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179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79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重机摇摇晃晃地把最后一枚闪着寒光的十五英寸炮弹送进弹药舱,原来在码头上忙碌着的一群群勤务人员、工人逐渐散去,军乐队一边吹打着,一边朝船厂的大门走去,乐声渐渐消失,只剩下水兵们仍在舰上各自忙碌着。

  舰上的补给工作完成之后。  张海诺应本特准将之邀登上他地分队旗舰“威廉。海德坎普”号参观。  那是一艘服役还不到1年的1936年级舰队驱逐舰,标准排水量2400吨,以5门单管127毫米炮和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为主要武器,辅以3座双联装37毫米防空炮和4座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并安装有新式的FMG39型舰载雷达,最高航速36。7节。  这级驱逐舰的纸面性能凌驾于英国海军现役的A至I级舰队驱逐舰之上,只在和装备4座双联装120毫米炮的英国部族级舰队驱逐舰正面遭遇时吃些亏,但它们实际上和德国的多数大型战舰一样。  缺乏良好的适航性能和抗风浪能力,而且在实力相近时,海战地结果并不是完全由这些数据所决定,一艘1928年建造的英国*级驱逐舰,完全可以用一枚鱼雷打沉一艘1937年建造的德国1936年级驱逐舰。

  “威廉。海德坎普”号此时不仅是本特准将的旗舰,同时也是第3山地步兵师迪特尔中将的临时指挥部所在地。  前后甲板和船舱里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山地步兵们。  这些小伙子年龄要比张海诺下午看到地那些见习军官们大,这也说明他们在军队中已经服役了一些年头。

  张海诺此前一直对这支以雪绒花为标志的精悍部队感到好奇,今日一见,这支以奥地利人居多从上到下确实散发着一种彪悍而干练之气。  山地行军作战对体能要求极高,他们虽不是个个强壮如牛,但极少有让人感觉身形单薄的。  他们无一例外的头戴山地帽,曾经的奥地利国花“雪绒花”佩于军帽左侧。  至于个人装备,除了常用的登山用具和绳索之外,他们手里的毛瑟K98步枪、MP38冲锋枪以及长柄手榴弹和一般的德国陆军部队并无不同。

  出征在即,迪特尔将军的步兵们显得非常平静。  在吃过舰上提供的午餐之后。  他们或在甲板上透气,或在船舱里找地方打牌、聊天或者单纯地休息。  相比之下。  本特地水兵们则还在认真的检修舰上地各种设备。  德国海军的舰队驱逐舰作战性能尚可,但动力系统却容易出故障,它们在海面航行和战斗过程中常常有管道破裂的情况发生,和德国的坦克兵修理坦克一样,德国驱逐舰上的舰员们也在不断的修理和抢修中练就了比职业技师还专业的修理技能。

  这次出航,本特准将麾下的另外9艘驱逐舰中有4艘1936年级、4艘1934*级和1艘1934级,而德国海军能够投入“威悉演习”的驱逐舰总共才有22艘,本特分舰队就占到了近一半,且辖有德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6艘1936年级驱逐舰中的5艘(1936A和1936A改进型直到1940年底之后才陆续加入现役,且一共才有14艘)。  张海诺这时候想着。  难怪历史上纳尔维克海战之后,德国海军要哀叹自己的驱逐舰部队精锐尽失了。

  夜幕降临之时,迪特尔地部队已经登船完毕,2艘战列舰、1艘航母、10艘驱逐舰和4艘运载作战装备的辅助船只也已完成补给和检修工作。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第1战斗群作战地域最为遥远,因而最早出发。  张海诺于当晚7时30分从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发出了舰队启航的命令,这支混合舰队随即离开威廉港向挪威海域驶去。

  与此同时。  在整个北海和挪威附近水域,德国海军部署的52艘潜艇正严密监视着海面上的情况。  空军和德国海军航空部队的作战飞机也在各前线机场随时准备为出征舰队提供空中掩护。

  得益于德国海军在战争之初通过不懈努力而构筑地“西墙”,英国海军的舰船和潜艇已经极少冒着触雷地风险驶近德国海域。在离开德国领海后,张海诺指挥舰队以18节的航速沿着公海和丹麦领海边缘一路向北行驶。  在德国军队高层,入侵丹麦作为“威悉演习”的一部分早日人所皆知,如今政客们仍在为劝降丹麦政府而施展各种手段,而作为第二手准备,德国陆军部队也在德国和丹麦边境完成了集结。  随时准备入侵这个毫无战争准备的中立小国。

