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柄大明 >

第629章

权柄大明-第629章

小说: 权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要慢慢地让皇上,喜欢上自己的儿子,直到最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里面,有很多的困难,但是,碽妃非常坚定,至于她为何要这么做,却直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仿佛,当初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告诉她,给陈王爷生个孩子,然后,抚养这个孩子做皇帝吧!接着,碽妃就将这件事,坚定地做了出来。

    现在,朱元璋对碽妃,还是非常宠信的,尤其是,碽妃的很多话,都是正确的。

    在长春宫呆了一晚上,第二日,早朝之上,朱元璋望着下面的群臣,正在就昨日来的战报商议着军情,就接到了上都发来的战报。

    当时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在心里有过一丝忐忑的,毕竟,陈风被十几万的鞑子军队围住,什么样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

    大明已经有一位大将战死了,冯国胜的死,是大明的一个很大的损失,如果陈王爷再有什么不测,朱元璋觉得,自己真的是无法接受。

    怀着这种心情,打开了战报,顿时,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变成了大喜。

    上都大捷,上都大捷!

    陈风的军队,得知了扩廓的骑兵要飞驰来支援的时候,连夜布置,天亮之后,一鼓作气,拿下了上都城!

    置之死地而后生,陈风的军队在这种可能被内外夹击的情况下,战斗力飙升,在扩廓的军队离战场还有几十里远的时候,就攻入了上都城,成功地化解了这个不利的局面。

    而且,最重要的,最让朱元璋开心的,就是活捉了鞑子皇帝!

    这天下,是汉人的天下,这天下的皇帝,也只能有一个,就是自己!虽然中原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大明的时代,但是,鞑子的皇帝,还在时刻地提醒着朱元璋,天下还没有太平,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这次,鞑子皇帝都被捉到了,那蒙古人,就算是彻底地失败了,那个可笑的元朝,也算是正式灭亡了。

    这一天,是大明最值得庆祝的一天!

    “皇上,前线情况可好?”看到朱元璋读完了战报,脸上笑容绽放,李善长出来问道。

    “善长,你将这战报,念给满朝文武听。”朱元璋说道。

    “是。”李善长接过了太监递过来的战报,只快速地扫了一眼,心中就是一惊,这个陈王爷,还真是会化险为夷啊。

    “北方战事,瞬息万变,承我朝皇威浩荡,我军大破敌军…”李善长那特有的带着定远老家腔调的话,响在朝堂之上。

    在朝廷之上,几乎一半人都是在说老家话的,他们靠着和皇上相同的腔调,在朝廷上成为了一派,现在,听着李善长的宣读,都在摇晃着脑袋听着。

    刘基也在听着,刚刚的时候,还在为前线的战事担心,现在,陈王爷这战报,来得真是时候啊!

    尤其是,听到了后面,陈王爷决定,留下一万人守上都,其余的人,都被派去打大同,争取将大同打下来。而且,还将鞑子皇帝和鞑子的丞相派去劝降,更是在脸上露出了笑意。

    这个陈王爷,这件事做得,真的是很有趣啊!

    能够让鞑子皇帝投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而现在,又让鞑子皇帝去劝降大同,这种事情,真的只有陈王爷才能想出来啊。

    李善长读完了,果然,下面就是一阵赞叹之声。

    “启禀皇上,这次陈王爷托皇上的皇威,转危为安,拿下了上都,还活捉了鞑子皇帝,真乃是我大明的重要的一次胜利,是我全天下的汉人的一件乐事啊!”下面,兵部尚书首先说道。

    “对,皇上,这次,我大明天威浩荡,彻底击垮了鞑子,开创了我大明万世之基业!”礼部尚书也说道。

    这番话说完,李善长眉头稍稍一皱,这些人,都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本质啊!当然,这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朕决定,加封陈王爷为本朝太师!”朱元璋说道。

    这次,不用说,是陈风的功劳最大,在危急关头,陈风的军队,以少抗多,成功地在鞑子骑兵到达之前,打下了上都,扭转了局势,不用说别的,单单就活捉了鞑子皇帝这一点,就足以让朱元璋心情大振。

    但是,怎么封陈风,却又有讲究,毕竟,现在的问题,是陈风已经成了王爷,就算是最高的爵位了。

    赏赐陈风财物?这些,朝廷缺得很,陈风手下却从来都不缺,所以,真要是赏赐的话,该是陈风给朱元璋孝敬一些还差不多。

    而陈风的权力,也已经相当大了,再给陈风一些权力,朱元璋是不会干的。所以,就剩下最后这招,给陈风再加个头衔吧!

