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闲王 >

第457章

北宋闲王-第457章

小说: 北宋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几天没吃饭,我只是午饭没有吃而已。”呼延言却是笑着开口道,他知道呼延庆肯定被自己的样子给吓住了,不过经历之前的事情后,他就发誓绝对不再浪费一粒粮食,所以每次吃饭都必须吃的一干二净。

“可是你……”呼延庆却还是有些不明白,却又不知道该怎么问。

不过这时呼延言则是叹了口气解释道:“庆哥儿,你们河间府这里的旱情并不怎么严重,可是我任职的县城却是赤地千里,县中的百姓几乎是颗粒无收,为了赈济百姓,我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了,家里的妻儿跟着我喝了几个月的稀粥,也多亏了越王殿下从南方运来的粮食,才让我治下的百姓不至于饿死啊!”

听到呼延言提到之前的那场大旱灾,呼延庆也终于明白自己这位堂兄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当下也不禁感到有些唏嘘,不过这时呼延言却忽然神色一变道:“庆哥儿,为兄我这次特意前来,是有一件天大的事情相告,至于如何处理就看你的意见了!”

第六百六十六章吕惠卿乱政

呼延言在呼延庆这里住了两天,期间两兄弟聊了许多的事情,等到走的时候呼延庆送给呼延言很多东西,其中很多都是从河间府采购的各种食物,因为呼延言管理的那个县遭遇的旱灾太过严重,呼延言又把家底全都拿出来赈灾,结果导致全家只能喝稀粥,呼延庆心疼自己的几个侄子侄女,所以才买了许多的吃食用具,对此呼延言也不客气,雇了辆马车全都拉了回去。

不过送走了呼延言后,呼延庆却忽然闭门苦思,甚至还史无前例的缺席了平时的操练,这让河间府的河北军营也都是大为震动,军中的将士都在私下里议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幸好呼延庆平时军纪极严,所以就算他不理事,军中的操练等依然照常进行。

其实也不怪呼延庆闭门不出,而是呼延言这次前来告诉了他一件天大的事情,朝廷那边竟然准备向辽国动兵,虽然这件事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是据呼延言说,朝中已经有几位重要的大臣在向皇帝陛下奏请这件事了,若是赵顼点头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恐怕大宋就会调集军队进攻辽国,而呼延庆他们这些河北军正是为了攻打辽国而准备的。

攻打辽国夺回燕云之地一直是呼延家族的祖训,呼延庆来到河北军就是为这件事做准备,现在朝廷准备攻打辽国,按照呼延庆应该十分高兴才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呼延庆从堂兄那里知道这件事后,非但没有高兴,反而一连几天愁的睡不着觉。

呼延庆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是军校第一届学员中最出色的学生,杨文广都夸他是大宋难得的帅才,帅与将可完全不一样,身为统帅不但要懂得领兵打仗,同时更要懂得天时、地利与人和,所以呼延庆也一直关注着大宋与辽国各方面的动静,寻找着攻打辽国的战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没有人比呼延庆更清楚,现在远不是大宋攻打辽国的良机,首先大宋内部的不稳定,经过变法之后,不但朝堂上的新旧党争愈演愈烈,民间的百姓也因新法变得人心惶惶,再加上之前那场席卷大宋的旱灾,更让大宋的国力衰退,所以对于大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绝对不能擅自兴兵!

除了大宋内部的原因,另外辽国这几年在耶律俊的带领下,国力恢复的很快,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内乱之前的状态,但也不是好惹的,以呼延庆的估计,就算他们重建的河北军全部动用,恐怕也很难打下燕云,更说打到辽国的上京了。

可以说现在大宋若是攻打辽国的话,天时地利人和几乎一样不占,哪怕大宋军队拥有火器,但是辽国那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火器是否能够像对西夏那样发挥奇效还不一定,万一辽国找到克制火器的办法,那么大宋将失去唯一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宋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所以呼延庆在听到朝廷准备攻打辽国时,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焦急与惊恐,万一朝廷真的对辽国动手,他们这些将士的生死还是小事,万一因此而引得辽国反攻大宋,到时说不定会引起灭国之危。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所以呼延庆才会辗转反侧的睡不着,最后他实在忍不住给赵颜写了封信,希望赵颜可以劝说一下赵顼,千万不可擅启战端,否则只会给大宋带来无尽的灾难。

