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胡烽火录 >

第190章

五胡烽火录-第190章

小说: 五胡烽火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强势崛起的燕朝——称帝后,国家要乘“朝”——以不可遏止的势态君临于北方,而北方诸国都将匍匐于强燕脚下,仰燕国鼻息而生存,局势却突然变幻,晋朝另一个属国辽汉国突然向燕国开战。

  令人惊愕的是,身为属国的辽汉国,与燕国开战并不是出于宗主国的旨意,而开战的理由也不是燕国擅自称帝,犯下了僭越与谋逆之罪。他们用的理由毫不起眼,不过是用170名国人受战火波及而已。

  令世人跌破眼镜的是,强横无比,从无败绩的燕国,从一开战起,就让这个一直低眉顺眼的汉国压着打,全无还手之力不说,还让汉军攻破了他曾经的两个都城——和龙城与蓟京。

  就在世人都认为燕国大势已去的时候,峰回路转,慕容恪率军攻入了汉国境内,并开始围攻汉国咽喉——铁岭关。汉军被迫仓促撤退,回军迎战慕容恪。

  但正当人们认为燕国即将复起,汉国面临灭国之灾时。慕容恪却突然撤军,沿来路返回了。

  慕容恪这次转身而去,加上他在天井泽的那次,已是第二次避战高翼了,世人皆曰慕容恪不敢面对高翼的锋芒。殊不知,慕容恪当时有苦说不出。

  汉国实行坞堡制,身处交战区域执行的最为彻底。慕容恪原先见过中原地区的坞堡,他以那些坞堡衡量汉国,结果令他也面临慕容宜、慕舆根攻汉时的局面——面对坚城无法下嘴,欲深入而不能。

  这是生产力的差距,但出身鲜卑的慕容恪,怎么也想不到生产力方面。

  中原地区实行的是牛耕与人力耕作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农夫耕作的范围被局限于坞堡周围五里的地区,因为再往远去,时间都花在赶路上。而汉国采用马耕技术,农夫可以骑马出去,到了地头下马耕作,收工后再骑马回家。

  马耕技术的采用,使汉国农夫的耕作距离扩大到距家门20里范围,这使得汉国可以把坞堡建设的更大更坚固,以便容纳更多的人。

  慕容恪自恃有30万大军在手,小小坞堡不在话下,所以他的远征没带粮草,当然,鲜卑人出战也没有带粮草的习惯,汉人就是他们的粮草。

  当慕容恪出现在辽北平原上,遇到的第一个坞堡是通辽要塞,试攻之下,慕容恪磕坏了牙,又急又饿的鲜卑人失去了3000条生命,通辽屹立如故。

  慕容恪果断地弃通辽而下,再攻辽源城。沿途,他没在旷野里找到一家一户散居之民,等到了辽源,看到那比通辽还坚固的城堡,他失去了尝试的心情,再度跳跃而过,转攻法库。不克,再攻铁岭关。

  至此,他的兵锋已钝。人还可以坚持,但马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没找到半点草料,早已骨瘦如柴,不堪骑乘。

  铁岭关不同于辽源城,这是高翼花了三年时间建的雄关,看见这座高大的城堡,慕容恪失去了继续深入的勇气,于是,他当机立断,在高翼回军后,立刻远飚而去。等千辛万苦返回燕国,他才得到汉军击破和龙城与蓟京,守军全军覆灭,皇甫真投降,平视阳裕被杀的消息……

  按说,刚刚大胜了燕国,攻克燕国两京的高翼不该虎头蛇尾,起码燕军退却时,他尚有余力追击疲惫的燕军。但令人诧异的是,高翼也匆匆结束了对燕国的讨伐战,大军连忙撤出了燕国境内。虽然撤军时,他把燕国的两座京城彻底夷为平地,百姓全部迁走,但这种掠夺战却完全不符合传统。

  而面临慕容恪的退却,高翼的追军甚至没出铁岭关,等到慕容恪完全退出辽北之后,高翼才派出安抚队伍,前往辽源、通辽清点损失。

  这场战斗是场麻秆打狼,两头害怕的战斗。但当时,占足上风的高翼没有追击,许多人因此评价说高翼战略过于保守。殊不知,当时的汉国虽然气势汹汹,但却是彻底空壳化。不过,限于保密约束,知情人连替汉王辩解都不敢。