    太师,这是文臣之中官职最高的了,一般的皇帝,都只会将这个头衔,加在死人的身上。在后世的明朝里,活着的而得到了太师这个头衔的,终明一朝,只有五个人而已。

    现在,给陈风太师这个头衔,只是一个空职,虽然是文臣第一,但是,陈风一直镇守北方,根本就不会天天到应天的皇城里来上朝,朱元璋也就不用采纳陈风的任何意见,所以,这只是个很好听的名号而已。

    “皇上圣明!”其余的大臣,赶紧说道,毕竟,册封陈王爷为太师,这可是皇上的隆恩了。

    “启禀皇上,现在,我们有两件事,需要立刻去做。”李善长说道,这太师的职位,也是让他很眼红,本来,没有太师,他这个左丞相,就是文臣第一,现在,陈王爷又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头上啊。

    所以,李善长知道,对陈风的歌颂功德,就此打住,他立刻提出了别的方面的意见。

    听到李善长一说,朱元璋也正好转移话题:“爱卿请讲。”

    “皇上,现在,我们这第一件事,就是上都的人选,要派一个人,过去当上都路的同知。”李善长说道。

    上都路,虽然是陈风打下来的,但是,有陈风在大都,就已经足以了,如果朝廷不派人,万一陈风派人一屁股坐到了上都路的长官的位置上,那上都路,到底听谁的?

    所以,现在要立刻派人过去,整顿那里的吏治,恢复那里的生产和生活。

    听到李善长一说,在场的人都立刻止住了话语。

    去上都!谁愿意去?先不说北方鞑子还可能会肆虐,就论那里的气候,很多人都受不了,冬天很冷,冷得刺骨,风沙又大。

    而且,那里是朝廷的边疆啊。

    当然,能够在朝堂之上参与上朝的,官职都已经足够高,要是去了上都,那就是左迁了,不过,这种时候,谁都不会主动推荐别人,毕竟这是个苦差事。

    “青田,你可否有合适的人选推荐?”朱元璋向一旁的刘基说道。

    本来,这件事是李善长提出的,但是,选谁去,朱元璋却先征询刘基的意见,这些,李善长都已经习惯了,他开始知道,朱元璋这皇帝,原来早就懂得如何平衡手下的大臣之间的权力了。

    刘基听到皇上的话,从自己的位置上走了出来,步子很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启禀皇上,去上都路当差,我们需要一个文武全能的人,现在,上都路还不安全,随时会面临鞑子残余势力的反扑,所以,这个人,要有足够的武功,才能自保,而且,鞑子皇帝既然投降了,行宫依旧在那里,所以,要能够与鞑子保持正常沟通。”刘基说道。

    刘基的话,又透出了另外一层的意思,鞑子皇帝投降了,那鞑子皇帝怎么处置?

    将鞑子皇帝带到应天来,然后软禁起来?这样并不合适,要做给全天下的人看,皇上对于前来投降的人,是非常有礼遇的,这个礼遇,自然就是让鞑子皇帝,依旧住在原来的皇宫里,当然,皇宫的名称得改一改。

    这个去上都路当差的人,要求得很高啊。

    刘基考虑问题,从来都是非常周道的,听得朱元璋连连点头,不过,这点完头,发现了刘基还真是老奸巨猾,说了半天,等于没说,刚刚自己问他的问题,是谁合适去上都当差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脸上一阵不悦,说道:“青田,你就说,谁合适去上都当差吧。”

    刘基望了眼一旁的李善长,嘴里吐出了两个字来:“蓝玉。”

    蓝玉!听到这话,李善长不由得一楞。

    蓝玉,是在二十多天前,从湖广行省调到应天来的,只是个七品的小官而已,这个人在来了应天之后,便来拜见李善长,李善长这才知道,原来和自己一样,都是定远人,顿时,李善长当时就允诺,让蓝玉继续升官。

    这个蓝玉,长得一幅虎头虎脑的样子,能文能武,这个职位,倒是也合适,只是,刘基明明知道这蓝玉是自己一派的人,还给皇上引荐,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蓝玉?”朱元璋在嘴里念了一遍:“好名字!”接着,又出口问道:“蓝玉是谁?”