  和指挥袭击舰出航时一样,张海诺严令整个舰队保持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只有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遇敌才能打破这一静默。在清冷的海风中,17艘舰船排成两列纵队,微弱的星光下,被舰首劈开的白色浪花正迅速向舰队两侧散去,在这些悬挂着德意志海军战旗地舰船驶过后不久,海面便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一夜。  位于基尔的战斗舰队司令部和柏林的海军司令部仍是灯火通明,参谋军官们通过无线电监听和情报部门的报告密切关注着海上的时局。  在作战指挥室的大型沙盘上,第一次行动部队已经出发,再过几个小时,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为首的第二战斗群也从德国启航,这一战斗群的目标是挪威北部另一重要港口特隆赫姆。  那里距离纳尔维克约220海里。

  由于德国情报部门早已掌握了破译法军电报密码地方法,监听法国军队之间的联络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一周之前他们通过这一手段发现法国海军也将派遣战列舰前往挪威水域,因而推测英法不久后将对挪威发动进攻,这给希特勒宣称为保护挪威中立而派兵提供了一个重要口实。  不过这一晚上,法国人显得格外的平静,似乎对德国即将大举入侵挪威的行动毫无察觉,英国海军的电文同样没有突然增加的迹象。

  舰队沿着日德兰半岛西海岸行驶地10个小时里,张海诺和齐里格轮流休息,尽管一夜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  但第二天清晨两人都是精神抖擞的。  舰上的军官和水兵无不因为即将到来的作战行动而兴奋不已。

  天亮之后,“格拉夫。齐柏林”号按照计划派出舰载机开始以舰队为中心进行半径为150海里的大扇面警戒搜索。  在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时。  舰载机发现了一艘挪威渔船,根据统帅部为威悉演习所制定的攻击准则,两架Ju 87C随即起飞并炸沉了这艘渔船,但不论是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还是母舰上的航海日志均未对这一攻击作任何形式的记载。

  攻击民船并没有让“格拉夫。齐柏林”号的飞行精英们感到骄傲,不过在一个小时后,也即是4月8日上午10时许,“沙恩霍斯特”号地雷达发现西北方有一架不明身份地飞机飞来,张海诺随即令“格拉夫。齐柏林”号派出战斗机拦截。  几分钟后,两架BF 109T腾空而去,并赶在那架英国陆基远程侦察机靠近并看清舰队面目之前将其击落。

  根据这一报告,张海诺推测那架侦察机是由英国奥尼克群岛起飞的,随后德国驱逐舰所救起地5名英国飞行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上的无线电部门均监听到那架侦察机被击落之前发出了遭遇德国战斗机地未加密电波。为此,张海诺令“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加速前行。在驱逐舰和“格拉夫。齐柏林”号前方约20海里处担任远程警戒和护航,10艘驱逐舰则以航空母舰为核心排成一个护航队形,4艘辅助舰船殿后,全舰队加速至20节。

  正如张海诺所揣测的那样,远程侦察机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以西被德国战斗机击落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英国高层的重视,他们随即出动了大批侦察机,并调动部署在北海的潜艇加强侦察。  然而自中午开始,北海上的天气骤变。  乌云蔽日、狂风大作,英军随后出动的侦察机皆无功而返,而“格拉夫。齐柏林”号也被迫将自己的舰载机全部收入机库之内。

  这样地天气并未让张海诺大感意外,这不仅是北海的特色之一,也是历史上地威悉演习发起之初所发生过的情况。  这为德国海军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作用,也给舰船航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风浪中,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虽然航速不减。  甲板却屡屡为波涛所“侵入”,这样的情景舰上官兵大都习以为常,倒是那些新上舰的见习军官们看得心惊胆战,唯恐这艘战舰一不高兴便潜入水中。

  狂风大浪中,齐柏林未辱没德国航母设计师的名声,虽然舰载机无法起飞,但2。45万吨地舰体在航行时却显得异常平稳。  实际上,设计师们早在航母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北海怒涛对舰载机起降的威胁。  因而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

  相比之下,追逐高航速的另一代表——10艘德国舰队驱逐舰,却只能随着波涛而上下颠簸,这令张海诺不由得为那些可怜的山地步兵们担忧起来,若是在登岸之前就被这坏天气耗尽了体力,接下来的战斗如何进行下去?

