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166章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166章

小说: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铸炮铸造出的铁炮,比较脆。
  不过,使用铁模铸炮法铸造青铜炮,却是没有任何问题。铁模铸炮法铸造出的青铜炮,检测效果与泥模铸炮法铸造出的青铜炮,效果差不多。
  但是,泥模铸炮法,光是泥模风干,至少要个把月,遇到阴雨天气,风干时间3个月都不止。所以,泥模铸炮,效率很低。而铁模铸炮,一个工匠小组,一天内能铸造几门出来,非常快捷。
  当铸炮方法确定后,老约翰和手下的学徒们,就开始了“爆发”,快速地生产三磅青铜炮……
  而且,在马林的指点下,这些新式的后装的三磅青铜炮,不但增加了和法国人一样的炮耳,还在后面留下了装上建议瞄准器——望山的地方。所谓的望山,骑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就是一把垂直于炮管的铜尺。只不过,铜尺中间有个圆孔,让炮手眼睛透过圆孔瞄准目标。圆孔和炮管朝向是平行的。从圆孔中看到目标,就等于是炮管正对着目标了。
  此外,马林还吩咐铁匠们,打造了足够的后世流行的开脚轮式炮架。这种炮架结构简单,重量轻,运输方便,使用同样方便。使用时,两个金属“后脚”搭在地上。一般而言,不做改动的话,炮口是正向前的。而如果要追求射角,则可以把车轮垫高点,这样后脚就可以放低些,方便炮口上抬。而且,两只金属“后脚”脚掌下,都是有“脚钉”的。这样,开炮时,炮车虽然因为后坐力往后退,但“后脚”下的“鞋钉”摩擦地面,可以让炮车退得不至于太厉害,以方便复位。
  看到三磅炮的制造上了正轨,马林心里自然高兴。但他还没高兴多久,就有手下来破坏气氛:
  “伯爵大人,特塞尔岛来报,说是有一船煤球被格德司公国扣下了……”
  “什么?这是为什么?”马林有些懵逼,查理二世不是和他结盟了吗?为啥扣他的煤船?
  “是因为格德司税务官认为,我们在莱茵河上经过的运煤船太多,但一次都没给格德司公国交过过境税……”
  “以前不也没交过吗?为何现在来说这事?”以前,马林的运煤船,直接在莱茵河中央航行,从不靠边,没向谁交过税,也没人拦截煤船。
  煤船主要经过马克伯国、明斯特主教国、贝尔格公国、克里弗公国、格德司公国和莱茵河口的泽兰伯国这几个国家。其中,过贝尔格公国那一段,比较短,明斯特主教国那一段也不算很长。而且,这两个国家也相对温和,从未在河上拦路设卡过。
  而泽兰伯国其实是属于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地区,马林曾派人打过招呼,那边自然也不会为难。
  只有格德司公国,查理二世因为野心勃勃,所以需要很多赋税。因此,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对于经过境内河面上的船只,想尽办法征税。偏偏,格德司公国位于莱茵河口最重要的那一段。所以,想要利用莱茵河运输通向大海,格德司公国是没法绕过去的。
  马林虽然和查理二世结盟,但是,也没有告诉查理二世自己利用煤炭煮盐发大财了。而且,这事也不能说,说了别人也会模仿啊。
  以前,特塞尔岛上煮盐规模虽然有,但还不算太引人注目。可自从马林打通了条顿骑士团国的食盐贸易航线后,特塞尔岛上的产盐量,就开始翻番了。
  产盐量翻番,那么,需要的煤炭数量,也要翻番。所以,马林加大的煤炭运输力度。这样,莱茵河上就出现了不少属于马林的运煤船。
  毕竟,内河运输,船只不可能太大。想要运输那么多煤,只能增加煤船数量。一般而言,一艘内河船,顶多装载一两百吨煤,更多地,是运载十几吨或几十吨煤的小船……
  可船只数量突然变多了,而且形式差不多,这就引起了格德司公国的注意了。之前,格德司公国也就对于靠岸的船只征税。但马林的船都走河中央的,一般不会征税。可这次,格德司公国巡河的税务官,特地组织了几艘满载兵士的船,拦截下了其中一艘装载了几十吨煤的小船,要求补缴税款……
