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乱入 >

第53章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53章

小说: 三国之无限乱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徐珪冷笑一声,运刀相抗,生生挡住潘龙这一斧,后者赞叹:“好力道。”又挥砍一斧,往徐珪腰部砍来。

  徐珪恼怒:这厮真想杀我,当即气血上涌,奋力格挡,趁势一刀从下而上砍向潘龙的腰际,潘林也连忙格挡,但显然吃力的多。

  两人斗了七八回合,潘龙渐渐不敌,眼见就要败下阵来,刘贤身后杨龄大喝:“潘将军且退下,我杨龄与他会会!”便挺枪纵马,直取徐珪。

  “哟呵呵!你们这些人怎么欺负我主公呐!俺尉迟恭来与你斗!”当即执鞭跃马而出,冲向杨龄。

  尉迟恭一是怕徐珪受伤,毕竟在实力相差不甚悬殊的情况下,连战二将风险是较大的;二自己是手痒心痒,一时兴起。

  “哦?尉迟将军!”徐珪见尉迟恭前来,知道自己可以光荣下岗,便策马后退,将战场交给尉迟恭与杨龄二人。

  “主公,尉迟恭力量99,技巧93,敏捷94,紫金钢鞭力量+1,当前力量100,武力为96,另外两项技能发动中,克矛,枪矛的所有效果失效;强鞭,第一击力量+5,直击对方破绽,致伤率为技巧敏捷差,此后力量加1,当前力量105。

  杨龄,力量:74,技巧:80,敏捷79,武力为77,尉迟恭力量高于杨龄31,若正面击中,已达到一击必杀标准;”

  “我估计尉迟恭不会杀人,呵呵。”徐珪看着黑脸笑的尉迟恭,心里坦然。

  杨龄先发制人,挺枪直刺,尉迟恭大笑一声:“哈哈!”便猿臂一伸,握住杨龄刺来的枪。

  后者惊讶无比,和尉迟恭大眼瞪小眼,互相瞅了一小会儿,杨龄用力,企图拔回长枪,却发现长枪纹丝不动,再次惊讶地看着笑咧咧的尉迟恭,顿时没了战意。

  这还不算完,尉迟恭大喝一声:“过来!”愣是把长枪夺了过来,留着杨龄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手,瞠目结舌。

  “怎么样,我不杀你,你走吧。”尉迟恭笑着说道。

  杨龄羞愧难当,拨马回去,刘贤也是惊讶万分,苦笑不已。

  此时徐珪脑海中提示:“主公,尉迟恭学会第三技能‘夺矛’,当战斗中夺取枪矛一类的武器时,主公会获得随机能力点与功勋点奖励。”

  “哦?呵呵,这还是第一个奖励性的技能吧?”徐珪听了喜出望外,心想以后有机会得多让尉迟恭出战。

  正在高兴间,陈庆之开口笑道,朗声高喊:“刘将军,我说过此行并非为了夺你城池,只是为了收复零陵,将其收入我大汉皇帝治下,可你这二将性情急躁,不听我言擅自出马,落得大败,若此时我下令攻城,不出两个时辰零陵必破,你等不如降了吧!”

  刘度在城上亲眼目睹了一切,颤声高呼:“我儿便降了吧,若不从他他下令攻城我等就难逃一死啦!”

  刘贤听在耳中,皱眉朝陈庆之问出一个问题:“你且说说金璇之死,赵范投降之事,若我能接受,我等便愿意开城献降!”

  “呵呵,金璇残暴嗜杀,不顾部将感受,背离民心,被从事巩志射杀,部将邢道荣斩其首级;赵范被我等以利害说之,随后投降。”陈庆之没将赵范收了金子和升官的事说出来。

  刘贤听了沉思,不一会儿叹了口气:“哎!金璇这是咎由自取,赵范一向软弱,投降也在情理之中,我无话可说,这就投降了吧!”说罢就将手中的武器扔在地上,潘龙杨龄二人对视一眼,也扔掉兵器,其余士兵纷纷效仿上司,只听“乒里乓啷”的一阵声响,将士们都已扔掉兵器。

  陈庆之大笑一声,长舒一口气:“好!”

  “且慢!”刘贤这时拱手,“我等投降可以,只是将军你要答应我几个条件!”


第七十八章   凯旋而归乔迁之喜


  (求收藏!)