  在这一点上。  张海诺有些低估了德国山地步兵的素质和适应能力,只可惜他未能亲眼看见这些步兵们在纳尔维克之战中登岸作战时的那股劲头,否则定要为他们的战斗力而赞叹不已。

  到这天下午时,参加威悉演习地5个战斗群皆已离开德国港口出征挪威。  在驶过卑尔根外海后不久,张海诺的战斗群随着挪威海岸线变化而转向东北方行驶。  天色暗得很快,海面上的能见度很快就只有数百米之远,结伴航行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不得不依靠导航灯来确定彼此方位并谨防碰撞,而“格拉夫。齐柏林”号和本特准将的10艘驱逐舰也采取了相同的举措。

  一天下来,张海诺终于感受到了来自身体地疲惫,但且不说军舰在这浪涛汹涌的海面上颠簸起伏。  根据航海官的仔细测算。此时他们距离纳尔维克只有10个小时路程,随时可能遭遇前来布雷的英国战舰。  他令舰长齐里格先下去休息。  自己要了一杯浓咖啡,坐在司令塔内看着狂暴而缺乏色调变化的海面,这令他想起了“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的归航之旅——海战中除开战术、士气和素质等人为因素,天气也是能够改变双方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许有利于自己,也许不利于自己,这一切在发生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

  北海的怒涛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整日置身于摇晃的船舱内,张海诺也未免有些头晕脑涨。  与此同时,在靠近卑尔根的海面上,中午从斯卡帕湾驶出地英国舰只也在狂浪中行驶,他们地目标非常明确,找到并击沉任何一艘出现在附近海域的德国舰船,阻止他们可能针对挪威地军事行动,这支由“罗德尼”号、“厌战”号、“反击”号以及2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由本土舰队司令帕豪斯爵士亲自指挥,然而他们晚来一步,德国第1战斗群已经在他们之前数消息经由这一海域北上,不过在特隆瑟姆以西海域,也就是张海诺舰队前方,先期抵达挪威海域为布雷舰船护航的“声望”号也在4艘驱逐舰的陪伴下谨慎的搜索附近水域。

  崛起之路 驰骋大洋 第21章 在逃的声望号

  驰骋大洋 第21章 在逃的声望号

  4月9日凌晨2点,韦斯特峡湾口,风浪终于出现减弱的迹象,只是海面上还时不时有零星的雪花飘落。  由于天空中仍布满阴云,海面上的能见度依然不高,即便使用探照灯,肉眼也很难看清4、5海里之外的物体。

  在德国新式战列舰、第1战斗集群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随舰的维修技师们终于赶在这时抢修好了在风浪中出现故障的雷达。  即便这种昂贵的设备在恶劣天气尤其是暴风雪天气下往往不那么灵敏,但加上“格奈森瑙”号,两舰雷达同时出现故障的几率便要小上许多。

  “在东北方海域发现5艘舰船,它们也许想阻止任何船只进出弗斯特峡湾,将军!”

  身形修长但相貌平平的航海官向张海诺报告这一情况时,第1战斗集群已经到了一个海上十字路口——往东北方便是通往纳尔维克的韦斯特峡湾,舰队沿着这条峡湾前行差不多20海里就能看到纳尔维克港外的灯塔,往北便可离开挪威沿海深入到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海,往西偏南方向大约450海里则是英国本土舰队最著名的驻泊地也是德国海军挥之不去的伤心地——斯卡帕弗洛。

  张海诺走到大幅海图旁,此时代表舰船方位的红色符号已经到了他们的战略目标点纳尔维克附近,而再有3个小时又15分钟便是“T”时,“威悉演习”也将全面打响。  此时此刻德国的另外4个战斗群基本上也都驶近了各自地预定登陆点。

  很显然,本特麾下那10艘满载步兵的驱逐舰想要在纳尔维克,就必须进入韦斯特峡湾,区区5艘舰船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