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436章

清山变-第436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呸”肃顺啐了他一口,“你少把我牵扯进来,这件事,和我没关系”

  明善大惊,这时候肃顺要撤身的话,自己和内务府一众官员,便连一个能够为他们在皇上面前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大人,您……您不能啊?”

  肃顺也顾不得和他多说,瞪起三角眼,冷冷的撇着嘴角,“少废话能不能救回你一条小命,就看你能不能抓到李光昭了。”停了一下,他又说道,“只要能够将正犯捕获归案,你们的事情嘛,总还有缓颊;若是不能,本官也就爱莫能助了。”

  “啊,是,是。大人说的是,把这个李光昭逮到才是正经事。”明善招呼文锡和成麟几个,又带上几个内务府的司员,一溜烟的冲出了朝房。心中一个劲的祈求上天,这一次到了客房,顺顺利利的将李光昭捕获,官司了结,自己若是能够躲过这一劫,接下来就上表请辞差事,这份活儿,可是说什么也不能再干下去了。

  偏偏好的不灵坏的灵,等他们到了李光昭居住的客房,听掌柜的说,一个时辰之前,李先生出店而去,据说是拜访几个朋友。命人打开他的房门看看,入店时所携带的衣物、箱笼都摆放在墙角,那副样子,倒似乎真的是出门办事,等到晚来还会回房休息似的。

  明善难得的明白了一次,命人打开箱笼,认真翻找,只是一些随身穿用的衣服,银钱细软全无踪影,“好个王八蛋居然用金蝉脱壳之计。”明善恨恨的骂着,回身吩咐,“到门口去看看,富廉来了没有?”

  文锡出去,外面人喊马嘶,一片喧阗,一乘蓝呢子官轿停稳,正是富廉到了,“给提督大人请安。”文锡赶忙迎过去,先一步跪倒行礼。

  “这是怎么回事?刚才内务府的人来我衙门,说是皇上传下口谕,要捉拿犯徒李光昭,可是真的?”

  文锡心中恼怒,暗骂富廉不会说人话,还有人敢假传圣旨吗?只是此刻不能得罪他,陪着笑答说,“大人,请和小的进去,您就知道了。”

  半个时辰之后,北京城中缇骑四出,顺着九门分别冲了出去,弄得过惯了安稳日子的百姓交头接耳,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大变故。

  第148节

  虽然连着两天的时间,连同九门提督府,带大兴、宛平两县的差役四处寻访,侦骑顺四面八方的官道追出去二百里之远,终于还是没有寻获李光昭,他像蒸发了一般,踪迹不显。

  李光昭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已经贻笑大方,只不过议论不一,有的说,皇帝到底年轻,似此破绽百出,形同儿戏的报销,居然也会相信?有的则责备军机大臣,象这样的案子,竟任令其演变至今,几乎引起涉外纠纷,不知衮衮诸公,所司何事?

  皇帝也很有些失悔,李光昭不过一介草芥之民,却没有想到,内务府诸人畏惧天威,生恐为办砸了差事招至重谴,故而拼了命的想捉住李光昭,将往来所有罪责,都一股脑的推到他身上,以求自保。他叹了口气,今儿个已经是六月初八,明天就是自己寿诞的正日子了,偏偏赶上这时候,闹出了这样一本戏码?

  考虑了片刻,皇帝低头看看下面跪着的军机处几个人,“李光昭,还是没有下落吗?”

  “奴才惶恐。”载垣碰头答说,“李光昭为人甚是狡猾,自知难以躲过皇上如炬法眼,早早隐匿其综,奴才想,如今该犯早已经逸出罗网之外了。不过,奴才已经以公事知会沿途各省,一经缉拿,即刻解送到京,届时将其明正典刑,以为天下人效尤。”

  “内务府的这些狗才啊,哈”皇帝负气的哼了一声,“都是一群糊涂虫居然什么事都要朕来耳提面命?载垣,你份责是管着这些奴才的,让他们以后做事多多上心,别听见什么好话,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是,奴才今后一定详加料理,认真管束,再不敢以卑微之事,上贻君忧。”

  文祥觉得这时候不宜为李光昭一个人搅了万寿节庆的欢喜氛围,在一边插话道,“皇上,明天就是皇上大喜的日子,更是万千臣民大庆的日子,请皇上稍息雷霆,圣心垂念万民,又何必为李光昭一介刁民动了肝火?想来他身在天朝之内,还能够长翅膀飞出国门不成?”

