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星之钢铁咆哮 >

第203章

红星之钢铁咆哮-第203章

小说: 红星之钢铁咆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为什么生产伊5,你们不是购买了更新式的飞机?”

    苏联也购买了五十架福克D。XⅥ,还聘请了德国飞行员,完全可以购买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飞机厂陪同的工程师撇了撇嘴。

    “同志,你知道飞机最难生产的是什么吗?就是那一台发动机!冲压、精铸等等工艺不过关,生产出来的货色只会不停漏油。现在只能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生产M22型发动机,”

    这个时期的苏联,航空技术也十分薄弱,但是随着国际关系的缓和,还是买到了不少好的产品。比如M22的技术,就是源自于BMW航空发动机,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踏入一个怪圈。

    因为引进的技术都属于成熟技术,等到制造厂吃透之后却发现制造的产品已经落后于时代。于是只能再次引进新的技术,但很快又再次落后。这一切,必须等到工业技术上去以后,才能够得以改观。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葛大爷的话就是千古颠簸不破的真理,秦朗也暗暗的给自己提了个醒,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急于求成。

    “该死的又漏油了!”

    可就在这时,一台发动机渗出大量的油液,让周围充斥着刺鼻的味道,看来这个时候的苏联,还没有完全掌握M22的生产技术。

    不过这也难怪,就在这一年苏联购买了英国的维克斯6吨坦克。仿制的时候发动机就一直不过关,全部解决都是两年以后的事。

    趁着人不注意,秦朗站到一架飞机上,仔细的打量着飞机座舱,但是一瞬间他就有些失望了。

    “苏联以后会有先进的飞机,他们行,我一定也能行!”

 64、红场阅兵

    站主席台那当然是不可能的,秦朗的位置是在华夏代表团里,而且还比较靠后。但也有个好处,毕竟站得高些,看得也更远。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后排本来就是秘书、保卫站立的地方,自然也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面。

    密密层层的雪花,飘飘洒洒的落下来。不大一会儿,所有人的衣服、帽子上就有了厚厚的一层。但是没有人去管,因为这个时候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斯太林还在主席台上发表着激昂的讲话,代表团里的人也在飞速的记录着,生怕漏过每一个词语。

    看秦朗在哪儿发呆,旁边的一个中年人,小声地说道:

    “小同志,你得赶紧记下来。否则就不好交差了。”

    秦朗还没有说话,最前排的一个人猛地回过头。只见他的面色变得通红,脸上的青筋也一根根的翻出来。

    “在斯太林同志发言时,不要说话!”

    原来是“某人”,如今站在代表团的最前面,众星拱月般的显得好不得意。但就在顾盼非常的时候,居然听到后面有人窃窃私语。一瞬间他只觉得血灌瞳仁,要不是现在需要肃静,恐怕已经爆发了。

    秦朗对着那个老同志耸了耸肩膀,然后继续欣赏着飞雪。可能天气比较冷的原因,钢铁同志也发了善心,几分钟以后就宣布阅兵开始。

    “乌拉,乌拉,乌拉!”

    随着三声低沉的吼叫,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一队一队的从主席台下经过。只是见识了后世的阅兵,秦朗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看看,这就是苏联的钢铁洪流,我们一百年也不可能追上别人的。”

    某人嘴里不停地嘀咕着,眼睛里尽是狂热的光芒。陡然间,他听到了一声冷哼。脑袋一阵乱晃后,他把眼睛定在刚才说话的小青年身上。

    秦朗扫了一下正在经过的T18坦克,这是雷诺FT17的改型,炮塔上集成了45毫米炮和一挺7。62毫米轻机枪。不过这时候它的性能已经称不上先进,而且因为车身狭小、机动缓慢,也没有改进的意义。

    也正以为如此,苏联才进口了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仿制,但在阅兵中它是不会出现的,毕竟可靠性还很成问题。

    坦克部队经过之后,是一辆一辆拖着火炮的卡车。这是引进技术后生产的嘎斯车型,越野能力一般,载重在两吨左右,虽然性能平平,但这也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它们身后,是“共产国际”拖拉机拖曳的大口径火炮。

    火炮是仿制法国施耐德M1910,生产出来的152毫米榴弹炮。在这个时候也已经落后于时代。苏联也下定决心对它进行改进,目前有了不小进展。

    “哗啦哗啦!”