  汉国人口少,猛然出动二十万大军,此外,海上还动用了汉国所有的船只,转运物资。此战,高翼也动员到了妇孺。

  这一战消耗的战略物资也极为惊人,其中刀枪、斧钺、弓箭等战具的消耗,甚至动用到了高翼起家之初所铸造的劣质品,而火药更是倾尽家底。回军迎战慕容恪的高翼,当时,军中没有一位火器兵,唯有五千弓箭手,这些弓箭手手持的弓箭也参差不齐。

  若慕容恪敢战,高翼只有躲入铁岭关中,如今遇到了撤退,他当然不敢招惹那群饿狼,所以,他也只能虎头蛇尾,结束了对燕国的征讨。

  这一年,一连串的变化让身处当世的各国重臣都无法看清历史的方向,事后,人们评价说:这是虎头蛇尾的一年。殷浩北伐是虎头蛇尾,燕国崛起是虎头蛇尾,汉国攻燕是虎头蛇尾……

  连带着,第二年也进入了虎头蛇尾的一年。这一年年初,桓温北伐,听说桓温来了,姚襄一路狂奔逃入黄河北岸,投降了前燕。所以姚襄占淮南也是虎头蛇尾。

  随后,桓温挥军继续挺进,与符建建立的秦朝(秦国亦称帝)对上了,4月,桓温在蓝田大败秦军,射死秦国“太子”苻苌,5月,桓温会见王猛,王猛随后转投秦国符建,成为了晋代洪承畴。

  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桓温的北伐也是虎头蛇尾,晋廷听说桓温战胜秦军,并击毙秦太子后,立刻使出终极排挤计——帮助自己的敌人。桓温的北伐大军立刻遭遇断粮危机,6月,弹尽粮绝的桓温与苻雄在白鹿原会战,桓温战败。苻雄在子午谷击退三心二意的东晋援军,用割麦计逼走桓温,晋朝的北伐大计,终于在晋臣与敌军的共同合作下,虎头蛇尾了……

  说到桓温北伐,还有件趣事。

  桓温生平只佩服两人,其一是西晋未期在并州地区抵抗强胡的那位“闻鸡起舞”的刘琨,这次北伐后,桓温在北方带回一个“巧作老婢”,是刘琨从前的府中歌妓。

  当时,这老太太一见桓温,便潸然泪下。桓温问其原因,老太太答道:“您长得很像刘司空。”桓温大喜,回屋整装束发加冠,打扮齐整,又把老太太叫来询问详情。

  老妇答:“君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

  老太太真逗,言语之间,竟也有晋人深刻的幽默感。

  这是要搁别人,老太太免不了一死。因为这年头,流行以美姬宴客奉酒,客人不饮,则剁下美姬的手送给客人。老妇此言有嘲笑桓温的意思。桓温闻言,“裭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桓温用蒙头大睡来发泄失望,随后撤军时,还不忘带上这位刘琨富商的昔日歌姬,今人读此,不觉泯然。

  在如此宽大作风的纵容下,桓温手下颇聚集了一批狂士。最放肆的应数他的徐州老相识谢奕,这时候在桓温手下做司马。他仗着是桓温布衣之交,丝毫不改昔日作风,在桓温面前衣着随便,吟啸自若,被桓温称为方外司马。

  谢奕喜欢喝酒,那时候连基本礼节都不顾了。桓温酒量不大,不胜其扰,就往妻子那儿躲,但是谢奕竟然也跟着进入内室!也许是后来他觉得不妥,才返回大堂,随便抓住一个士兵陪着喝酒,嘴里还嚷嚷:“跑了一个老兵,又来一个老兵。”

  还有襄阳人罗友。他从小就有痴名,喜欢在别人祭祀的时候蹭饭吃。有一次桓温在宴请别人,罗友说有事相商,所以桓温邀请他赴宴。罗友在宴会上大吃一通,然后就走,桓温问他不是有事相商吗?罗友回答道,我听说白羊(吴地出产的一种白羊)肉很好吃,从来没吃过,所以冒昧前来混吃,现在吃饱了,就没必要呆下去了。

  于是施施然而去,了无惭色。

  这一年,燕国为了报复汉国,也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北伐。慕容恪集结了100万大军,为此甚至征集了部分女兵参战,但它的真实意图却不是指向汉国,而是青州段龛。但当慕容恪正筹集粮草——主要是两腿羊——时,汉军水师战船突入黄河,一路扫荡了黄河两岸的所有村寨,将数万百姓挟裹而走。

  随后,慕容恪不得不沿河布防,防备汉军水师突击,北伐南攻,结果都不了了之。

  虎头蛇尾的一年过去后,进入了浑浑噩噩的连续五年。燕朝(国)连遭汉国重创,秦朝(国)遭晋朝重创,晋朝则内讧不止,汉国则忙着消化掠燕的成果。结果,谁都无力再发动战争,整个中国为此平静了五年。