  “罢了,”皇帝从善如流的点点头,“不必为李光昭搅了朕的心思。等一会儿还要到廓然大公赐宴、赏戏, 还是说正经事吧。”迟疑了片刻,他说道,“肃顺这几年来,在山西那边的差事做得不错,朕想,以一介旗下的奴才,又不曾读过多少书,能够在两年之内,使晋省民情大治,屡立功勋,也算是不容易了,嗯?”

  “是,”载垣第一个碰头答说,“奴才不敢欺瞒圣主,肃顺与奴才交从甚密,出京任职外省这数年中,每年回京述职,奴才都要到他府上去,向他聊致祝贺之意。肃顺对奴才说,他所能有些微功劳,都是上蒙皇上指点,下靠臣僚用命所得,他自己嘛,未敢居功。”

  “话是这样说,但朕总觉得,就让他这样留在山西,有些屈枉。更兼以内务府也早到了该整治一番的时候,你们说说,是不是应该将他内调入京,专司其事啊?”

  皇帝的语调是在问讯,但内在的涵义却是所有人都听得出来的,文祥虽然和肃顺当年有过很大的一场不睦,也知道若论起革弊的勇气,旗人中还真是很难有出于其右的,当下跪在一边,沉默不语。

  “那就这样定下来吧。”皇帝等了片刻,见无人说话,当即决定,“山西那边的事情嘛,着内阁学士,赏戴二品顶戴张集馨去。还有,此事暂时不必落于笔端,朕亲自和他说。”

  “喳。”看皇帝没有旁的吩咐,载垣第一个碰头跪安,缓步退了出去。

  六月初八是暖寿的日子,先在廓然大公的正殿双鹤斋赐食,是晚宴。六月初九万寿正日,皇帝一早起身,先到供奉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御容的绥成殿行礼,然后临御正大光明殿受贺。

  内设了卤簿请驾,丹陛大乐,以皇子和亲王、郡王为首,贝勒贝子、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文武大臣、翰詹科道,一律蟒袍补褂,各按品级序列,在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鸣赞之下,雍容肃穆的‘庆平’乐章之中,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庆贺大礼。

  午时赐宴,仍旧在双鹤斋。皇帝升座、赐茶、进膳、赐酒,不断地奏乐、不断地磕头,等这些仪注完毕,个个汗流浃背,委顿不堪,最好回到私寓,解衣磅礴,好好凉快一下。无奈这是办不到的事,赐宴以后,赐入座听戏,回头还有赐食、赐文绮珍玩,许多的荣宠,不能走也舍不得走。

  群臣如此,皇帝也觉得很无奈,但这都是朝堂仪注,更是他大喜的日子,即便再有不顺,亦要咬牙坚持。就这时,皇后身边的李莲英来请驾,说皇后和妃嫔,还有大阿哥、大公主都等着要替万岁爷上寿。

  “知道了”皇帝命人伺候着换了轻纱便衣,起驾去受妻儿家人的祝贺。

  起驾到了慎德堂的正屋中,皇后以次,所有的妃嫔都到齐了,珠冠凤衣,一律大妆。几个阿哥和公主是早就被教导好了的,一见皇帝,便纷纷迎了上来跪安,用满洲话恭贺吉祥。然后等皇帝升了座,皇后又领着妃嫔行礼。天气酷热,盛妆的后妃,被汗水蒸发得粉腻脂香,却越显得唇红面白,分外娇艳,好看倒是好看,皇帝却于心不忍,吩咐一声:“都去换了便衣吧”

  好在各人的宫女都带着衣包,又多的是空闲不用的房屋,不妨就在附近更衣,只有皇后回寝宫去换。

  等皇后回到廓然大公殿后的戏园,皇帝紧接着也驾到了,进过果盒,随即传旨开戏。宫中年节喜庆,照例要演‘大戏’,那是乾隆年间传下来的规矩。凡是‘大戏’,不重情节,讲究场面,神仙鬼怪,无所不有,万寿节的大戏,总名‘九九大庆’,其中再分麻姑献寿、瑶池大宴、海屋添寿等等节目,几乎把所有关于寿诞的神话,都容纳了进去,只见满台的王母娘娘、南斗、北斗、寿星、八仙、金童yu女、天兵天将,一个个服饰鲜明,形容奇特,齐声合唱着天下乐、太平令、朝天子、感皇恩之类北曲的‘牌子’,载歌载舞,热闹异常,这是在平日里看不到的。