    而在这时,无数的人欢呼起来,只见几门无比巨大的火炮正在经过红场,它们正是号称“斯太林之锤”的B4型火炮!

    这是今年才设计制造的新式武器,口径有203毫米,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不过将近16吨的重量,大大限制了它的机动,就连“共产国际”拖拉机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只能拖着它以低于10码的速度行驶。

    “太伟大了,也只有苏联才能生产这样的武器,任何的敌人都将毁灭在它的打击下。苏联万岁,斯太林同志万岁!”

    看着某人激动得扭曲的面庞,秦朗只是不屑的一笑。这样的武器威力的确很大,但是必须要有战场的制空权,否则一切都会在,机翼下面化为一个个火球。

    因为天气的关系,原本应该出现的飞行编队,并没有来到红场上空。所以秦朗并不知道,苏联还有没有其他先进的机型,不过空军已经整理出一份世界各国飞机目录,想来他们的军机也不会超出里面的范畴。

    就在秦朗思考的时候,忽然觉得脸上有了凉意。

    “怎么下雨了?”

    他有些诧异的抬头望了一眼天空。

    “说,你怎么会在我们代表团里,而我这个团长,却根本没有见过你?”

    耳边传来一声低沉的咆哮,秦朗这才发现,某人不知何时到了自己面前。

    秦朗有些莫名其妙,自己又不是黑夜的萤火虫,怎么就被他给认出来了?

    “他这么年轻,会不会是新来的学生,这一次不是有几个吗?”

    旁边的有人小声的说道。

    “对,我是学生代表,刚才被坦克、大炮震撼了,如今正在惊愕当中,还请各位首长原谅。”

    说完秦朗露出了招牌式憨笑,这们绝技也好久没用了。

    某人却依旧不依不饶。

    “就算是学生代表,为什么在伟大的苏联红军经过时,竟敢发出不屑的冷哼?”

    秦朗有些诧异地。

    “首长,我都被惊呆了,怎么还会发出冷哼声?再说,您在前面都听得到,我周围那么多的人,没理由听不到啊!”

    某人冷冷的一笑。

    “我们很多的同志以为这儿是苏联,就忘了什么叫做警惕,所以我就一直盯着你!”

    本来这一件事可大可小,而且也确实没有证据,指明面前的年轻人,就是那个发出怪声的家伙。但是目前的处境实在太不妙了,短短的几天内,靠山都纷纷的倒掉。再不表露一下忠心,恐怕连自己都很危险。

    秦朗只是冷笑一声,并没有接话。

    这一次来莫斯科,只有总部机关少数人知道,当然这也通知了某人的,但他肯定是忽略掉了。毕竟从国内来的人,他能看上眼的就那二十来个。

    “怎么不说话,这个时候知道什么叫害怕了?你们这些隐藏的毒蛇,就是对革命损害最大的家伙,只有把你们消灭,革命才能健康的发展。”

    某人刚说完,就看到一个“蓝帽子”走过来。这一下他的精神更亢奋了,情不自禁的喊道:

    “同志,我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叛徒!”

    那个蓝帽子果然听到了声音,他大步的走过来。

    某人兴奋的抓住了秦朗的手臂。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把识别叛徒的功劳,全部抢过来。

    “同志……。”

    看到蓝帽子站在自己的面前,某人心里高兴到了极点,但又有了一些的害怕。

    “这个家伙不会和我争功吧!”

    蓝帽子动手了,某人的身体剧烈的颤抖起来,最后竟然控制不住兴奋。

    “哈哈哈,抓住你了!”

 65、一场交易

    秦朗既没有被按倒,也没有被枪指着。那个蓝帽子用不解的眼神看了某人一眼,然后对着秦朗敬了个礼。

    “雅科夫同志,斯太林同志请您过去一趟。”

    雅科夫是秦朗的化名,瓦琳娜那个疯婆子给取的。他当然知道为什么用这个名字,毕竟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雅科夫舅舅可是个坏东西,经常打老婆的混蛋。

    “这……,他是……!”

