下给臣的这个机会。”
    “你能如此想就好。”李世民捋须一笑,又对着武照道:“武才人,我们走吧。”
    武照欣喜地轻轻颔首,柔声一句:“陛下请”,三人便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向着清河宫而去。
    清河宫乃是武才人寝宫,进去后余长宁目光微微巡睃了一圈,虽远没有长乐公主宫殿那么富丽堂皇,然而却也画梁雕栋,一派华贵。
    武照将李世民请至殿内入座后,欣喜地对前来伺候的宫女道:“碧儿,快去将我炖的那盅燕窝汤端来。”
    那宫女应了一声,已是疾步去了。
    李世民见余长宁站在那里似乎有些局促,不由微笑开口道:“余卿,矗在那里作甚?坐下便是。”
    余长宁拱手入坐,一双眼睛却盯着武照不放,眼神满是好奇的探寻。
    感觉到了他的目光,武照俏脸微微一红,心内觉得这余驸马着实无礼,但她一颗心儿如今都在李世民身上,亲自上前替他沏上一盏热茶笑道:“陛下,这是蜀地进贡大内的春茶,清洌醇厚,齿颊留香,用来消困解乏最好,请你一尝。”
    李世民微笑接过,掀开茶盖轻呷一口,赞叹道:“果然不错,此茶何名?”
    “回禀陛下,这茶叶名为蒙顶,产至蜀地名山县蒙顶山之巅,去岁方才进贡大内。”
    李世民有些感叹地开口道:“大唐现在四海升平,交通便捷,商贾发达,皇宫里南北西东的贡品应有尽有,还能喝到蜀地的茶叶,回想起隋末的兵荒马乱时的物质匮乏,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
    说起隋末,李世民不由想起了武照的父亲武士彟来,笑道:“昔日你父与先帝交好,时常来太原唐国公府吃茶喝酒,与朕也算熟识,其后先帝起兵反隋,你父任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军西行进入长安,出谋献策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虽然他现在已经逝世多年,但朕还记得他与先主一起论天下大势的模样。”
    听李世民说起父亲,武照眼中不由出点点泪光:“陛下如此记挂家父,家父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欣慰,媚娘谢谢陛下的恩典。”说罢又是盈盈一礼。
    李世民伸出手来正要相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来,剑眉一皱脸色却是有些阴沉了。
    昔日著名相士袁天罡曾看过武照面相,那时候武照尚在襁褓之中,且穿了一身男童衣物,袁天罡见状却是大惊,捻须断言道:“此儿龙瞳风颈,日角龙颜,极贵之相也!不过可惜却是男儿,若为女子,将来必成为天下之主。”
    先不论袁天罡是否走眼,李世民即位后却对此事上了心,他深知打江山易做江山难的道理,若有人威胁到他的大唐江山,他肯定是宁杀错不放过。
    但武照毕竟乃功臣之女,无故将她杀掉只怕会引起老臣们的不满,无奈之下他退而求次,在武照十四岁那年将她纳入后宫之中,也算放在了自己的眼皮之下,以自己天纵之才,何愁对付不了一个女人?
    四年时间悠悠而过,李世民极少前来武照的清河宫,即便来了也是坐坐就走从不留宿,而这桩心事也因为时间慢慢地淡化,此刻突然想起,他心里顿觉不是滋味,再看武照时眼中不由出现一丝厌恶之色。
    余长宁从史书上得知李世民对武照一直颇为忌惮,此时见李世民这般模样,心里立即明白了几分。
    他有心帮着未来女皇一把,看宫殿一角的案几上放着一张古琴,不由惊奇笑道:“咦,原来才人娘娘也是喜好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