  “哦?请讲!”陈庆之笑呵呵地询问,直觉认为刘贤不会提出无理的条件。

  “第一,”刘贤正色道,“我等投降后,零陵太守理应由我父亲继续担当。”

  “哈哈,当然当然!”陈庆之大笑一声,爽朗的答应了。

  “最后一个条件,进城后善待百姓,不得扰民。”

  “哦?”陈庆之愣住了,不想就只有这两个条件,便是他不交代也这样做啊。

  刘贤见陈庆之发愣,疑惑道:“怎么?不能善待百姓?”

  “不不不!”陈庆之连忙摇头,嘿嘿憨笑:“本以为你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不想如此简单,便是不说我也会如此!”

  刘贤这才拱手笑道:“那好,请诸位前来城中,我理应设宴款待各位!”

  陈庆之大笑一声:“呵呵,不用了,刘将军你明是非,晓大义,定能镇守此城,保境安民,我等就不过问,回去后即可表奏天子,册封你等众人!”

  “呵呵,多谢陈将军!”刘贤拱手答谢,“那我就不挽留了,列位好走,我等前往十里送别!”

  “呵呵,走!”

  在路上,刘贤与陈庆之徐珪相谈甚欢,更是对徐珪表现出敬意,直送到城外十里处,才依依惜别。

  徐珪看着返回零陵的刘贤,不由自主地感叹:“这荆南三郡就这么平定了!”

  “呵呵,是呀,”陈庆之看着徐珪笑道:“主公,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先休整一月,再去征讨扬州刺史刘繇。”徐珪微微伸了个懒腰,这二十日来众军士都没好好休息,长途奔波,自然是疲惫不堪,此时最需要的便是温暖的床和让人心醉的美酒。

  “主公,如此也好,不过末将听说刘繇麾下有一部将,名叫太史慈,此人骁勇无比,少年英雄,不得大意啊!”自商讨平定荆南三郡时,陈庆之发现自己情报不足后,便一直关注四周诸侯的动向,因此对各路诸侯的人员分布情况了如指掌。

  “太史慈。”徐珪没表现出惊讶,他记得按照正常历史,应该是孙策与他相斗相识,可如今,一想到孙策家的惨剧,徐珪不由得心头揪了一下,转而想到高宠:不知道高宠现在如何了。

  “哎!主公,据我所知,也只有高宠将军可以力克太史慈呀!”陈庆之见徐珪陷入沉思,说道。

  “喂喂喂!你这话俺尉迟恭可不爱听了!”听到陈庆之这样说,尉迟恭一脸不乐意,第一个插嘴道。

  徐珪扭头看着很是不爽的尉迟恭,笑道:“尉迟将军,陈将军是说力克,并不是说你等不能敌。”

  即便徐珪如此解释,尉迟恭还是不怎么开心,但是眼中却闪出了兴奋的神采:“嘿嘿!太史慈!俺要与他会一会!”

  “……”

  徐珪无语,这时小三国说道:“主公,您成功占领零陵,奖励200能力点,当前拥有1300点;且增加四名本土人才:刘贤、刘度、杨龄、潘龙,当前拥有12名本土人才,按照系统规则,每招收5名本土人才就奖励300能力点和5000功勋点,当前拥有1600能力点和5648功勋点。”

  徐珪眼睛一亮:“呵呵,回去后就召唤,现在手里武将不少,但是随着地盘的逐渐扩大,统帅型人才几乎为零呀,得弄几个统帅玩玩!”

  “主公,”小三国打断了徐珪的思绪,“同时由于您招收了大量本土人才,系统为了平衡将会公开乱入进诸侯势力一人,下面提供乱入名单。”

  “好,你说吧。”徐珪静下心来,倾听这个即将出世的武将信息。

  “乱入对象,扬州刺史刘繇……”

  “我曹!”徐珪一听不仅在脑中一惊,在现实中也发出了声音。周围陈庆之等人一脸奇怪地看着徐珪,还在琢磨“我曹”是什么?

  徐珪后知后觉,感受到众将怪异的目光,轻咳一声:“咳咳……听说手里握草有利于驱寒,呵呵……呵呵呵……”徐珪脑子一抽,随口编了一句。

  “……”一干武将显然都不相信,即便几个直肠子的也知道徐珪估计是在忽悠人,但见徐珪似乎不想直说,就当耳边风让它过去吧。

  徐珪接着进入系统,埋怨道:“给谁不好给刘繇?你妹的!”

  小三国没理他:“乱入人物:南朝宋著名将领檀道济,武力:95,统帅:96,谋略:84,政治:73。”

  “檀道济……”徐珪皱眉思索,“我只记得他总结出‘三十六计’,用兵之道一流,其他还有什么事迹吗?”

