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390章

清山变-第390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循例唐宋,亲王礼绝百僚,后来简化了一点,却仍是要磕头。奕也不推搪,受了他一礼,然后把他扶了起来,“荫轩(徐桐字豫如,号荫轩),多日不见,你也清减了。这一次桂省之行,很辛苦吧?”

  “多承王爷垂问,职下一点也不苦。”和奕寒暄了几句,又给周祖培碰头请安,命下人奉上四色礼物,他此来本来还想给师母拜年,不过现在奕在坐,这件事暂时押后了。

  宾主几个人重新落座,再一次有丫鬟捧上茶水点心,周祖培给徐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陪着王爷说话,自己命下人准备午饭、酒菜,要留两个人在府里用饭。

  刚刚把下人打发出去,门上来报,“老爷,有客人到了。”

  “是谁啊?”

  “不知道呢来人没说名字。”门上把德馨的话重复了一遍,周祖培斥道,“你怎么这么糊里糊涂的?连客人的名字都不知道吗?”

  “不知道呢来人不说,小的看今天是元旦,也不好多问,哦,他还带着孩子来的呢”

  带着孩子?周祖培楞了一下,“可有女眷?”

  “这倒没有。”

  “让他们进来吧。”

  载滢给德馨领着,一路蹦蹦跳跳,像一只快乐的地老鼠,离得还远,就高声呼喝,“师傅,师傅”

  周祖培觉得声音听起来无比熟悉,回头一看,大大的吃了一惊,“二阿哥?”

  载滢到了廊下,嬉笑着躬身行礼,“师傅,学生给您和师母拜年来了”

  “哎呦”周祖培快步跑下台阶,将他小小的身子拢在怀中,“可冷吗?小主子,您怎么……到老臣府上来了?”

  “不冷的,不冷的。”载滢笑着说道,忽然手一扬,想起来什么似的,“周师傅,有旨意”

  “哦。”周祖培赶忙从地上爬起身子,“二阿哥,容老臣到厅中摆下香案,恭聆圣训。”

  “不要的,皇阿玛说了,不用周师傅跪听。”

  “是。”皇帝有口谕,周祖培不敢违逆,恭恭敬敬的站好,听载滢用一条清亮稚嫩的童音宣读圣谕,“皇上说,朕以仁孝治国,天地五伦,师恩深重。及于朕躬,亦从不敢有片刻或忘。即以咸丰九年起,派列位阿哥,代朕到府上,为师傅聊致新年祝福。着各位师傅毋庸多礼,钦此”

  “臣,周祖培,领旨,谢恩。”

  皇帝的口谕,一个字也错不得,载滢背诵完上谕,笑着伸出小手去,学着大人的样子拱了拱,“周师傅,皇阿玛的旨意,您可不要违背哦?”

  周祖培苦笑点头,“老臣不敢。”拉着孩子的手,一路向厅上行去,一边走,一边弯腰和他说话。

  “六叔?”眼见到了厅口,载滢人小眼尖,一眼看见奕含笑站在门口,孩子欢呼一声,挣开周祖培,快步跑了过去,到了阶上方始站住身子,“六叔?侄儿给六叔请安六叔,您怎么也不到上书房来了?侄儿都想您了。问堂兄,他也不说。”

  奕心里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他担着的上书房总稽查的差事,为了这一次的变故,也给皇帝毫不留情的免了,微笑着扶起孩子,看他跑得一头的热汗,给他擦了擦,“这大冷的天,怎么自己一个人出来了?身边的下人呢?”

  “在后面。”就在这一会儿的时候,周祖培和德馨几个也到了,载滢回头说道,“周师傅,阿玛说了,还要给师母拜年呢”

  “哦,哦。‘周祖培答应着,和奕告罪一声,由二阿哥身边的两个小太监陪着,向内院走去——内中的女眷居住的地方,德馨自然不能跟从,在厅中陪着奕几个人说话。

  过了片刻,周祖培一个人回来了,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王爷,久等了。”

  “怎么了?有什么事这么高兴?”

