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庆丰军 >

第228章

庆丰军-第228章

小说: 庆丰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察汗国、高丽国,必须将复仇的马刀砍向他们。

    以郝仁的后世眼光看,一个潜在的大敌人,正在窝阔台后王之地崛起,跛子帖木儿也不是死的早,必然和大明要有一战,无论这个时代他能不能早死,早做准备总是没有害处。

    最让郝仁闹心的是,正主朱重八消失数年,死亡的消息一直没有传来,不知道正在那里积蓄力量。倘若这段历史回归正轨,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恐怕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了,自己还要身死国灭,妻离子散。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方国珍再次出海,劳师动众将留在美洲的人接回来,谁能能保证这不是对自己的一个威胁呢?

    “方大帅多年征战辛苦,出海东下,九死一生,今既然已经回归中土,就安生过几天好日子,以方大帅的威望,做个侯爵,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郝仁想给方国珍封官,而暂时搁置烧钱下美洲,至于日后是否再下美洲,只能看中土的战况和经济发展而定。

    “陛下!”方国珍苦苦规劝道:“臣的要求不高,十艘海船足矣,至于人员,陛下只要将死囚犯拨给臣数千,臣有信心能够将他们调教成合格的水手,臣愿意把全部的黄金,贡献给朝廷,作为臣对朝廷的感谢!”

    郝仁有些心动了,方国珍带回来的黄金珠宝,足够其出海费用,但这不是郝仁动心的原因,流落海外的汉人,毕竟是自己辖地的百姓,任其自生自灭,显然也不妥帖。

    而十艘海船对于大宋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就是调拨给方国珍百艘海船,也无伤大宋国本,要知道连年在长崎港口造的海船,数量惊人。

    而很多披枷垦荒的战犯、罪犯,其罪过已经无法用劳作来洗刷,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留在中土,反而是祸害的地步。

    比方说,前几日刺杀盛文郁未遂的罪犯和同谋者们,不肯相信新修改的教义,不肯相信魔教时代已经过时,也不肯相信郝仁就是光明的化身,甚至还想一味的鼓动百姓造郝仁的反,这是郝仁不能容忍。

    郝仁对这些冥顽不化之人的改造已经失去信心,本想向他们大开屠刀,就像朱重八当皇帝一样,可是他和朱重八的厚黑手段不一样,又怕如此杀起来,会引起已经改良的名教徒的反弹,进而撼动自己的地位。

    杀人永远是决绝为题的最简单粗暴的手段,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这是郝仁一直坚信的。

    倘若将这数千冥顽不化之人交给方国珍,方国珍是不信鬼神之人,以方国珍的辣手,或许能够促进他们的改造,倘若这些人死在海上,郝仁也不觉得惋惜,就算他们沦落美洲,或许对当地的土著,反而能起到开化作用。

    郝仁感觉方国珍的出海,反而能解决自己手中棘手的问题,于是与方国珍形成默契,调海船十三艘,发北地改造失败的披枷士四千,着护海伯方国瑛在崇明州进行训练。

    披枷士非水手,至少需要数月的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航海技术,单是服从命令这一点,恐怕就要耗费好对时间。

    方国珍被封为三等海东侯,跟随俞通海组成南征左路海军,接受郝仁对他忠诚度和能力的考验,方国珍无奈,只能欣然领命。

    大宋中兴四年三月初三,郝仁料理一应朝堂政务,留太子庐生监国,内阁施耐庵、穆有才、刘伯温留朝辅政,枢密左使张破虏坐镇庐州,皇后杨芷玉总领后宫。

    郝仁给各关口一把手又下达同样的命令:“凡是我认识的人犯了死罪,只可以关押,待我回来处置,凡是我不认识的人,你们可以酌情自己处置了。”

    大宋尽发先前拟定的各路兵马,三路大军南征,郝仁动身前,各路大军已经开动,郝仁只是带着中军宿卫、内阁、御史、随征文武等敢去与中路军汇合,庐州一应留守、后妃、皇子、养子,尽数送行至巢湖边。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 甩手掌柜

    巢湖码头,军旗猎猎,随征的中军宿卫已经悉数登船,郝仁和留守庐州的文武大员、监国太子、后宫妃嫔一一道别,再三叮嘱军政大事与三个内阁大臣,又再三叮嘱后妃们,照顾好自己种下马铃薯、玉米。

