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老千 >

第93章

老千-第93章

小说: 老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渔民是个苦行当,风里来雨里去,寒暑都难熬,能打到甲鱼或者值钱的黄鸭叫卖就能乐上一天。以往湘江上游八百里洞庭,鱼肥水美,渔民们也跟着沾光,这些年来八百里洞庭萎缩了不少,鱼量远远不复当年了。赚不了几个钱,物价又不断地涨,日子艰难,江里的渔船越来越少,渔民们都上了岸。
  “当年在上海滩刚出道,天天混码头,听人说起长沙港,也算是内地数一数二的码头,真是今非昔比了。” 江心几条纤细的渔船,在体形硕大的挖沙船映衬下更显羸弱,老韩不免有些感慨:“真是老了,总是想着以前的事,干脆再讲个老故事吧。”
  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就有码头,有码头的地方就有航船,除了运人的游轮还有运货的货轮。货轮是个临时性的小社会,远离陆地各自为局。解放前,游轮生意比现在发达得多,船票也比火车票便宜,是大多数人理想的交通工具。每条船上都有黑白两道的人物把持,也有各路的老千和娼妓,这么一来,自然少不得各种故事。
  当年的黄浦码头,有个女人叫小白兰,肤白貌美,鬓角总插朵清香宜人的玉兰花。白花是寡妇戴的,她自称丧夫,要回乡奔丧,穿一身素色旗袍,身量苗条。一个寡妇出门在外诸多不便,只能开个单人仓,毫无心机地跟人聊天,什么话都讲,对男人不设防。聊得熟络,还告诉人家她住几号仓。对她起意的男人,晚上会禁不住诱惑摸到她仓里去,两人做个一夜夫妻。第二天船快靠岸时,小白兰就开始闹了,说是丈夫留给她的翡翠戒指被人偷走,恳请船长派人帮她搜搜。不多时,戒指肯定会在昨晚跟她过夜的男人身上搜到,原物奉还,男人还会被船长抓起来狠狠地打一顿,等到他下船的时候才把他放了,而他这时才发现身上带着的钱或者值钱的东西全都不见了。
  “那要是这个男人也是有点本事的,不能随便冤枉呢?小白兰再厉害,也不可能从没看走眼过。”梁融若有所思地问道,这一次他把师父的老故事听了进去。
  “你说得对,这个就需要B计划。小白兰当然不是一个人出来混的,船长收了她的钱会罩着她,还有她身后看不见的帮手。有一次,她真惹上了厉害人物,对方是个去某地任职的官员,被人冤枉要捆起来打当然不可能,他非但不承认,反而马上意识到小白兰是老千,检查自己的行李,发现少了整整两百大洋。他让船长搜小白兰,结果怎样,你们猜。”老韩说到最后,卖起了关子。
  “结果小白兰的房里刚好有两百大洋,这笔买卖黄了。”梁融兴致勃勃地猜。
  “错,当官的在小白兰的箱子里找到五百大洋。钱和钱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说人家有五百大洋的富寡妇要去偷一个只带了两百大洋的小官,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最后那个当官的钱没找到,船已经靠案,乘客们争相下了船,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老韩颇为得意地摇着头,把故事讲完。
  “基本上三两天就可以做上一单,这姐姐一定发大了。”梁融憧憬地计算着,好像这是他自己的生意。
  “她也要分钱给身边帮忙的人,当年她赶上了最后一班去台湾的船,用了多少金条买的船票就不知道了,我听说,她的箱子只能拖着走,壮汉子都拎不动。”
  “要是以后国内不好混了,咱们也用这一招去国外混。让大小姐当小白兰,咱们也坐船,什么玛丽女王号、海洋绿洲号、红宝石公主号,所有五星级游轮通通坐个遍,到那时候,我们就是国际级老千了。”虽然是玩笑,梁融开心得像个孩子。
  “师父,您当年是不是也跟这位老前辈混过,还是初出山时,在她身上栽过跟头?”陆钟听完老故事,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师父身上。
  “是啊,师父您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又这么了解小白兰的事,你们俩肯定……嘿。”梁融搞怪地冲师父挤挤眼睛。
