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

第565章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565章

小说: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仁禄道:“托皇上洪福,臣带人追到祁山,恰好遇见孟起将其捉住……”
  刘备心中大喜,道:“什么,是孟起捉了仲德,那孟起人呢,怎么没见和你一起回来?”
  贾仁禄道:“这事说来话长,容臣先说了仲德之事,再详细说明此事。”
  刘备点了点头,贾仁禄道:“仲德开始时不论臣如何劝说,就是不降,臣实在没法子了,只好带他回邺城交由皇上处置。好在臣当时留了个心眼,让仲德和栾姑娘呆在一起。栾姑娘是孟起的救命恩人,天性仁善,又曾救过仲德小命。仲德在她的劝说下,终于认清何者为明,何者为暗,这才皤然悔悟,归我大汉。”
  劝说程昱的正是栾祁,她虽是个乡下丫头,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却也知道程昱此行凶多吉少,心下不忍,便苦口婆心的劝了他几句。她经华佗医治后口齿虽然清晰,但因没什么文化,说起话来殊不动听,本来难以打动程昱之心,可正因如此,她不像贾仁禄那样油嘴滑舌,每一句话都是大实话,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程昱本就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听她说得入情入理,句句发自肺腑,加上栾祁曾救过他的性命,他心中感激,终于向贾仁禄低头认罪,屈膝投降。
  刘备乐得不知身在何方,一叠连声叫道:“很好,很好。那女子叫什么名字?”
  贾仁禄道:“栾祁。”
  刘备道:“她救了孟起的性命,又劝说仲德投降,有大功于国,朕一定要好好赏她才是。”
  贾仁禄心中一酸,道:“皇上想要重赏她,当然是再好也没有了。可是她伤重难治,病入膏肓,不知还能活多久,金银财宝对她来说已和沙土石块没什么区别了。”
  刘备全身一震,道:“什么,怎么会这样。快传太医,为其诊治。”
  贾仁禄道:“那倒不用。她运气着实不错,在半路上巧遇欲赶往邺城治病救人的华佗,如今有华神医为其诊治,性命暂时无碍。”
  刘备放下心来,道:“这就好,这就好。华神医医道通神,有他在一定能起死回生。”
  贾仁禄道:“华神医虽能起死人而肉白骨,可他终究不是神仙。栾姑娘为救孟起先中火毒,复遭重创,求医途中又不幸染上寒疾,伤上加伤,病上加病,实已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连华神医自己都说医好的把握不大,除非有一味药材到手,那又另当别论。”
  刘备道:“什么药材?朕这就让人去取。”
  贾仁禄道:“那是一种花,有起死回生,延年续命之功,长于高山之巅,不可轻得,孟起已经去取了,以他之能,想来可手到拿来。”
  刘备点了点头,贾仁禄将马超之事和盘托出,刘备概叹良久,这才说道:“你去将栾姑娘接进宫来,由内侍亲自照顾,以宫里的条件,她应该能很快康复的。”
  贾仁禄道:“臣遵旨。”
  刘备道:“这事算告一段落,先不提了。如今邺城虽已攻下,可曹丕出逃,青徐二州及幽州之地仍在大魏手中。所谓打铁乘热,朕打算乘魏主弃都出奔、人心惶惶之际,兴兵往伐,如振槁叶耳,魏破则吴国又焉能独存?不知你怎么看?”
  贾仁禄道:“皇上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刘备道:“自然是真话。”
  贾仁禄道:“假话好听,真话逆耳,皇上还想听真话么?”
  刘备笑道:“当然。”
  贾仁禄道:“我军上托皇上洪福,下赖将士用命。自东征以来,下井陉,击走魏将曹洪,略定中山、常山、巨鹿、赵郡、安平五郡六十城。降张辽于邯郸,败司马懿于漳水,虏徐晃于黄泽,进围邺城。跟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攻克魏都邺城,魏主曹丕仓皇逃遁。皇上由此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敌人闻名而胆寒,望风而遁逃,这些都是皇上的长处。然而我军士卒疲劳,饥寒交迫,士气低落,实已不堪再用。如今皇上欲举倦弊之兵,顿坚城之下,势必旷日持久,情见势屈,到头来粮草不敷。倘若吴国乘我大汉与魏国相持之际出兵袭我之后,皇上粮草既缺,又腹背受敌,大事去矣。这些都是皇上的短处。善战者当以长击短,不以短击长。唯今上策,不如案甲休兵,镇抚地方,善待百姓。百姓感我军活命之恩,必牵牛担酒,犒赏三军。接着命一上将领军驻守中山郡蒲阴县,作势欲伐,恐吓幽州百姓,再遣舌辩之士捧咫尺之书,暴我所长于幽州守令,幽州各郡守令惧我兵威,必望风景丛,曹仁虽善于用兵,可是大势已去,他也不知该如何收拾,只有脚底抹油,逃之夭夭的份了。幽州即定,魏国之势愈弱,虽有智谋之士,亦不知如何为其画策,诚如是则天下之事皆可图也,这便是兵法上所说的先声而后实。”
  刘备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封文书,递给贾仁禄,贾仁禄双手接过低头一看,着实吃了一惊,问道:“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的?”