赵颜其实比呼延庆更早得到朝廷那边有人劝说赵顼对辽国对手的消息,刚开始他并不怎么在意,因为他觉得以赵顼的英明,肯定不会在这种时候听信这种鬼话,可是随着后续消息的传来,他却有些不淡定了,对赵顼的信心也开始减弱,开始真正担心起来。

说起来进攻辽国这样的蠢事依然还是和新旧两党的党争有关,而且这件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背叛王安石的品惠卿,自从王安石恢复了相位之后,对于吕惠卿这个背叛自己的人,王安石也极尽打压,甚至将他手中的权力剥夺了大半,现在朝中的人都在等着看吕惠卿的笑话,甚至有人断言,吕惠卿很可能会被贬到新占领的占城那边去,那里可是比琼州还要遥远的地方,若是吕惠卿去了那里,恐怕一辈子都别想回来了。

不过吕惠卿也不是个束手就擒之辈,眼看着王安石一点点夺走自己手中的权力,使得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吕惠卿也是急红了眼,他是个极其擅长揣摩别人心思的人,在朝堂上这几年,他把赵顼的心思揣摩的十分通透,知道赵顼最大的理想抱负是什么,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赵顼上书提议攻打辽国。

吕惠卿十分聪明,他知道赵顼不是昏君,也知道以现在大宋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利于动兵的,但是他却从另一面劝说赵顼,那就是因为变法的事,导致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对朝廷也颇有微辞,所以现在不如兴兵攻打辽国,第一是可以转移天下百姓的注意力,第二则是可以收复燕云,完成大宋历代皇帝都无法完成的伟业,第三则是借此威慑天下百姓,增强朝廷的威信。

赵顼刚听到吕惠卿建议这时对辽国兴兵时,也感觉他是在胡闹,但是等到吕惠卿列举出的三个理由,赵颜却有些犹豫了,因为他之所以铁了心的变法图强,主要就是想借此增强大宋的实力,从而收复燕云,甚至是灭掉辽国,做一个像唐太宗那样的雄主,只是现在变法失败,对他也造成不小的打击,所以赵顼也想给自己增加一些信心,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

也正是赵顼内心深处的这种想法,再加上吕惠卿表面上列举出的那些所谓的好处,使得赵顼对攻打辽国的提议十分动心,甚至还特意召集了群臣议事,不过这次新旧两党的主要人物却意外的意见统一,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都是坚决反对攻打辽国,哪怕王安石十分执拗的认为变法并没有失败,但也不得不承认大宋现在因变法而元气大伤,实在不是动兵的时候。

赵颜在得知赵顼对攻打辽国的提议动心后,也是吓了一跳,紧接着就收到了不少人送来的书信,都是请求他劝说赵顼千万不可冲动,呼延平的书信就是其中的一封,因为他们都知道整个大宋也只有赵颜出面,才有可能改变赵顼的想法。

其实就算这些人不说,赵颜也不会让赵顼在这个时候攻打辽国,所以他立刻给赵顼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向他分析了大宋现在的情况,以及若是战败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在书信最后赵颜更是言辞恳切的劝说赵顼不要冲动,就算变法失败,也并不意味着大宋没有革除国内弊端的办法,而且赵顼现在又正值壮年,有的是时间找到解决的办法。

赵颜的书信飞速的送到赵顼手中,司马光与王安石两人也都在等着赵颜的这封信,事实上他们两人是第一批给赵颜写信,请他劝说赵顼的人,现在终于等到赵颜的书信,他们也立刻进宫劝说赵顼,并且参奏吕惠卿惑乱主上,当诛!