  “这事迹太多了,不胜枚举,总之他是一个立功无数,勇猛兼备多智的人才。”

  “废话……不说我也知道……”徐珪没好气的回复。

  “不过主公,”小三国一句话吊起了徐珪的胃口。

  “什么事?”徐珪依旧对乱入给刘繇一事耿耿于怀,语气不善。

  “檀道济对于刘繇的为人颇有不满,但念其为主多年,不忍弃之而去。”

  “这……有点狗血。”徐珪听了感觉有点意外,“或许等刘繇被我消灭后有机会招揽他。”

  一行无话,几天后回到柴桑城。

  汉帝听闻徐珪等人凯旋而归,亲自出城迎接,设宴款待,不在话下。

  徐珪也将武陵、零陵两城的情况一一叙述,汉帝依照徐珪的意思一一封赏,并遣使相告。

  至于桂阳,外部流传的消息是赵范在前往柴桑的路中突然暴毙,实际情况则是由于杨志乃梁山好汉出身,对赵范这个贪官是痛恨之极,眼都不眨直接砍杀,桂阳太守则由徐珪指派的廖化担任,周仓协助守城。

  一切封赏完毕,汉帝疑惑道:“爱卿劳苦功高,替他人求得封赏,自己却不要吗?”

  徐珪拱手道:“陛下,末将只是平定此三个小郡,并无大作为,安敢求赏!”心里在嘀咕:什么叫封赏,无非是挂个名罢了。

  汉帝却连声说道:“不行,爱卿为我大汉尽力尽忠,朕怎么可以有功不赏?这样吧,朕便封你为镇北将军,盼你能早日剿灭董卓!”

  “多谢陛下!”既然汉帝都开口了,徐珪再拒绝也就没必要了,而且直接从平南将军跳级到镇北将军,直接略过平字辈的将军,若皇帝真有实权,简直皇恩浩荡了。

  “陈将军!”

  “末将在!”

  “此次出征数你功劳最大,朕封你为荡寇将军。”

  “多谢陛下圣恩!”

  “尉迟将军、王将军、杨将军!”

  “末将在!”尉迟恭、王彦章以及杨志齐齐出列,拱手待命。

  “你们作战有功,封你等为偏将军!”

  “谢陛下!”

  “呵呵,只要有功,朕都会封赏,列位明白了吗?”汉帝微笑着看向群臣,徐珪竟然从他眼中看到了君主的霸气,惊讶不已:他才十四岁呀!


第七十九章   蝴蝶效应


  (求收藏!)

  汉帝退朝后,徐珪找到周瑜,笑呵呵地问道:“公瑾啊,我差人送与你的制酒之法你可曾依此制造啊?”

  周瑜点头,风度翩翩地拱手微笑:“主公真是异人!竟能以此法制酒!瑜取蒸出液品尝,初时只觉辛辣刺激,咽下后有如火烧,不过片刻后便觉甘冽可口沁人心脾,香气满嘴而不外逸,真乃绝世美酒!”

  徐珪心里大笑:我写给你的是李时珍记载的蒸馏酒法,在这个只有浊酒的年代自然算是绝世美酒,但假如我带几瓶现代的茅台、五粮液过来,你们无论是谁喝上都会美得不认识家!

  看着一脸回味的周瑜,徐珪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呵呵,公瑾啊,这酒你制作了多少呀?”

  周瑜拱手,面露愧色:“主公,由于此法乃取酒糟的蒸馏物,因此极耗时间,这十天来,也就制作大概十二三瓶。”

  “好好好!够了!”周瑜本以为徐珪会失望,不想他却连声叫好。

  看着面露讶色的周瑜,徐珪解释道:“公瑾啊,这蒸出物虽然味道纯净,但却难以直接入口,正如你所言,喝下去有如火烧,若大口饮酒,还不惹出事来?依我看得稀释后方能入口,然而若用水直接勾兑,口感极差,泾渭分明,倒不如浊酒了。”

  周瑜点点头,不置可否,显然试过用水稀释。

  徐珪笑道:“公瑾啊,这柴桑城外有一处竹林茂盛,环境清幽,不妨将其作为制酒处,可以供我等大批量生产美酒。”

  周瑜不解:“主公,此言何意?为何非得寻找竹林茂盛处?”

  徐珪看着周瑜认认真真的讲解:“公瑾,只要将这馏出物置入生长的竹节中,使其吸收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风雨之洗礼,期间再有阳光曝晒两三日,且有雨水一日,一周之后,取出饮用,简直就是人间极品,便是神仙也不换啊!”

  见周瑜听得入了神,继续说道:“同时柴桑多雨,四季分明,简直就是酿酒圣地!”

  周瑜顿时万分敬服:“主公博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