  事实上,格德司公国这个负责巡河征税的税务官,也不知道煤船欠了多少税款。事实上,他也不关心具体是多少,他只是来敲诈的……甚至,这笔钱,税务官只是想独吞而已……
  马林了解到情况后,眉头皱了起来。之前,他让运煤船走河道中央,并不只是为了逃税。其中,有更大的原因,是为了不引人瞩目。
  因为,一旦正常交税,虽然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自己的商业机密,就会通过纳税透露出去。
  比如,经过格德司公国的煤船,要是都交税,必然暴露马林往特塞尔岛运煤的数量。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其他人了解到这个运输量,就会产生疑问——特塞尔岛为何要那么多煤炭?然后,有心人就会调查。一调查,马林靠煮盐卖盐发财的事情,就会暴露出去。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马林就很难保证其他沿海国家会不会模仿字迹。别的不说,荷兰地区想模仿自己,实在太容易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对于钱财,也是很感兴趣的。而且,知道了自己暴富,沿途几个诸侯国,也难免会想法子敲诈自己一点过路费……
  所以,马林为眼前这事头疼了……
  马林显然是不愿意自己的发财秘密暴露的,利润,只有在一家独享时才会最大。但是,想把煤炭从鲁尔区运到特塞尔岛,也只有莱茵河一条航线能走。要是走陆路,还不如水路呢。不说走陆路成本多高,走陆路必然要经过那些税卡,比走水路更容易暴露。除非,不从鲁尔区进口煤炭了……
  “嗯?不从鲁尔区进口煤炭?”马林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西欧主要就两大产煤区——鲁尔区和英国。其他地区也有一些煤矿,但都不成规模。
  不从鲁尔区进口煤炭,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从英国进口煤炭了……
  英国煤炭价格马林也打探过,在伦敦,每查尔特隆煤大约卖6先令。但在输出港纽卡斯尔,只要4先令没查尔特隆。这还是因为英国物价偏高的原因,换成鲁尔区,输出煤炭地区的市场价,也就3先令每查尔特隆。而马林从自家煤矿购入煤炭,才要2先令每查尔特隆。
  不过,即使用4先令每查尔特隆的价格购入煤炭煮盐,马林的利润依然非常大。毕竟,煮盐是暴利,况且马林还利用了省柴灶这样的煮盐利器。
  思来想去,马林最后决定——把从老家引进煤炭的数量,削减到从前的水平。这样的水平,并不显得太引人注目。而且,马林也决定,停止使用小运煤船,一律使用大运煤船。这样,可以减少运煤次数,变得更加不引人瞩目。
  然后,派人去英国煤炭输出港纽卡斯尔,大量订购煤炭。纽卡斯尔就在特塞尔岛的西北方向,隔海相望。虽然说,直线距离肯定比波鸿要远。但是,纽卡斯尔是在海边,是一个海港。从纽卡斯尔离开的运煤船,必然是海船。海船装载量大,一次可以运很多煤,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而且,海上运输,也能很方便地为马林保密。因为,海船只要出了海港,天知道它往哪儿走……
  马林完全可以以别国的名义,在纽卡斯尔订购大量煤炭。然后,运往特塞尔岛,拿去煮盐。即使纽卡斯尔煤炭价格贵一点,但和煮盐的暴利和保密的重要性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
  想到这里,马林最后下定了决心。他找来了科勒:
  “科勒,你派人去先用金钱贿赂,把我们的运煤船赎回来……”
  科勒听了马林的解释后,却摇了摇头道:
  “少爷,这种小事,没必要让我出马吧?”确实,赎个人而已,随便派个手下都能做。
  “当然没那么简单,你知道的,我们的运煤船第一次被拦截。而据我所知,这是那个巡河税务官的个人行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
  “您的意思是?”