  “二阿哥真正是天资聪颖,到内院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就装满了一口袋的红包利是”周祖培真诚的笑着,口中说道,“山荆身边没有孙儿,看见这样一个孩子,欢喜得什么似的,若不是知道是皇子,只怕今天晚上就要留在府中过夜了。”

  奕想象着一大家子的女眷中,多出一个聪慧漂亮的小娃娃,亦自失笑。

  周祖培笑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不过碍着徐桐和德馨在场,不好开口,暗中给徐桐使了个眼色,后者识窍的起身,向两个人告辞,周祖培也不挽留,向外送了几步,命人开中门,转身回去了。

  这一边,奕摆摆手,示意德馨暂时退下,等二阿哥回来了,再传他上来,德馨自然不敢反抗,乖乖的退了出去。

  看厅中没有旁的人,周祖培笑着说道,“王爷,天赐良机啊”

  “怎么说?”

  一直到了下午的未申之交,载滢才回到圆明园,皇帝当然已经返驾回万方安和了,二阿哥到了殿阁门口,报名而入,皇帝正等得不耐烦,虽然面上不说,但自己的骨血,平生又是第一次出宫‘办差’,做父亲的,又岂能不担心?

  听说他回来了,立刻传见,“儿子叩见皇阿玛。”

  “你是几时出宫去的?”

  “回阿玛话,儿子是早上巳时整出宫的。”

  “现在呢?”皇帝一指外面的天色,“你看看,天都快黑了就是不提你身为皇子,出外游逛一整天的时间,给人家知道了,耻笑天家血脉,没有教养,只说你额娘、母后在宫中为你担惊受怕,……你个不孝的东西”

  载滢吓坏了,乖乖的跪在那里,心中又恐慌,又委屈,孩子在上书房学习良久,懂得规矩,不敢大声分辨,眼泪却止不住的落了下来,“儿子……儿子以后再也不敢了。请皇阿玛恕罪。”

  看孩子吓得哭了起来,皇帝心中一软,放缓了语气问道,“差事办得怎么样了?都去到哪一位师傅的府上了?”

  载滢把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在周祖培府上耽搁的时间并不很长,因为还要到倭仁和翁心存府上去,孩子也顾不得吃午饭,早早的就要告辞,奕似乎是怕孩子路上出什么危险,主动提出,要带着他一起办差。

  于是,叔侄主仆几个到了倭仁府上,到了翁心存府上,若是只有载滢一个人也就罢了,传旨、拜年、请安、拿上红包利是,转身走人,用不到很长时间,但有奕作陪,便不得自由了。

  听载滢大约的把经过说了一遍,皇帝苦笑点头:老六的盘算瞒不过自己,定然是想借孩子的口,为他做一番不明言的求恳心声了想通了这一节,皇帝心中叹息着摆摆手,“先到你额娘和母后房里去吧,她们都等你等得极了。”

  “阿玛?”

  “去吧,去吧。”打发儿子出去,皇帝有点发呆的坐在那里,奕诚然是有过,但自己的处置是不是也太过决绝了一点呢?年终封衙之前,百官随班祝暇,这样的时刻,自己也把奕的名字勾掉,不让他和自己见面,就是不说兄弟之情,只论君臣之谊……

  思忖了片刻,左右没有办法,他也懒得多想,吩咐一声,“着瑰嫔今晚在谌福堂伺候。”随手拿起一本折子,翻看了起来。




第105节文介入值

  第105节文介入值

  正月十八日,各部开衙,军机处也开始正式入值。自从咸丰八年九月以后,一个亲王,一个大学士被贬被杀,弄得这个朝中第一枢廷之地,居然变得冷清了下来。

  这还不算,军机处一满三汉,载垣不提,只是以旗人王公之尊领班,平日伴食而已;剩下的三个人,表面上一团和气,暗中却是互不相容,尤其是以孙瑞珍和翁心存各自领袖南北,**对峙,越演越烈。不过彼此一朝为臣,皇帝于这种事情早年有过上谕,总算还是维持着彼此的脸面,到上一年的年底,终于因为一件事情而表面化了。

  事情的起因是在咸丰八年的十月间,照例是京中各部‘京察’之期,其中由吏部改调刑部任职郎中的翁同书京察为一等。

  这件事给了孙瑞珍以可乘之机,邸抄发出之后,他请袁甲三、李鸿藻过府,商议了数个时辰之久,到了第三天,两个人分别上了一份奏折,以《大臣子弟不宜破格保荐》为名,弹劾翁同书的京察一等所来不正。

  袁甲三认为,翁同书京察一等,非例所有,折子中详细列举了刑部京察的种种规制,说刑部京察,向以律例管提调、秋审处坐办列入一等(也就是俗称的八大圣人),如提调坐办中有主事,则取各司正途出身掌稿郎中或员外郎补其数。从未闻不提调、不坐办,不正途而得京察一等者,有之,则‘自军机大臣翁心存之子翁同书始。’

