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胡烽火录 >

第44章

五胡烽火录-第44章

小说: 五胡烽火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原外的大山里,他们部族的马群甚至只与燕国军马一山之隔。

  这说明什么?说明燕国上下在痴想中原花花世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重兵已经南移,所以辽河周围各部族都在备战,谁都想在燕国进入中原时,占据肥沃的辽河平原。而唯独我却不想燕国早早进入中原,因为中原的晋民还没做好迎接另一次屠杀和奴役的准备。

  你不会想象到,一个有信誉的人他的生活成本会有多么低。信誉就是一种投资。有了信誉,你获得别人帮助就会是零成本。以此推而广之,在国与国的交往之间,当一个国家信誉卓著的时候,哪怕他的敌人跟它打交道时,也会减少很多手续。

  无论如何,慕容恪都将会成为我们的大敌,在他那方面来说,最好是我们弱小,任他欺凌。如果我们不愿受他欺压,他必然会举起屠刀。而在我们这方面来说,既然我们两方早晚必有一战,还不如明车明马摆明我们不屈从的态度。这样,反而赢得了‘国家声誉’。

  所以,当初皇甫真前来宣慰时,我只用宇文昭应付;他要求我纳贡,我就跟他做交易;他敢出兵驱赶我的军队,我就消灭他的前哨,这一切的一切,就是维持一种不臣的姿态,以便将来翻脸时可以毫无顾忌,以便今后我与其它国家打交道时,能降低成本。

  现在,我们难嘛?——是的,很难。但这是我们建立信誉时必须支付的代价,而选择在这个时候支付代价,是最为轻松的。目前慕容燕国群狼环伺,虽然他貌似强大,但是,只要他放不下进军中原的贪念,他就不敢两面开战。

  慕容恪是什么人?天才的军事家,他怎会想不到,燕国主力大军如果纠缠于辽河平原左右,今年他就无法进军中原。如今的羯胡像一个熟透了的桃子,谁都想要分一杯羹,如果他耽误了一年,也许中原那场盛宴,就没他的席位。

  时间——如今辽东大地上人人都缺时间,就像是一场赛马到了最后关头,谁能再冲刺一下,谁就是胜利者!而唯独我,不缺时间。我现在就像是一个蒸不熟砸不烂嚼不动啃不了的、响当当一颗铜豌豆。

  打我吧,我据坚城而守,久攻难下。即便攻下我又如何?我们本是渔民,大不了渡海而去——哪怕我就近跑到三山岛,燕国靠几个小舢板能把我怎样?

  占我的地盘,嘿嘿,这本是一片野地,面朝大海,林深草密,四季风暴不断,出产贫乏,除了我,谁能在这片地上安生立命?论地盘,库莫奚契丹占的地盘都比我大;论肥沃,周围哪个部族占的土地都比我肥沃;论人口,库莫奚契丹的一个小分支部落,也比我的人口多;此情此景,天才军事家慕容恪为什么要打这场得不偿失的战争?“

  “所以……”道麟沉思着说:“所以你就再三招惹慕容恪?但是,你这是在玩火,你永远也不会了解我们胡人,你不知道我们视荣誉为生命,而你的冒犯侮辱了慕容燕国,为了洗刷这一耻辱,燕国会不惜动用倾国之力的。”

  “不会,”高翼轻松地回答:“现在燕国辅政的是数名大儒,他们会告诉慕容雋:三山汉国乃疥癣之患,只要拿下了中原,他们就会掌握正统,然后再以倾国之力威逼汉国、库莫奚、契丹,定会垂拱而治——因为正统对于儒生来说具有无比的诱惑力,为了表示他们出卖国家、出卖民族是出于正统的,他们会不遗余力地要求燕国南下。到时,我只要稍加配合,服个软,给燕国一个面子,世界就安静了……放心,我占了便宜就不会还卖乖。”

  “会嘛?果真?”道麟半信半疑。

  “会的,因为我已经展示了我的信誉,如果燕国回军与我们缠斗,我二话不说立马屈服,从此再不会有叛心……因为那时,历史已经改变了,所以,无所谓谁胜谁负;如果燕国继续南下,那么,辽东的春天就到了。”

  中原的花花世界实在太有诱惑力,每个深入中原的民族,最终都会降低对自己发祥地的控制力,把全副精力花在奴役中原百姓身上。成吉思汗如此,努尔哈赤如此,他们急急进入中原后,身后都是叛乱不停。高翼虽不知道东晋的历史,但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剩下的任务,就是要撑过对方入主中原的初始阶段,每个入主中原的胡族,在初始阶段战斗力都非常强大,他们依靠中原的财力,总能平息身后的叛乱,稳定江山。三山能战胜历史的宿命嘛?

