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568章

清山变-第568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皇上是说?”

  “朕这样做,只是防微杜渐,省得日后李朝上下,为国系旁落,而对宗主之国有怨怼之声。先让朱洪章、胡大毛带领饿虎营北上出关,巡视朝鲜,护持李熙登位之后,把李昰应带回我大清再说。”

  “皇上料敌机先,圣明如天。但臣以为,李熙年幼,易为权臣把持,我天朝宗主上国,总要未雨绸缪才是的啊。”

  “嗯,骆秉章这话倒是说在朕心里了。不过此事先不必急,等把那个叫什么李昰应的接回国内再说吧。”

  文祥、奕等人心中大恨骆秉章,皇帝的意图很明白,就是要借此机会,染指朝鲜内政之事。大清处于宗主地位,皇帝突然有这样的心思,正要臣下劝阻,他居然不顾清议,随声附和?日后就不怕史笔如铁,难逃法家之诛?

  看这君臣两个一唱一和,奕忍不住越前一步,躬身说道,“皇上,臣弟以为此事不妥。朝鲜国自圣祖仁皇帝以来,于我天朝礼敬有加,如今……”

  “如今什么?你想说什么?”皇帝瞪着他,“你是不是想说,朕有借道伐虢之心?”

  “臣弟不敢。”

  “朕谅你也不敢。”皇帝翻起白眼儿,唇角一撇,“朝鲜之国,从前明朱洪武开始,历史地位从来就是附庸;文化传承只有泡菜。这样未经开化的一国上下,你以为朕愿意管他们吗?朕不过是看朝鲜百姓多年来受贪官酷吏盘剥,苦不勘言,这才派天兵前往,解民倒悬。顺便,也把朝鲜国上上下下的那一团虚靡颓废之气,认真的扫一扫,除一除。你相信不相信?朱洪章带兵所到之处,一定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他说,“等到朝鲜国内,民心安稳,国事底定,我天朝兵士扬威之外,更可以使东北之地,凭空而多一处天然壁垒,你们说,这难道不是我天朝之福,东北三省百姓之福吗?”

  奕几个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能够说出这样一套歪理来。有心分辨几句,畏惧前情,却又不敢。

  皇帝登基多年,声望与日俱增之外,威势更是因中俄之战的关系,爆发到了顶点,很多时候根本不允许有任何的反对声音出现,军机处与其说是赞附纶扉之地,政令所出之门,倒不如说成了承旨、写旨的官衙了。

  斥退军机处的众人,皇帝暗暗思忖:派朱洪章带兵使朝,夺了李昰应借有子为王,从旁把持国政的念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对朝鲜动用如何的手段呢?暂时还不必考虑太多,但有一个标准是不能忘记的:朝鲜这个国家不能再容留它存在于世,它不但应该是中国的属国,更应该把他变成是我大清的一部分,才不会使其有机会做出那种背恩弃主的混账事来。

  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一次所派的二人不妥。朱洪章和胡大毛两个忠心可保无虞,但若论及手段狠辣,可以彻底扑灭朝鲜国内可能存在的反对声音,不是很好的人选。

  用过晚膳,天色仍旧大亮,皇帝放下奏折,忽然起了童心,步出澹泊敬诚殿,转身向如意洲走去,距离如意洲不远处就是杨贵人的寝宫,她正盘膝坐的软炕上,哄着小小的九阿哥载泜说话。

  载泜八个月大啦,刚刚学会翻身爬行,成天精神头极大,嬷嬷、奶妈子一个看护不住, 准惹出祸事来,就是在昨天,孩子在软炕上爬来爬去,他额娘和宫中的内侍一个没有注意,从炕上倒栽葱的摔到地上,撞得嚎啕大哭

  皇帝正在皇后宫中,听哭声震耳,派人过去探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皇后还不觉什么,皇帝天性喜欢孩子,心疼得什么似的,赶忙从皇后宫中赶过来一看,可怜的小娃儿,额头撞出一个大大的血包,倒像头上长角似的。

  今天君臣议政完毕,皇帝又想起来孩子了,也不带身边的内侍,只领着惊羽安步当车的绕过花间小径,一路到了她的宫中。

  杨贵人正在和奶妈子说话,听见传唤之声,慌忙起身迎驾,“奴才叩见皇上。”

  “起来吧。朕来看看孩子,可好点了吗?”皇帝一脚踏入,床上的载泜正在把玩着七巧板,听见声音,抬头看看,混若无事一般的又低下头去,管自玩儿了起来。

  惊羽蹲下身子,帮他扒下脚上的皂靴,男子盘膝上炕,坐在儿子身前。载泜生得煞是俊美,圆嘟嘟的脸蛋儿,白皙的肌肤,六月的天气,只穿着一件宁绸的小兜儿,露出腿间小小的雀雀,真是让人爱不够的奶娃娃

  皇帝伸手,从孩子手中抢过七巧板,“不给你玩儿。”又把散落炕上的模板悉数归拢,收在手心,“这些,都不给你玩儿。”

  载泜呆了一下,嘴巴瘪一瘪,看那样子,就要哭出来了,“好吧,叫阿玛,就给你玩儿,怎么样?”

