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90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90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奈德颇有感慨的附和道:“是啊,富人天天美酒美食,穷人天天饿肚子!”

  “我们以前总认为是荒蛮之地的巴西,现在的日子反而比欧洲好过!对吧!”

  张海诺又开始以巴西之长来“诱惑”这两位专家,造船厂今天的建设和明天地运营与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而在德国国内。  这些专家虽然收入不菲,但仍属于工薪阶层。  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他们依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艾尔顿和马休只是苦笑着摇摇头,对此也不说什么。

  反正来日方长,张海诺也不急着让他们作出决定。  此刻,他心里更多的是在想航空方面的事情——随着战争的结束,各国都将有大批地军用飞机退役下来,英美法都是这其中的大户。  在战争结束后从德国雇佣退役飞行员并不是难事,他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前往纽约的时候试着买下那么一两架飞机了,然后再让弗雷德担任飞行教练,培训对航空有兴趣的艇员学习驾驶飞机,一个小型航空公司所需要的条件也就基本满足了!

  南行的列车,载着张海诺他们一行人抵达了巴西东南部最大的铁矿石输出港维多利亚,这里有铁路直通巴西内陆的伊塔比拉铁矿,同时也是巴西最大的煤炭进口港——巴西的煤炭储量平平,且大都是低品质地煤,用于普通锅炉还好,但无法满足炼钢炉在温度方面地需求。  所以,巴西的炼铁厂和炼钢厂大都使用从美国进口地煤炭,这也是限制巴西钢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虑到美国的钢铁企业实力雄厚,且距离巴西并不太远,专家们最初的建议,是施奈德造船厂今后直接从美国进口钢材,但是张海诺却另有想法——从美国进口钢材不仅增加运输成本,在局势有变的时候还容易受到对方的限制,另外他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可能无法从美国进口到建造军舰和潜艇用的高品质钢材。  鉴于施奈德造船厂的大型船坞还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投产,他觉得自己完全有时间在巴西找到一个合适的本地钢铁厂列为合作伙伴,然后利用德国地钢铁技术提升它的实力。  最终满足施奈德造船厂在钢材方面的需求。

  不过,作为巴西最大的铁矿石出口港,维多利亚本地的钢铁企业却没有张海诺想象中发达,这里大多是年产生铁不足万吨和只能生产粗钢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极为雄厚的投资,引进欧美先进地冶炼技术几乎就是个空谈,直到进入二三十年代之后,一些欧洲钢铁企业才陆续进军巴西钢铁制造业。  但那都是后话了。

  在维多利亚逗留了两天之后,张海诺他们带着失落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里约热内卢地行程。  在1920年的时候。  这座海滨城市不仅是巴西的首都,同时也是经济、政治和工业中心,这里工厂林立,宽阔的港湾内停泊着来自各国的众多商船货轮,主要街道笔直而宽敞,高楼虽远没有纽约那么雄伟,却已经显现出一座工业化大都市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活力。

  最让张海诺一行人感兴趣的。  莫过于这里地老牌工业企业——皇家制铁厂。

  尽管巴西的帝制在1889年就被推翻,如今巴西合众国成立已经有31个年头,但这家以军火制造起家的大型工厂至今仍保留着皇家的名头。  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它还和皇室有任何的瓜葛,而是因为这家工厂几乎伴随巴西帝国而生,如今已经走过了将近100个年头。

  来到这座工厂,张海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站在制高点望去。  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大型的码头,不计其数的厂房均以码头为中心向四周发散,一条条铁轨如蛛网般密布,一座座高大地烟囱正在往外喷着滚滚黑烟,煤炭燃烧的味道是那样的刺鼻,以致于这工厂附近都很少有海鸟飞过。

  多年以前。  这里就通过进口生铁、煤炭和硝石等原材料为军队铸造枪械、火炮并制造各种弹药,在当时工业相当贫弱的巴西,它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工业巨头!

