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75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75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事能力的人,合组新公司,否则手续就相当繁琐,但在合伙双方出资比例上并无规定。”

  这一点张海诺来之前也从德国商会打听过了,只是他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而又可靠的合伙人,眼前这位副市长先生或许是个不错的生意伙伴,但在保密性方面恐怕就不敢恭维了。

  尽管如此,张海诺还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并且感激万分的说道:

  “噢,原来如此,真是太感谢副市长先生的提点!”

  “不敢当!”这句话之后,海德伍特笑眯眯的将张海诺和奥托上上下下打量一遍,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张海诺身上。

  “不知林克先生有没有兴趣尽快加入巴西国籍?”

  对于这个问题,张海诺有点意外,他对此不置可否,而是以进代答道:“恳请海德伍特先生赐教!”

  “在下有一子二女,均已取得巴西国籍。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今年18岁,刚刚从里约热内卢女子学院毕业!想必林克先生还记得刚才在下所说加入巴西国籍的要求,如果林克先生通过投资获得永久居留身份,又和巴西籍女子成婚,那么加入巴西国籍最快只需要2年时间!”

  张海诺几乎在瞬间石化,巴西现在都兴这样招亲么?

  崛起之路 第41章 合伙人

  “您好,施奈德先生!真没想到弗洛伦丝还有您这样一位开造船厂的表亲,这真是太巧了!太巧了!”

  张海诺连连称巧,这其中虽然有一定的运气成份,但像萨尔瓦多这样一个重要的巴西港口城市又怎么会没有德裔移民从事造船业呢?即使弗洛伦丝的亲戚中没有从事这一行的,通过德国商会也不难找到具备相应条件的德裔移民。不过,在张海诺的计划中,这个合伙伴必须是绝对可靠的。

  这种可靠不仅仅是个人信誉,还要具备对德意志的强烈荣誉感和归属感。

  “唉,惭愧惭愧,在下的造船厂规模小得很,也就能造小型机帆渔船和短途货轮!这么多年亦只是勉强维持运作而已!”

  施奈德这话有一定的谦虚成份,但在这家造船厂里逗了一圈之后,张海诺通过自己的眼睛作出判断:这是一个仅能造小型船只的造船厂,一共也就4个小型船坞和不到50名造船工人。

  不过,张海诺看中的并不是这块地和这里的设施,而是施奈德这个拥有巴西国籍的德裔移民以及施奈德造船厂的这块牌子。海德伍特说得很清楚,拥有一个萨尔瓦多本地造船厂的名头,在这里进行投资、收购都要方便许多!

  参观完造船厂之后,可能有将近五十七、八岁,看起来仍像个老海员而不是船厂主的阿尔伯特。施奈德先生将张海诺和奥托请到了他的办公室里。一个小船厂也不会有多么宽敞多么奢华的办公室,不过这里的布置却充满了船的味道:地球仪、大幅海图、精致的单筒望远镜还有不少漂亮的海贝。

  弗洛伦丝帮着煮了一壶咖啡,然后倒在张海诺和奥托面前两个金属质地的咖啡杯里。

  “听弗洛伦丝说施奈德先生从前一位海员?”

  张海诺以一个奥地利商人的身份说道,如果找施奈德这样一个拥有巴西国籍的德裔移民当自己造船厂的公司代表,自己也就不需要太担心别人去核查自己的真实身份了——公司真正鼓动的资料么,在不少国家的法律中都是受到保护的。

  “是啊!我先后在两艘远洋货轮上干过,最初是在汉堡船运的菲特伦号上担任水手,刚上船那会儿只有15岁,而且一干就是10年!我25岁的时候开始在大名鼎鼎的汉堡号邮轮担任二副,一干又是8年!那时候,我的叔叔,也就是弗洛伦丝的爷爷,举家移民到了巴西,他们在稳定下来之后又邀我前来。想想当海员的日子虽然很有意义,但却常年远离陆地、远离自己的家人,所以就放弃了那份不错的工作来到巴西!这一晃眼18年就过去了,时间真是不留人那!”

