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73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73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已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将朝阳那边的辽西通道修好修宽钱财自然有急于财的商人搞定可是人手的问题却限制了李云修路的计划因为他已经知道整个将由他管辖的辽东郡包含乐浪郡总人口不到十万。

李云现在才知道了大汉天子为何屡次不同意高句丽的内附请求原因并不是表面上说的怕匈奴怒而是辽东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决定了大汉不可能在这个广阔的地区派出大军因为朝阳那条辽西通道实在是太窄了根本不可能承担起大军的后勤消耗所以历代天子不得不压下此事。

不过现在势成骑虎李云即使想要刘彻收回诏书也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刘彻根本不了解这里的情况。年轻的天子早已经陷入了疯狂的兴奋中是的他没有理由不兴奋登基才一个多月就有一个小族要求内附这足以说明上天都站在他这一边站在大汉这边至于匈奴?刘彻什么时候怕过!

李云抬起头他知道修上一条如此长度和整齐的大道需要的人力不是一点半点他估计至少需要动用十万民夫才可以在半年时间初步修建完毕。

而大汉的朝臣根本不会答应动用这么多民夫因为这很容易令他们想起秦始皇李云咬咬牙下定决心暗想“不知道朝鲜有多少奴隶?”

第四节 倭本是棒

从朝阳故道穿越到辽西地区依托着长城的防御向东北走上七天便到了合并后的辽东郡政府所在地辽东城。

目前大汉在辽东这广阔的领土上仅仅只有不到一万名驻军其中骑兵不过二千余。由于辽东所需要的面对的来自游牧民族的攻击极少所以辽东城的防御并不如大汉国其余边境要塞般严密整个辽东城总记只有不到四千驻军加上周围的平民偌大的城市仅仅只有不到三万人口。

矮小的用土木搭建起来的城墙看在从长安来的禁卫军士兵眼中简直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给我一千骑兵我就可以突破辽东城的防御!”已经被刘彻亲自任命为护辽东都尉的卫青指着辽东简陋的防御不无担心的道:“大人末将简直不敢相信仅仅四千驻军在如此简陋的城防下就为大汉牢牢的守住了如此重要的渠道!”

李云对卫青的担心深以为然辽东城位于大汉内地连接辽东数百里国土的最关键位置它西靠长城北瞰乐浪是大汉军队进出辽东大地的最关键地区因为出了辽东城就是宽敞的东北平原。

可是在这之前狭窄的辽西通道就像一根利刺死死的抑制住了大汉国内地军队对辽东地区的大规模支援假如辽东城被敌人占领那么大汉将不得不面对丧失数百里辽东国土的厄运。

现在已经官升护东中郎将辽东郡守食禄三千石的李云眉头深深的皱了进去。

他现在才真正明白大汉历代的天子的苦衷。在辽东这样一个大汉军队鞭长莫及的地方进行一场指在刺激匈奴扶余。纯粹挑起战争的军事行动毫无疑问的大汉几乎没有胜算因为辽西地区漫长危险的沼泽极大的钳制了大汉军队的行动规模而草原上的骑兵则没有这种限制匈奴人若想那么十万甚至十数万骑兵将纷涌而至辽东国土就将岌岌可危一次性丧失数百里长的国土。这是大汉国任何一个天子都绝对不愿意承担起的损失。

想到这里李云摇摇头。对左右道:“进城再说!”便扬起手中的鞭子策马进城。

李云知道孝景皇帝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难题当初和月氏使节商议的时候。孝景皇帝明知道辽西沼泽将成为大汉运输和军力调动的死结却没有透露半点李云真不知道孝景皇帝是相信他的能力还是忘记了辽西沼泽的存在。

但是现在辽东城单薄的防御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进郡守衙门和辽东上任郡守完成交接后李云特意挽留了这位上任郡守同时召集起包括卫青在内的十数名随行官员商人一起讨论辽东面临的险恶处境。

上任辽东郡守谭铭现在已经被调任为李云副手由于李云实际的三千石品秩以及护东中郎将的头衔。再加上谭鸣本是窦家的人所以对于这个任命谭铭这位出身兵家的中年将领秉承了大汉将领一直以来的传统默默的接受了而且由于窦婴答应他此间事了便调他去和匈奴接壤的边关任一地将军对于这名从骨头到血液都充满着战斗细胞的兵家将领来说再没有比和匈奴人较量更令他满意的事情了而待在终年没有战争的辽东他都快闷出鸟来了。但是很快他就将现其实不需要去其他的方辽东的战火已经足够令他兴奋!

