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星之钢铁咆哮 >

第192章

红星之钢铁咆哮-第192章

小说: 红星之钢铁咆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雏形,如果抓住机会的话,那个财富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能让钢铁同志瞧得上眼,毕竟苏联的领土太广沃了,只凭三瓜两枣还不够塞牙缝呢!而加大产量就要足够的机器、人手,而这些目前并不缺乏。

    从奉天兵工厂招募到二万多技术工人,立刻分派到不断增加的机床上。技校也源源不断的培训技工,但依旧不能满足需求。只是迅速扩大的工业需要得更多,如今水电、石油、化工原料就成了短板。

    以至于秦朗都想打山西的主意,是不是从张少帅手里拿回来,建设大型的水电站。不过考虑到华倭战争会逐步扩大,最后只能放弃掉。为此秦朗再次增加了水电站建设的力度,当然出成效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煤化工也提上日程,毕竟华夏煤多油少,越早布局已经越容易摆脱对苏俄的依赖。不能像左高丽一样,把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苏俄廉价的石油上,一旦风云变幻就只能苦难了。

    “报告司令,范旭东、侯德榜两位先生,已经等着您了!”

    才下火车,管委会的人就急匆匆的赶来说道。

    这次秦朗返回绥远,就是因为这两位的到来。尤其是范旭东,他建立的永利碱厂,那可是华夏的招牌企业,也是华夏重化工一面大旗。

    最近他到处奔走,希望国府投资2000万大洋,以解决工业基本原料的“三酸两碱”问题。可是来回折腾了将近两年,那些大人物除了批字以外,什么都没有落到实处。

    “哎呀,让两位先生久等,还请海涵。”

    才看到秦朗走进会客室,范旭东和侯德榜眉头就不由的一皱,相互对望一眼之后。

    范旭东挤出了几分笑容。

    “秦司令,今日范某来有个不情之请!”

    这时候他也做难,当初秦朗三番五次的邀请自己来张掖考察,但都以种种理由推脱掉,现在华北眼看就要沦为战场,才急匆匆的来抱佛脚,想起来还真是难堪到了极点。而对方又如此年轻,如果寸步不让,永利厂就尴尬了。

    秦朗只是微微一笑。

    “范先生,张掖已经搭建了一些工厂,基本产品如今也能自给自足。你们将永利长搬到这里,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过现在铁路已经中断,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不让两位就在这里考察一下如何?”

    侯德榜知道秦朗并没有心生嫌隙,立刻笑起来。

    “秦司令快人快语,早就听说张掖今非昔比,正好考察一番,日后也能借鉴一二。”

    而坐在旁边的范旭东,却使了个眼色,淡淡的说道:

    “考察是要考察的。但是,我们能不能订立一个合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商谈?”

    秦朗笑道:

    “正好也要和范先生谈这个问题,现在冀察绥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涉及到企业、个人方方面面,管委会那边都有资料,你们可以去看一下,然后在法律的框架下讨论。具体事项你们可以找路金波同志了解,这一块都是他的工作范畴。”

    范旭东也笑起来。

    “秦司令还真是不一样,很有西方的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那么我就和路金波先生商谈了。”

    看着他们二人要离开,秦朗赶紧说道:

    “有一件事,还得麻烦二位。你们都看到我们的化肥厂了,也不知道什么环节出现问题,如今的产量一直达不到设计标准,这白白的浪费了不少资源,如果能解决掉,我一定支付相关的劳务费。”

    侯德榜的眼睛一眯,然后急不可耐的说道:

    “谈判的事情就由范先生主持,我这就去查看,回见!”

    看着那迅速消失的背影,秦朗赶紧叫过王邦才。

    “你最近就跟着侯先生,无论他需要什么都必须解决。无论多少钱,我都批条子,去吧!”

    范旭东也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秦司令,致本就是个急性子,您可不要见怪。”

    秦朗知道,致本是侯德榜的字,他又笑道:

    “范先生有这样的大才协助,真是让秦某羡慕,再加上颍川先生,永利厂不发展都难啊!”