  施奈德往椅背上一靠,似乎在回忆着自己正值盛年时在那艘大型远洋货轮上工作的场景,海员的工作虽然累了点,但收入还是颇叫人羡慕的,而且还有机会不断往上爬直到成为一船之长,所以在一般人眼里这也是个比较有前途的职业。

  张海诺和奥托相互一望,看来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一个自小在德国长大、且多年从事海员工作的德裔移民,相比于一般的德裔移民应该具备更多的“德式内涵”。不过在确定这点之前,张海诺打算再旁敲侧击的看看他究竟是否值得自己“投资”。

  “施奈德先生如今在德国还有亲属吗?”

  施奈德颇有感慨的摇摇头,“没有了!自从我的妻子去世之后,我的亲人也就弗洛伦丝他们一家了!”

  张海诺道:“这样也好!至少不用像我们一样,战争中每天都要为那些奔赴前线的亲人担忧,战争结束了也还要担心他们的生计,不是么?”

  一提到战争,施奈德的眼神顿时黯淡了许多,他轻叹了一口气,也不说话。

  这时,弗洛伦丝站出来替他解释说:“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伯伯他其实每天都在关注战局的,你们不知道,当前几天德国公海舰队自沉的消息传来,伯伯一个人难过了好久!”

  “弗洛伦丝!”施奈德轻声阻止侄女继续说下去,他一脸歉意的对张海诺和奥托说道:

  “我们还是不谈这些叫人不愉快的事情了!听说二位到此来有意投资造船业?”

  “是的,我们的确有这个意向!”张海诺谨慎的问道:“施奈德先生的船厂有出售的意向?”

  施奈德摆摆手,“这个造船厂是我一手建立起来的,我就像是这里的船长,还指望着在这里养老呢!不过,如果二位想要投资造船厂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二位一些建议和帮助!要在萨尔瓦多建造船厂的话,首先要从市政府那里……”

  “施奈德先生,抱歉打断一下!”张海诺认真的看着对方,“难道您就没有想过将扩大这座造船厂的规模,让它从一艘只能造小货轮的船厂逐渐变成为能够建造巨型邮轮的大船厂?”

  听到这话,施奈德愣住了,目光在张海诺年轻的脸上停留了许久。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位受人尊敬的船长,却一直未能如愿!来到巴西之后,我何曾不想让自己的造船厂逐渐扩大规模,最终能够造出万吨*,可是……可是像我这样的小型造船厂利润非常微薄,购买材料、支付工人薪水之后,每个月所剩无几,又如何扩大船厂的规模呢?”

  “如果您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我们会努力将它建设成为第一流的大船厂。事实上,我们已经和副市长海德伍特先生谈过了,他愿意全力支持我们,只要项目确定下来,我们也将从德国聘请最好的工程师、船舶技师和造船工人!现在,我们只缺一个合伙人,一个真正可靠的合伙人!”

  “噢……”施奈德这次没有立即拒绝他们的建议,而是沉思了好一会儿,问:

  “林克先生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张海诺伸出右手,作出一个五的手势:“前期50万美金,后期视具体情况还将扩大投入!施奈德先生,只要您同意,我们愿意出2万美金买下这座造船厂百分之九十九的股份!”

  “百分之九十九?”施奈德笑了,这似乎是一种苦笑。他很清楚这个投资比例意味着什么:自己将成为这两位年轻奥地利商人的签字笔,当然,如果这个船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大型企业的时候,那百分之一的比例也是相当惊人的!

  崛起之路 第42章 施耐德的疑惑

  直到在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阿尔伯特。施奈德也不敢相信这一切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就在24个小时之前,两个来自奥地利的年轻商人找到自己,他们表示愿意出资2万美元买下这个造船厂百分之九十九的股份。

  2万美元是怎样一个概念?那可以在1919年的巴西买下400头牛,或是20条大型机帆渔船货轮或者短途货轮。如今在萨尔瓦多,拥有2万美元也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富翁了。如果把这个小造船厂出售给当地人的话,他估计最多只能卖7000到9000美元!

