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庆丰军 >

第195章

庆丰军-第195章

小说: 庆丰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当皇帝必然要向上追封三代,此世郝仁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自小就没见过爹娘,更不知道爹娘祖宗是谁,总不能自己给自己编造出一个祖宗来,那样自己都会觉得恶心。

    无奈之下,只能将后世自己的父母抬了出来,让余阙等文人商议,总算是将祖宗三代的任命凑齐了。

    郝仁最反感带有屈辱性的跪拜礼,而郝仁几位当皇帝,必然要接受百官的朝拜,郝仁与群臣们争论不休,想废止这一项礼节,遭到以余阙为的群臣极力反对。

    也没办法,这个几千年的屈辱礼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尤其是在这个元末,汉人四等人种叩头叩的太多了。

    最终确定双方达成妥协,仅登基之时用一次三魁九拜大礼,余下时间,一律改用拱手长揖礼。

    新朝必然用新的服装,郝仁提议的中山装,与汉服的宽袍大袖相违背,遭到群臣们一致否认,有不能沿用蒙元质孙衣样式的官服,好在宋亡不足百年,官服的沿袭宋制有章可循,只是对官帽进行修改一些,去掉帽子上的展角,定国号为宋,年号光兴。

    这些小事情无伤大雅,最难的问题是新朝的利益分配问题。既要考虑各家族间的利益均衡,又要考虑各位家族、势力中人的能力。

    俞家子侄五人,徒单家族二人、廖永安兄弟二人、余阙的安庆派系另李宗可、福童、卢彦玉、段桂芳、施耐庵师徒、飞山蛮杨正泰家族另杨通知、杨虎、杨彪、濠州郭子兴旧部郭天叙、张天佑、邵荣、赵继祖。

    以上这些都是在庆丰军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家族和势力,权利分配起来已经着实困难,令有常遇春、邓愈等人,虽然家族势力不显赫,却都是战功卓著之人,而郝仁最初起家的班底付友德、张破虏、穆有才等人,也要酌情照顾。

    哪一个得到利益少,哪一个都不舒服,而军中将领多,将军队列为文人统治之下,武将也会感觉到不舒服。

    争了三争,论了三论,最终才拟定新宋的官制。

    余阙任礼部尚书、俞通源任户部尚书、穆有才任工部尚书、廖永安任吏部尚书、施耐庵刑部尚书,五部尚书正式确定下来。

    为了提高武人的地位,将兵部独立出来,另立枢密院,由张破虏、付友德跟随郝仁时间最久任左右枢密使,常遇春、徒单钧、邓愈、吴六玖、俞通海,分任枢密副使兼管军都督职,其余各领军总管也各得封赏。

    刘伯温及郝仁身边的一应参军,组织成监察部门,负责御史台工作,刘伯温、姚广孝在扶桑遥领分任御史台一二把手。

    政权尚未大一统,爵位封的太高不利于日后封赏,而单论诸位将领们的军功,没有二三月恐怕不能讨论全面。

    封岳父杨正泰为杨国公,为下面的大臣确定一个封顶的上制。以杨正泰的功勋,也只封为国公,其他大臣,不要有封王的奢望。

    封李宗可为定边侯爵,为一应军功大臣确定了封爵的下限。以李宗可平平的战功,尚且封侯,其余领军主将,战功皆比李宗可高,给诸位将领们一个暗示,封的爵位至少要比李宗可高,想要封国公,还要继续努力!

    新宋政权只封了两个爵位,算是给封爵工作形成一个缓冲地带。

    由廖永安、施耐庵、刘伯温、余阙、俞通源、穆有才、姚广孝七人组成内阁,平素军政大事,由这七人商议后,再与郝仁商议,各内阁大臣可代行天子的权利出镇地方姚广孝出镇扶桑,在郝仁外出打仗时候,几位重要的内阁大臣,留在都城辅佐太子治理国事,郝仁便可安心远征。

    提高女人的社会地位,后宫封赏沿袭元制度,郝仁的四个正妻册封为四皇后,翠袖儿新近完婚,册封贵妃,令册封妃、嫔十六人。

    三月初一,一应准备完毕,郝仁带四位皇后、一位贵妃盛装参加继位大典,一应文臣武将,齐聚元帅府,三叩九拜三呼万岁。

    “诸位大人,快快免礼,都坐吧!”郝仁尚且不适应当皇帝,感觉非常拘谨。

    诸位大人回头时,现以前议事的时候存在的椅子,早就已经不见了踪迹,诸位文武大人,只能分列两旁。

    “诸位大人的椅子哪里去了?”郝仁此时才现自己元帅府的变化。

    “陛下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大臣们只能站着给陛下说话,此乃礼制也,若不如此,如何彰显出皇室的威严,臣已经命人撤去了!”礼部尚书余阙撵着花白胡须道。

    “胡闹!”郝仁怒道:“诸位大人不少已经老迈,不适宜长时间站立,何况一旦商议起事情来,动辄一两个时辰,就是年轻人也受不了啊宿卫们,赶紧把各位大人的椅子都给我拿上来!”

