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53章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53章

小说: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下水稻,秋季收获。
  因为华夏人一向知道使用粪肥(氮肥)和草木灰(钾肥),所以,即使不停地使用土地,也照样年年收获颇丰。
  所以,当其他人决定放着土地长草的时候,马林打算种植冬小麦……
  中世纪的欧洲,农民们习惯每年只种植一季庄稼。一般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也有冬小麦的品种,但马林听说了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后,差点想骂娘……
  因为,欧洲中世纪的冬小麦,是秋末冬初种植的不假,可生长周期,实在让人吐血。因为,这个年代欧洲的冬小麦,虽然也是10月份和11月份种植的,但收获的季节,竟然要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
  而马林清楚地记得,前世他家的冬小麦,分明是5月份就收割了。收割完了,先给地上施点粪肥当底肥后,还来得及种植水稻。然后,10月份的时候,水稻也可以收割了……
  可是,这年代坑爹的欧洲冬小麦,竟然要比后世的冬小麦多生长两个多月,使得春末夏初的时节,根本来不及种植别的作物。等收货完冬小麦,土地只能再搁置几个月,等下一轮冬小麦的种植,造成了土地严重的浪费。不过,想到欧洲人还进行大面积休耕,这点浪费也就不奇怪了……
  小麦和黑麦不同,在欧洲,小麦价格远高于黑麦。德意志地区,一磅黑麦只要1芬尼。而一磅小麦,却高达5芬尼。二者的差价,高达5倍。到后来,这个差距将会变得更大,达到7倍之多。
  小麦和黑麦不同,黑麦比较好伺候,耕作可以粗放点,对水的需求也不大。而小麦,比黑麦娇弱多了,灌溉需水量,也大于黑麦。
  中世纪的欧洲人耕作粗放,一般用轻犁把地简单地翻一翻,撒上黑麦种子,浇点水,就闪人了。然后,就是坐等,靠天收……
  马林之前在岛上推广的黑麦“穴播”、深耕、除草、施肥等技术,其实是用于小麦的精耕细作的。这会儿,农奴们都比较熟悉了。
  于是,在种植500优格的冬小麦时,倒是很顺利。只是,因为采用了中世纪欧洲的本土品种,下次收获小麦,得等到明年七八月份了,非常得坑……
  只是,考虑到小麦那高昂的价格,即使浪费一个耕作季节,小麦高于黑麦5倍的价格,也足够让马林赚得更多了。
  但马林对此并不满意,若是有生长期短些的冬小麦品种,马林甚至可以在冬小麦收获后,补种一轮大豆。这样,马林既可以获得很多大豆油,还能给马匹弄来比燕麦更优秀的饲料。而且,大豆能固氮,能增加土地肥力。种植过大豆的土地,再用来种植冬小麦,土地就会明显更肥沃些……
  但是,想要获得生长期更短的冬小麦品种,欧洲目前自然没有,马林也没学过农业科技,不会培育优秀小麦品种。所以,他只能考虑去东方的大明购买生长期更短的冬小麦品种,以及“万能”的大豆……所以,大航海还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马林突然想起,貌似冬小麦需要施钾肥。钾肥能帮助冬小麦抗寒,而且能够增加产量。德国钾盐的储量比较丰富,曾经,德国还是世界最大钾肥出口国来着。好像哈茨山脉,就有几个大的钾盐矿。马林心里开始盘算,是不是派人去把那些钾盐矿买下来,作为钾肥储备。毕竟,靠着草木灰当钾肥,含量太低了点……


第八十一章 杀鱼的下脚料
  说到钾肥,作为一个农村孩子,马林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磷肥。庄稼施肥,一般是氮、磷、钾三种肥料都需要。
  古代华夏人施粪肥,其实就是施氮肥。因为,粪便里含氮。但是,光是氮肥是不够的。欧洲人不施肥,所以麦子亩产只有百来斤。华夏人施粪肥,亩产可达两百多斤。
  后来,华夏人除了施粪肥,还往地里撒草木灰。草木灰含钾,勉强算是弱化的钾肥。施了这两种天然肥料,华夏人的麦子,亩产可达300斤左右。
