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2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2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听得前面的话,心里早就在计算了,现在是汉朝,那么现在的皇帝到底是谁?刘邦的曾孙?唉,干嘛不直接告诉我是汉文帝还是汉景帝,谁叫他李云历史课上学到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等听到那两人明显的敌意时,李云忙摇摇头,摆着手道我是货真价实的中原人,那里会和那些胡人有干系,至于我的着装吗?”李云眼睛一转“先师乃道家修行者,在此山中修行已有数百年了,这身衣服是师父留下来的,再说,你看这衣服的质地是那些只知道放羊的匈奴人做的出来的吗?”

两人仔细看了看李云的衣服和裤子以及背上的背包松了一口气,将箭垂了下去,匈奴人确实是做不出这样质地的衣服特别是那把刀,别说匈奴人了,就是大汉最好的铁匠怕也是打不出来,恐怕能与之相比的也就只要干将莫邪之类的神兵,也只有那些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才有可能打造的出的神兵啊!

年轻人想了想,问道“公子,您的师父真的在山中修行了几百年?我怎么没听说过这山林有仙人修行?”

李云笑了笑,看来这个谎得撒大一点了,解释道“不知道兄弟你听说过没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家师修的乃是正宗的道家法术,怎会与常人一般计较,又怎么会被人探得行踪?”

“哦”两人摸摸头,原来如此啊,年少的那个更是闪动着好奇的眼睛问道“那么公子。。。。您的师父如今在那里?要知道朝廷可是一直在寻找灵山之中的奇人异士啊!”

李云垂下头,装做悲伤的样子道“家师已于日前飞升而去,只留下这些东西命我入世修行”

那青年策马到李云面前安慰道“公子莫要悲伤,您的师父飞升成仙,您应该高兴啊,这样吧,我家侯爷亦喜欢修习道术,等下您和我们一起回府,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李云心道,我可是只有半桶水,对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了解不多,万一碰上个行家岂不是栽了,忙道“在下奉家师之命,此次入世只为修行,不和富贵之人生纠葛,兄弟你的美意我这里心领了,不如咱们交个朋友,我叫李云!”

“朋友?小人怎么敢当,我兄弟二人只不过是平阳侯府上的骑奴,怕是高攀不起您”那青年摆摆手道。

李云笑道“英雄莫问出处,是男人就要有信心,现在你是奴隶,但日后说不定你是大将军,丞相,君不知百里溪乎?”

那青年尴尬的笑了笑,道“公子抬举了,小人卫仲卿,这是我弟弟卫步广!”

第三节 神医乎?庸医乎?(1)

李云辞别卫仲卿兄弟时,已经知道了现在是汉景帝十三年,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后元元年,在这之前七王之乱被丞相周亚夫,也就是汉初三杰之一周勃的后代所平定,而他现在所在的地方正是临汾的前身河东郡。

由于李云糟糕的历史成绩,他并不知道他刚刚遇到的那个叫卫仲卿的青年就是他在二十一世纪最崇拜的将军之一,几十年后他和他现在还未出生的外甥将威镇天下,而他的姐姐也将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人生的际遇最不寻常的便在于此。

不过李云临别却送了两包对他而言可有可无的方便料调料给卫仲卿并告诉了他使用的方法,也算是聊胜于无。

沿着现代在干枯季节可以徒脚而过,现在却依然水波荡漾的汾水向东走三小时便可到达河东郡的中枢——河东城。

起来好笑的是,在李云穿越前一周,他单位的领导才刚刚带领大家参观完河东遗址,并在导游小姐的解说下了解了河东郡的历史。

在秦汉时期河东是当的兵家必争这四个字,无论是魏文候还是秦昭王他们霸业的基础全部来自于河东郡丰足的粮食,河东在古代雨水充足,再加上肥沃的土地,战国初年最有名的政治家李悝曾经得意洋洋的告诉魏文侯,河东亩产一石半。

不过这个神话被人吹嘘了几个世纪之后,被汉文帝的朝臣当成了笑料。因为自文帝起,由于新的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的普及“河东每每亩产四石有奇”

李云掂量掂量背包里的蔬菜种子,汉代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四石就是四百八十斤,折合现代的重量大约在五百六十斤上下。(一钧三十斤,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宋代一斤为现代因没找到汉代关于此类的资料,引用宋制)不过这是毛重,等谷物去掉皮,去湿后能有三百斤就不错了。