  这一切,都是张海诺在萨尔瓦多时从冯。巴恩爵士那里了解到的,这位德国富商来巴西创业已经二十载有余,对巴西地风土人情还是有较为丰富的了解。

  得知了张海诺一行的来意之后,巴西皇家制铁厂的负责人很热情的派出一位专员陪同他们参观这里的生产设施。  和大多数推销者一样,这位专员对自己工厂的历史和实力是赞口不绝,哪条铁路用了他们造的铁轨,哪座大桥用了他们的钢条和铆钉。  还有哪些船厂都是从他们这里订购钢骨和其他设备的。  对于这些,他简直都能够倒背如流。

  在冶金方面。  张海诺纯粹是个门外汉,所以他一路上都识趣地少说多学。  艾尔顿和马休则是这方面地权威。  之前几个钢铁厂转下来,张海诺发现他们仿佛在用中医“望、闻、问、切”那一套——望,即是看这家钢铁厂的设备情况;闻,不是听钢厂机器铸造钢铁地声音,而是用小锤敲击钢板样品,听它内在的声音;问,就是询问钢铁厂有关人员一些专业上的情况;切,就是看铸钢出来的后横断面。

  这样一套下来,两人基本就可以告诉张海诺这里的钢铁是否符合要求了。

  这是他们由北自南参观的第7家钢铁厂,之前6家虽然也有铸造铁轨、桥梁部件和造船用钢材的经验,但都没能过艾尔顿和马休这一关。  根据两位德国专家的评估,他们生产的铸钢部件用于中小型船只尚可,但要用来建造万吨轮还差得很远!如果强行使用质量不达标的钢材建造万吨轮,那么即使建成了,也经不起风浪的颠簸。

  如果说是建造军舰用的钢材么,那这些钢厂的产品就差得更远了!

  经过两位专家这么一解释,张海诺对于巴西国内船厂为什么不建造中型和大型军用舰艇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造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业,没有冶炼、铸造、机械仪器等工业的配合是无法独立存在的。

  这时候,他不由得想起了甲午战争,想起了那时候的北洋舰队,光靠从外国购买舰只而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的话。  即使甲午战争不败,那乙丑、丙寅战争又当如何呢?

  即便是若干年后地抗日战争,日本陆军凭着二流的武器装备能够在中国军队面前占尽火力优势,但是一遇上了装备精良的老美,他们就被打得灰头土脸找不到北。  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想到这些东西。  张海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可惜的是。此时中国的局势并不比德国好,军阀混战、围剿与反围剿,还有接下来地抗日战争,民族工业在内忧外患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

  如今,作为一名“失踪”地前海军潜艇指挥官,张海诺深感自己的力量微薄——若在此时前往东方,不仅U148难以为继。  在那个外国势力横行的地方能否保住这个秘密也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再者,未来二十年,巴西的稳定局势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张海诺正想着这些未来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两位冶金专家就已经将他们老一套地“望闻问切”进行了一遍,他们相互小声交流了一下,然后由年长几岁的艾尔顿向张海诺汇报他们刚刚所得出的结论:

  “先生,如果这里真的是巴西最好的钢铁企业。  那么我们只能说,巴西这个国家的冶金技术比欧洲落后许多!就算他们这里品质最好的钢铁,顶多只能够建造4000吨的货轮,上万吨地话,除非他们的技术提高至少一个等级,否则是无法满足的!”

  难道今后造船厂建造万吨轮用的钢材就得从国外进口了吗?张海诺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从国外进口钢材将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长此以往,船厂的营运成本将大大增加,而成本地提高也意味着在价格这一块的竞争力下降。  可如果只是拼质量的话,一来买方未必识货,二来他们本来就是刚开始尝试建造万吨货轮,就算有威塞尔造船厂的协助,质量也还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不过,艾尔顿刚刚所说的“技术提高一个等级”这句话提醒了张海诺,他反问艾尔顿:“您说的这个技术提高一个等级,需要重新引进全套设备并改扩建厂房吗?”

  艾尔顿看看自己的同伴马休。  思量了一下。  然后说道:“这家工厂的设备已经完全落伍了,想要锻造出优质的钢材。  就必须引进全套地先进设备。  这种设备在欧洲和美国都很常见。  在如今地局势下,价格肯定要比战前便宜很多!”