  而江南的水田,因为沟渠纵横,里面有很多鱼虾。这些鱼虾,体内富含大量的磷元素。鱼虾们死后,磷元素就渗入地里。其效果,相当于后世的磷肥。
  所以,某些施了粪肥、草木灰,加上本身富含磷元素的江南水田,亩产高的,可达五六百斤。因为,这种田里,氮磷钾三种元素齐全……
  当然,古人并不懂肥料原理,不知道死鱼死虾也能肥田。所以,一直流传江南土地肥沃,北方土地贫瘠。其实,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后世的实际情况证明,只要施齐了三种化肥,北方和南方的田地一样的高产。
  在特塞尔岛上,马林推广了粪肥,也推广了草木灰。只不过,特塞尔岛上草木资源本就不如内陆充足。而草木灰含钾量很有限,所以,马林才派人去哈茨山脉,收购苦盐矿(钾盐矿),直接上钾盐作为钾肥。
  但是,这个磷肥,想弄到却是很困难。因为,盛产磷肥的摩洛哥,马林惹不起。就连另一个盛产磷肥的地方西撒哈拉,也在摩洛哥人的控制范围内。
  马林以前读过穿越小说,知道西撒哈拉的阿尤恩附近,有个储量高达20亿吨的特大型磷矿,离海边不远。
  但是,那里现在是摩洛哥人的地盘。摩洛哥不算太强,但也绝对不弱。人家拉出一两万阿拉伯骑兵,那是毫无问题的。所以,想谋夺西撒哈拉的磷矿,也得问问摩洛哥人的弯刀先。
  至于和摩洛哥人交易,购买磷矿,放到一百多年后可以,现在绝对不行……
  因为,17世纪后,罗马教廷式微,权威不再,大家可以和异教徒交易,没啥问题。可现在是15世纪末,教廷的权威还很强。
  若是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大国,也许可以不给教廷面子。至于马林的特塞尔岛,却不敢不给教廷面子。和异教徒,而且还是基督徒的死对头绿教徒贸易,那可是很容易被教廷宣布为异端的。
  教廷本身战斗力也许一般,但现在教廷号召力很强啊。若是上了教廷的黑名单,马林就等着被群殴吧……
  所以,在欧洲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发生前,马林是绝对不敢和罗马教廷对着干的。而打败摩洛哥,这事目前又不太可能。所以,磷肥问题,马林必须另想他法……
  记得以前中学学化学时,马林听初中化学老师讲过,鱼的骨头和鱼鳞等部位,富含磷元素。即使是鱼肉、鱼内脏里,磷含量也是不错的。
  “也就是说,鱼骨头、鱼鳞和鱼内脏等,也能拿来当低级的磷肥?”马林坐在桌前思考道。
  想到这里,马林带上几个侍从,骑马赶去了特霍伦彻和奥德斯希尔德两大渔港,进行实地调研。
  果然,每当渔船回港后,大量的海鱼被卸下后,渔民们纷纷开始杀鱼……
  大量的鱼鳞被挂下,随意地丢在地上。大量的鱼内脏被丢弃,甚至被抛入大海……
  而每次吃完饭,很多渔民家里,也有很多吃剩下的鱼骨头,被当做垃圾,随意地丢弃出来……
  “妈蛋!真是太浪费了!”考察中的马林不禁心疼不已。
  “少爷,怎么了?”跟班绍尔问道。
  “这些……都是上好的磷肥啊!就这么白白丢弃了!”
  “磷肥?啥玩意?”绍尔满头的问号。
  “说了你也不知道……”马林摇了摇头。
  第二天,马林发布命令,下令两大渔港的所有渔民,杀鱼的下脚料(含有剧毒的氰化物的鱼胆除外),以及吃鱼后剩余的鱼骨头,全部都要集中收集上交。但凡有私自乱扔的,都要罚款……
  这些收集起来的鱼鳞、鱼内脏、鱼骨等鱼的下脚料,马林打算组织人,把它们晒干了,然后砸碎,成为类似草木灰的天然绿色肥料。或者,直接扔进粪坑里,和粪便、草木灰一起发酵沤肥。
  虽然,这种杀鱼的下脚料的含磷量远远比不上磷肥。但是,也能提供类似草木灰的效果。
  而且,因为马林的大力扶持,现在特霍伦彻和奥德斯希尔德两个渔港,光是排水量达到100吨的大渔船,就有二十几艘。每天,两个渔港光是处理鱼的下脚料,就有几十吨之多。
  这些下脚料,含磷量,怎么得也在百分之一左右。虽然赶不上专门的磷肥,但用量大了,照样可以当磷肥使用。
  粪肥(氮肥)、钾肥(钾盐)和磷肥(杀鱼下脚料)三种肥料施齐全了,不说达到后世亩产千斤的水准,起码和明朝江南上等水田的亩产差不多,达到五六百斤一亩……
