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世收藏 >

第71章

盛世收藏-第71章

小说: 盛世收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风笑着说道:“我正等你呢?”

    范紫韵嫣然一笑,问唐风道:“你等我呀,有事儿吗?”

    “想请你也帮我签个名,回去也能留个纪念,好歹也上过明星主持人的节目了。。”唐风一副诚恳模样。

    “呵呵。”范紫韵笑着说道:“你想知道什么,直接问吧,不用把我捧那么高。

    唐风的心思被人家一眼就瞧出来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那我就不绕弯子了,我想知道,三号、四号藏家送来的藏品分别是什么?鉴定结果如何?”

    “就知道你要问这个,你先过来一下。”前面有工作人员扛着设备过路,范紫韵扯着唐风的衣服将他拉到一边,她说道:“一个是青花个是釉里红是明代的,而且仪器鉴定结果还都是真的。本来,我们以为这期节目会大放异彩的,想不到第一个就碰到了高仿真,你是不是疑”

    “谢谢你,范小姐。”唐风没有回答范紫韵的问题,而是点着头向她伸出了手,范紫韵将自己的小手放进唐风的手掌,唐风握着面前女子的手,很认真的说道:“以后不要过问这些事情为自己也要为家人着想的,是不是?”

    “嗯,这些我都懂。”范紫韵忍不住又加了一句,她说道:“有这么严重吗?”

    “可能是我想太多了我只是提醒你一下,反正又没有什么坏处。”接着风松开她的手,说道:“再见。”

    唐风自己也觉自己想太多了,如果有一伙人突破了现代对明青花、釉里红的检测技术,他们首先就会想到把赝品换成钱,拿去拍卖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拍卖之前能够先上电视定会提高赝品的附加值和真实性,而孙启刚巧是拍卖行的鉴定师恰恰是这一期节目的嘉宾,这一切是巧合二字所能解释的。

    在唐风成功突破他们的伪技术之后,后面两位藏家的知难而退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竟,后两位藏家的藏品跟一号藏家的藏品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放弃原计划也是出于自我保护。

    刚才看到杨明和孙启那么熟,唐风难免为他捏着一把汗,他很有可能是第一批上当的人。心事重重的唐风刚走到通道口,就看到周正元正在等他,他这才想起老人要请他吃饭的事情,他很是抱歉的说道:“不好意思,让您老人家久等了。”

    周正元哈哈一笑,说道:“刚才看到你在等主持人,就没好意思打扰,酒店的餐位我都已经订好了,现在,我们走吧?”

    “实不好意思让您老人家破费。”唐风很客气的说道。

    “客气么呀。”周正元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他对唐风说道:“要不,叫那位主持人一起?”

    “嗨。”唐风摇着头说道:“不是那么回儿。”

    “哦。

    ”周正元似乎明白了,他说道:“这种事急不来的,慢慢发展,慢慢发展。”他呀,什么都不明白。

    人不可貌相,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周正元还是一个家底殷实的人,来接他的车是一辆崭新的红旗。虽然红旗3算不上什么好车,但对一个穿着布鞋、衣服洗得花白的老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周正元自己也觉得落差太大,他笑着解释道:“这不是老头子我的车,我儿子知道我要上电视,专程叫人送我来北京的。”

    “哦。”唐风完全明白了,细想下来这也不难理解,甭管什么人,只要沾上文物这一块就不会是穷人,不说多有钱,家里边怎么也能拿出几样值钱东西的。他们的后代的事业起点肯定要高于一般工薪阶层的,当然,出了败家子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周正元的儿子肯定不是一般人物,他给他老子安排的酒店是一家五星级大酒店,一番絮叨不谈,转眼之间已经酒过三巡,周正元问唐风道:“小唐,你那石雕店生意怎么样?”

    唐风说道:“还行吧,不好不坏。”

    周正元说道:“我儿子也是开店的,我回去问问他,看他能不能带动一下你的生意。”

    “别,您老千万不要这样做。”唐风摇着头说道:“做生意还是得面对市场,您这样帮我等于是在害我。”

    周正元说道:“我儿子做的是正当生意,需要拿得出手的礼物赠送给客户,送石头正好,拿得出手,还不俗气。”

    唐风有点纳闷,石头的价值可不低,好的上万块,一般的也要千八百,他儿子用得着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吗?