李云背包里的南瓜种子据那包装袋上说,是最新基因产品,亩产千来斤,那简直就是跟玩一样。

背包里有三包那样的南瓜种子,每包能满足三亩地的需求,一包冬瓜种子可以当成蔬菜吃,红薯,土豆则需要至少三年的丰收才有可能在这个世界延续下去。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猛然间现前面城门口的人正慌乱成一团,以至于守在城门口的士卒没有空闲来对李云的奇异服饰行注目礼,李云仔细看过去,只见一辆马拉的车子正停在城门口,车子上站着一个粗壮的大汉正对着士卒咆哮,隐约间李云听得那汉子暴怒的说道“。。。快快放行。。。。公子耽误不得。。。某家是。。。。。”而城门的士卒好象却是硬要这汉子出示路引,否则不敢放行。

李云走到城门口,周围围观的人群一下子主动的给他让出道来,对于汉代的人们来说李云的装饰实在是过于惊世骇俗了。

守城的士卒也现了李云的怪异,其中一人拿着一把戈走到李云面前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装饰如此怪异?可有里正所开之路引?”

那正咆哮的汉子见士卒不理会他,勃然怒,一把跳下马车扯住站在城门的看样子像是头目的人道“我家公子正热,你等快快放行!”瞧了李云一眼,愤愤然道“些许小子可慢些处理误了公子求医的话,罪责你等可承担不起!”

那站在李云面前的士卒见李云没有回答,反是看着别人喧哗,用戈猛的在地上一瞧“问你呢?若不回答,我就以细作的罪名将你直接处死!”顿了顿威胁道“大汉律:凡无路引者,盖为流民,盖河东郡守张大人令:凡见装饰怪异,举止乖张者,若无路引皆可做细作论,匈奴细作按令可先斩后奏,尔若再不回答我便动手了!”

周围人群见这士卒言及匈奴细作,顿时吓了一大跳,纷纷避开。李云心道,看来这时代的人吃了匈奴人不少苦,只看周围之人个个看着李云的眼睛,无不想要噬而食之,就可知道一二。

忙顿道“大人在上,小人非是什么流民,也更非那匈奴细作,小人先祖因避秦之暴政,避入山林,得至今日小人方才于山间遇一人,其曰:暴秦已诛,今天子厚其民,高祖高皇帝平灭暴秦久也。小人得闻欣喜若狂,这才谢过那人,直出山林。”

那士卒瞪着李云看了好一会,正要言语,却被那汉子打断,只见那人已不耐烦,抄出身上的一把青铜制的长剑威胁道“某家主上正是新任郡守大人,你等快快放行,某家公子热已久,若误了正事,你等可担待不起!”

那为的头目为难的道“大人非是我等不宽容,盖天子有令,无路引不可放行,尊者岂不知前岁匈奴入寇之祸焉?而今城中大人皆去渡口迎接新任郡守大人,城中无做主之人,非是我等不通融,盖因若是被匈奴进得本城,城中数万老小将无一幸免,乞请大人原谅。”

李云却是听的心惊肉跳,这可怎么办,没有路引不放螟害要把自个当奸细,在这古代要是被抓起来扔到大牢里,恐怕以自己的身子骨玩不了几天就得玩完。

咳咳!马车中传来几声咳嗽,一个年轻的男子掀开车帘,脸色惨白,却坚持着对那汉子道“李叔莫要为难这几位了,他们也是职责所在。。。。。。。”话未说完却是昏倒在地。

那李叔哭着抱起那男子,道“公子!公子。。。。。。。”看的李云都于心不忍,摸摸包中那副听疹器,针灸盒还有那几瓶常备的药丸,幸好都还在,于是扬声道“那位先生!小人家师是一位医生,先生若是信的过我,便让我看看这位公子!”

那叫李叔的汉子闻言站起身来狐疑的看了看李云,问道“你懂医?某家虽然粗俗但也知医道盖夺天之造化,须得数十侵淫其中方可言,入道也!”

李云笑了笑道“小人略通一二,不过先生,此刻小人出手,令主人尚有一线希望,盖只有死马当活马而医!”李云清清了喉咙,总觉得这汉代怎么咬文嚼字这么厉害,连个普通人都这么喜欢说,唉!幸好还没人和李云说通假字,不然。。。。。。。。

那人无力的垂下手,对士卒道“那么。。只有这样了!”