  乾嘉的盛况,早已经多年不再复见,这虽是内务府的一片‘孝心’,但皇帝于大饱眼福之余,内心不能没有感慨。大戏完了,接演皇帝亲点的寻常轴子杂戏。时届申初,开始晚宴,皇帝独据正中金龙桌围的大膳桌,皇后带着五阿哥、大公主坐东边第一桌,西边第一桌是佳贵妃、瑾贵妃,各自带着大阿哥、二阿哥、二公主等;其余妃嫔,两人一桌,按照位分高下,册封先后,在东西两边,依序入座。太监传膳,宫女打扇,殿内殿外伺候的人,有两三百之多,但趋奉行走,声息全无,戏台上的唱词科白,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

  所有的后妃,都觉得这是最享受的一刻,皇帝眼睛向左右看看,心中也大觉满意,转首点头,六福赶忙凑了过来,“主子,有什么吩咐?”

  “肃顺在哪儿呢?”

  六福瞪起眼睛向下面看过去,满座都是赤红顶子,根本分辨不清,“容奴才下去传他过来?”皇帝点点头,没有说话。

  六福转身到下面,径直到外省督抚进京祝暇的班次中去找,果然,一寻就着,和他耳语了几句,肃顺起身,跟着他到了楼上,跪倒请安之后,贴近了一点,“主子,有什么事吩咐奴才去做?”

  “你几时回任?”

  肃顺一愣,“奴才本来想,万寿节后,六月十二日出京……”

  “别等那么晚了,明儿个你就回去。”皇帝说道,“到省之后,把明年的事情交代一下,然后即刻回来,暂时到内务府任职——替朕好好管教管教那些无能的混账”

  肃顺心中大喜,却又有点莫名其妙,“是。奴才自当为主子分忧,只是,晋省之事……”

  “山西巡抚之任,朕已经和军机处几个人商议过了,另外会选派旁人接掌,你就不必管了。”皇帝说道,“到山西之后,把差事交代清楚了,就赶紧回来,这边,朕还有差事等着你呢”

  肃顺心中满足的叹了口气,恭恭敬敬的碰下头去,“喳,奴才都记住了。”




第四卷

第1节 拆烂一笔账

  咸丰十年的六月十六日,欲雨不雨,是个郁热得让人很不舒服的日子,皇帝的心情和这样的天气一般,只觉得一股抑郁之气,难以宣泄。

  听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肃顺把这一年来整治内务府往来积弊案子的成果奏报一番,更让人焦躁欲狂,“真是混账仅只是内务府御膳房一项,只是在采买材料一项上,就多花了三五百万两银子?”

  “是,奴才疏爬之下,不胜骇异。开始的时候,还当是奴才看错了,后来……还是问过奴才府上的厨子,又亲自带人到市集上走访一遭,方知详情。”肃顺说,“便说猪肉一项吧,宫中各房每日用度,总是在三五十头之多,经由奴才访查之后得知,市面上所见活猪一口,不过银钱十五六两,而宫中御膳房所用的,却是每头七十三两。仅此一项,每日就要多花出一千余两银子。其他……”

  “不必说了。”皇帝快速的打断了肃顺将欲出口的奏陈,“怎么现在宫中一天就要用到这么多的猪肉吗?”

  “是。宫中所用,各房俱有定例。而且,而且……据奴才所知,浪费非常严重,一口猪,用不到三一之数,其余所剩,或者舍弃,或者为其中刁奴,转手贩卖肉贩,以为牟利。”

  皇帝缓步从御案后面转了出来,背负双手,在养心殿中来回踱着步子,“本来,朕还以为,内务府这些人,不过是为人蒙蔽,本性倒称不上多坏,现在看来,竟似乎是高估了这些人的品行”

  文祥躬身答说,“皇上,何必为这些下溅的奴才动怒?料来这些人家业俱在北京城中,只要皇上一道旨意,将其逐一以国法惩办,也就是了。”

  “肃顺,你是军机大臣,又领着内务府大臣。你怎么说?”

  “奴才想,内务府可算是皇上的家奴,而这些人身为奴才,哄瞒主上,侵吞主子的私财,不论到了什么时候,这都是无可恕过的大罪。应该从重处置。”

  肃顺说道,“至于奴才,蒙皇上启用,以内务府大臣职衔相交,一载以来,未曾早日洞察其奸,奴才自知有过,请皇上恕罪。”

  “朕本来想,过了三十万寿节庆之后,即刻启程西行,如今看来,又要拖延上一阵喽。”

  听皇帝语出负气,众人赶忙跪了下来,“臣等述职无状,请皇上恕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