  也许能,因为三山人有自己的国家,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战,所谓“正统”的观念动摇不了他们。

  那么,战斗吧。

  “我带五百亲兵出战!”道麟听完这话,似乎有了勇气:“你再给我三千人,我去教训一下这支库莫奚部落。”

  “我拿不出三千人给你,”高翼面无表情地说:“这里虽有五千士兵,但训练好的只有三千士兵,其余的都是去年才加入的新丁。还有一些是新罗、百济的佣兵。这五千人还要守城,所以,我只能拿出1500人:宇文部族的1000骑兵与五百弓兵。”

  金道麟深吸一口气:“你是说,我们总共2000人迎战2万部族?”

  高翼补充一句:“两千零两个人,加上你我。”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40章 肆意侮辱

  骑马立在一个高坡上,全副武装的高翼心情复杂地看着远处逐渐逼近的库莫奚部落。

  不久前,前往库莫奚部落的使者没有任何收获,在遭到了一通鞭打后,被赶出部落。这些库莫奚人不仅拒绝了“停止前进”的警告,而且摆出了备战的姿态,部族里的战士集结起来,迎着高翼的军队而上,其前锋不停地在高翼阵前挑衅,时不时地搞一些小摩擦。

  左右,金道麟的500亲兵正在展开,此前高翼已把那些来自金道麟的汉军士兵,当作军官分配下去,但刚配上新兵器与新铠甲,只经过简单训练的高句丽士兵,因为不熟悉高翼排出的古怪方阵,正乱糟糟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一名库莫奚族士兵突出前阵,一路吆喝着奔近山坡,就在山坡下卖弄着自己的马术,瞻之在左飘忽其右,花样百出地在马上翻着筋斗。这名勇士的行为引发了阵阵喝彩,库莫奚族战士哄笑着为之欢呼。

  高句丽士兵愤怒地瞪着坡下的库莫奚人,队伍愈发混乱了。坡后,两队三山骑兵吃力地安抚着不耐烦的战马。三山军纪严苛,有些士兵虽然初次出战,但也不敢挑战高翼的忍耐限度。

  那位坡前表演的库莫奚族勇士耍累了,带着骄傲的笑容,像一个明星般在欢声雷动中下场。他的成功激励了库莫奚战士,富有表演天赋的士兵找到了舞台,在坡下进行各种颇富创意的演出,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接一个在高翼阵前肆意侮辱龟缩坡上的三山军。

  高翼的眉头皱起,脸上泛起一丝怒容。但他的怒火不是针对坡下的舞蹈者,库莫奚这种石器时代的心理战招术,看在他眼里,只有幼稚与可笑的份,他的愤怒只针对自己的士兵。

  “太乱了,站个队形需要这么久,道麟,这便是你的精兵么?我白拿出最好的武具兵器装备他们了。”高翼恶狠狠地抱怨。

  金道麟怒了,他大骂着冲上前去,用皮鞭、用马靴抽打着亲兵。“听命令!听命令!他娘的,听那个……‘士官’的命令,站好,胸膛挺起来,枪,向前竖!”

  终于,在一番艰苦努力后,高句丽士兵在弓箭兵前方排号了队伍。

  不愧是久经沙场的战士,这些亲兵们一站好队型,立刻,方方正正的队列里冒出腾腾杀气。

  “赫!”道麟一甩马鞭,高声大喊。

  “赫!”众军齐声响应。

  高翼催马上前,大声喊道:“这里,就是我们的底线,士兵们,后退一步就是我们的家园,今日,有我无敌!”

  这是宣言,既在告诉三山士兵,也是告诉库莫奚。

  “赫!赫!赫!”众军齐声呐喊。

  “文战(宇文战)、文策(宇文策),带骑兵出击!该怎么做你们清楚。”既然要打,高翼不愿废话。

  两支骑兵小队恍如两条破浪而出的鲨鱼,似离弦之箭一般跃出高坡迅猛前冲。库莫奚人停止了表演,慌张地收缩队伍准备应敌。但不等他们摆好阵势,这两支骑兵一声唿哨,不发一箭地掠过库莫奚前锋,飞快地向他们的后营跑去。

  后营有什么?按照部族交战的传统,老弱妇孺、牲畜物资都在后营。库莫奚前锋急了,大声吆喝着拨转马头,欲追逐这股骑兵。

  既然要打,为什么迟疑不定?库莫奚为什么不放箭拦阻?