    列为文武大臣,数杨正泰、施耐庵、余阙年岁大,如今有了椅子,无不感激涕零。

    “陛下真是亘古未有的明君啊!”施耐庵感动得热泪盈眶。

    满座大臣,多数都在抹眼泪,只是一个细节上的问题,就让大人们感觉到郝仁对他们的关心,辅佐一个宁可不要皇家威严也要体恤下属的皇帝,丝毫没有伴君如伴虎的压力感。

    “今日众位大人将我服上皇帝的宝座,我知道诸位大人衷心,自然也不会少了诸位大人的富贵!无论诸位大人昔日身份如何,如今都贵为本朝的开国贵胄,要具有贵族的品质,莫要与民争利,莫要自视功高而无视国家法度,倘若有作奸犯科者,我念旧情,御史台的刘伯温大人和刑部的施耐庵大人,可都不是念旧情的人。”

    郝仁惯用手法,先给大人们看坐暖心,然后才用严厉的语言告诫,只希求这些开国贵胄,不要触犯自己的底线,横遭杀身之祸。

    “谨遵陛下教诲!”群臣拱手听命,就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人被胜利冲昏头脑,以身试法度!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戒骄戒躁

    “陛下,昔日的帅府太已经不能彰显皇家威严,臣恳请工部出资修建皇宫!”

    历来户部乃是国家的钱袋子,而庆丰军与历史有所不同,将作坊归工部管辖,经商所得也都在穆有才的账上,穆有才才是庆丰军的钱袋子。

    他向来花钱谨慎今于吝啬,而今由一个秀才直接做到尚书的高位,却第一个主张修建皇宫,举止如此反常,郝仁感觉有一种要敌阵的节奏。

    “算了!算了!”郝仁摆手道:“如今天下尚未平靖,我朝需要大笔的军费开支,修建皇宫之事,暂时就不要再提了,我看这帅府,还是不错的吗!”

    郝仁昔日只是一个工地的搬运工,住的是脚丫子味弥漫的大通铺,如今住上阔绰的帅府,有在怀,他确实有种知足的感觉。

    而且郝仁的爱好就是打仗,庆丰军还有很多的打仗要打,军费开支及其庞大,总不能像慈禧老佛爷一样,把海军的军费拿去修园子,郝仁若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仗,就必须向制约自己的内阁妥协些什么,而解约开支,也是郝仁向内阁伸出橄榄枝。

    以庆丰军的目前状况看,打陈友谅、灭北元,这些都能够得到内阁的支持,郝仁的想法可不仅仅局限如此,他要越过喜马拉雅山,也要越过葱岭,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镇抚,恐怕到时候就很难得到内阁的支持了。

    “陛下!”穆有才言辞恳切道:“皇宫乃国家象征,是我朝的脸面啊,别说我这账目上有钱,就是没钱也得修啊!”

    郝仁从来就没有见穆有才掏钱这么痛快过,每次花钱,穆有才都要叽叽歪歪,恨不得一分都不花才好,而今极力主张花钱,郝仁反而更加坚定的说:“此钱不能花!”倒是想治一治穆有才以前的吝啬。

    “哼!”穆有才怒道:“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胡乱花!”说罢,一甩衣袖,转身就走。

    郝仁没有想到穆有才居然这么激进,不就是不同意见皇宫吗,至于如此吗?还要给他放鸽子,自己的兄弟这么不给面子,郝仁感觉脸上挂不住了。

    郝仁同意花钱的时候,他不同意花钱,郝仁不同意花钱,反而穆有才非要花钱,郝仁都有点吃不准自己的这个兄弟了,只是铁青着脸,强忍着不发作。

    “穆大人!穆大人!”廖永安等几个大人赶紧拉住穆有才,防止事情激化,闹到穆有才与郝仁都下不来台。

    施耐庵指着穆有才的鼻子道:“你还当陛下是你当年穆家寨的老大吗?如今陛下已经贵为天子,我等都是陛下的子民,你如此与天子说话,此乃大不敬之罪,当砍头示众,以儆效尤!”说罢,话锋一转,冲着郝仁道:“臣恳请陛下,将穆有才交刑部论罪!”

