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324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24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静的海况下,“亚沃士”号实际时速最高达到了24。9节,甚至比一些30年代建造的大型战舰还要快!

  除了测航。  这艘战舰还在以张海诺为首的德国军官团队的指挥下进行了海上机动和实弹炮击测试。  整个测航下来。  张海诺和技术军官们对这艘战舰的实际状况都表示满意——土耳其的国力虽然不济,但即便在和平年代。  “亚沃士”号依然能够保持定期出海训练,而且每年都会进行一到两次实弹射击,所以尽管这次整修的时间虽然非常有限,这艘战舰还是能够达到一般作战的要求。

  随后,悬挂土耳其国旗的“亚沃士”号重新返回港口,德军官兵们连夜往舰上装运远航所需的各种物资——燃料、弹药、食品淡水等等。  由于燃煤锅炉的效率远不如燃油锅炉,这艘战舰不得不多搭载上千吨的煤炭,可即便如此,它的航程依然只能够供其行驶3900海里,还不及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四分之一,而在英国海军的战斗阵列中,最老旧的复仇级战列舰也能一口气跑上7500海里!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在航程方面的“短板”,终究是德皇时代的德国海上策略造成的:那一时期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的作战范围仅限于北海,续航力自然用不着太远,何况由于原油缺乏,德皇的主要舰艇没有一艘是采用当时相对先进的燃煤/燃油锅炉混合配置。

  好在地中海终究是地中海,南北、东西都不似大西洋或者太平洋那样辽阔。  以“亚沃士”号目前的状态,高速横穿整个爱琴海不在话下,若以巡航速度行驶且不需要进行海上作战的话,它完全可以从达达尼尔海峡一直开到塔兰托!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张海诺已经和土耳其海军参谋长亚乌兹。图尔加中将、“亚沃士”号前任舰长奥兹图尔克。加库安中将等一干土耳其海军将领比较熟悉了。  这些土耳其将领年纪普遍偏大,战术思想大都停留在上一场战争时期,信奉巨舰大炮,对于航空母舰以及海空配合没有太多的认识。  这些土耳其老将,仍旧对当年德土两国官兵并肩作战的情景十分怀念,他们觉得德国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战舰,而且让他们重新找到了随着奥斯曼帝国衰弱而丢失的信心,因此对这次与德国海军的秘密交接十分配合,这也是让张海诺颇为欣赏的一点。

  夜晚,伊斯兰风情下的土耳其港口充满了离别的不舍,几位土耳其海军将领专程设宴为张海诺等人送行。  尽管土耳其的传统食物对这些德国人而言依然不习惯到有些难以下咽的地步,但这却并没有阻碍他们与土耳其同行们之间的亲密友谊。

  不过在千里之外的马耳他,战友之间的温情却敌不过肆虐的战火。  在接到英国船队突破封锁抵达马耳他港的情报之后,德军第8航空军所属的He…111型轰炸机连续出动90余架次,一夜之间投下了200余吨炸弹,不但给岛上的机场和港口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击沉了两艘在港内卸货的英军补给舰。

  同一个夜晚,意大利海军也有斩获,巡洋舰“塔兰托”号带着三艘驱逐舰在一场夜间的海上遭遇战中击沉了英国驱逐舰“哈沃克”号,但慑于黑暗中的一个阴影——据意军指挥官解释说,当时他和他的下属都判断那是一艘火力强劲的英国重巡洋舰,四艘意大利战舰撇下即将到手的几艘英国运输船撤退了。

  根据第二天德国侦察机的航拍照片显示,马耳他港以及附近海域压根没有英国重巡洋舰的踪影,倒是一艘大型运输舰比较符合意大利人的描述。  根据战后解秘的资料显示,那艘排水量达到1。3万吨的运输舰一次就为马耳他驻军带来了20辆坦克、60门高射炮以及大量的枪炮弹药!