赵顼接到赵颜劝说的书信后,攻打辽国的心思也有些动摇,再加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同前来劝解,这让他感受到朝堂上的巨大阻力,最后终于还是收起了攻打辽国的心思,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并没有听从王安石和司马光奏请惩治吕惠卿的提议,而是依然任命吕惠卿为参政知事一职,做为丞相的副手担任要职,这说明他对攻打辽国并没有死心。

“唉,大哥还真是不死心啊,这下可怎么办?”书房里赵颜拿着赵顼的回信,虽然信上赵顼说他已经放弃了攻打辽国的想法,但是赵颜却从字里行间看出赵顼并不甘心,说不定等到日后大宋情况好转一点,他就会旧事重提,吕惠卿没有被清算就是明证之一。

“陛下的确有些心急了,以咱们大宋的情况,最好是在几年内都不要对辽国这样的强敌出手,否则危险实在太大了!”这时坐在房间里的徐元也开口道,他前段时间刚从吕宋回来,与大宋结盟的那两个土国收到武器后,立刻对留克王国展开进攻,经过将近一年的交战,现在留克王国只剩下国都还没有被攻克,但却已经被两国的大军包围,灭亡之日不远了,徐元呆在吕宋也没什么事,于是就回来了。

“不行,咱们不能这么干等着!”赵颜这时忽然站起来道,以他对赵顼的了解,只要他执拗的性子一上来,无论是遇到再大的阻力也要去做,比如之前的变法,以及现在这次攻打辽国的事,赵顼肯定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所以他必须做一些准备,到时万一大宋战败,他也绝对不能让辽国顺势南侵!

第六百六十七章扩张水师

“杀杀杀~”广州港一侧的水师大营中,一队水师士卒正在紧张的操练,手中的长刀在教官的号令下一次次劈下,若是有人不认真,旁边的教官立刻就会劈头盖脸的一顿鞭子,无论是什么时候,士兵都是被打出来的。

徐元陪着赵颜来到这片军营,一边走一边向他介绍道:“三弟,这里是今年的新兵营,一共招收了三万人,现在全都在这里进行陆上操练,等到操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他们上船进行水战操练。”

“才三万人,是不是有点少啊?”赵颜听到这里皱起眉头道,之前大宋水师加在一起共有十万人,只是这十万水师有强有弱,赵颜来到沿海后大力整顿,淘汰了一批老弱,结果只剩下八万人左右,可是现在随着吕宋和占城等地的占领,使得赵颜感觉手中的兵力薄弱,于是就奏请赵顼扩张水师,对此赵顼也同意了。

听到赵颜竟然嫌三万人太少,徐元却不由得苦笑一声道:“三弟你就知足吧,现在招兵可不容易,一般人只要有其它的办法,谁也不会选择吃兵粮,再加上我们对水师士卒的要求较高,所以现在能够招满三万人已经十分不错了。”

赵颜听到徐元的话也不禁沉默了起来,大宋武将的地位低下,军中的士卒更是不被人尊重,好男不当兵正是从这个年代传下去的,虽然这些年他一直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但这种社会共识一旦形成,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于是就造成现在这种招兵困难的情况。

“我大宋人口上亿,难道连几万士卒都招不到吗?”赵颜这时还是有些不甘心的道,按说他整顿水师之后,已经提高了水师的待遇,平时不但有丰厚的军饷,另外外出作战还可以从战利品中拿到分成,再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收入,水师将士的收入绝对不算低了,事实上大宋虽然鄙视武职,但是武将的俸禄却一直比文官要高,禁军的待遇更是不错,水师也属于禁军一死,现在赵颜又提高了水师的待遇,在他看来应该很有吸引力才是。

“三弟有所不知,我大宋的禁军一向都是在北人中招募,相比南人而言,北人高大有力,占据天然的优势,但是水师不同于陆军,所谓北人骑马,南人乘船,所以水师一向都只在南人中招募,可是你也知道,南人的数量较少,而且这里气候火热土地肥沃,一般不会像北方那样发生太大的灾害,大部分百姓也不用怕饿肚子,而只有口饭吃,很多人都不愿意冒险来吃这口兵粮。”徐元这时叹了口气道。

北宋时期的南方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北方也依然是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这一点光是从人口上就能看出来,据赵颜所知,北方的人口数量占了整个大宋的三分之二以上,而面积比大宋北方领土还要大的南方却只占三分之一不到,所以徐元说南方人口少不好招兵也很正常。

赵颜听到这里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开口道:“既然南方招不到人,那就去北方沿海,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北方也有渔民,而且我听说因为前段时间的旱灾,北方有些地方受灾严重,哪怕是有赈灾的粮食,还是有不少人生活困难,所以咱们若是去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