因此会议一开始这名性格有些张扬的将军便在得到李云同意后开始向众人介绍起辽东面临的军事威胁:“在辽东西北这块宽广的大草原上高句丽与扶余人的战争已经打了几百年现在相对来说扶余单于莫西由于得到了匈奴军臣单于的支持所以实力远高句丽扶余人喜欢将头剪掉一部分只露出中间一下撮这个部族的人十分残忍好杀他们无论男女都喜欢在身体上纹下一些奇怪的图案据说这样可以为他们带来好运而且更加奇怪的是这个部族的人以牙黑为荣大人请恕末将直言这样一个部族的存在绝对是对大汉国的严重威胁!虽然现在他们可战之兵不过七万可是常此以往他们必然窥视我大汉富饶的土地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匈奴!”

李云听了很奇怪扶余在他的记忆中从未威胁到中原政权但是看谭铭的样子不像夸大而窦婴更曾说过谭铭“稳重坚韧办事小心。”便问道:“谭将军此话怎么说?”

谭铭长叹一口气道:“扶余人可不仅仅是在草原上他们更渗透进了马韩辰韩等地积极的扩张势力据说更有一部分人坐着木板漂到了海的另一边去由此可见这个部族的野心绝不仅仅在草原!”

谭铭深吸一口气望着不知道他要说什么的众人指着地图道:“他们真正的目的我想最终就是从马韩草原以及海上三面夹击我大汉迫使大汉三线作战宽广的草原将成为他们的天然掩护广阔的大海将使得他们可以从任意一个登6点偷袭我大汉腹地而马韩复杂的地形则可成为他们撤退的倚仗!”

在其余人看来谭铭说的虽然有点道理可是从大海上攻击大汉这根本就是说笑话谁可制造出可承载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的庞大远航舰队?要知道即使徐福的庞大远洋舰队也不过是搭载几千人而已。

李云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断纹身黑齿远航飘洋过海这些从谭铭口中透露出来的事实毫无疑问地告诉了李云扶余族的后代是谁!

除了杀千刀的倭族还有何人?

而且铁一般的事实也准确的告诉李云。棒子和倭寇的共同祖先极有可能就是扶余。

此时国仇家恨累计到一起李云眼中瞬间就冒出了吃人的火光。谭铭说的扶余三条进攻点草原和马韩攻略相继失败但是飘到了海上一个岛上的扶余人的后代倭人却实现了他们祖先的梦。庞大的倭人舰队趁着中原虚弱时满载着战机军队侵略中原在那个血与火铸就的八年间中原流了太多的鲜血。

燃烧的长沙哭泣的南京悲伤的上海无奈的武汉这一个个中原战略要地相继被摧毁。死亡人数不可累计。

现在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既然已经被找到。那么李云绝对不会介意背上一个屠夫的名号不过现在他得做好屠杀的准备把刀剑擦亮了把弓弩上铉。将战马养肥了。

当然在这之前他得将辽东城打造成天下第一要塞高而厚的城墙饱和繁多的守城器械这样一个辽东要塞才可以最终成为不破的第一要塞。成为彻底消除隐患的最佳进攻点以及复仇战争攻击起的。

李云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平静的对随行商人徐岩道:“徐老板看样子得麻烦您带一份采购清单回临邛了!”

徐岩是蜀郡成都人自小喜欢经商。对于冒险犹为喜欢他认为这世界上的每一个钱都最好是冒险得来他有时候甚至幻想着指挥一支不亚于徐福远航舰队的船队远航到大海上去赚取那些其余八洲的金钱。

听了李云的话徐岩点点头在商会中这么久了徐岩清楚的知道李云绝不会亏待商会的商人们。

果然当李云将写好的庞大物资和人员清单交给徐岩时这位细心的商人赫然现李云用来支付报酬的东西就是一个年产煤矿二十万万斤的大规模煤矿。而且上面标明了是露天的徐岩当然知道一座如此大的煤矿意味着什么虽然他不知道李云要到那里去找一座这样的煤矿但是他却毫不怀疑李云的支付能力。