    郝仁望为自己送行的十几个大小儿女,心中却是舍不得离开,可是,这是与时间赛跑的时代,郝仁又很强的危机感,若是想安享太平,必须把所有的敌人彻底消灭。

    “南方贫瘠之地,敌人并不是很强大,只要派遣几个得力的将军去就好,父皇为何非要亲自劳师远征呢?”太子庐生今年只有八岁,却也跟老师施耐庵学了不少的东西,最起码了解南方的地理概况和风俗民情。

    “南方之地虽然贫瘠,却是蒙元奠定的版图基础,倘若丢失一寸,恐怕后世人都要骂呢,为父亲自去,至少要保证在权利变更的过程中,不丢失华夏的一寸土地!”郝仁满是慈祥,拍着太子的肩膀安慰道。

    “父皇此去,需要多久!”太子太无法左右政务。

    “为父预计需要两年,倘若顺利,或许时间能够提前!”郝仁道。

    “要那么久啊?”太极惊讶道:“把元梁王击败,抓回来就是,为何还要那么久的时间呢?”

    “如你所说,南地贫瘠,为父要把汉地先进的农业和文化根植在南方边陲,这些事情,容你的老师施老先生慢慢的讲给你听吧!”郝仁拍拍太子肩膀,将目光转向张破虏。

    张破虏一脸凝重,抱拳道:“部下放心,有臣在,保证万无一失!”

    “陛下,起风了!”宿卫总管陈达小心的催促郝仁登船,郝仁想来还有很多放心不下。

    不过想起北地还有徒单钧、常遇春、赵继祖的大军恭维庐州,留守的张破虏、施耐庵、穆有才、刘伯温,都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便也不在犹豫,一撩披风,头也不回的登船远航。

    郝仁的都帅的中军宿卫军,自巢湖入长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再入洞庭湖,由洞庭湖沿着沅江逆流而上,直奔蒙元故地顺元宣抚司大约后世的贵阳一代。

    自从入了沅江,便入了蒙元旧地的湖广行省南部,时下乃是百夷之地,崇山峻岭,道路艰险,就是蒙元强盛时期,也未在此处行使有效的管辖。

    各地都是家族势力形成的土司,接受蒙元的册封,名义上归顺蒙元,实际上都是各行其事,郝仁的势力未曾到来前,湖广南部一度权利真空,各土司名义上被元梁王控制。

    先前抵达的征南元帅付友德,早已经将湖广南部的播州宣抚司、顺元宣抚司、南丹宣抚司三地招抚平定完毕。

    宋军的一年免征政策,对各土司很有吸引力,而且早有莫布里组织半商半间的商人,早早潜入各地,进行鼓动宣传,各地纷纷倒向大宋。

    自然也有那么二三处冥顽不化者,被付友德的大军打的臣服。

    郝仁都帅的兵马远远在付友德的后面,一路上连刀都没摸一下,郝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见四处闻风而来的各地土司首领,郝仁参照蒙元旧制,依旧册封他们为土司,负责管理手中的土地百姓,顺带着送给各土司们一些汉地的物品,算是赏赐也算是收买吧。

    各土司也不急着回归自己的辖地,而是一直跟着郝仁,想在南征的过程中,再立下战功,郝仁赶到顺元宣抚司时,跟随的土司首领居然有七十二家之多,各土司随同出征的兵马,也有数万之众。

    一路上最忙的是户部尚书俞通源和吏部尚书廖永安。

    根据郝仁的授意,俞通源除了负责清查各土司的人口外,还要是组织修修路、建建桥,以沟通与内地的沟通,还要办免费的学堂,教当地的百姓识字,还要打造大批的农具,以提高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水平。

    廖永安自然也闲不住,在原有的三处宣抚司的基础上,要重新建立宋的宣抚司,以加强对湖广南部的管理,廖永安自然筹备各处官员的任职问题。

    郝仁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从庐州敢到顺元宣抚司,与征南元帅付友德设置在该处的大本营汇合,西路军邓愈、东路军的俞通海,早已经派出信使,汇报各路情况。