  刘备笑道:“朕数日前接到孔明来书,上面所说竟和你如出一辙,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好,这事就这么办。这出镇蒲阴的人选……”出了一会神,道:“嗯,就由令明去吧。”
  贾仁禄实在忍不住了,打了一个呵欠,刘备哈哈一笑,道:“今晚你哪也别去了,就在宫里住下。”
  贾仁禄一脸郁闷,心道:“得,这妞看来是泡不成了。”
  曹丕躲过张飞追踪之后,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一路提心掉胆,半饥半饱,终于在章 武四年正月初六这日,过了黄河进入青州界,等到了战国时田齐故都临淄已是正月十五。曹丕进城之后痛痛快快的洗了个热水澡,再经郭皇后按摩一番,精神尽复,当即御正殿,集百官议事。其时百官逃得逃,死得死,降得降,跟他一起到临淄的不过十五六人,孤零零的跪在朝堂上,山呼声听起来也不甚响亮。不过人数虽少,却总比只剩光杆司令要好很多。他能逃得性命,已出望外,虽见门庭萧索,却也不敢再嫌。当下他放声痛哭,捶胸顿足,痛斥过往的行径实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发誓从今而后一定痛改前非,从新做人。群臣不知他假意做作,好生抚慰一番。
  曹丕取出锦帕,擦掉泪水,道:“如今该当如何,不知大伙有何高见?”
  司马懿出班奏道:“我大魏虽经大难,不过尚有青徐幽豫四州,成败还未可知也。唯今之计,当遣善战之士领军镇守历城,扼险据守,敌军虽有百万之众,亦无用武之地。再遣一舌辩之士前往东吴,挑得吴汉两国反目成仇,自相吞并,到那时刘备自顾不暇,又焉能害我?”
  曹丕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就依你。镇守历城之人,虽你莫属,还请你不辞辛苦,替朕走一趟。”
  司马懿道:“臣遵旨。”
  曹丕道:“至于出使东吴的人选……嗯,就由满伯宁去吧。”
  司马懿道:“孙权顾忌良多,畏首畏尾,不用猛药,怕是不肯为了我们开罪刘备。”
  曹丕点点头,道:“要掉大鱼,须用香饵,不知仲达打算以何为饵?”
  司马懿道:“香饵我已经想好了,只怕皇上舍不得。”
  曹丕道:“只要有利于国家社稷,朕有什么舍不得的?”其实他心里是想说,只要能保住小命,有什么不可割舍的。不过这话说什么也说不出口。
  司马懿道:“孙权不甘心只拥有江南半壁,一直想要开疆拓土,逐鹿中原,可是兵力不济,屡战不逞,无奈之下,只有偏安一隅。他心中念兹在兹的便是江北淮南之地,皇上只要将豫州淮南之地割给他,他必会背弃刘备,而和我们联合。到那时我们坐山观虎斗,待孙刘两家两败俱伤之时,我军乘时而起,收复祖宗基业,直是易如反掌。”
  曹丕长眉一轩,道:“豫州淮南之地方圆千余里,刘备便是举倾国之兵也不一定打得下来,怎能白白送给孙权,那不是太便宜他了?再我们没有豫州,势力更弱,到时孙刘交攻,如之奈何?”
  阶下众臣齐声称是,纷纷附和。司马懿笑了笑,道:“臣就知道皇上舍不得。皇上请听我一言,再作决断如何?”
