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353章

清山变-第353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如我和儿子、媳妇他们一起到任上去?左右也可以每天 看看孩子们?”

  还不等大人说话,崇实那已经三岁大的女儿立刻欢呼开来,“好棒啊太太,您也和孙女一起走吗?”

  “闭嘴”崇实呵斥了一声,“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

  女儿瘪瘪嘴,站到奶奶身边,“太太,阿玛说我?”

  “不怕的,等一会儿我说他就是了。”老太太瞪了儿子一眼,拉着孙女的小手,仍自由丫鬟服侍着,转身出去了。

  经过这一番折冲,椿寿的火气大为消减,“你回任之后,准备怎么办呢?”

  “儿子想,总要秉承圣意,把道台衙门中种种往来迎送、馈赠、吃请之分好好煞一煞。旁的衙门,儿子职分所在管不到,但儿子所管的衙门,一定要好好管一管。”

  “你能够这样想,自然是极好。不过,也不要仗着皇上倚重,就胡乱伸手,不该你管、你问的,便是闹得沸反盈天,也不要去过问——须知,在官场上从来就是留下恶名容易,转头市恩却难啊。”

  “是,儿子都记下了。”

  父子书房畅谈良久,晚来用过餐饭,各自回房休息,准备第二天早上起来,向父母辞行,一家人就要南下回省了,不料崇实听红莲说闲话的时候说起,阿玛这几天以来,多见苦恼之色,似乎有什么烦心之事?

  “哦?你是怎么知道的?”

  “妾身啷个晓得呦?”红莲说一口很不纯正的官话,经常带出一些四川方言来,“只是听额娘啷个说的。为什么,可不敢问。”

  崇实心中惭愧,自己几时变得如此自私了?让老父为自己的事情担惊受怕,于老人家的心事,却一无所知?若是始终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身为人子,势必不能轻车上路,不闻不问,左右还有时间,就在省城多留一天吧。

  打定了主意,和红莲说了几句,红莲无所不从,“妾身自然全凭老爷做主。”

  第二天起床,到堂上给父母请安,父子说了几句话,崇实问道,“阿玛,儿子想多住几日。”

  “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是,儿子听红莲说,阿玛近日来愁眉不展,似乎有太多心事积压,不如由儿子为阿玛分担一二?”

  “你又糊涂了这里是山东,不是四川,你能够给我分担什么?”

  “老爷,话不是这样说的,所谓上阵父子兵,孩子有这份孝心,就让他为老爷想想办法,也是好的嘛”

  椿寿半晌默然,“好吧,你终究是在主子身边多年的,皇上的脾气,你知道得最清楚,若是由你从中献计,比之旁人瞎子摸象,总要有脉络得多。”说着话,他摆摆手,吩咐听差,“到衙门里去,请辛阶兄过衙议事。”

  就着这片刻的功夫,椿寿向儿子解说了一番——。

  原来,椿寿忧烦的是为了上一年皇帝巡幸江南,驻跸山东德州,码头、跸道、行宫、殿阁、花园、一切供奉花销,总数不下四十万两银子。而皇上南幸之前,早有上谕:‘沿途不允许各省大员假借南巡之机兴以土木,只可将原有行宫殿阁略加修饰’。虽然皇上是这样说,但各省份应迎驾的官员,又有几个有胡林翼那样的胆识和魄力?依旧是耗费靡辸,争相报效。只是其中有一节,内务府、户部因为上谕在在,对各省为迎驾而花用的银子,根本不予报销,只能是在各省自行解决。

  若是在往年,四十余万两银子立上一个名目——诸如‘起身炮’,‘倒炮’,‘太平炮’——便轻易可得,不过自从咸丰四年,国家推行商课,并予商民以‘见所属地方,有种种非法杂支各项,俱可到上属衙门呈控’之权以来,官员心怀畏惧,生恐为几两银子坏了前程,轻易不敢重操故伎,这笔银子的来处,也就成了不大好解决的难题了。(注1)

  椿寿说到一半,劳崇光的轿子抬到抚台大门,父子两个暂时停止交谈,亲自迎接,“给老前辈请安。”

  “哦,是白水小兄啊?”劳崇光也大约知道崇实这一次回京述职,给皇帝痛斥遣返,闹得很是失面子,不好多谈,和他打过招呼,向抚台大人行礼,“见过大人。”

  “来,辛阶,到堂上说话。来人,准备茶水点心。”招呼着他到了堂上,彼此落座,崇实在一边作陪,椿寿解释了几句,随后说道,“辛阶兄,犬子愚钝,不过老夫以为,他总是皇上身边近人,主子的脾气,比外面的人更通晓一二,不如就让他从旁筹谋一番?”