  这样专业方面的解释倒不至于太高深,张海诺想了好一会儿,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主意,于是请弗洛伦丝向这位专员转达自己有意与他们进行合作,但需和他们地主管进一步面谈的要求。

  两个小时之后,张海诺他们被引到了一个气质优雅的中年人面前,此人有着一副欧洲面孔,但说着一口难懂的葡萄牙语。

  “我们的造船厂引进的是全套德国设备,并且和德国最好的造船厂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但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我们在建造船只方面今后只准备引进欧洲的一些关键仪器,木材和钢材希望能够巴西化!我们之前已经考察过巴西的其他炼钢厂,贵厂的确是巴西最好的。  因此,我们有意和贵厂进行长期合作,但前提是贵厂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材的质量!”

  张海诺随后还告诉这位炼钢厂主管,他的造船厂步入正规之后,每年需要至少5000吨优质钢材,其中有一半是供建造万吨轮使用的,但如果皇家炼铁厂未来几年依然只能提供目前这种级别的钢材,那他每年只会从这里订购2000吨钢材,缺额从美国或者欧洲进口。

  这位炼钢厂的主管显然也知道自己钢材的水平,他很快放弃了争辩,并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无奈:

  “林克先生,实话跟您说吧!我们工厂一年要生产4万吨的生铁和钢材,但不是用来修筑铁路、建设桥梁,就是供给东南部的各个造船厂,最近5年已经没有进行过大的技术变动了!之前我们内部人员也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虽然大多数人都赞成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加炼铁厂的竞争力,但是股东们都不愿意掏出大笔资金来改进目前在巴西仍出于一线水平的生产设备,所以此视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如果贵炼钢厂愿意的话,资金和技术上我们施耐德造船厂倒是可以帮上忙,方式可以是联营,也可以采用入股!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技术升级之后,贵炼钢厂出产的高品质钢材只能卖给我施奈德船厂!也就是说,贵钢厂出产的高品质钢材,我们施奈德船厂将以合同价格全数买下!”

  “这个么……”这位主管脸上有些难色,他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下定决心说道:“林克先生,您的建议我会尽快向董事会转达,但最终的结果如何,我现在不好说!如果可以的话,就请您再等上几天,一有结果我马上派人通知您!”

  “那好!我们就恭候佳音了!”张海诺也知道,这样的决策不是面前这个人可以决定的,反正他们来里约热内卢也还没有四处逛逛,不如就此散散心,也好舒缓一下连日奔走所带来的疲劳。

  ********************

  大家有月票的就请支持一下吧!

  崛起之路 崛起之路 第54章 心有所属

  崛起之路 第54章 心有所属

  3月的巴西,正值夏末。  因为是逛街,弗洛伦丝换掉了她那身职业化的套装,穿上了张海诺初次见到她时那种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休闲装束:一套短款白色衬衫最显身材,高高耸立的**永远是异性目光最乐意的落脚点;衬衫和裤腰之间那一段,是健美身材的最佳证明,腰与腰之间看似区别不大,但在不同的人身上总能给人以截然不同的遐想——或无限向往,或无比沮丧;至于米黄色的过膝中裤和白色的运动鞋,虽然不像高跟鞋那样为**加分,但是弗洛伦丝恰到好处的腿型就已经达到了足够的养眼指数。

  一个20岁的年轻姑娘,对这大街上的琳琅商品和五颜六色的衣服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力。  张海诺、施奈德和两位冶金专家艾尔顿、马休慢慢悠悠的跟在后面走,就看到弗洛伦丝像只小兔子一样从一家店铺跑到另一家。  艾尔顿和马休都已是五十上下的深沉人士,对于弗洛伦丝这样的姑娘至少在表面上是有很强免疫力的,施奈德更是不用多说。  倒是张海诺,心里总有一种别扭的感觉,明明极力排斥安娜之外的女性,可当弗洛伦丝轻快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时,又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觉。

  这是男女之间相互喜欢的感觉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