  “呵呵,你们随便猜,我是不会说的。”老韩神秘一笑,不给徒弟们开自己玩笑的机会,转而继续说道,“这是个有上千年历史的老招了,专骗好色之人。也有不讲规矩的男人,睡完姑娘就翻脸不认人的,说姑娘偷了自己的东西,等到众人搜出来,逼得姑娘跳河。咱们这一行,有英雄也有混蛋,我跑不了几年江湖了,你们今后要多加小心,搞不好一个跟头栽下去,全副身家都打了水漂。”
  故事说完,大家已走到橘子洲尾,远离洲头的那一端,洲后头还有两个规模稍小的沙洲,上面郁郁葱葱地生了几丛荆棘,荆棘的掩映下,有艘精致的画舫靠在岸边,船头挂出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古而学。这三个字的下面,画着一个摇签用的签筒。
  老韩眼前一亮,兴奋地唤住两位徒弟去看看。
  B
  几乎每个跑江湖的相士都有自己的招牌,连招牌字号也没有的,百分之九十九是连规矩也不懂的外行。老韩说他还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广东省遇到过一位很有名的大相士,那位前辈的招牌就是“幼而学”,既然这位敢叫“古而学”,怕是跟那位前辈有些渊源。
  老韩兴冲冲地抢在了前头,画舫并不大,只是远看显得精致,近看却有些破落了。生意冷清,没有客人,就连客人坐的椅子上也落了浅浅的一层灰,一个穿着黑色长衫的老头笼着袖子坐在其中,正打着瞌睡。桌上摆着个小小的鸟笼,笼中有只黄色的鹦鹉,跟老头一样冷得都快把头埋进翅膀里了。鹦鹉面前有个木质签盘,上面摆着整整齐齐的几十个签封。这种老套路连梁融都知道,那些签封是用药水处理过的,鹦鹉只会叼出气味最浓郁的上上好签,因为好签客人给的钱才多。
  见此情形,老韩略微有些失望,陆钟用力咳嗽两声,叫醒老头。那老头半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番进来的三位,很俗套地张罗着,免费解签,不准不要钱。再对进来的三位四下里打量,他心中暗喜,更加殷勤地擦干净凳子请他们坐下,热情地介绍着,看手相算八字还有解字和求签,哪样都行。
  “我们是外地来的,今天碰巧碰到了您,就请您给抽个签吧,不过我们要签筒自己摇。”老韩盯着老头细看,一双不大的眼睛里泄露出刻意掩饰过的精明,花白的头发却抹了发蜡,梳得一丝不苟。还有那双手,那是双养尊处优的手,皮肤光滑骨节均匀,指甲也干干净净。
  “好说好说,签筒我有,在南岳衡山开过光的,保证准。”老头恭敬地递过签筒,老韩自己摇了起来,不多时,一只竹签冒尖落出。老头捡起来一瞧,笑开了:“恭喜恭喜,第十八签,曹国舅为仙。”
  “请问喜从何来。”陆钟帮师父问了一句。
  “这签有四句签文,我写给您看。”说罢,老头从桌子下面捧出笔墨纸砚。
  墨是早就磨好的,放了太久有点干,老头兴致勃勃地添上一点清水,提笔写来:金乌西坠兔东升,日夜循环至古今。僧道得知无不利,士农工商各从心。
  人不怎么样,字却不错,至少临摹过十年的颜体,让人对这个长得不怎么样的老头有些刮目相看。放下笔,老头摇头晃脑地解释开了:“此卦阴阳消长之象,凡事遂意之兆也。也就是说,您心想事成,凡事都会顺顺利利。”
  “您觉得我这个签真的准吗?”老韩不急着付钱。
  “怎么能不准呢,是您亲手摇的,这可是天意。”老头晃着脑袋,有点油腔滑调。
  “是嘛,那可希望真是天意。我们这次来长沙,不是旅游,是来找人的。”老韩话里有话地试探。
  “哦?”老头不做声了,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第15章 背时鬼(2)
  
  “我们是来帮一个细伢子找他父亲的。这孩子前阵子遇到了大麻烦,可惜他父亲又不在身边,真是急死人了。”老韩故意不紧不慢地说着,一边观察对方的反映。
  “细伢子姓禾,您老做这档子生意,接触的人多,不知认不认识姓禾的朋友呢?”陆钟见师父火候差不多了,干脆把苗头亮了出来。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老头一下子站了起来,紧张地望着面前的三个生人。
  “祖师遗下三件宝,众房弟子得真传,乾坤交泰离济坎,江湖四海显名声。在下韩枫,师爸傅吉臣,未请教阁下高名。”老韩正了颜色,认认真真地念出四句切口来。
  “你们是……”老头立刻变了脸色,对着老韩恭恭敬敬地拱了个手,“在下禾下土,师爸是杨海涛,我师叔伯是杨海波。”