  当厚厚一叠美元摆在自己面前之时,施奈德终于可以确信这不是一个低级的恶作剧,而协议中唯一要求自己尽的义务,就是继续担当施奈德造船厂的企业代表,代表公司签字、行使委托或接受委托。

  超值的2万美元,一份只需领薪水不需要管事的闲差,甚至还能保留这家造船厂的名字,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施奈德都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可是,就像一位老船长从自己熟悉的岗位上退休一样,施奈德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辛酸,毕竟自己在这家船厂倾注了许多的心血和精力,这十几年来更是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又是那么希望施奈德船厂会像两个年轻奥地利商人描绘的那样,最终崛起成为第一流的大船厂,让施奈德这个名字传遍巴西甚至世界!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里,作为施奈德船厂的企业代表,施奈德每天都跟着这两个年轻人东奔西跑,外资入股登记、企业股权结构变更、银行资金转入,还有向市政部门申请船厂用地、报备投资计划也都需要自己代表造船厂签字。在海德伍特这位副市长的帮助下,他们办理这些事务要相对简单很多,不过由于他们申请造船用地涉及的面积较大,海德伍特说大概要到1个月之后才能得到批准。

  忙完这些事情之后,施奈德好不容易休息了两天。等他回到船厂的时候,却发现之前的工人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20多个生面孔,而且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说德语,这让施奈德非常奇怪,不过船厂的两大股东——林克和布劳恩解释说这些都是跟随他们一同来到巴西的老下属,原本在快速号上担任水手,现在快速号暂时还没有远航计划,所以就让他们都过来帮忙了。至于之前的工人们,张海诺说已经放了他们两个月带薪假,又能拿工资又不用干活,工人们都开开心心渡假去了。

  林克和布劳恩似乎从不在船厂办公,所以那间老办公室依旧被保留下来给施奈德办公用。虽说是办公,可施奈德现在整天也没什么正事可做,要么就在办公室里看看书、整理整理自己的收藏,厌倦了就到干船坞那边逛逛。目前船厂的4个船坞有3个有造船任务,其中两艘是机帆渔船,一艘是150吨的小型货轮,唯一没有任务的3号船台,现在已经成了林克他们的第一个改造目标。

  “林克先生,你们这是……”

  看着新来的工人不断将这个原本只有30来米长的干船坞向后拓展,宽度却没有相应增加,这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干船坞反而像条水渠,所以施奈德心里十分好奇。

  “噢,施奈德先生,您叫我恩伯特就可以了!”

  张海诺客气的说道,为了不在交谈时说漏了嘴,他现在干脆当自己是恩伯特。林克,只有在回到快速号时才允许艇员们称呼自己上尉或是海诺上尉。

  “我们准备把这里改建成为一个仓库,用来存放我们从美国运来的货物!”

  施奈德原本以为他们是在改造干船坞,没想到却是要将船坞改成仓库,这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于是他很惊讶的问:

  “仓库?船厂不是有两个零备件仓库吗?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中一个腾出来!或者再在空地上搭建一个!”

  “呵呵,我们这次可运来了1500辆自行车,一下子也卖不掉,再说这3号船坞也实在太小了!别担心,施奈德先生,等我们的新土地批下来,全部的船坞和设备都会转移到那边去!这边就改造成专门的仓库区!”

  张海诺手里一边比划着,确实,如果要将这小造船厂升格成为大型造船厂,这里的土地、船坞和设备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噢!”尽管对方的解释充满了对未来的展望,但施奈德还是有些失落,毕竟这船厂是他当年看着建立起来的,他还能依稀想起那时候浑身上下都是干劲的自己。

  对于他们的“仓库改造计划”,施奈德不再过问,他默默看着工人们继续将这条“水渠”向后拓展,直到约有120米长为止。接下来,工人们又将它向两边拓展,最后成为一个120米×15米的方形干池子,如果灌满水的话,这里几乎可以马上用来举办游泳比赛了!

  这群人随后的施工,依然让施奈德摸不着头脑。这个池子本来就有2米深,其中有一多半位于水平面以下,但他们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个深度,所以不断向下挖,2。5米、3米、3。5米、4米,随着深度的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