  接下来他引用乾隆年间刘统勋疏请裁抑大学士张廷玉亲族的故事,以为刘统勋防微杜渐,不独‘为国家保其法,亦为张廷玉保其名’,又说,‘翁心存诚非贤者则已,诚贤则奈何使天下之奔竞夤缘者,援其子弟之事以为口实哉’?最后建议将翁同书的京察一等‘饬部更正’,也就是取消。

  就事论事而言,这番话说得不为无理,只不过,这份折子所攻讦的对象,并不是赵光、郑敦谨等刑部堂官,而是借此事,打击曾国藩和翁心存。翁同书是翁心存之子,而刑部是曾国藩所管的,这样的折子上达天听,自然引发了很剧烈的动荡。

  皇帝拿到折子,认真的想了想,大约能够猜出内中的一番意图。军机处接连去了两员重臣,开年之后自然要增补一二员,朝中已经开始出现了皇帝‘重汉抑满’的流言。所以其中一个,是一定要补一名旗人的,而另外一个汉人的人选,就有点麻烦了。

  若是再补充进一个南地的汉缺官员,孙瑞珍受不得数面而来的夹击,必有辞去之意——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其实,就是没有袁甲三和李鸿章所上的这样一份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弹劾,内在含义却是在提醒自己的折子,他的心中也不会再挑选一名南地汉臣了。

  能够入值军机处的重臣人选不会很多,户部一个阎敬铭、都察院一个袁甲三、再加上一个翰林院掌院学士许乃钊——因为上面的原因,祖籍浙江的许乃钊很快就为皇帝放弃了。但剩下来的两个人,该选谁好呢?就在皇帝犹豫不能决的时候,阎敬铭上了一份折子。,

  骆秉章四月上任,五月真除,在他上任之前的咸丰七年,上任直督纳尔经额就已经开始命人在治下详细勘验,最终报请朝廷批准,和英国人商定,开始勘定界址,要修建一条从保定直达北京的铁路——在北京这边的车站,选在了通州——全长在四百三十余公里左右。

  不料事情尚未底定,两国战端骤起,英国展开撤侨行动,工程人员纷纷离开,纳尔经额很无奈,这件事拖延越久越糟糕,没办法,只好行文朝廷,请总署衙门出面洽商,希望能够为工程找到下家,也好免得前期花去的银子,不至于落到水里。

  总署衙门负责出面,和各国会商一番,谁知道各国畏惧兵凶战危,哪一个也不敢插手其间,一直到了战事停止,看看没有什么接踵而至的危险了,美国公使哈利·赫尔曼出面,准备将这件事托过来,交给和自己多年交好的国内的一家公司。

  不想横生枝节,当初那一家英国公司眼看着局势平稳,又从香港赶到了保定,面见总督大人,要求重新开始彼此的合作。

  纳尔经额自然不能答应,认为前期工程未完,英国方面撤侨而走,双方的关系已经了结,哪有回头再来的道理?再说,此事已经请总署衙门出面料理,奕也派人从京中寄来信函,内中告诉他,美国公使出面为之解决了麻烦,用不到多久,来自美国的铁路公司代表就将抵达中国,届时再行商讨合作事宜。若是自己这边回头吃草,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日后如何为官为人?因此,纳尔经额一再拒绝,言辞相当严峻。

  而英国人的理由是,临时撤走工程技术人员,并非是英国人有意毁约,只不过是出于不可抗力的缘故,不得不尔,如今眼见并无障碍,回头要求中国人重新履约,不能算是自己的不对。

  从他这里找不到出路,英国人无可奈何,只好派人去北京寻求援助。这时候,以外相在中国负责两国谈判的格莱斯顿爵士尚未离开,就势将此事向奕做问讯,希望能够满足英国铁路商人的要求,还是把工程按照当初签订的合同,交给英国人来操作。

  奕也很觉得为难,为了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份大单,美国人,包括美国公使赫尔曼先生在内,几次宴请、招待总署方面的各色人等,只是为了拿下工程,自己口头上也答应了,如今英国人在谈判桌前又提及此事,如何推拒呢?

  眼见到了谈判后期,仍自拿不出一个解决之道来,奕没有办法,只好奏报皇帝,恭请御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