  意大利同行的无能,也是张海诺想方设法“唤醒”“戈本”号这样一艘德皇时代战列巡洋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在他看来,一艘由德军官兵操控的旧式战舰能够发挥出比一艘新式意大利战列舰更大的作用。

  9月16日下午,土耳其海军的水上飞机在达达尼尔海峡西南约140海里处望见了一队悬挂意大利旗帜的舰艇,尽管通报情况并不在德土两国的秘密协定之间,但土耳其海军高层还是在第一时间把消息透露给了已经做好出港准备的德国人。  与此同时,张海诺也接到了来自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密电,告知其意大利舰队已经按照计划前来接应。

  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张海诺亲自登上舰桥,以代理舰长的身份下达了启航的命令。

  长长的汽笛声中,原本就是一段传奇的战舰,开始了自己新的传奇之旅。

  崛起之路 鹰 第22章 关键位置

  鹰 第22章 关键位置

  它的作战目的究竟是什么?

  当得知原本隶属于土耳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亚沃士”号驶离达达尼尔海峡后挂上了德国海军的战旗,并在一队意大利舰艇的护送下向西南方驶去之后,这个问题便成为英国皇家海军高层指挥官们共同的疑问。

  德皇时代的“戈本”号原本就是英国海军心中的一个痛,然而战后英国人并没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多年来,尽管在土耳其问题上持有谨慎友好的态度,终究还是敌不过德国人恩威并施的手段。  获悉“亚沃士”号已被转让的消息之后,英美政府立大有向土耳其人兴师问罪的势头,可土耳其政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按照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协定,这艘战舰原本就要在适当的时候重新交还给德国,但不管怎么样,土耳其政府将在这场战争中严格恪守中立,绝不偏向交战国的任何一方。

  英美两国固然愤怒,但也不愿重蹈覆辙的把土耳其推向德国人一边,何况再怎么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那艘战列巡洋舰也不可能返回土耳其!在这样的情况下,争取在其对盟军地中海战略构成更大威胁之前将其击沉,是英国人别无他路的选择。

  针对那艘重新回归德国海军战斗序列并被命名为“戈本”号的战列巡洋舰,英军高层很快在亚历山大港召开了以海军和空军为主的联席会议。  会议上,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提出了“两径论”。  即“戈本”号接下来只有两条路径可选:一是以比雷埃弗斯或是其他希腊港口为基地,在东地中海区域单独执行作战任务;二是前往意大利海域,与意军主力舰队会合并协同作战。

  许多英国海空军指挥官,都认为德国人在这个时候费尽心思得到“戈本”号,就是想要分散英国在地中海区域地海空军注意力,好让集结在西西里的德意军队更加顺利的攻占马耳他,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德国人会让“戈本”号直接加入意大利主力舰队。  从而凭借整体实力上的优势一举打垮已经有多艘舰艇调回本土的英国地中海舰队。  两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立足点,会上争论不下。  就更不用说拿出一个具体的应战方案来。  不过,仅仅两天之后,潜伏在希腊首都附近地英国间谍发来情报,说“戈本”号出现在雅典以西的比雷埃弗斯港,并在那里补充了煤炭和淡水,随行地还有意大利海军的护航驱逐舰队。

  考虑到比雷埃弗斯港所处的位置,认为“戈本”号将前往意大利海域的观点顿时升温:只要穿过希腊半岛与克里特之间的基拉西海峡。  那艘战列巡洋舰一夜就可抵达意大利海军的头号军港塔兰托。  尽管10个月之前英国海军航空部队以一场经典的袭击战重创了停泊在塔兰托地意大利舰只,但在那之后意军已经加倍巩固了该港的防御,况且德意如今在意大利南部的航空力量只增不减,英军想要重演一次塔兰托之役,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人指出,德国战舰也有可能前往意大利港口进行现代化改装,只要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  意大利的造船厂可以在半年之内将这样一艘战舰升级成为适应现代海战的强力舰艇——这显然比重新建造一艘战舰快得多!在那之后,“戈本”号将有单独对抗一艘英国主力舰的实力!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间根本容不得决策者们翻来覆去的思考,因为成功指挥了米尔斯比克战役和塔兰托突袭地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旋即向航行在地中海东部的英国舰艇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  一时间,多艘水面战舰以及潜艇纷纷向希腊半岛与克里特岛之间的基拉西海峡西面驶去。  一张恢恢大网正迅速形成。  只要德国战舰晚一步行动,英国舰艇群便能以局部优势兵力对其进行阻截。

  然而,“戈本”号只停留了18个小时便离开了比雷埃弗斯港,接下来,最先抵达基拉西海峡附近海域的英国巡洋舰却没有望见德国战舰以及随行意大利舰艇的踪迹,反而遭到了从克里特岛出发地德军轰炸机的攻击,被迫后撤数十海里。  一天之后,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从意大利传来:“戈本”号已经趁夜抵达意大利的塔兰托军港!