    邓愈军出巴蜀攻击乌蒙,中军先锋杨通知攻曲靖,东路军已经平定东南沿海,进兵南宁路,从南洋返回的沈茂,以肇庆为基地,逆珠江向前线运送军粮。

    “我朝大军已经将元梁王三面合围,元梁王杀了大理总管段功,失去后援,臣征南元帅邓友德,请旨进兵!”郝仁的中军大帐,付友德抱拳道。

    “你是征南元帅,负责节制各军,仗怎么打,你说了算,我不过是跟在元帅后面,平靖一下当地的百姓吧了!”郝仁轻描淡写道。

    郝仁依旧年轻,可是依旧有很多仗要打,他不能每一次都自己亲自挂帅,他把作战的权利下方给付友德,因为他认为付友德已经具备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考虑问题已经相当周到,没有必要郝仁事必躬亲。

    “那臣决定明日帅军南下,不知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付友德知道,这是郝仁对他极大的信任,自付友德与郝仁相识以来,郝仁几乎是每战必亲临前线,郝仁突然挂刀不上前线,付友德反而不适应,赶紧又追问道。

    “付将军自我起兵时便给随我,战功赫赫,能力超群,你带兵,我放心,有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付将军问起,我就唠叨两句!”郝仁摸着浓密的上须道:“其一,以招抚为主,除了不肯归附的,能少杀人,便少杀人其二,不可丢掉一寸蒙元的土地,惹后世子孙骂其三,倘若遇见一个叫马和马三宝的小贵族,千万不要阉割,一定完完整整的给我带回来,不许加以残害!”

    “臣领旨!”付友德抱拳领命,又疑惑的反问道:“这个马和马三宝年纪几何?是谁家的孩子?相貌特征如何?臣如何去寻找啊?”

    “我也只知道他是色目人,年纪十岁左右吧!”郝仁对著名的大航海家、大外交家郑和,也只了解这些。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夷首领

    元梁王的老巢在中庆路,付友德与元梁王的最后决战在此处打响,郝仁说‘付友德办事他放心’,其实这是宽慰他的话,决定自己宏图霸业大战,郝仁不关心才怪。斥候每天都从中元路奔腾而来,将付友德三路大军的战况进展送往郝仁处。

    元梁王已经失去后援,在数倍强敌的打击下,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郝仁不过是焦急的等待战役的最后结果罢了,而这结果,也是郝仁早就预料到的。

    付友德何许人也?颍川侯,论将功第一!这是某个平行时空的某人给他的评论,用在郝仁来评价他,也一点不为过,郝仁几乎是与付友德一起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一直被郝仁压着罢了。

    顺元宣抚司被改名为大宋黔州府,郝仁算准付友德胜利消息到来的日期,在此处大宴各方来朝贺的土司,也是为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个最后的收口总结工作。

    丝、竹、笙、芋吹奏出欢快祥和的氛围,地方特色的‘跳菜’、‘打歌’、‘山歌’纷纷登场,郝仁在张定边、张必先、万胜、徐达登人的陪同下,大宴百夷首领。

    “一年免征,闻所未闻,陛下有此仁德,乃黔地万民之福气啊!”水西土司高唱赞歌道。

    “黔地民生凋敝,根源在于道路艰险,陛下仁义之师,铺桥修路,对黔之恩惠,光照千古!”黔南土司道。

    “汉地农耕方法深入黔地,对黔地农业发展,大有增益,各地的学堂,当为本地培养大批人才,黔地发展,全赖陛下浩荡皇恩!”黔右土司道。

    “我等受蒙元野蛮压榨进百年,都听闻其在遥远的大都坐殿,今日得见真龙,某家死而无憾!”黔北土司高唱赞歌道。

    郝仁挂着十足的笑意,似乎是在享受这种万民拥戴,而眼睛里却仔细的打量每个土司的眼睛,想从土司们的眼神中,看出哪个是虚情,哪一个是假意。

    郝仁道:“昔年蒙元为了统治黔地,挑起各土司间的矛盾以便于统治,今日众爱卿既然已经归顺大宋,此等暴政将不复存在。昔日个家族间的矛盾,朕已经一一为尔等解开,日后各家族之间倘若再有矛盾,切不可轻易兴兵复仇,可将自身委屈诉诸公堂,我在黔州设置的太守,将会为各家主持正义。”

    “我等遵从陛下号令,但有争执,全凭太守衙门裁决,我等毫无怨言!”百夷首领握胸齐道。

    “众爱卿也没必要豢养那许多军队,空耗自己府库中的钱粮,让百姓们增加沉重的负担,当适宜的裁撤军队,以减轻治下百姓负担!”郝仁又道。

    黔东土司握胸道:“陛下为我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