  曹丕点了点头,司马懿道:“如今刘备占了许都陈留,豫州淮南被孙刘两家夹在当间,腹背受敌,既便是孙吴复生,也不一定守得住。若是给刘备取了,岂不白白便宜了刘备?举非我所有之地予人,又有什么可惜的?我大魏以土地求和,可谓仁诚意尽,孙权再想两面三刀觊觎青徐之地,必为世人所不耻。吴军战力本就不如我军,又不占道理,不败何为?倘若刘备袭其后,一个不小心便有亡国之祸,孙权是个聪明人,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他一定不会背信弃义,跑来打我们。一旦刘备知道孙权得了豫州淮南之地,一定会勃然大怒,我们再乘机挑拨,两家一定会大打出手,到那时皇上就等着看好戏吧。”
  曹丕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好,就这么办。仲达你一会就将豫州淮南两地地图户籍交给伯宁,带去淮南。”
  满宠奉了圣旨,捧着地图,星夜就道,不一日便到了武昌。


第557章无妄之灾

  武昌城中,孙权早已收到消息,集众臣商议,道:“曹操当初打邺城,前后用了三四年时间,而汉将贾福犯了围而不打这个兵家大忌,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邺城,真是不可思议,奇也怪哉。”说到这里猛地想起自己打一个夏口竟也用了三四年时间,不禁面红耳赤。取过茶碗来喝了一口,道:“曹丕丢了邺城,逃往临淄。如今他已是山穷水尽,这才想起孤来,派满伯宁前来乞盟,哼,早干什么去了?现今刘备如日方中,孤不打算为此反复小人,开罪于他,打算传令各门守将,满宠来了,禁闭城门,不许放他进来。不知你们怎么看?”
  张昭道:“不知大王志向如何?是打算偏安江南,安享清福;还是打算乘时而起,问鼎中原?”
  孙权道:“孤当然不打算一直呆在江南,可是……可是……唉,想去中原,也要去得了啊!”
  吕蒙道:“这些年来我军将士积极训练攻城野战之法,已大非昔比,以此驰骋中原,臣认为应该够用了。曹丕屡战屡败,领土一块块失去,就连国都也落入他人之手,此国之大耻。如今魏国举国上下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进取中原,此其时也。请大王准臣领一支军马北出合肥,逐鹿中原,不出一年,魏国弹指可灭,淮扬青徐之地尽归大王所有。”
  孙权心中一动,可高兴不到片刻,一颗心又沉了下去,问张昭道:“你怎么看?”
  张昭道:“兵凶战危,难操必胜。魏国虽遭丧败,然尚有青徐豫扬四州之地,地险足以守,兵多足以战。若我逼之过急,必做困兽之斗,我军虽勇终究不善陆战,胜败未可知也。”
  孙权叹了一口气道:“子布之言与孤暗合。出兵若能胜,还则罢了。若是败了,劳民伤财不说,势必为他人讥笑。刘备见我军如此不济,也必蠢蠢欲动。如今他国势方张,孤如何是他的对手?此事不可造次,须当从长计议。伯言你怎么看?”
  陆逊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进取中原虽难期必胜,但这是万世一时之机,断不可失,否则大王一定要后悔的,还请大王三思。”
  孙权沉吟良久,问诸葛谨道:“你怎么看?”
  诸葛谨道:“兵凶战危,一旦败了,自彰其丑,有辱国体。臣同意子布所说,还是不可轻举妄动。”
  孙权点了点头,道:“子瑜、子布素来老成持重,所言甚有道理,出兵之事容后再议。现今满伯宁已到武昌,该如何对待,还请诸位拿个主意。”
  吕蒙道:“曹丕想要挑拨离间,唆使东吴与大汉打得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利,此人万不可见。”
  孙权缓缓点了点头,道:“孤也是这么看的。”
  张昭笑道:“大王既不想偏安一隅,便该见见这个满伯宁。”
  孙权道:“哦,见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能让孤入主中原?”
  张昭道:“曹丕势力已大不如前,此番遣使乞盟,有求于我,出于我下。大王可乘势要他割淮南之地予吴,若他不答应,不但不与之结盟,还要兴兵攻打。如今曹丕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他既担心刘备乘势灭了他,又担心大王袭其后,真可谓是进退两难。大王的要求,他不敢不答应,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坐享数百里土地,岂不美哉?再者满伯宁不过区区一介之使,大王若是见上一见,倒显得大王气量狭窄。”
  孙权微微一笑道:“嗯,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诸葛谨急道:“不可,不可。”
  孙权做梦都想得到淮南之地,其实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只不过这样的计策,虽不是下三烂,却也不如何光明正大,他不好意思当众说出来。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