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乱入 >

第199章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199章

小说: 三国之无限乱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看统帅,无一例外,都是曹性,清一色的曹性,没有夏侯,也就是说是曹操最嫡亲的直系部队,当然《三国志》记载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也统领过虎豹骑的,除此之外,再无旁姓。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根据这句话,不难体会虎豹骑恐怖的实力,“百人将”也只是其中的士兵,是虎豹骑的小卒……

  关于虎豹骑一些基本的资料也都列出来,更具体的就没了,因为对虎豹骑的记载本来就不多,甚至连战绩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一些大概的记录: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卞击破吴兰。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且没有败绩。

  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

  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虎豹骑";部队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部队,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其花费应该更为可观,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不然曹操也不会在使用他时这么谨慎。但估计其数量是要多于典韦的";虎卫军";的,因为他可以单独作为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作战,人数不会超过五六千,否则也就不会称之为精锐了。

  至于";虎豹骑";部队后来的去向,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大概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编入了曹操或其子曹丕的守卫部队也就是";近卫军";,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战争次数减少,而规模等级扩大,";虎豹骑";发挥威力的机会不多,而其花费又巨大,可能慢慢的就撤销或被别的部队合并了。

  虎豹骑的事迹就这么多,可惜的是,小白最感兴趣的虎豹骑的种类并无记载,它到底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或者是游骑兵什么呢?

  不过小白根据上述的资料,大概也可以推断出一些,首先,虎豹骑肯定不会是重骑兵,重骑兵是不可能昼夜行三百里的,其二,也不可能是轻骑兵,轻骑兵的主要任务是奔袭,昼夜三百里不达标,要知道夏侯渊带领普通军队都可以昼夜四百里,第三,虎豹骑是曹操重金打造的,战斗力强悍,战绩彪炳,应该属于精骑兵,因为虎豹骑并不是强调冲击力,而是强调耐久力和精锐性。

  评判一支部队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看战绩,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就虎豹骑的人员组成、统帅性质、人员数量、军中地位,可以知道这是一只极强的部队,而因为魏国最强,所以小白将虎豹骑排在第一,要是其他国家有更强的,就来打败虎豹骑呀!

  二、白马义从

  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来公孙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根据以上两段描述可以看出白马义从在胡虏眼中有着极强的威慑力,但是人数起初只有三千,而且和虎豹骑一样,也属于禁卫性质,不过不同的是,史书明确记载了白马义从的种类,它属于轻骑兵,主要装备刀枪和弓,所以它的机动力和射程是毋庸质疑的,在这里小白再附加一条:游骑兵,因为比起普通的轻骑兵,他们还装备了弓。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

  这只部队的统帅是严纲,好像不怎么出名,不过能担任精锐部队的主将,肯定不会是普通人,至少有点长处,白马义从对付对普通步兵毫无压力,也不畏惧重骑兵,因为很灵活,但是轻骑兵的通性就是畏惧弓弩。

  辉煌后就是坠落……

  这支部队曾经盛极一时,但也很快就坠落,在界桥之战中,白马义从碰到了它的克星,鞠义的八百先登,先登死士属于弓弩步行重甲士兵,远近皆能,且防御坚硬,不过因为先登死士偏于全能,所以要求也高,因此只有八百人。

  对白马义从战局的情况,史料有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白马义从被歼灭的罪魁祸首是公孙瓒,在那场战斗中,公孙瓒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1、见敌兵少,便认为对方弱,轻视对方战斗力;2、不会活用战术,死板的摆了个阵型就往前冲;3、很弱智的用轻骑去对弩兵正面进攻,就好比用行走的脆皮靶子迎接强弩,这直接导致了白马义从的灭亡。

  虽然白马义从下场很惨,但是他的为名至今仍在,毫不疑问,假如公孙瓒够明智,又或者公孙瓒能坚持的久一点,不那么早被袁绍灭亡,或许白马义从能有更多的辉煌事迹,综合以上,虽然白马义从被先登死士完虐,但还是将白马义从排在第二,毕竟综合实力摆在那儿。


番外篇  三国时代精锐部队排名(二)


  三、白毦兵

  史书对";白毦兵";的记述不多,仅一句,《诸葛亮集》:“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到,是指白毦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汝南人,在刘备在豫州时成为刘备属下,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都以忠勇著称,先帝帐下,这点没有明说,但白毦兵是刘备的禁卫。

  陈到,小白认为值得一提,因为《三国演义》里老罗根本没有提到他。

  蜀后主初期(223、224年左右),陈到被任命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诸葛亮在与兄诸葛谨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三国志》记载:";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的";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指的是统率挑选的白毦兵,个个都是猛将之流。征南指赵云,征西指的就是陈到,和赵云一样,都是猛将,但是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了。

  下面正式谈谈白毦兵,这支小白排在第三的部队,";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是对它的概括,这支部队在史上记载不多,总的来说,就是下面两点:一、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是蜀汉的主力部队;二、守卫蜀汉。

  其中传得最广的一个事迹就是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毦在陈到的率领下挡住了追来的十万吴军,愣是让他们无法过关,颇有种温泉关三百斯巴达的意味,或许这事迹被夸大了,但是这支部队的强悍也可见一斑,可以说是特种兵级别的部队。

  不过在陈到亡后30余年,白毦军也所剩无几,再无任何记载,而蜀汉亦走向末路。

  这支部队人数不详,综合看来也就小几千人,不过恐怖的实力摆在那儿,作为皇帝的禁卫,实力能差?不过因为没有白马义从出名,就摆在第三吧。

  四、先登死士。

  关于这支部队,记载不多,但是“先登”这两字,就说明了这支部队的地位:率先攻上城楼,“死士”说明了性质:不怕死。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这段话是对先登死士为数不多的记载,大概意思大家都能看懂,其中四个字尤为关键,“晓习羌斗”,意思是说麹义对于对付骑兵的技巧非常熟悉。

  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率领下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虽说因为两者存在克制关系,而且公孙瓒存在错误的决断,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先登死士强悍的事实。

  说说麹义这人,似乎并不出名,但是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北四庭柱”还抢眼,但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

  好了步入正题,这支部队真正的出名是在界桥之战,以八百人使几千白马义从史上除名,史书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

  从战绩上来说,这支部队比白马义从强悍,但是却排在第四,小白的理由如下:

  先登死士属于重装弩兵,配备大型盾牌和重弩,专门克制骑兵,消灭白马义从后,从此让这部队名声大震,但除此以外,基本没有别的亮点,而且最主要原因是人数太少,即便强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而且不像白毦兵有传说性质的战绩,所以列在白毦兵之后。

  最后补充说明,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的先登死士来救了袁绍,不过小白查了资料,发现并没有关于大戟士的明确记载,所以……不过本小说中还是会写到的,排名就算了。

  五、陷阵营

  “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支部队的统领是高顺,又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大将,史书记载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

  他麾下的“陷阵营”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值得一提的是,陈寿大神的《三国志》从简,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另有记载“每战必克”,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说明值得重视,而且从描述来看,只要打就会赢,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说明陷阵营是重装部兵,并没有提及马。

  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可惜吕布没有帅才,没有充分发挥这支部队的作用,而这支部队,在吕布高顺被曹操处决后,就再无音讯,或许是被灭了,或许是被改编了,毕竟只有700人,因为其“每战必克”,小白排在第五,毕竟人太少了。

  六、西凉铁骑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西凉铁骑,也就是马超率领的精锐重骑兵,周遭铁甲,防御强悍。

  马超的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