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101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101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六节 请君入瓮

李云只觉得胸口一阵难受一口带着浓烈血腥味道的鲜血差点冲破咽喉吐将出来。

这种感觉令他回到了当年当小白的岁月与网络上那些民主运动分子战斗的岁月事实上假如现在还是在网络上李云立刻就会条件反射般的直接将所有主和派列为网特匈奴人派过来的奸细。

但是他明白的很宁致绝对不是所谓的匈奴奸细所有的主和派几乎都不是匈奴奸细而是因为自己领导的军事变革严重威胁到了洛阳宁阀的地位。

仅仅以今年帝国内阁通过的未来三年帝国军队军械储备计划来看帝国百分之四十的军备预算将用来购买和装备由临邛主打的铁浮屠。

再以战马购买来看在消灭扶余之前洛阳宁家与匈奴的某些贵族有着良好的关系每年宁阀通过收买拉拢以及贿赂等一系列手段从匈奴走私回不少于三千匹优质战马其中包括了大量优良母马以及种马以此为基础宁阀每年从大汉的大司马处将获得不少于一万匹战马的定单。

但是去年扶余一战李云的军队从辽东运回的大量战马在很大程度上冲抵了目前帝国的战马价格使得宁阀损失了至少一百万钱的利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在的李云可不是当初那个政治白痴所以在短瞬间他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利益关系。

在以往宁阀一系是坚决的主战派为了更好的鼓动帝国起战争。以牟取战争暴利他们家族地子弟甚至被强制要求习读儒家经典拜当世大儒为师以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与坚决反对增加军备预算的黄老派抗衡。

但是随着临邛方面诸商人的联合崛起临邛商会依托着蜀郡丰富的铁矿石以及独有的焦碳炼铁技术再辅以系统性的连锁式作坊和强大地技术基础迅的在军种方面越宁阀。成为大汉国未来三年头号军备卖主而随着辽东战马和牲畜的不断运进内地临邛人更在战马等以往被宁阀与官府共同垄断的领域起强势冲击。

再加上临邛官学采用的是端木派儒学教导子弟而宁家大都拜在公羊派门下这几乎是完全不同地两种理念。其矛盾的复杂性与残酷性远他人想象公羊派属于名利派但凡这派的儒学一直认为洛阳才是天子应该呆的地方。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才是最最重要地事情甚至即使因此损失大量财力耗费无数金钱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洛阳有着周公的足迹在那里儒家才可得到最大也是最有效的挥更是报秦时法家坑儒那一箭之仇的最理想方法。

而端木派虽然也崇奉周公。但端木派本来就是一群商儒结合产生的学派对于名利看地极薄重视实际以及遵从周公的志愿以上和天子下济黎民才是不二选择。

于是随着临邛官学入学人数的增加而信效其办学模式的郡县也不断增加。在有临邛商会成员会集的地方为了能享受到临邛商人在本地那样的威望和待遇更为了自己地子孙可摆脱市籍入那官门借此成为当地世家他们自的与本地官员结合在一起请回师长办起相同的学院虽然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乡土人情的不同许多学院都办的不三不四与临邛系统性的教学相差万里。但是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学院的主学以端木派理论为主再配合李云的那个不成熟的小册子辅以其余学家的理论教学。

而端木派与公羊派虽同奉周公为圣人以孔孟为先师但是其冲突与矛盾却是如水火不能相容。

在这种背景下利益地矛盾以及学术上南辕北辙的争执趋使着宁阀不断与田家联系再加上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理念原本主战的宁家摇身一变化为主和派。

不论是为利益而战还是为自己的理论而战在朝中大批公羊派官员以及门阀势力的眼中李云已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而历史上无论是导致东汉灭亡的儒家官员还是导致唐帝国崩溃的儒党又或者导致明朝覆灭的东林党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这些号称国家栋梁社会脊梁的儒家大家们从来就只为意气而争为了名利他们可以放弃国家放弃民族甚至卖国投敌。

崇祯皇帝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为亡国之臣!”这话一点不差历史上东林党的官员们以辱骂皇帝为荣他们千方百计的寻找皇帝的个人道德修养缺点这种劲头远比找出对付满清入侵农民起义的劲头要大。

想万历皇帝刚开始那会是何等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年轻皇帝他矢志中兴明朝可是却被大臣骂得体无完肤内阁的臣子们千方百计的想办法骂他将他比做桀纣。