    某人不敢再说话了,刚才他疯狂污蔑的人,居然能得到斯太林同志的邀请,这一刻他的身体剧烈的颤抖起来。

    秦朗回望了他一眼,这个动作让某人越发的恐惧,甚至眼睛里只剩下满满的绝望。

    “首长同志,能不能松开你的手?”

    “哦!”

    某人赶紧放开自己的双手,看对方的衣袖已经被弄出来很多的褶皱,他赶紧的拉了几下,然后陪着笑脸说道:

    “雅科夫同志……。”

    歉意的话还没有说出来,那个年轻人已经走远了。

    这又让某人一阵咬牙切齿。

    “你等着,只要我坚定跟着苏维埃的步伐,就一定会把你踩到脚底下。”

    大街上,几辆防弹汽车就停在路中央。看着坐在车里抽烟的斯太林,秦朗笑着走过去。

    “您好,斯太林同志!”

    斯太林笑了一下,但并没有下车。

    “现在冀察绥红区的局面很严峻,如果你需要苏维埃帮助,可以提交报告上来,就算是派出支援人员,我们也可以考虑。”

    秦朗微微的一怔,但立刻回答道:

    “目前的局势,还没有败坏到哪一步。不过倭帝国主义肯定会占领东三省,苏维埃在远东的领土,会直面他们的军事压力,我觉得应该加强的那边的力量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秦朗可不想在什么时候,就被打了黑枪。

    斯太林思考了片刻。

    “秦朗同志,我可以给红区一笔援助。你可以用来购买苏联的武器,或者其他工业产品。”

    秦朗笑道:

    “斯太林同志,我能不能购买原材料?石油、铜、铅、铁,每一样都制约着红区的发展。现在海运已经断绝,我们只能进行陆路贸易。新疆会开放贸易口岸,还希望您能扶持一下。”

    斯太林笑着说道:

    “我们的雅科夫同志雄心勃勃啊,怎么大的摊子不会只是贸易,你还准备进口些什么?”

    秦朗笑道:

    “华夏是一个贫油国家,但煤矿资源就很丰富,我们需要进口一些煤液化的设备用作研究。”

    斯太林的眉毛动了几下。

    “秦朗同志,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用麻烦了。苏联也从德国进口了煤液化装置,但是现在完全用不上,我们可以半价处理。”

    不断发现的油田,使得石油的产量暴增,最终一改供不应求的局面。眼下又是经济大萧条,因为工厂大量倒闭,石油也卖不出去,价格自然是一跌再跌。

    而煤液化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它的工艺太复杂,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到大量的氢气,这使得每一环节都相当的危险。各种各样的投入,也堆高了生产成本,如今每生产一公升合成汽油,可以在国际上购买十加仑,也就是将近40升的提炼汽油,这使得整个投资变得毫无意义。

    好在购买的这一套设备,也是带着实验性质,所以选的设备规模较小,价格自然也就便宜。本来就是给秦朗也无所谓,但现在的苏联极度缺乏外汇,也只能捞一点是一点。

    秦朗笑道:

    “斯太林同志,太感谢您了!我还有一件事想跟您汇报一下,苏联水电设施正在逐步增加,这淘汰了不少火电站,那些设备我很感兴趣。”

    起初,秦朗是想开发水电。但是控制的地区,都是缺水的省份。除了莺落峡的地形可以利用外,别的地方想要发电,就必须建成水库。在战争时期这怎么做,鬼子们的陆航恐怕就要唱“水淹七军”了!

    斯太林点了点头。

    “那些设备我们是准备回炉的,既然冀察绥红区有需要,也可以卖给你们,价格上一定会给于优惠的。”

    秦朗说道:

    “斯太林同志,我只有一个要求,设备要能够正常运转。”

    斯太林笑道:

    “这是肯定的,我看就由瓦琳娜同志负责吧!我暂时把她调到外对贸易人民委员会工作,一直到此次的工作完成为止。”

    “谢谢斯太林同志,这一方面的洽谈,将由冀察绥红区的工程人员负责。”

    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