第860章 迁移人口!

    蓝玉是谁?朱元璋还真是不知道,所以,听到刘基一提起这个名字,先是夸名字好听,但是随后,就不知道了。

    皇上,您装什么糊涂,前几天的奏折里,不是有这个名字吗?

    大事小事,朱元璋都要过目,所以,蓝玉调动到了应天,其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只是,最近朱元璋神情恍惚,很多事情都忘记了。

    问完这话,朱元璋又自言自语道:“天下姓蓝的不多,这蓝玉,该不会是和蓝玉寒有亲戚关系吧?”

    朱元璋这么一问,刘基感觉到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让皇上自己去选,自己说不知道好了。

    虽然蓝姓的人比较少,但是,也不能说姓蓝就和蓝夫人有亲戚关系吧?当然,刘基知道,皇上这样说,不会因为和蓝夫人有亲戚关系而提拔,相反,肯定会提防。

    “皇上,这个蓝玉,参加了我们的军队,打过几场仗,从小也读过书,学过字,能文能武,和蓝夫人有没有亲戚关系,微臣不知道,不过,这个蓝玉,是定远人,而蓝夫人,是扬州人,两人即使有,恐怕也是远亲中的远亲了。”刘基说道。

    这个时代,直接说两人没亲戚关系,还真说不准,因为,查血缘关系会查到很远,真说不准,十几代之前,会有某些联系。

    株连九族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刘基不敢肯定,不过,一个是定远人,一个是扬州人,差距,还真不是一般地大。

    定远!听到这两个字,朱元璋就立刻放松下来。

    对朱元璋来说,老家的人,是完全可信的,否则,朝堂之上,也不会到处都在讲着淮西话,只是,他需要一股新的力量,来牵制自己老家的这些人,才大力地扶植刘基。

    刘基还是很公正的,将这蓝玉,推荐给了自己,也就把责任,担到了他的肩头。

    毕竟,谁挑选的人,以后,出了事,责任是要追究谁的。这蓝玉,和刘基之间没有特殊的关系,却被刘基推荐,因为刘基用人,一向都是看人的才能。

    听到刘基的说法,朱元璋放下心来:“那今日早朝之后,让蓝玉来见朕,朕要亲自和这蓝玉交谈一番。”

    “是。”刘基答道,退了回去。

    朱元璋用人,本来只要刘基推荐,就可以上任的,但是,上都的人选,关系重大,朱元璋很慎重,必须要亲自见了,才知道能否适合当这人选。

    刘基退了回去,朱元璋才向一直在一旁戳着的李善长问道:“你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李善长刚刚提了两件事,现在,才是第一件事,这件事,关系非常重大,朱元璋也知道,李善长的确是自己最合适的幕僚,这第二件事,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件事,就是迁移人口的问题。”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这么一说,顿时,朱元璋眼前一亮,的确,自己怎么将这件重要的事情给遗忘了?

    迁移人口!

    经过连年的战争,中原人口减少,尤其是北方,十室九空,这是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的,土地没有人耕种,到处荒芜,国家又怎么能强盛?

    当时的时候,胡惟庸就出来献计,可以将江南的人口,迁移到北方去,这样,就可以恢复北方的生产了。

    但是,这个意见,却遭到了陈王爷的反对。

    陈风认为,江南江北,气候不同,如果强行令南方的人口迁移,会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而当时,陈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迁移人口,就从没有受到自然灾害,也没有受到兵灾的山西迁移!

    这个提议,最终被朱元璋认可,从江南迁移人口的计划,暂时打住。

    这次的军事斗争,主要是消灭鞑子,最近,朱元璋又主要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战斗上,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想之外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