    周正元看出了唐风的担心,他说道:“我儿子是开汽车销售店的,赠送给客人的礼物不能太寒酸,这也是市场,不是我给你的特殊照顾。”

    老人家还是没搞清概念,卖汽车不能叫开店,那是销售公司。这样想来也就不奇怪了,卖一辆汽车少说也得好几万三五百块的石头很正常。但是风并不想接受这样的帮助,好说歹说还是婉言谢绝了,吃完饭,周正元送唐风回家,一番告别,老人离开。

    唐风回到家,林沐雨还在写她的剧本,看到他回来,林沐雨跑过来将唐风推到墙边,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风双手搭着林沐雨纤腰,问道:“哟,这是哪一出啊?”

    林沐雨抬起头说道:“你的表现太棒了,就是想抱抱你。”

    “别提了。”唐风叹着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他说到担心杨程明会上当的时候,林沐雨摇着头说道:“唐风想得太简单了,你有没有想过,那个杨程明可能就

    的主使人。”

    “嗯。”唐风说道:“不会吧。”在唐风眼里,杨程明算是一个比较正派的商人,最起码要比江源强。

    林沐雨说道:“怎么不会呢?作伪是需要大量成本的,景德镇一个烧制高仿真的瓷窑动辄就是数千万的投资种高科技作伪的投资更大,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管他呢别人上当去吧,我自己不上当就可以了。”虽然林沐雨的推断很有道理唐风并不认可,她往往会把写作方面的推理能力移植到生活中来程明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但不代表他真的会这样做。

    第二天上午,唐风接到柳月的电话,她说她已经到了小区的门口,让唐风下去,唐风挂了电话来到窗口,拉开窗帘往下一瞧,柳月的牧马人就停在马路边。

    唐风背上背包,出小区上了柳月的车,他问柳月道:“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呢?”

    柳月一边启动汽车一边道:“我们去昌平十三陵。”

    “十三陵?”唐风柳月道:“那不是风景旅游区吗?”有人说一死百了,但古代帝王可没这么好待遇,龙脉所在的坟墓被掘开已经够惨了,还被辟成了风景区,尸体天天被人围观。不过,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如果提前被盗墓贼光临,可就没这么好待遇了,慈禧就是最好的例子。可能是老佛爷生前缺德事儿做得太多,宏伟的陵寝没几年就被崩开,所有随葬品被洗劫一空,连嘴里含着的定魂珠也被抠了出来,尸体被参与盗墓的军阀像扔垃圾一样随手扔到墙角,真是作孽。

    “十三陵可不光是风景。”柳月说道:“那里还有一个古玩交易集散地。”

    “嗯,就好。”唐风早就想出市区散散心了,有古玩店就意味着捡漏的机会,当然,伴随捡漏的,还有它的孪生兄弟,打眼。

    明十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开始修建长陵,到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葬入思陵,230多年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陵风景区的第一座建筑是牌坊,古玩交易集散地就在这里,柳月找到车位停好车,和唐风一起走下来。唐风顺眼望去,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临时菜市场,很乱,干什么的都有,跑运输的,介绍宾馆的,导游中介的,最多的还是卖旅游纪念品的。说到旅游纪念品,出门旅游过的人都会摇头,国内的旅游纪念品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毫无纪念意义,还不如找个地方刻上“XX到此一游”来的实在。

    柳月指着几家店铺对唐风说道:“那几个地方的宣德炉品相都不错,就看我们的运气了。”

    历史风景旅游区的古玩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什么朝代的景观卖什么朝代的东西。既然是明十三陵,卖宣德炉就不足为奇了。

    唐风和柳月随便走进一家古玩店,这家古玩店的内部装饰陈旧,货架设备都很落伍,一看就是国营的古玩店。当然,唐风判断国营私营是不用看这些的,一看店里人的动作神情就明白了,旱涝保收的单位,没有积极性再正常不过。唐风对店里人的态度并没有异议,他是来捡漏的而不是来检查的,令他头痛的是,这里的宣德炉数不胜数,成排成排的摆,东西多就容易挑花眼,花眼离打眼就不远了。