  “咕哇”载泜左右看看,根本得不到半点援助,孩子委屈不过,放声大哭起来。

  惊羽和杨贵人站在一边,一个好气,一个好笑的看着这父子两个斗法,杨贵人还从来没有见过丈夫有这样一幅孩子般的样子呢,向惊羽靠近了一点,“李姑娘,皇上,这是?”

  惊羽眼波流转,轻笑着说道,“他啊,就是这样的。最喜欢孩子,尤其是九阿哥这样,未满周岁的娃娃。贵人主子不知道,宫中大大小小的阿哥、格格,在小时候,都是给皇上这样宠溺过的。不过等大了一点,才略见疏远。”

  皇帝不理二女在一边的说话,径自抱起儿子,动作熟练的搂在怀中,低声哄着,“你还哭啊?阿玛给你唱个歌儿吧,唱个歌儿就不哭了,哦?”

  孩子不理,兀自呜咽,皇帝摇动手臂,哼唱起来,“小燕子,穿花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他所哼唱的曲调,是众人闻所未闻的,不但杨贵人和惊羽瞪起了眼睛,怀中的孩子,也不自主的停止了哭声,乌油油的眼睛带着泪花,凝视着男子,“小燕子,穿花花衣,”曲调忽然停下,他低头一笑,“小燕子穿花花衣呀?”

  孩子听得好玩,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父子两个嘻嘻哈哈,不觉时间飞快,载泜一点也不怕生,在床上飞快的挪动小小的身子,来回乱爬,不时回头嬉笑出声,一直到过了酉时,杨贵人才走过来,抱起孩子,“皇上,您也累了,不如让奴才把孩子抱下去吧?”

  “啊啊”载泜大声娇呼着,使劲从母亲怀里探出身子,伸直双臂,那样子,似乎是要父亲抱。

  “还不急呢。朕难得来一次,再和孩子玩一会儿嘛。”皇帝没有让孩子失望,又把孩子抢了回来。“你是不是很愿意让阿玛管你玩儿啊?”他低声逗弄着小小的婴儿,脸上一片爱怜。

  孩子这一次开心起来,咧开只有两颗绿豆大小的乳牙的嘴巴,嘻嘻笑了开来。

  和孩子逗弄了半天的时间,眼见外面天色渐暗,载泜打了个哈欠,看那样子,似乎是玩儿累了,“啊,九阿哥累了。”惊羽说道,“皇上,不如由奴才把他抱出去吧。”说着伸手来接,这一次,载泜没有推拒,迷迷糊糊的给她抱起,送到外面,交给奶妈子和嬷嬷抱了出去。

  皇帝同样伸了个懒腰,在软炕上歪斜着躺倒,伸出手去,“惠儿,”

  “惠儿在。”杨贵人给丈夫低声呼唤,粉面羞红的答应一声,走到他身前,“皇上,您今儿个……可是要奴才伺候吗?”

  皇帝斜斜的昵着她,“惠儿,你给朕生了个好阿哥呢载泜这个孩子啊,蛮可爱的呢”

  “泜儿是天家龙种,自然与别不同了。”

  “上一年你生产的时候,朕不在京中,心里很难过吧?”

  “皇上为国事操劳,进而不顾万乘之尊,到关外苦寒之地,领兵抗敌。皇上才是真的辛苦,奴才这一点辛劳,不算什么的。”

  皇帝挑起她珠圆玉润的下巴,端详着她,“唔,朕的惠儿,可美得紧哩。来,到炕上来。”

  “皇上,天还亮着呢?等到晚上,奴才朕伺候皇上吧?”

