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胡烽火录 >

第178章

五胡烽火录-第178章

小说: 五胡烽火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高翼继续煽动说:“我也出兵。我们是盟友,我不能让你一个人战斗。

  我要骚扰他的沿海,我要让他知道,他那漫长的海岸线就是他的软肋。

  我每战尽迁其民,我要让他失血,我要让他处处分兵驻防,让他主力大军疲于奔命,让他凑不起出征的军粮与民夫……“

  “立刻下令,”段龛跳了起来:“命令尽迁黄河南岸的百姓,告诉他们,慕容燕国喜好食人,若他们不想被人吃,那就全迁入北海,加紧筑城,筑城之后,我准许他们迁入光州,迁入辽东。”

  “大琉球,”高翼补充说:“凡愿迁入大琉球者,原先家有十亩地,我给他一百亩做补偿。另外,每户愿迁者还分500亩功田,先到者,良田荒山由他先挑。

  倭国,凡愿迁居倭国者,原先家有十亩地,我给他五十亩做补偿。另赐每户一百亩做功田。

  夷州,凡愿迁居夷州者,原先家有十亩地,我给他一千亩做补偿。另赐每户1000亩做功田。

  告诉百姓,现在还没开始春耕,赶得紧,到了地头还能赶上春耕。家里的破破烂烂全可扔掉,我三山负责发给他们铁锹、锄头、犁,锅碗瓢盆全发,还发武器。

  我容许他们在战后拥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回到家园,或者成为辽东?国人?,或者留在当地。

  今年是搬迁年,我们对他们不征税,明年,只要分给他们的口地不撂荒,我们也不征税。若有土地撂荒,则撂荒多少口亩,征多少税。“

  高翼这番话,等于变相吞并了段龛所部。可段龛己面临的绝境、他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斗jq所鼓舞,他遁红着眼睛,配合地说:“坚壁清野,我要清空整个青州,让慕容雋什么也得不到。”

  “没有人能侵犯我们不受惩罚,”高翼火上浇油:“我将命令水军严整以待,一旦燕军渡河,立刻开始劫掠沿海。凡是通向大海的河流,都是我们进军的路线,我要把沿河的村落全部摧毁,百姓全部搬走。

  你来清空整个青州,我来清空整个燕国,我们要让慕容雋肉痛,痛彻心肺的肉痛。“

  “朝廷指望不上啊,”段龛受高翼鼓舞,对这场战争有了点信心,开始考虑深层次问题:“石赵崩溃时,魏帝邀朝廷北上,朝廷不敢。等魏君称帝后,朝廷却与燕相约伐魏。现在燕国灭了魏国,圣眷正隆,朝廷难道不会为了讨好燕国,联手燕国伐我。

  欺软怕硬是朝廷本色,我们与燕国相比,兵力国力都很微弱。魏既己灭亡,北方异姓为王者,只剩下几个人,朝廷下一步肯定会把兵锋指向弱小的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你去南方,岂不是鱼入网中,肉在砧板?“

  高翼冷冷地眦牙一笑:“你不懂,你读汉人的书太少。我现在南下,朝廷只会大喜过望,决不会动我一根毫毛。”

  段龛奇道:“怎讲?”

  “如果加上慕容雋,现在,在朝廷威望的时候,替朝廷东征西讨灭了强敌的人就有两个了:一个是桓温,他灭了成国,让朝廷在南方站住了脚跟;再一个就是慕容雋,他灭了魏国,让朝廷有可能垂手复国。

  桓温现在什么待遇?你也可以看到,朝廷现在B不得背后有人捅桓温一刀,不过,谁都知道,那捅刀的人最后会被朝廷当作替罪羔羊,人都不傻,所以现在桓温活得逍遥自在。

  现在又有了慕容雋,慕容雋能比得上桓温吗?桓温好歹是世家大族,根基深厚,而慕容雋是个异族,朝廷哪里讲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要是慕容雋一心投靠朝廷,他的下场会比桓温还惨!而我们,就是朝廷通向慕容雋的刀子。

  此刻,朝廷还不知道魏国己灭的消息,若你我联合起来向朝廷报喜,报告朝廷尽复故土的消息,并恳请朝廷还都,朝廷会做什么——他们马上会派使臣去燕国,要求燕国交出他百战而得的北方领土,可慕容雋会给吗?