  “让那个税务官出个意外吧……另外,要等赎回人后过一段时间再动手,不要让人把两件事联想到一起……总之,不要引人注目……”马林可不想自己煮盐发财的秘密暴露出去。若是大家都知道用煤炭煮盐了,都学他,那盐价肯定会马上暴跌的,会严重损害马林的利益。所以,那位多事的巡河税务官,马林只能让他闭嘴了……
  “懂了,我这就去安排!”科勒马上离开王宫,分别安排人去赎人和“制造意外”去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哥伦布的安排
  想到海上的煤炭运输,马林突然想起了还在大洋上颠簸的哥伦布船队。算算时间,这会儿哥伦布的船队,应该在西非沿海地区了。
  原本历史上,达伽马是9月9日返回里斯本的。而哥伦布因为没有在蒙巴萨和马林迪浪费那段时间。所以,马林可以肯定,哥伦布一定能在8月份就回到欧洲。
  哥伦布归来,对于马林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哥伦布将会满载昂贵无比的香料归来,只好换成钱,马林手里将会阔绰无比。到时候,他讲有钱启动在东弗里斯兰境内大规模开挖运河,以及兴建大量荷兰风车抽干沼泽的水,使之改造成良田的计划。
  东弗里斯兰伯国境内,沼泽实在太多了,只要能改造成耕地,那就是多出十几万尤格拉姆的耕地,折合将近150万亩啊!
  只不过,全面挖沟渠排水,和修建大量荷兰风车,前期投入非常大。在这个年代,改造上千平方公里的沼泽地,即使是萨克森公爵这样的大亨,也难以负担得起。倒不是说萨克森公爵拿不出这笔钱,而是,他用钱的地方多,肯定没办法把资金都砸到沼泽改造上去。
  经过几年对于西弗里西亚群岛的开发和管理,马林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开发荒地,是需要极大的投入的。
  比如,马林想要开发10尤格拉姆土地(120亩地)。首先,他得要人口,至少是一家子农奴。而西弗里西亚群岛本来就没什么人,所以,必须要到内陆地区去招募。
  但是,到内陆地区招募一户农奴过来,马林总不能亲自上阵吧?肯定要雇人。雇人就得给钱,一天的工资,还有车马费、饭费、住宿费,都要报销。
  然后,把一家子农奴接到群岛上来,路费也很多。你把人家招募过来了,路费得自己掏吧?饭费在赶路期间,也得你掏。就算给他们吃板砖一样硬的劣质黑面包,一家子人,一天也要花费两个芬尼的。
  总的算起来,派人去招募一户农奴(5口人)到西弗里西亚群岛,前前后后的花销,不低于5个金币。要是招募1万人,花销就要上万金币。
  但是,这只是开始……
  这些农奴招募到岛上后,第一件事不是种地,而是先要给他们修建房屋,好安顿他们。而这个年代,修建房屋,成本也是很高的。不管是修建木屋,还是修建石屋,成本都非常高。也幸好马林懂得修建成本低廉的土坯房,节约了大量的开支。否则,光是为那些移民修建房屋的木料和石料,就要投入上万金币……
  房子这一块,成本倒是不高。但是,把农奴招募来了,肯定是要指望他们干活的。而刚来的农奴,是没有粮食的。所以,在垦荒到秋收这段时间,马林需要自己掏腰包,弄粮食来养着他们……这一养,就是半年以上……而欧洲眼下粮食这么贵……
  然后,马林还要给这些农奴配备足够的铁制农具;还要买来牲口给他们用;春耕了还要提供种子……林林总总,移民开荒的花费非常惊人……
  所以,马林尽管从威尼斯人那里赚了很多钱,也从卖盐上赚了很多。然而,在给西弗里西亚群岛移民一万几千人的过程中,金币就消耗了大半……
  当然,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过不了几年,就能全面回收。只是,初期的时候,投入实在太大了,一般的大贵族都负担不起。
  因此,马林对于哥伦布船队的归来,也是望眼欲穿……
  但是,在期待哥伦布归来的同时,马林没有昏了脑袋。因为,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个事情,就是甩锅……
  马林当初脑袋一热,就做出了派人去印度贸易的决定。但是,后来想起来,马林觉得自己还是太草率了。
  因为,通往印度的航线,葡萄牙人一直视为自己的禁脔,不容许别人染指。马林要是西班牙的国王,也许可以无视葡萄牙人。可是,当初他只是一个小小男爵,即使现在,他也只是一个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和8万多国民的小邦国的国君。和拥有上百万人口,近1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葡萄牙相比,马林还是太弱了。
  尽管,在陆地上正面刚,马林并不害怕葡萄牙这样的水货国家。但在海上,强大的葡萄牙船队,分分钟就能教马林怎样做人……
  葡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