    颍川是孙学悟的字,也是这个时期华夏化工的一杆大旗,更重要的是,他率领的研究机构主攻方向是轻金属,比如铝。

    范旭东摇了摇头。

    “时局动荡,举步维艰啊!”

    秦朗轻轻一笑。

    “我投资两千万……,不,三千万大洋怎么样?”

    范旭东听了大吃一惊,他一把抓住秦朗的手臂,喝道:

    “当真?”

    秦朗也没有想到,他居然如此失态,可见“三酸两碱”工程在他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三千万,现在就可以提走。”

    范旭东放开了秦朗的手臂,接着就在会客室里大笑起来,然后又是一阵大哭。仿佛这一刻,所有的幸酸委屈都化为泪水流走了!

 43、工程师的作用

    “外国的工程师都不能找出问题,华夏的工程师能行吗?”

    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众人的脑海里。

    由于达不到设计标准,化肥厂就形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也是管委会不少人着急的地方。为此他们又增加了两个炼焦厂,这样才使产量达到设计标准。可是生产出来的焦炭却供大于求,现在已经形成积压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多少人急白了头发。

    “张掖的煤有问题,杂质比较多,燃烧以后形成的有用气体不足。增加炼焦厂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以使用水煤气。只要加上一个过滤设备,……。”

    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侯德榜就找到了化肥厂的问题出在哪儿。

    不过听着那晦涩的介绍,秦朗并没有觉得困乏。此刻他正激动着,因为无数的大洋又落在手里了。

    侯德榜的法子可以提高氢的产量,光是这一条就够了。

    草原上的油脂比较多,但在应用方面就有不少问题。因为寄存不下现在还用来生产肥皂,这是典型的拿金娃娃换土坷垃,可是没有下游产业作支持,也只能咬着牙去做。

    偏偏这次又在东北发现了几仓库的大豆油,抛售那是傻子才干的事,因为传统买家肯定会杀价,亏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但是怎么处理它们就成了大问题,因为时间久了这些油会变质,那可是十几万吨的存量,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甘苏采取经济作物套种以后,大豆的产量也不低,今后怎么处理都是个大问题。

    “人造黄油!”

    侯德榜被冷不丁的一句话弄得莫名其妙,怎么生产化肥还能搭到这条线上,这秦司令的思路也太活跃了吧!

    秦朗哈哈大笑起来。

    人造黄油的设备很容易就能改装出来,而且工艺十分简单。只要把氢气注入植物油,油料就会硬化。如果再加入一定的动物脂肪,产品就有了黄油的味道。

    “可惜不能卖到花旗、加拿大,不过卖给苏联绝对没有问题。”

    加拿大是禁止销售人造黄油,花旗国可以卖但是税收高得离谱。最好的销售对象,当然是毛子这个好买家,毕竟人造黄油的价格摆在那里。而且有了它的存在,想必钢铁先生拉一条石油管道的意愿,也会变得更迫切一些。

    想到这儿,秦朗画了一套草图。

    “致本先生,您看这一条日产五吨的生产线,需要多大的投资,具体的设备又应该从什么地方进口?”

    侯德榜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半天才把思路理顺。他看了一下秦朗的草图,又在心里进行了一次估算。

    “司令,最贵的恐怕是这个冷却塔,如果日产五吨的话,这个设备应该需要四十万大洋,还有包装的锡箔纸,也可以使用硫酸纸。我个人建议用锡箔,毕竟这边树木缺乏……。”

    听着一阵后,同样头昏脑涨的秦朗,总算知道自己需要投资140万大洋。而且生产线能够做到日常8吨,而轻工业局的资料显示,每千克能有1。8美元的利润。

    “干了!”