  你还忘了汉臣另一个习性——他们每个人都巴望着能成为?从龙?的开国功臣,不管开的是日本国还是满清国、蒙古国。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没有汉臣经得起这个诱惑。

  慕容雋不愿毫无代价交出自己的百战而得的土地,他身边那些汉臣就会怂恿他称帝,以摆脱朝廷对他的约束。那时,朝廷会怎么办?朝廷身边只剩忠勇的?我辈?,你说,他会怎么办?“

  “有大好处啊。”段龛明白了,他两眼闪着欣喜的光芒:“我有一子名兴,自小聪慧,饱读诗书,我派他随你南下,也好向朝廷讨个封赏。

  顿了一顿,段龛舔了舔嘴唇,不甘心地说:“广固(现在的青州治所)城池坚厚,也不能白丢,你给我点粮草,我派弟段钦,右长史袁范分兵把守,与北海成犄角之状,如何?”

  高翼斜眼看了看段龛,此人刚才还想逃回辽东,现在一听说有胜利希望,却连手头的广固城都不愿丢弃。在战神慕容恪面前分散兵力,有用吗?

  “也罢,广固距离北海70余里,前方有牛山,背后有逢山、复釜山,阳水直通大海,我们可以在三山一水间藏兵藏粮,也许……就让你弟弟守广固……”高翼勉强说:“你给我征发一万民夫,我在三山一水间修建三座棱堡,这三座棱堡我来守㈠”

  永和九年五月,慕容雋遣慕容评南下,河北魏地纷纷倒戈,六日,慕容评率二十万大军进入邺城,邺城易帜。魏国汉臣纷纷殉节,当地汉人不甘被食,自杀者达二十万人。

  而没有自杀的汉人妇孺,史载:被鲜卑族当作军粮煮食的,达20万人。后世“主旋律”认为,这种行为代表了最先进的历史观念,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众的意愿,是民族大融合的典范。

  这种论调很荒诞吧,但这是“传统”,中国历史从来如此记述。

  值得一提的是,起先投靠慕容雋的魏国外交使节、名懦常炜,因为投靠异族行动迅速如汪精卫,从而得己幸免,并且成为“从龙人士”,成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英雄”,成为“万世景仰”的“精英人士”。

  “历史”就是如此记述。

  本来,南下大军应该由慕容恪统领,可在出兵前发生一件事,让慕容恪不敢离开蓟京。慕容垂妻子被虐致死后,慕容雋担心慕容垂身处辽燕前线,拥兵自重或者倒戈辽汉,妨碍了他的伐辽大计,故急召慕容垂回蓟京。慕容恪担心两人再起冲突,不敢离开。

  有慕容恪居中调和,慕容雋将慕容垂转封至常山为冀州刺史。至此,燕国的内乱隐患暂且平息。

  同日,高翼领军自琅琊郡踏上了晋国领地黄郭戌。

  黄郭戌是一个边境小寨,它是由当地的黄、郭两姓宗族组成的一个军事堡垒,只有300户人家。这还是因为战乱逃亡,聚集起来的人数。当高翼刚一亮出身份,小寨立刻打开寨门,殷勤地将高翼的3000士兵让进了寨中。

  “我等早听说光州属于大王,今日幸得觐见大王,实在是,实在是……”为首的两名土豪打扮得士绅,说话结结BB,似乎老想表达点什么,但结巴了半天,还是兜起了圈子:“咳咳咳,大王此来,是打算常驻,还是偶一过路?”

  晋朝边境上有无数这样的小寨。因为朝廷无力防守边境,就容许边境上的豪强筑寨自守。朝廷不负责他们的粮饷,他们也对朝廷没有多少义务——只在遭遇越境事件时,及时通知待在安全地带的朝廷官员就行。

  历史上,这样的小寨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他们生存在敌军随时破寨屠杀的压力下,当朝廷力量衰弱时,不会追究小寨的寨墙是否逾制,但当朝廷强盛起来后,他们就会被当作豪强,被打击、屠杀、压制。

  在北方,这样的戌守小寨在战乱中越战越强,最终发展成为“镇”,隋唐初年的所谓“十二柱国”,都是有镇守使演化而成。但在南方,这些小寨最终都被屠杀绝灭,杀戮者中,有他们效忠的政府军,也有敌军。

  离黄郭戌不远是董郭戌、虎坑,这是两座与他们有姻亲同盟关系的小寨,在望西则是桐梧戌。那是个有两万人口的大寨。黄郭戌的南方,则是一个大得吓人的名头,它叫:青州冀州东菀琅琊北海郡。

  一个尺寸之地竞有这样数个名头,却没有一个官员,因为那里纯粹是片荒地,只是朝廷为了显示不忘故土,所以才拿一堆名头堆砌上去。不过,这个经纬度高翼很熟悉,他记得该地应该叫“连云港”。