  历史没有改变,晋朝继续向灭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们把种种灭亡行为一一做了一遍,而秦国则在崛起的路上势不可挡,他们攻伐凉国,攻伐代国,占领区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燕国也开始走向衰落。升平四年(360年)正月,慕容雋去世,太子慕容暐即位。

  慕舆根为了跟慕容恪争夺太师之位,发动叛乱,依附于慕舆根的羯胡残余,再度呈现了他们的暴虐本性。他们将搜到的慕容皇族斩尽杀绝,连婴儿都不放过。

  慕容恪剿灭了慕舆根叛乱后,对这支羯胡残余下达了严苛的绞杀令,随后,这支最后的羯胡人被迫投奔了他们曾经迫害的汉人政权。

  晋朝收留了这支羯胡残余,并让他们发展壮大起来。随后,壮大的羯胡开始夺取政权,重新以汉人为食物,这就是后来的侯景之乱。侯景之乱被镇压后,羯胡民族彻底消失。

  然而,因为这支三千人的羯胡武装叛乱,而死亡的汉人达到一百六十万。江南数各州县人口为之一空,四百年未能恢复元气。因侯景之乱而失落的华夏文明与科技更是不胜枚举。

  这是对敌人“仁恕”而付出的代价,但我们没有接受这个教训。

  然而历史毕竟改变了。这个时代,本来是中华民族大逃亡的时代,因躲避战火,逃亡的汉人在茫茫的大海中寻求生路。按正常历史记载,在这个战乱频繁的五百年间,成功逃亡到达异域的汉人约有二百万人。

  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到达琉球,建立琉球国,在隋代遣人回中原认祖归宗;还有一部分人逃入南洋,甚至逃入更遥远的非洲。

  中国历史没有记载那些逃入非洲的人。按中国历史的说法,中国人发现非洲要等到一千年后的郑和下西洋。但罗马历史记载了这些迁徙的汉人,二十一世纪初,基因学家通过基因谱系研究,确认了这些后代已完全黑人化的特殊族群,拥有汉人血统。

  而外逃的绝大多数汉人,他们逃入的目的地首选是韩国与倭国。这些饱经战乱,遭受丧国之痛的汉人们,痛定思痛,彻底抛弃了儒学里的懦弱与伪善,建立了一种基于炎黄文明的武人文化,这种文化后来被叫做“武士道”。

  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史学家曾认为,连日本人的语言,都是一种中国方言。这种方言是未被胡人污染的原始汉语,比如,日本的“板栽”用客家话读一读,那就是“万岁”的发音。

  起初,日本学者也承认这种说法,但随着中国国势微弱,日本对此极力否认,随后,韩国也“去中国化”,否认其文化渊源。

  历史的改变也在于此。自高翼剿灭倭国后,高翼的辽东截留了大部分出逃的汉人,并在他的刻意引导下,那种武人文化开始在辽东落地生根。伴随着辽汉国的强盛,渐渐的辽东反而成了各地汉民出逃的首选方向。

  历史改变了,此时此刻,历史已经大大地偏离了方向。

  燕汉大战爆发之后第六年,汉国捕鲸船连续发现了库页岛、夏威夷岛,这标志着探索美洲的条件已经成熟。而随着鲸产品深加工的开发,为了捕获更多的鲸鱼,辽汉国的船只航行的越来越远,美洲的发现指日可及。

  历史变更最大的是燕国,本来燕国崛起后,整个北方都在战栗,但高翼的两次掏心之战,却打落了燕国的强势。而后,汉国水军如蝗虫过境般进入燕国境内骚扰,迫使燕军不得不把大量兵力滞留国内,沿河布防,这让燕国失去了原先咄咄逼人的攻势。对晋朝的压迫,也大大减轻。

  历史大大改变的是汉人的地位,经过冉闵绝死的反抗,再加上汉国凶厉的报复,北方残存汉人的地位大大改善,胡人对他们的压迫大大减轻。尤其是高翼打出“食人者不可恕”的旗号后,再没有胡人敢大鸣大放的煮食汉人。

  历史车轮缓慢的前进,在这六年间,汉国似乎也收起了凶厉的爪牙,转而埋首发展内政,然而,汉国偶然露出的獠牙却提醒人们注意,这头老虎并未老。

  升平四年初,高句丽突然发生内乱。王室成员全体蒙难,汉国不等对方求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剿平叛乱。随后,高翼强行扶持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