  劳崇光也很觉得为难,他是一省藩司,专管钱粮、人事二端,为了迎驾亏空的这些银子,几次和府中的清客幕僚共商,也是彼此纷繁不定,莫衷一是。处理的办法有两条,第一是派人上京活动,最好能够疏通内务府的路子,争取以旁的途径,销账了事,还有一种意见,就是在一年所收的厘金、河工、堤工中各自挪借出一部分来,不足之数,命各府县派人下去乐捐,特别是那些府城内的大商家、大店铺,把商业协会联合在一起,要他们暂时支应,度过难关。

  劳崇光认真想想,都觉得不好,内务府的路子不说能不能走得通,只是要打点这些人,怕就不是三两万两能够了事的;挪借更是不好,数年以下,各项银钱征缴、解运到京,都是有差不多的常数的,骤然减少,朝廷追问下来,如何搪塞?至于第三条,更是大大的不妥。商户如今再不是那些可以为官府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弱民了,正好相反,商课推行之后,只要是税丁、胥吏行事之间稍有不恭、不公之处,这些人就联名而告。

  虽然吏治大清,但相应而来的,是各府县衙门公事堆累不绝,特别是在鲁小赶闹市,为刘滋才借题发挥,重重的惩处了县内刁蛮混横的税吏之后,省内所辖各处,无不挤满了来告状的商民百姓,官员公务忙个不休,一个个叫苦不迭,奏报到省里,椿寿和劳崇光商议了一下,一旦心软弛禁,只怕刘滋才所下的功夫全数都要付诸东流了不如硬下心肠,辣手处置——左右用不到多久,那些税丁看上峰无半点通融余地,当不再敢于借公务之便,为非作歹了。

  果然,一省之长行政之间实事求是,下面的人也就不敢疲滑对待,到了咸丰六年的时候,山东省内风气为之一变——各府税官,便如同前朝天启年间的田产一样——昔为富之基,今为累字头了。一县之中,若是谁给派为税丁、巡检,简直像死了亲爹一般的愁眉不展。而商民状告税吏行为不检的案子,也不闻久矣。

  若是听从幕僚所说,从商人身上榨钱,只怕还不等银子榨出来,自己和椿寿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左右想不出对策,戈什哈来报,“抚台大人请大人过衙议事。”

  听劳崇光把府中清客所献三策逐一托出,并把自己的担忧讲明,崇实深深点头,“老前辈所言极是。以上三条,晚生看来,皆不可用。”

  “那,你说怎么办?”对自己的儿子,椿寿没有商民顾忌,大声问道,“难道就放着这个窟窿在那里吗?几时才能填上。”

  “阿玛,不要着急,儿子倒是有两个办法,可以缓解。第一,不妨从省内照例截留的银子中,拿出一部分来,并向朝廷请旨,分期填补。”

  这个办法劳崇光也想过,省内藩库每年都有一笔所有应缴款项上缴国库之后,截留下来的银子,数量虽然不多,但支应这一笔窟窿,总还是做得到的,唯一的问题是,这件事要想瞒过各省道御史,千难万难,一旦为人发觉,弹章封奏而上,就是不了之罪,所以错非到不得已,不敢如此行事。

  他紧接着又问,“那,第二条办法呢?”

  崇实笑了一下,“就是请阿玛上表朝廷,将此事向皇上和盘托出。”不等两个人发问,他自己解说了下去,“皇上最恨臣下取巧,又天生仁厚之主,只要阿玛能够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繁苛,皇上定将从宽处置,不予追究的。”

  这个办法是椿寿和劳崇光没有想到的,劳崇光凝视良久,突然击案称赏,“好一个和盘托出与其遮遮掩掩,不如痛陈往日,左右往来花用,俱有账目可循,都是为阖省上下孝敬皇上之用——朝廷就是派人来查,省里也自不惧。”

  椿寿却还有点担心,“只是,辛阶兄,上一年皇上南幸之前,早有谕旨,不允许各省大肆花销,以为迎驾。我们今天上表请罪,这 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怕是跑不掉了吧?”