    施耐庵是什么手段,众人都非常清楚,他如此这样说,穆有才都感觉后怕,看着郝仁铁青着脸,真怕郝仁不念旧情,只要微微点一下头,穆有才落到施耐庵刑部手中,老虎凳辣椒水,不死也得脱层皮。

    “罢了!罢了!”郝仁一声叹息道:“穆有才所言不过激烈了些,却也是出于我朝的利益考虑,其何罪之有啊?因为其仗义直言我就要治罪于他,日后谁还敢直言我的过失?”

    郝仁此言是出于自己的真心。他不过二十五六岁,纵然有穿越者的超前意识,然而人并无完人,他也难免有处理问题有失偏颇的时候,倘若连大臣和言官都不敢进言,自己和万人唾弃的暴君是没有差别。

    “庐州地处淮北,虽有致富路通往三处,然而而海船不能通行,并不适宜做国都,而今天下尚未平靖,也不适宜大规模的筑城,故而我不同意修建皇宫,乃是不知道都城该安置在何处,倘若今日在庐州大兴土木,他日迁都,岂不是白白耗费资源?”

    “臣目光短视,不知陛下的长远打算,言语上冲撞了陛下,还请陛下责罚!”穆有才食趣的赶紧抱拳请罪。

    “穆大人仗义执言,虽有偏颇,何罪之有?只有大臣不怕说错话,国家才有兴旺发展的机会!”郝仁又道:“知道你向来是仔细人,从内务府赏赐锦缎十匹,拿回去给妻儿们做些衣裳吧!”

    穆有才知道自己脾气急了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本以为郝仁斥责他一顿骂他几句,他的心情会好许多,结果郝仁不但不打不骂,反而给了赏赐,那真比骂他还要难受。

    “建康乃虎踞龙盘之地,南北朝时乃是天下最富庶的城池,可惜隋朝平定江南,拆毁了健康城,其城紧靠长江,海船可沿直抵建康,臣恳请在建康修建都城!”罗本抱拳道。

    “杭州紧邻大海,杭州湾海船畅通无阻,又是南宋旧国都临安,陛下何不把都城定为杭州?”原杭州太守俞通源道。

    穆有才说错话而顶撞陛下,不但没有收到惩罚,反而得到了赏赐,诸位大人于是不再怕因言获罪,纷纷发表意见,言辞激烈,甚至有互相指责的趋势。

    “建康城已经被隋朝拆毁,王气已然不在,建康不适宜做国都!”

    “南宋向来羸弱,皆因为都城选址不对,以我朝之天威,岂能在哪半壁江山的废都上再建国都?”

    “兴建都城,恐怕比建皇宫更加费钱,迁都与建皇宫都暂时不要再提,待灭了陈友谅、平了北元,我们再商议此事!”郝仁对各位大人的争论非常满意,做最后的总结性发言。

    “国君不求安逸,励精图治,此乃万民之福,国都选址之事,从长计议,而今,我朝的最大威胁是占据长江上游的陈友谅,先消灭陈友谅,再商定国都、建造皇宫也不迟!”施耐庵顺着郝仁的意思道。

    “不错,军务上的事情,就让我和枢密院的各位大人来抓!施耐庵大人主持刑部编修律例,余阙大人主持编修礼制,廖永安大人主持官员的定品定级一应工作,都要劳烦诸位大人了!”郝仁分派完工作,反而起身,给诸位大人一个长揖礼。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船队远航

    巢湖岸边,春风和煦,数千艘满载货物的江船,在湖面上准备远航,江船装满了庆丰军将作坊的货物,要走裕溪河入长江,在崇明州换装大海船,进而直达扶桑,为戍边的将士送上中土的必须品,也打开了扶桑的贸易之路。

    南宋偏安一隅而富庶超过后世的大一统,便得益于海外贸易,后世封海禁航,有抑制工商业,虽大一统,却未有南宋的富庶。

    大商人沈万三的大世子沈旺,作为此次航行的总管,他站在码头上,对一应送行的官员漠不关心,而是焦急的远眺,希求看见郝仁送行的身影。

    工部尚书穆有才道:“沈大人莫急,陛下今日点检军队,要不多时,一定会来!”

    说话间,一辆四轮战车飞奔而来。

    马车并没有走平坦的致富路,而由四匹奔马牵引着,扬起一路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