  沧海变迁,在这个晋代,连云港的位置上是一个大岛——约有海南岛五分之一大小的巨型海岛。由于大岛离海太近,它与陆地间是一片滩涂,涨潮时它是海水,退潮时它是沙滩。

  “立刻通知不其港,让他们给我运送补给,我就在此地待两天。”高翼明白他俩的意思,当着两位黄郭戌寨守的面,直接下令。

  黄郭戌寨守黄涛、副寨守郭敬大喜。

  生活在夹缝中的他们,能够获得一个强援,在这乱世生存下去,己经是神灵保佑了。这样一个荒僻小寨的治权,丢弃了也没什么可惜。而对高翼来说,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一个跟他亲善的南方良港,是值得花费财力物力扶持的。

  黄涛、郭敬欢喜得直搓手,可高翼打从踏入晋境,一直提着心气,唯恐被别人暗算了。他越瞧这两位寨守越不对劲,似乎像一群看见黄鼠狼的鸡,得意中微微有点幸灾乐祸。

  他止住了脚步,眼珠转了转。鸡看到黄鼠狼高兴,这说明院子里面有什么,看家狗还是捕鼠夹?

  犹豫了一下,高翼刚想开口,打听周围情况,答案己经揭晓。按照辽汉军惯例,抢先控制寨墙的士兵用哨音传信:“东南方向两千人正在接近,警戒。”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71章

  东南方向,不就是后世的连云港吗?

  高翼不急着应敌,他一指东南方向,和颜悦色的询问:“那个方向有什么大点的寨子?”

  听到这问话,两位寨主眉飞色舞,黄涛官大,抢先开口:“郁州,那里是朝廷设立的郁州岛,此地平凡战乱,郁州岛上倒是战火不兴,附近有十万百姓逃入郁州岛垦荒种地。”

  郭敬抢着补充说:“朝廷曾数次派遣官吏前往郁州岛,可惜当地民风凶悍,连续五任官员皆背暴民所杀,现在,岛上盘踞着一群米贼。他们啸聚四乡,今日索粮,明日索钱。殿下,吾等百姓苦不堪言啊。”

  黄涛也呼天抢地的叫苦说:“殿下,你看,我黄郭小寨,地不过数里,民不过五百,北地胡贼要戌,朝廷赋税要纳,还要日日应付米贼索取无度。殿下,请您慈悲,替天行道吧。”

  “哦,原来如此。”高翼心头震惊。

  朝廷对他们这些边戌小寨不管不顾,只顾索要赋税,让他们抗击外敌。汉地商人公平交易的名声传遍晋地,这些人见到高翼领军来此,是想借高翼这把刀替他们清楚麻烦。

  米贼,就是对五斗米教徒的称呼。郁州岛上盘踞着一群米贼,这就是孙恩海盗的原始巢穴。

  孙恩就是琅琊人,他父亲是五斗米教琅琊大教主,发动叛乱后,被晋朝斩杀,而后孙恩不知所踪。数年后,他突然率数万大军攻入晋朝内陆。原来这郁州岛就是五斗米教徒的海外秘密基地。

  这郁州岛以前没引起三山商人的注意。高翼曾让水军巡视过这个后世的良港,但水军经过实地测量后,报告说:该地沙滩极缓,深水泊位不多。小岛用滩涂与大陆连接,时断时连,建立补给基地的意义不大,与其在这样的岛上建设基地,不如直接登上大陆建设良港。

  况且,不其港与该地近在咫尺,在不其港建设完善的情况下,在这片十三不靠的小岛上建港,毫无必要。

  这份报告打消了高翼打算占据郁州岛的念头。而此时,沿海精善造船的工匠已被高翼搜罗一空,三山商船途径郁州岛的时候,连小渔船都见不到,更别说海盗骚扰了,所以他们最终忽视了郁州岛的存在。

  黄涛这番话倒勾起了高翼的兴致:“你确定,岛上有十万百姓?”

  “没有十万也有八万。”黄涛肯定地说:“数年前,最后一任郁州太守曾统计过岛上的人口,总计有六万有余。这几年,北方百姓纷纷南逃,朝廷赋税沉重,也有百姓弃地抛家,乘落潮十分逃入郁州岛。

  此地乃北方前线,朝廷官员皆不愿到此任职,米贼势大,地方官员不敢轻易阻拦灾民,反而欺上瞒下,不敢提米贼的存在。只苦了我们这些地方士绅,走,朝廷要治个临阵脱逃之罪,守,日子却过得一天天困窘。“

  高翼打了个手势,传令兵奔上寨墙,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