第四节 神医乎?庸医乎?(下)

李云登上马车仔细的检查了青年的身体,并询问了李叔关于这青年病的症状,心中已经了然,他得的是霍乱!

据李叔讲,病人从昨天上吐下泻,全身喊疼。观其脉微涩,但却不怎么喝水,症状十分复杂。《伤寒杂病论》说“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阴人自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

现在病人虽然还没过四五日,但是,听诊器听其肺部,杂音明显,浑浊带粗音,想来是早年就有肺部旧症,肺属金,管大肠阳明之地,本因肺气不顺,表里不通,病人大便当是硬中带黑,但是现在病人却上吐下泻,大便稀而薄。闻之有恶臭。

李云已可肯定病人得的是中医所说的霍乱,中医霍乱与西医霍乱有本质上的区别。“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也”中医的霍乱包括了,食物中毒,霍乱,副霍乱等。

若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霍乱的话,那么李叔等人也该得病,只此一点,李云便将极具传染力的霍乱排除,那么剩下的就是食物中毒,又或者吃了不洁的东西。

本来这样的症状极为易治,一粒止泻药再加点抗生素就搞定了,但是病人偏偏肺部有沉疴,若贸然用止泻药的话,就成了中医所说的

把脉晓得知,病人目前体力极为虚弱,身体失水严重,若再不补充水分的话,很可能脱水而亡,李云忙叫住李叔吩咐他去取一壶开水和一些食盐来。

自己却是急的大汗淋漓,到底是止还是疏,李云一个实习医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时间手忙脚乱起来。

想他李云在现代,每日上班实习不是给人扎扎针,就是呆在办公室看着人体经脉图呆。那里有过给人诊治许多经验。

现在李云才知道医生的责任是何其大,尤其是在古代,李云现在感觉自己简直就像电影里的拆弹专家,必须在黄线和红线中做出抉择。

哇!青年张口就又是吐出。

李云忙扶起他来,一边替他拍拍背部,一边把脉思索着治疗的方法。

青年这一吐,倒是醒了过来,微微开眼见着李云,便问“我这是在那里?”

李云告诉他“我是医生,你现在在马车上,先别说话,躺下!”

不久水来了,李云让李叔将盐掺进水里,喂给这青年喝下,自己站到一旁去思索。

忽然李云脑中灵光一闪,自己怎么把这给忘了,同样是伤寒杂病论中的病症啊!

幸亏当年在医科中专,那个老师强令自己背下整篇伤寒杂病论,否则今天就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了。李云拍着胸脯叹着气想。现代葡萄糖等针剂的普及,使得许多古书上所说的应急措施成了一纸空文,但是在这没有葡萄糖的古代却是可活人无数的灵方啊!

像这青年若在现代,几瓶吊针就搞定了,但是在古代若不得法,就很可能一命呜呼。李云想通了问题,心情也就开朗了,笑呵呵的看着这青年,心道“你父亲是郡守大人,替皇帝牧守一方的大官啊!今天我救了你的性命,怎么着也得拿出黄金n两来酬谢我吧!”想到黄金,李云眼睛都直了,那黄灿灿的东西这要是人就喜欢啊!

至于救人之法,在于《伤寒杂病论》第三八六条:霍乱,头疼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这个理中丸的药方也是极为简单的,人参,干姜,甘草,白术。这些东西简直是经常备用的药材啊。

当下李云吩咐李叔迅按自己的吩咐去买来药材,生火熬药不提。

。。。。。。。。。。。。。。。。。

未多时,新任郡守在一群官员和士兵的簇拥下来到河东城外,见到已经逐渐好转的爱子,心中也是很高兴。

河东新任郡守杨泛,是大汉江夏郡有名的学者,三年前经地方官员举荐,到京城与天子对策而得官。

初时放任南阳县令,在任二年多政绩斐然,天子闻而赞,中元元年经左御使大夫,魏其候窦婴保荐,升河东守领河东马政官。

但是他却始终有个隐患,那就是他的独子杨谋,说起来杨谋是他的第四子,前三个儿子都在幼年时就已经夭折,死命带大的杨谋自小身子骨就极弱,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