  “怕什么?都是一群无根的奴才。”拉着她的手,让她躺在自己的臂弯中,空出来的一只手,顺着清凉透气的衫子滑进去,握住雪白丰腻的一团隆起,一面低下头,用力吻住了她的唇瓣,丁香轻吐,和她打起了嘴仗。

  注1:有一种论点认为,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高丽人,没有名字,只有姓——碽,这是一个异体字,念共——她是元顺帝的嫔妃,后来为朱元璋掳去,生下朱棣。所以朱棣一生,喜事朝鲜风味的菜肴——特别是泡菜。

  这一点不是笔者虚构,明成祖实录中也是有相当多的记载的。




第127节惇王当差

  第127节惇王当差

  奕誴领命做了海军大臣,和沈葆桢、许庚身几个人五月二十六日动身北上,先到天津,巡视大沽炮台,然后北上出关,会同左宗棠,到金州府下辖的旅顺去,办理该地海口炮台承建差事。

  天津距离热河非常近,三日之后,众人来到天津,以直隶藩司权领总督事的胡林翼出城三十里迎接钦差大臣,隆隆的礼炮声响起,胡林翼率领直隶天津府上下跪倒行礼,请过圣安之后,奕誴笑着把胡林翼扶起来,“恭喜王爷,身担重责,皇上以海军建设大责交付,王爷这一次可是大有建功立业之机了。”

  “哪里,这都是皇上一再交付,要是说我嘛,还是宁愿做那不做事,只拿钱的荒唐王爷的哈哈”

  胡林翼等人无不苦笑,知道奕誴就是这样的口无遮拦的脾气,劝无可劝,只好不提,“王爷远路而来,请到管驿休息,明天一早,职下陪着您,到大沽炮台巡视,王爷您看呢?”

  “都行,都行。左右到了你直隶地方,一切由你安排就是。”奕誴说道,“不过,老胡,我可得告诉你,公事是公事,私情是私情,若是在大沽炮台给我看到有什么不妥之处,你可不要指望着我会在奏折中为你有丝毫隐瞒,嗯?”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请王爷放心。自斋公之下,于大沽炮台久经整修,可谓固若金汤,万无一失。”胡林翼说道,“王爷慧眼,天下尽知,若是这一次在我大沽炮台看到什么岔子,不等皇上降旨,卑职亦当羞惭而去了。”

  “你话可大吗?”

  “大不大的,王爷明天出海一见不就知道了吗?”说罢,二人相视大笑起来。

  于是,奕誴众人在天津城中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起身,赶往大沽海口巡视海防、岸防情事。名义上是大沽口一地,实际上,在这次动身东来之前,皇帝和沈葆桢就着地图,认真商议过,不但要看看大沽口,临近的北塘海口,从北塘东北方向而至滦州、乐亭、昌黎一带的清河口、老米沟、甜水沟、浦河口,再北上到山海关一线,都是这一次办差之中,要认真巡视检阅的地段。

  按照沈葆桢和奕誴的说话,“从天津到山海关一带,沿海地段绵长,港汊分歧,根本没有处处设防的道理,朝廷也找不出那么多的人分驻各处。所以只有选择敌人的舰船可能深入登岸处所,扼守要地,杜绝攒越即可。”

  “这样,行吗?”

  “卑职还记得,皇上为关外破敌,出以十字良法,王爷可知道是什么?”

  奕誴挠挠头,“可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话?”

  “正是此意了。”沈葆桢微笑着说道,“这番话用于破敌,自然是无尚之议。用于守卫各处营口,也正是颠扑不破之言。王爷请想一想,我军守住碍口,敌军猛攻数日而终不得破,折损兵将多人,是不是会有惊恐疑虑之心?而若是能够使沿途各处要险之地,均不得破的话,敌人自然也就是偃旗息鼓的折戟沉沙了。反过来说,若是有一处给敌人攻占,则敌人或者乘势猛攻,或者以间道而出,防务之事,就再无倚仗了。”

  “唔,这确实是要紧的。那要是如你所说,各处营口,派兵驻守,是不是得多派一点人啊?”

  “这倒是不必的。”沈葆桢说,“若说咸丰七年之前,王爷这话,诚然是兵家方言,但咸丰七年之后嘛,英法国人,给我大清绿营新军吓破了胆子,海战尚能骄横一时,陆战,嘿不是我说大话,英法国人,能够找到敢于踏上中国土地的陆军,就算是很了不起啦。”

  “所以我说,守口之兵,不必甚多。但以坚守炮台为主,海上路上分布水雷、旱雷,以阻挡其人进程,而陆上之兵,后路要有接应之师,更要有大队以为游击之用。临敌之际,声援稍壮,而前敌军心稳固,正是布置防务,率本此意也。”

  最后一句话奕誴听得不是很明白,但大约的意思是了解的,心中着实佩服,难怪肃顺一力推崇汉人,看沈葆桢一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