因此当他看到清单上罗列的技术人员资金以及海量的物资时只是轻轻的惊讶了一声清单的规模和范围虽然大但是对于商会数百家大财团来说这不过是九牛一毛。

这些物资和技术人员都可以想办法弄到但是煤矿却不是轻易就可弄到的徐岩自然清楚一座年产二十万万斤的煤矿足够令所有经营铁器的家族打破脑袋。

李云自然是有十足的把握找到一座这样大的露天煤矿根据他的了解相对于在辽东大地下埋藏着大型露天煤矿一座年产不足5万吨的小煤矿简直不值一提。(汉代一斤约合现在228。28克也就是两汉斤不足5oo克2o万万斤仅仅相当于5万吨)

徐岩接过清单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接着李云便令商人们回去准备明天在辽东的贩卖而他和谭铭卫青李敢等武将则开始针对目前的情况商议整编军队。

作为天子委派的护东中郎将李云自然拥有着对整个辽东全部军队的直接指挥权因此在整编方面众人并没有多少意见。

于是在商议过后李云正式决定了初步的整编计划:

任命谭铭为乐浪地区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李敢为副将两人带从长安来的一半禁卫军前往乐浪城密切监视乐浪附近的朝鲜人的行动同时收拢分散在各地的军队进行初期训练一切暂时按照禁卫军的训练方法进行同时组织人手砍伐木材积极建造防御器械加固城墙。

而卫青这位千古名将自然是留在李云身边以保障他的个人安全李云可不想在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前就被人给喀嚓了!

不过这情况看在卫青眼中却变成了李云在刻意培养他栽培他因此越的积极整编训练辽东军队。

而李云则乐得其成自己躲到辽东郡守府开始研究起如何配置军队器械以及冷兵器时代的最佳小组作战方式。

……

嘿嘿……倭人的祖先确实绝大部分是扶余人至于棒子嘛估计有大半血统是……

第五节 大汉的打手(上)

假如有人问李云他认为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是谁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那人是庚子年下半岁他在辽东遇到的高句丽人。

毫无疑问整个高句丽民族哈汉风气严重高句丽的贵族每生一小孩先想到的不是和其余游牧民族一般请来巫师宰杀牛羊乞求长生天赐福而是想方设法的从长城内的汉人地区请来一名汉人老者按照汉人的礼节洗浴赐福抓周更以取汉姓汉名为荣至于寻常小民则只能羡慕这名贵族的阔绰因为辽东汉人实在太少而够资格主持这些礼节的老者更是稀少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奢求的。

就连高句丽的单于也不喜欢族人唤他单于而是喜欢摆弄着已经不知道转过几次手的那个周天子赐予原高句丽祖先韩侯的公侯证明而高句丽的单于的名字更是早就改成了汉人的韩姓高句丽现在的单于叫韩鲍他的家族改韩姓已经足足有上百年历史了以至于连他自己都忘记了他原先应该叫什么名字。

毋庸置疑任何一名大汉官员对于高句丽人中蔓延的这种普遍存在的友好风气十分赞赏也正是因为高句丽人喜欢汉文化的原因所以他们进出长城并不受到刁难甚至有时候遇上雪灾大汉的天子还会亲自过问高句丽人的生活问题。

而对于高句丽如此友好的态度李云犹为欣赏他带上一百名禁卫骑兵统一穿上最好的盔甲拿上最优质的武器以天使的身份前往高句丽人在草原的王庭。

一路上听说这队骑兵是大汉天子的使节团后高句丽人迅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立场。许多高句丽牧民自的为使节困送水送干粮。以得到汉使赞赏为荣耀。

在这样一种被羡慕的气氛中禁卫骑兵们对于高句丽人好感大增见了高句丽人也不再那么紧张甚至有几人还迅的和高句丽牧民结成朋友。

高句丽人由于亲汉的关系。所以他们的王庭并未有离开长城多远大概在长城以北约七十里的地方那是一个水草丰盛的大牧场而且四周是丘林地形典型的一个可以凭险防御敌人进攻的地形。

一个中等的湖泊在高句丽王庭附近湖中水草涟漪这里实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高句丽单于韩鲍听说汉使前来早带着王庭的三干多骑兵在这里恭迎汉使他们这个民族想成为汉人的一部分。已经幻想了几个世纪可是战国时期中原人内讧无暇分身来管他们大汉建立后也由于种种原因以及限制。使得他们回归的梦想落空。

其实高句丽的要求不高他们仅仅是想要大汉赐予他们一个空头身份承认他们属于汉人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就不必再用高句丽来称呼自己了也不必在面对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