而崇祯皇帝时期一个本是要赈济水灾的折子一直到了当地旱灾才被内阁批准这其中耗费的时间却是被大臣们用来寻找崇祯皇帝的缺点真是可笑可怜可叹可悲。

可是李云却想不通了皇帝个人道德问题关大臣们什么事?大臣不去教育子民治理地方整顿军队却抓住皇帝的小问题不放以此扯嘴皮子甚至不惜屡次否决掉皇帝要求迅赈济灾民的圣旨。

而现在这位宁致大夫虽然从话中倒还看不出有那般迂腐的倾向可是语气却相足了那些指着崇祯皇帝鼻子漫骂的大臣。

李云深吸一口气看了看刘彻两人眼神相对李云从刘彻的眼中读出了“卿放心大胆的说一切有朕”地信息有老板撑腰李云还怕什么?

再想想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可是巴不得看到儒家大臣出丑李云可是亲眼看到了太皇太后依赖和倚重的好几名大夫和将军都开始往一边站看样子今天就算李云斩了这宁致的级也不会有人拿他问罪。

不过李云也知道。今天他别说杀就是碰也不能碰这宁致没看到田汾大人已经正坐自己的位置准备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以便作为日后攻击的口实吗?

李云可不傻。他与干叔叔窦婴相互看了看窦婴依然是那个天塌下来也由它塌的样子微微闭着的眼睛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没半点干系地样子。

但李云与他视线相对。却看出了这老狐狸其实关心的紧哩!不过宁家与田家乃联盟关系所谓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他可正恨不得自己上马与宁家大战三百回合不过现在一切有李云挡着他也就放心大胆的当起了渔翁反正即使此事闹大了。有刘玟在太皇太后那边到时候她老人家一句“年轻人偶然犯些错误也是情有可原便罚他半年俸禄面壁抄写道德经一百遍以磨砺心志便是!”

“老狐狸!”李云忍不住低低淬了一口。趟出步来看了看宁致如同要将他整个吞下的眼神令这老匹夫有些心怯。

说起来这宁致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至少他生地倒是满脸慈祥乍一看定会以为他是那种慈和的老爷爷一路人。

“宁大夫依您之见这事情还是和的好是吧?”李云冷笑着问道。

宁致想起圣人兵者凶器之言。便抬起头来道:“这个自然古圣有云昔者周公之时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却有八方来贺这匈奴人蛮族之人也所图者不外乎金钱女子我大汉国人杰地灵富饶无比些须个钱财女子自然不看在眼里他要便给他就是!”

可惜这宁致完全忘记了年前在这里为了给自己家族争取利益他与黄老派的争执当时他可是以孔子赞扬管子屠杀蛮族齐恒公驱逐外夷地事迹来极力贬低黄老派的观点。

李云冷笑一声浑身上下只觉得全是愤怒引起的力量向前一步他觉得这一步可算的是“虎步”了问道:“宁大人既然如此豪爽那蛮族也着实可恨这样吧宁大人该有妻妾有子女洛阳宁家也是大家族想必女子也是无数不如便将大人家中全部女性送与匈奴人另外大人家中好像也有不少钱财的便将之全部送与匈奴人这样匈奴伊稚邪定在大人仁义的感召下仅仅只要这么点哩!”

又转身对刘彻道:“陛下宁大夫如此有古贤之风不如就成全了大人吧如此大汉也不须为此烦恼而宁大夫也算舍身成仁了!”

宁致嘴唇一阵颤抖仿佛生怕刘彻金口答应立刻跳将起来怒道:“我宁家乃百年华族国人之族岂可与那些升斗小民相比?”

李云鄙夷地笑着质问道:“大人有子女有亲人有族人更有乡土之情那么那些将被大人送到匈奴那边的女子便没了兄弟、父母、族人、家乡?难道大人的命、大人的亲人才是人那些小民的亲人便不是人了?”

宁致嘴唇动了动他心中一阵焦急竟不假思索的诡辩道:“我宁家乃数百年之大族那些小民岂可与我宁家相比?他们不过无知蚁民而已!即使死上再多又如何?”

李云等地就是他这句话立刻朝刘彻拜道:“陛下臣有本奏!”

刘彻看了看李云欣赏的道:“准!”