  也就是说,原本被渔民们当垃圾随意丢弃的杀鱼的下脚料,马林打算拿来,作为最原始天然的磷肥使用……


第八十二章 正式组建方阵
  时间进入秋末,马林期待中的火枪工匠和铠甲工匠,也分别从西班牙和德意志南部被招募而来。
  为了招募这些工匠,马林可算费尽了周折。因为,马林手下极度缺乏人才。而且,他手下没有一个人懂西班牙语。
  为此,无奈之下,马林只能向行遍欧洲的犹太商人求助。但悲催的是,犹太商人在其他国家还混得可以,在西班牙却很悲剧。因为,早在1492年,西班牙(包括阿拉贡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就在两位夫妻王者的主持下,进行了对犹太人的迫害。西班牙境内的犹太人,除了少部分改信天主教的,其余大部分人,都被驱逐出境,他们的财产,也都被没收和抢夺了。
  所以,神通广大的犹太商人,也无法去排犹的西班牙帮马林雇佣制造穆什克特大火枪的工匠。但幸好,有个犹太商人想出了个办法——由他出面,请一名相熟的意大利商人,去西班牙活动,代为雇佣火枪工匠。
  就这样,在支付了双份的佣金后,马林才艰难地获得了20名擅长制造穆什克特大火枪的西班牙工匠。
  而铠甲工匠的招募则要顺利得多,因为,铠甲工匠,基本来自德意志南部地区。马林随便雇佣了几名能说会道的商人,就让他们从奥格斯堡、纽伦堡等地区,雇佣了30名铠甲工匠。
  事实上,马林并不缺乏铠甲,他手里,还有1000套缴获自法国的板甲。但是,全身板甲实在太过笨重,只适合重甲骑士装备。
  可是,马林要搞的,是西班牙方阵,以步兵为主。所以,即便把全身板甲的胸甲拆下来穿,都略嫌笨重。此外,笨重还是轻的。主要是,全身甲的腰部,被板甲本身限制住了,转身挪腾什么的不方便。
  马林之所以招募这些铠甲工匠,就是为了打造钢盔和胸板甲。除此之外,还要打造链甲腰带。
  作为步兵,所穿的胸甲,自然是前后两块铁板的四分之三胸甲。但是,这种胸甲,对腰部没有防御力。若是敌军长矛手朝着腰部戳,那就惨了。所以,马林想了想,还是给士兵配备了不影响活动的链甲腰带,既有一定的防护力,又不影响活动。
  工匠们抵达后,马林赶紧从英国进口了大批的铁锭、铁链(用于制造链甲腰带),给他们分别打造穆什克特大火枪和步兵三件套——钢盔、四分之三胸甲和链甲腰带。当然,长矛和工兵锹的打造也没落下。
  经过长时间的加班加点,到了11月底,工匠们打造出了200支穆什克特大火枪和大批的步兵三件套。
  有了装备,招募方阵步兵的事宜,立即被提上了日程……
  马林记得,最早的德意志雇佣兵,好像都是来自阿尔萨斯、符腾堡、巴登和奥地利蒂罗尔地区。阿尔萨斯的农民,和符腾堡的山民,是前期德意志雇佣兵(Landsknechts)的主力。
  阿尔萨斯位于神罗和法国的边境地区,这里土地肥沃。但是,却人多地少。所以,这边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比如,被庄园主赶出来的多余的农奴……
  至于符腾堡地区就不用说了,全境大部分都是山地,山民很多,也比较剽悍。这和瑞士地区有些相像。瑞士雇佣兵,基本也由瑞士山民组成。
  在山区生活的山民们,因为常走山路,所以体能不错。加上靠山吃山,经常进山狩猎啥的,没准还要和猛兽搏斗一番。而且,因为山区贫瘠,他们经常还需要忍饥挨饿,因而意志力不错。所以,他们的生存和格斗能力,往往超过平原地区的农民。比如三国时期的骁勇的丹阳兵,就出自山地纵横的丹阳郡(今安徽宣城,不是现代卖眼镜的那个丹阳)。
  而卡恩和科勒两个,就是来自符腾堡公国的黑森林边缘。
  马林考虑到,奥地利蒂罗尔地区,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自留地,这里的人往往也比较忠心于哈布斯堡家族。所以,马林首先排除去蒂罗尔地区募兵。
  那么,马林的选择,就剩下阿尔萨斯地区和巴登…符腾堡地区了。思考再三后,马林决定——在上述两个地区,各招募一半人。
  其中,去巴登…符腾堡地区募兵的,自然是科勒了。卡恩带着一队士兵随行,保护科勒,并负责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