    柳月一边看宣德炉,一边问唐风道:“怎么样,我没有骗你吧。”

    “你当然没有骗我,但这些东西在骗我。”唐风摇着头说道。

    宣德炉是最容易捡漏的古玩,它的存世量很大,根据科学的统计,宣德炉真品的存世量约为18000个。

    但宣德炉同时也是最容易打眼的古玩,历代仿品不计其数,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完全可以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

    因此,鉴别真假宣德炉一直是中国考古学中的一大悬案。迄今为止,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许许多多的宣德炉中,还没有一件宣德炉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品。不知道真假,价钱自然就高不上去,所以,宣德炉的市场行情一直不如青铜器。

    淘宣德炉就像淘金,沙海中慢慢折腾,成不成就看自己的眼力,没有标准器作为参考。唐风隔着橱柜玻璃一连看了好几件宣德炉,没一个中意的,他转头望向柳月,问她道:“你有把握吗?”

    柳月摇着头说道:“我还想问你呢?”

    唐风指着自己面前的橱窗,对柳月说道:“你看这个怎么样?”这是一个小号双耳仿宋烧斑色宣德炉,黄红色的地,上面有五彩斑点。

    “嗯,还不错。”柳月隔着玻璃仔细的观察了一番,点头说道:“可以拿出来看看。”

    唐风回头望向正在那边织毛衣的服务员阿姨,礼貌的说道:“大姐,这东西能拿出来看看吗?”

第十六章 黑盏争夺

    说话客气就是有好处,离唐风最近的那位服务员阿姨听到有人招呼,放下手中的活儿,拿着钥匙走了过来。

    现代社会,国营商店几近绝迹,除了垄断行业,也只有旅游行和古玩行这种永远不缺少客户的行当才有国营商店生存的空间。服务员打开橱窗,双手捧出里面的宣德炉交给唐风,她说道:“您随便看。”

    这件宣德炉的直径只有1米,看上去很小,但却很压手,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东西却足有斤重,这就是精炼到接近纯铜的宣德炉。明朝最有名的收藏家项元汴所著的《宣德博论》中有记载:宣庙随赦工匠、炼毕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这意思是,在冶炼十二次之后,一斤重的风磨铜就只能剩下四两;在明朝时期,重量单位采用的是旧制,十六两一斤,我们所说的“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也就是说,从原料到成品,宣德炉要缩水四分之三。

    这件宣德炉铸工精细,铜质精炼,款式古朴典雅,器型饱满浑厚,铜炉表面的包浆皮壳看上去五彩斑斓、光华泽,铜质中肯定含有金、银这样的稀有贵金属;摸上去光滑如镜、毫无杂质,符合自然氧化生成的皮壳的特质。唐风翻过香炉,底部有三只炉足,炉足之间留有“宣德”二字的楷书底款,字体规整结构严谨。

    尽管唐风觉得东西很像是真品,甚至还是宣德三年铸造的极品,但他却没有一点把握,这就是宣德炉的现状,只论优劣,不论真伪,反正有18000多个真品事实存在,而且大多数都在市面上都有可能碰上真的,谁也有可能碰上仿的。

    唐风把宣德炉交给柳月,月看了好久,才问唐风道:“你觉得怎么样?”

    唐风不置可的说道:“只能说质量上乘,哎别老问我呀,你觉得呢?”

    柳月说道:“这个宣德炉的质地、品相都不错,肯定有洒金鎏金、割金的工艺在里头,就是看不出来含金量是多少。”真品宣德炉的含金量大概是百分之三,别说肉眼分辨仪器也不能在无损状态下检测出来。

    唐风问服务员阿姨道:“姐,这个宣德炉卖多少钱?”

    服务员指着标价说道:“8万。”

    国营商店也有好处。他们太会乱开价算乱开价也绝不允许讨价还价。爱要不要。唐风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