没由来的田汾脸上的血色尽失不可思议的看着李云又看了看宁致他知道宁致完了而窦婴的眼睛立刻睁开心里大声叫好。

“陛下臣辽东郡守弹劾太常大夫宁致违反孝文皇帝遗训公然叫嚣眼中无民此无君无父无民无德之行臣请陛下革去其一切职务回洛阳!”李云立刻奏上。

闻得此言那宁致双眼顿时失去了全部血色无力的趴了下来他生平本十分谨慎但只因学术上的纷争以及利益的矛盾使他被仇恨蒙蔽了心志本只想令李云下不了台谁知道却被这看上去年轻的小子摆了一道。

孝文皇帝临终前曾对百官训道:“社稷之本在于民朕轻徭薄赋虽善待吾民但奈何朕才不如恒景德不如周公使吾民忍受贫寒之苦居苦寒之地朕时日无多恐去后小人乱政不重吾民不亲吾政故下此诏以警训之但凡有汉一朝敢有轻言慢待吾民苛政残暴吾民者无论官职大小皆立时革职永不再用!”

第十七节 处罚

广殿静寂无声隐隐只有宁致牙齿打颤的声音。

方才还义愤填膺的主和派火力一下子哑了事实上他们不会也根本不想帮宁致。

七年前的儒道之争黄老派的官员们依旧记忆犹新当时依靠着主战思想牢牢把持着朝廷舆论倾向的儒家是何等风光。

太尉庭尉甚至承相都是儒家学者出身更有其余大夫工曹无数在一旁摇旗呐喊当时儒家是何等风光。

但是仅仅过了数天辕固生御前冲撞窦太后太后震怒下令全朝驱儒以儒家乃刑徒书为名要求罢免多数官员更迁怒孝景皇帝大汉天子历代素来以孝顺闻名即便是孝景皇帝当时很欣赏儒家的思想也在亲情的压力下同意了太后的要求诏罢朝中一切儒生。

当时宁致就是这池鱼之灾的受害者甚至还差点受了牢狱之灾若非他家族底子甚厚以十万钱赎还其罪虽依然原职留任但却也不得不低头做人再不敢惹是生非。

直到梁孝王去世儒家的官员才抓住孝景皇帝的好感再次崛起却也已经是元气大伤当年最为人尊敬全力致力于雅动儒学在大汉展的太尉袁盎过世了。

失去了这一领军式的领袖人物其余卫绾之辈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大将军窦婴压根就是彻头彻尾的披着儒皮的兵家。

所谓墙倒众人推现在一贯支持儒家力主对匈奴强硬的孝景皇帝不在了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袁盎过世了新登基的天子态度摇摆不定又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孝景皇帝最是信赖袁盎卫绾等儒臣因此有了天子支持儒家自然可迅崛起。而现在天子信赖地似乎是和他年纪相仿的新贵李云。

同样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至理名言主和地黄老派自然是要作壁上观以便儒家彻底的将李云和天子得罪透使其再无翻身的余地。

至于和战问题这个自然可留待明日再谈今天的主要矛盾是儒道之争再说倘若一杆子打倒了主战的儒家。那么单凭那李云一张嘴巴说的过这殿中幽幽众口?

而本来与宁致同一战线的儒家大臣?此时也没有一个吭声一来儒家大臣之间向来松散内斗不休。通常为了谁来主导朝中儒派势力他们可以为此争吵数日以得到那儒林领袖的头衔却很少有人真的去理会是否会因此给政敌造成可乘之机。

而宁致由于出身大门阀势力平日里自是认为高他人一等。与众臣关系并不融洽再加上此时明眼人皆可看出天子已经动怒了。

儒家特别是公羊派地儒家有着一项十分悠久的传统那就是这一派的儒家学者十分擅长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但他们并不是将教训转化为经验以进行下一次的冲击而是将之高高挂起。裱在其典籍之中借此告戒后人千万不可再犯!

便如齐国因商过盛而亡当时主持着齐国政治决策地恰恰是儒家于是这一失败被明确无误的写在了每一个儒家学者的心头万万不可再行那重商之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得不说儒家即是千百年来稳定中原文明展的最大功臣同时也是抑制文明继续展的最大阻隔!

而此时毫无疑问当年辕固生地教训委实已深入人心压根就不会有傻瓜跳出来为宁致辩护生怕因此导致又一次的驱逐儒生。

刘彻闭上眼睛思索了一阵洛阳宁家乃帝国三大门阀之一其势力庞大财力雄厚因此此事不能做的太过以免没了回旋了余地。

便开口道:“太常大夫宁致尔可知罪?”

此时宁致也知道惹了大祸了他将求助的眼神望向丞相田汾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