    拿着一张条子,侯德榜茫然的走出办公室。今天好像来谈的是解决化肥厂产能不足的问题,怎么最后自己成了人造黄油厂的总工程师,而且还有了个化工工业局总顾问的头衔。当然最离谱的是高达1500大洋的月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侯德榜晕乎乎的走向化肥厂。

    “秦司令说的对,倭寇已经虎视眈眈,华夏应该做拼死一战的准备了。”

    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范旭东走进了秦朗的办公室,然后立即说道:

    “不用客套!秦司令,我们没有时间浪费。您着重建设煤化工系统的建议,确实符合华夏的国情。不过有一点我不是很清楚,很多产品在市场上很容易得到,价格也不算昂贵,为什么还要在建厂生产?如果把这这些设备全部建成,最后需要到将近5000万大洋,虽然它们是在今后的十年逐渐注资,但是也太浪费了。”

    秦朗说道:

    “我在湘赣红区的时候,主席经常说一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现在华夏的态势十分恶劣。眼下英美法陷于经济危机,现在是有心无力,现在除了谴责之外,根本无法制衡倭国。而且因为鬼子海军的封锁,这段时间天津到岸的商船每月只有1万3千吨,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今后完全断绝都有可能,到时候我们从哪里购买这些材料?”

    范旭东的额头皱成一个川,他指了指北面。

    “苏联怎么样?”

    秦朗摇了摇头。

    “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倭国全面对抗,还是彻底断绝和华夏的关系,相信钢铁先生很容易就做出选择。而这必然会影响到双边贸易,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能靠的只有自己。范先生,现在投资看上去很大,但是将来的收益却不可估量。”

    范旭东站起来走了几圈。

    “我这就把所有的研究机构,生产厂商搬到张掖来,现在也只有这里才有我需要的材料。另外,秦司令的管理办法确实很先进,我希望我的工厂也能照搬。”

    秦朗笑着说道:

    “我十分欢迎啊,像您、致本先生、颍川先生就应该在实验室里,而我就负责给你们一个安定的环境,只要你们有什么成果,我们就立刻生产,打下市场以后,利用利润继续开发新的成果。十年、二十年华夏又能屹立在世界之巅。”

    范旭东激动的说道:

    “范某是小家子气了,从今天起工厂全部交给管委会管理,我们只负责研究、建设,只要咱们的工业发达了,那些洋鬼子才不会小看华夏人。”

    这时他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遭遇,那是在英国公司参观的时候,公司的主管嘲笑华夏人不懂技术,最后只让他看了锅炉。

    秦朗似乎读懂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

    “范公,今后咱们连锅炉都不给他们看!”

    范旭东哈哈大笑起来。

    “不,还是要给他们看锅炉,不然显得我们没有技术。”

    秦朗也哈哈笑起来。

 44、总部机关的决定

    处理完化肥厂这一摊子事,秦朗又赶到钟山研究所。它所在的位置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坳,如今已经被保卫局列为军事禁区,闲杂人等根本就没法子靠近。

    才进了山口,就听到连续不断的射击声。

    只见一挺重机枪正喷吐着火舌,而它前方的一块钢板,已经被威力巨大的机枪弹,打得是千疮百孔。

    “咔嗒!”

    就在这时,射击却停止了。旁边的技师立刻忙碌起来。但是机枪再没有进行射击,应该出了什么棘手的故障。

    接到消息的钟成赶了过来,一看到秦朗说道:

    “12。7毫米机枪还真是不好伺候,用二八式通用机枪的构造也可以射击,但是对子弹、发射药的要求太高了,那个成本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最后还是决定使用勃朗宁A1919的构造,眼下还在摸索,定型需要最少几个月的时间!”

    秦朗摆了摆手。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是在补过去的课。钟成同志,研制慢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可靠,不能再出纰漏。送来的步枪问题出在哪里,你们查出来没有?”

    在其他的部队,二八半自动步枪的反馈相当不错,并没有出现一旅的那些问题,这就让人觉得蹊跷了。

    钟成敛容说道:

    “枪的问题已经查出来了,情况很严重。司令,这次因为我的失职,可能有一大批枪支要被淘汰,我请求组织处分!”

    这句话让秦朗的脸色不由得一变。

    二八半自动步枪大批量的生产,是秦朗强制执行的,在红区也是质疑不断。为此在完成生产任务后,连他也做出“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