  他们不想打响第一枪吗,高翼不在乎,他举手微一示意,坡上,受过训练的士官齐声大喊:“赫!”

  觉醒过来的高句丽兵立刻响应:“赫!”

  弓兵们早已取下长弓,并细心地将一支支长箭插入身边的泥土中——这是为了快速射击预作的准备,整理好长弓与箭矢的弓兵,在高句丽士兵第一声响应后完成了射击准备,他们齐声大喊:“赫!”

  “前进?”金道麟问道。

  高翼微微摇头。

  这些高句丽兵连队列都排不好,如何在行走时保持队形。所以,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把库莫奚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地抵抗。

  “赫!”高翼扬鞭大喊。

  这次,摸清了门道的高句丽兵与三山兵步调一致地响应:“赫!赫!赫!”

  坡下的库莫奚人对三山士兵的记忆,还停留在他们可以肆意表演,给予侮辱的阶段,此刻,坡上的大肆喧嚣激怒了他们,数名勇士带着怒气冲冲的表情,催马上前,深吸一口,准备大声责骂。

  “射击!”高翼冷酷地下令:“现在,轮到我们发言了!”

  500张弓发出整齐地一声“嗡”,箭镞像下雹子一样在坡下洒落,溅起一片紫色的尘霭。那是混合了泥土与鲜血的效果,一阵阵声嘶力竭的惨叫过后,战场一片静寂,唯余“呼呼”咽气声,肉体轻微的抽筋声。

  少顷,坡上的士兵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欢呼。“赫!赫赫!”士兵们敲击着盾牌,发出响亮的喊声。

  都是贯穿伤,长长的箭矢穿透了毫无护甲的库莫奚人,有数根长箭甚至穿透库莫奚人身体,扎入战马腹中,连人带马一块钉在地上。

  箭很长,一米五的弓张满了,需要90厘米的长箭才能相配。这种长度相当于一把斩马剑长度。500支羽箭照顾这七八个狂妄者,久经训练的弓兵近距离射击,几乎没浪费箭矢,敢上前责问的莽汉,每人身上都扎了数十支箭,几乎在瞬间就使他们咽下最后一口气,没留给他们过度痛苦。

  “嘶……”道麟的吸气声清晰可见:“好厉害的箭啊!”

  “一般般了,”高翼脸上无喜无悲:“训练他们太花时间,这是一支昂贵的兵种,伤一人都让我心痛。下一步,我准备制造一批……”

  “嗷——”坡下的库莫奚人发出狼一般的长啸,没有任何人下令,他们嚎叫着,催马向坡上冲来。

  ps:在这里,我要真诚的感谢那些提问以及帮我解答的读者。因为我时间有限,所以,不能一一解答,望谅解!

  回答一下读者的疑问:

  有读者“zjh”询问:“3分钟骑兵才跑1里半?若那时候1里为500米的话,1里半为750米(长弓射程可能没有这么远吧),3分钟为180秒,一秒才4米。你知道现在赛马的速度记录吗?1000米在1分钟左右,就算那时候的马慢一半,750米也不会超过1分半钟。阁下的数据从哪来的?”

  读者广陵散已经部分回答了他的问题:“ZJH,你仔细求证的精神值得赞同,但计算有误,首先当时的马不能跟赛马比,就算只有现代赛马1/2的速度,也就是每分钟500米,如果再加上马上配了盔甲的骑兵,500米再打点折。当然3分钟跑750米有些过分,但两分钟应该得要吧。”

  首先,我要感谢读者“zjh”的认真,感谢你这么认真地读了我的书。书中战马三分钟跑了一公里半,这是仔细计算过的。

  其实,现代赛马的最高速度不是每分钟1000米,纯血的阿拉伯马跑1000米只有40多秒,但是,蒙古马从来没有跑过这个速度,甚至连这个速度的一半都达不到。因为蒙古马不是以速度而擅长的,蒙古马的优势在于对艰苦环境的忍耐力。

  其次,在晋代尚未出现高桥马鞍,按照出土的晋代高句丽马镫及马鞍测算,当时北方中国的鞍具并不是很好,马镫只是单侧的。在这种情况下,让战马全速奔驰,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最近亚运会的马术比赛,一名韩国选手在配有先进鞍具、先进马镫的情况下坠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