  这一消息令参加阻截行动的英军官兵们无比失望,不少人都相信这时候德军舰员与战舰尚处于磨合初期,顶多能够发挥出“戈本”号一半的战斗力——一艘英国战列舰或是两艘英国重巡洋舰。便有可能沉这艘老式德国战列巡洋舰。  从而消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巨大隐患。

  就在英军舰艇准备要从基拉西海峡附近海域撤离的时候,张海诺和他的新“宠物”却早已在克里特岛北部苏达湾防守严密的泊地下了锚——从一开始。  他们就没有要和意大利主力舰队会合地打算,在张海诺看来,以“戈本”号地设计特点,还是充当一只海上猎豹比较能发挥作用。

  与塔兰托相比,苏达湾的永固工事并不多,防御体系也不那么完备,但自从4个月前地克里特岛之战结束以来,德军就在不断加固这个距离亚历山大仅有560公里的重要军事据点——扩建机场、增派航空部队,以及修建坚固的岸防工事、布设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  短短几个月时间,该岛就已经成为轴心国攻击盟军航线、支援北非德意军团作战的重要踏板!

  作为克里特岛上最好的深水港湾,苏达湾早在希腊统治时期就是一个设施较为完备的繁忙港口,英军进驻后,为了方便物资人员运送,还对该港进行了临时扩建,但到了克里特之战后期,该港连同克里特岛北部诸港都落入德意军队手中,反而成为轴心国快速增兵的重要通道。  如今,这里不但长期驻扎着意大利海军的鱼雷艇突击部队,还成了德意两国潜艇的重要补给点之一。  为了抵御英国海空军可能的攻击,德意军队在苏达湾北部的阿克罗蒂里半岛上构筑了一系列海空防御工事,不仅配置了大量的高炮,还从本土拉来了6门8英寸的要塞炮和2辆11英寸列车炮,由此构成了一个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坚固屏障。

  “戈本”号停泊在这里,用意就十分明显了,这也应了安德鲁。坎宁安的“二径论”——德国人花费相当大的代价弄来这样一艘战列巡洋舰,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560公里的距离,“戈本”号一天就能跑上一个来回,而埃及沿岸的港口防御设施,大都不具备与之对抗的实力。  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如果坎宁安将战列舰调离亚历山大港,兵力上的空虚就会给德国战舰留下很大的可趁之机,何况隆美尔指挥下的德意非洲联军,此时正在埃叙边境一线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英军防线发动进攻。  德意联军的空中优势,要是在加上一条凶猛的战列巡洋舰支援,英军将面临极为不利的局面。

  整整两天之后,一架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英军喷火战斗机,才在对苏达湾的航拍中发现了“戈本”号的身影,新的情报很快送到安德鲁。卡宁安的桌前,皇家海军上将立即把主要军官们召集起来,商讨突袭苏达湾的可行性——突袭战术似乎已经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看家本领。

  结合先前对克里特岛以及苏达湾的侦察情况,将军们都认为可以趁德军防御体系尚未进一步加强发动一次海上突袭,560公里对于德国人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从埃及起飞的英国轰炸机可以轻而易举的抵达那里,就算要用舰载机,英国航母也毋须离开港口太远。

  接下来两天,英军侦察机频频光临克里特岛,驻守那里的德军航空部队也不示弱,连连派出战斗机驱逐入侵者,并成功击落了一架装备先进航拍设备的喷火战斗机。

  与此同时,德军侦察机也不断飞抵埃及沿海和苏伊士运河上空进行航拍,新的照片显示英国海军的老式航母“百眼巨人”号已经返回亚历山大港,至于另一艘在地中海活动的英国航母“光荣”号,则通常是以直布罗陀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