  “这一层阿玛毋须担心,桂燕山在任上多方承办皇差,银子花得还少了吗?”崇实是不以为然的神色,“皇上不是没有说什么吗?正如劳大人所说的那样,银子都是用到该用的地方,又不曾有一文入了官员的个人腰间……”他突然停顿了一下,“阿玛,您真的不会将银子……?”

  椿寿和劳崇光相视苦笑,“你这惫懒小子,居然也敢拿阿玛打趣吗?”

  帮着阿玛拟好折本,命折差送上北京,崇实这才放下心来,向父母辞行,携着红莲和一双儿女,顺水路南下回任去了。

  注1:“……起身炮,倒炮,太平炮……”这是清朝官场上例行的几种陋规。简单的说,官员即将离任,行以减价勒税之法,名为起身炮;官员到任,减价催税,名为倒炮;还有既不是离任,也不是到任,只是散布谣言说,官将离任,差役遍传乡里,欺骗老百姓去完税,名为太平炮。

  以上种种,都是官员敛财的手段,繁剧地方,放起身炮一次,可得万金或五七千金不等。而所得税款,大都入了个人腰包。




第73节坐而论道

  第73节坐而论道

  第73节

  谢罪的折子呈上去不久,就有了要求山东四省彻查省内官仓实际储粮情况的谕旨。

  听完唐树义的话,椿寿摇头笑道,“若是为亏空银两,皇上能够不以我等所行为非,宽仁以待的话,粮仓兴储,则是在咸丰四年就已经操行启动,四年以来,天下各省雨水丰泽,五谷长势极好,又如何砌词推诿?”

  “也不妨事的,左右大人履任不过一年,便是省内公务,略有不谐,大人也不过失察而已。”唐树义说,“更且说,如今省内各处粮仓,是虚是盈,还要就地看过之后方才明白。不如会同省内各司道,到下面具体看看,再做决定?”

  “也好,不过还是要招劳辛阶来问问清楚再说。”

  把劳崇光再次请过府衙,问及粮仓虚盈之情,后者拍着胸膛保证,“各府粮仓,俱皆丰满,司里可以作保。”

  “既然这样,那就甚好。请老兄下去准备一番,三天之后,我等从济南启行,到兖州、泰安、东昌等地粮仓现场一观如何?”

  “大人若是有意的话,职司愿意作陪前往。”

  “那好,三天中之后,我们先到兖州府走一趟。”

  兖州当年是省内仅次于济南府的第一大府城,下辖三州,二十六县,到了雍正、乾隆年间,多加整理,分离出去一部分所属州县,到如今仍然是治下大府城之一,建于咸丰四年至五年之间的泗水、阳谷、寿张各县内的三处粮库,原本建有粮仓,又新建粮仓一百二十一座,若是充满压实的话,可以存粮七十六万八千余石,足够这一府治下的百姓八个月的果腹之用。

  由劳崇光、兖州知府刘滋才、山东督粮道多慧等人陪着,椿寿在泗水县城外的粮库走了一圈,亲自阅看,并命人打开仓廒,眼见确实是充实麦米,才算放下心来,满意的一笑,“渔古兄,果然是仓廪充实,令人赞佩,不负皇上以一府相托之重——做的好”

  “职下不敢,卑职感念天恩,行事之间不敢苟且对待百姓,更不用提那等敲筋击髓,从中侵鱼,行那天理不能容之事了。”

  “仓粮存储,首在洁净。一旦发现有雨水侵蚀破损处,即刻行文,责成修补,否则,小患变大,后果不堪设想啊。”椿寿回头看着多慧,问道,“多大人,每月旗营支应饷粮,以何种为先啊?”

  “往年满营兵糈,尽数要支以米麦等物,不过自咸丰四年起,各省粮米大熟,市价平缓,反倒是料豆歉收,市价大涨,故而从今年正月起,各营原本领米麦者,情愿领豆。”多慧笑着说道,“这样一来,不但各任顶补之豆概行放出,还可以空出仓廒,用来存储米粮细物。”

  椿寿点点头,他任职过江苏藩司,于这等粮米军饷发放虽不是正管其事,却也通晓其中。各省仓中以米麦为细粮,用来作为满营兵糈,历任督粮道亏空细粮,从来都是以豆粮填补,虽然石数相同,但实际上的市价却相去甚远。

  任复一任,竟有粗粮顶补达到三五十万石的,若是遇到支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