  “不必客气,算起来五十年前杨海波大师爸跟我师爸有过交情,你我算是同辈。虚长几岁,我就叫你禾老弟吧。老弟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老韩总算放下了心,找到正主了。两只老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虽然从未谋面,但他们不再感觉陌生。
  “来来来,喝杯热茶,有话慢慢说。”老禾去船头收起了外面挂着的招牌,今天不做生意了。
  老韩把从柳喜荫前辈那里听到老禾的消息,连同前阵子发生在小禾身上的事也和盘托出,老禾听得面有愧色,“真是对不起他们母子,是我没本事,害了他们。”
  “老弟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老韩掏出两支雪茄,一支留给自己,一支递给老禾。
  “丢人啊。不提也罢,自己没本事,怨不得别人。”老禾连连摆手,不肯接过那烟,羞愧得别过头去。
  “你我同门,有什么事尽管说,要是能帮得上忙,我们一定尽力。”老韩看了几个徒弟一眼,心道这次怕是不会那么顺利。
  “你们已经帮了我儿子,前几天你们还找到湘琴,留下一大笔钱,我已经没有还礼了。要不是我手头拮据,今天见到二位高徒,也应好好相请,怎好意思让你们再多劳心。”老禾是个爱面子的人,虽然落魄到没有条件讲究礼数,把话给说明了。
  “江湖子弟,要是我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事,一样会有朋友帮忙。你再拒绝,就是看不起老哥了。”老韩干脆板起脸来,佯装动气。
  老禾细细打量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同门,看得出对方过得不错。江湖人吃江湖饭,没本事可什么都吃不着,想来今天遇到的是能人了,说不定真能帮上忙。其实就算帮不上,交个朋友也好,这么多年来,那个秘密把他憋得好苦。他紧紧地皱起了眉头,长叹一声:“别看兄弟现在不怎么样,当年我也有风光的时候,只是说来话长……”
  C
  老禾的师爸杨海涛,虽然跟杨海波是堂兄弟,也是同门同辈,但不论天份还是名声都远不如杨海波。当年杨海波和傅吉臣在上海滩上做下了一件扬名天下的大买卖,后来去了新加坡,再也没有回来。
  师爸自己本事不够高,教出来的弟子水平就更有限,老禾连同他的师兄弟几个等到明白自己拜错了师爸,为时已晚。师爸就跟爹一样,不能随便换。后来又赶上了解放,再后来的二三十年间,“文革”和各种运动,不仅是老禾他们,就连全国各地的千门子弟都没敢闹出动静。
  师爸教不了多少东西,但是老禾和他的师兄弟们一直没忘赚大钱。几个人中,又以大师兄李韬最为好学上进,他在师父那里听说过有几本秘籍,以为就像武功秘籍一样,只要拿到手,好好学习就能练出盖世神功。那二三十年里,他到处寻找秘籍,不枉他一片苦心,终于费了不少心血搞到一本《军马篇》的手抄本。
  说来也怪,那手抄本上只有封面上军马篇三个字,里面就像无字天书,什么内容都没有。这事成了师兄弟们的笑柄,说李韬想学骗术想疯了,居然被同行给骗了。私下里跟大师兄关系最好的就是老禾,李韬跟老禾说过很多次,秘籍一定是真的。
  八十年代末,全国各地的千门同行们像蛰伏了太久的虫蛇鼠蚁,纷纷出动了。师爸杨海涛在“文革”中重病去世,此时师兄弟几个就团结起来想办法赚大钱。厦门某地,有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冯嘉泽,父辈是知名华侨,家里珍藏了不少珍品古董,在“文革”期间被搜走一批,还剩下另一批因为小心地藏了起来躲过了浩劫。政策稳定后,政府归还了一些古董,连同他家的大宅院也还给了冯家。冯嘉泽没有搬回去住,而是在老宅里成立了一家福利院,把附近的孤寡老人和孤儿病儿们都接来住,生活所需全靠他自己的生意,有时候开销太大,他就把家里的古董拿出一两样送去香港拍卖,所得款项全用在福利院里。
  既然是大善人,肯定心肠软,好骗,老禾他们师兄弟几个把目标定在了冯家。大师兄起初反对,说师门规矩不能骗好人。可师弟们哪里肯听,都说只有钱才是真的。师爸都早死了,谁还管什么劳什子规矩。那时候的大师兄早已成家,媳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