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闲王 >

第382章

北宋闲王-第382章

小说: 北宋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儿臣也认为临川先生的话十分有道理,国内的种种弊端已经凸显出来,若是再不变法,恐怕真的会危及江山社稷啊!”就在大殿上的气氛陷入沉闷之时,忽然赵顼站出来郑重的开口道。

第五百五十六章赵顼的支持

赵顼的话一出口,立刻引得大殿上的气氛一变,韩琦与欧阳修等人都是目光复杂的看了看赵顼,以及站在面前的王安石,对于这段时间王安石和赵顼的交往,自然瞒不过他们的耳目,现在赵顼竟然公开支持王安石的变法,这其中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赵颜刚才看到赵顼站出来,立刻就知道要糟,可惜这时候他想拦都没办法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顼表态支持变法,结果上面的赵曙听到儿子的话后,却是脸色一沉,他自然也知道赵顼和王安石交往的事情,只是没想到赵顼竟然会公开支持变法,要知道赵顼可是大宋的太子,他的态度可是十分的重要,甚至连他也无法忽略。

“变法之事牵扯太大,顼儿你还太过年轻,所以这件还是从长计议,今日就暂且说到这里吧!”赵曙说到最后时向身边的内侍使了个眼色,然后这个内侍立刻会意,站出来打开一道圣旨宣读起来,根本不给赵顼再开口的机会。

赵颜看到这里也是松了口气,然后认真的听着那个内侍宣读的内容,其实这道圣旨就是对王安石的任命,前面全都是对王安石的夸奖,最后这才宣布任命王安石为翰林学士,这是一个清贵官,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陪侍皇帝出巡等等,虽然十分显贵,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往往都是由一些文名卓著的人担任。

听到对王安石的这个任命,赵颜则松了口气,因为这表示赵曙并没有打算立刻就重用王安石,甚至经过今天这件事,恐怕王安石就只能呆在这个清贵的官位上了。至于赵顼则露出一种无奈和惋惜的表情,看样子他对这个任命并不赞同,至于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则是表情各异,毕竟他们这些人对于变法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打算。

宣布完对任命之后,王安石脸上倒是不动声色,估计他对这个结果也早有心理准备,当下跪下谢恩,对这个任命好像没有任何的抵触,本来按照一般的程序,接受任命的王安石还会被赵曙说一些勉励的话,只是赵曙今天显然没这个心情,等到王安石谢恩完毕,立刻就让他退了下去,另外韩琦等人也同样退了出去,整个大殿就只剩下赵曙他们父子三人。

“父皇……”

赵顼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可是赵曙这时却是脸色阴沉的打断他道:“顼儿,今天你也太鲁莽了,变法之事牵扯重大,哪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

赵曙的语气有些重,若是换在平时,赵顼恐怕不敢再说什么,不过赵顼对于变法却好像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这点倒是和他在自己婚事上的执着差不多,因此只见他抬起头坚持道:“父皇,变法之事的确是关系重大,但是大宋内部的积弊却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早一天变法,就能早一天消除这些积弊,使得大宋更加的富强,所以儿臣才会支持王安石的变法!”

“胡闹!”赵顼的话音刚落,赵曙却是十分恼火的斥道,“大宋内部的积弊的确有些严重,但也没有严重到非变法不可的地步,肯定还有其它的办法化解,可若是进行变法的话,先不说能否消除这些积弊,光是变法所带来的影响,就足以动摇大宋的国运,所以变法虽然说的好听,但其实是拿大宋的国运来赌,我们身为皇族,根本冒不起这个风险!”

听到赵曙的话,赵颜心中也不禁升起一种明悟,没想到赵曙对于变法的认识竟然如此深刻,难怪历史上的那么多的王朝明知道自己内部矛盾重重,但却很少有人敢大刀阔斧的改革,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大规模变法也只有商鞅成功了,当时的秦国还只是一个不大的小国,等到中原统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进行这种革命性的变法,直到王安石的出现,可惜这次的变法却以失败而告终。

“可是父皇,我大宋内部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若是不进行变法的话,儿臣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可以解决的办法!”赵顼这时也再次坚定的开口道,他对于变法的决心也十分的坚定,而且也认定了只有变法才能消除大宋内部的各种积弊。

看到赵顼仍然如此顽固,赵曙也不禁有些气恼,不过他也知道,赵顼之所以有这种想法,那是因为他太过年轻,身上有股年轻人的冲劲,而且也敢于冒险,但是他却不同,以他的年纪,早就知道冒险虽然可能得到巨大的回报,但也同样可能把自己输的一无所有,特别是这件事还关系到大宋的江山社稷,这也让赵曙更加的不敢冒险。

赵顼看到赵曙没有立刻开口,还以为自己的话起到了效果,当下刚想再说什么,不过这时赵颜却是看出了赵曙的怒火,当下急忙抢在他前面道:“大哥,你怎么还不明白父皇的意思,变法对于我们来说,是要赌上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但是对于那些士大夫来说,却不过是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一次实验,哪怕实验失败了,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对于我们皇族来说,却是事关生死啊!”

赵颜的话当然有些危言耸听,甚至还故意把皇族与士大夫阶层对立起来,以此来增加话中的说服力,虽然这些话可能经不起推敲,但却能给人十分大的震动,至少赵顼听到这些话也是一愣,然后露出沉思的表情,看来他也终于开始考虑起变法这件事的得失了。

赵曙听到赵颜的这些话也不禁露出赞赏的表情,当下再次对赵顼开口道:“顼儿,你三弟说的不错,变法可不仅仅关系到天下万民,同样也关系到我们皇族的生死,所以若非逼不得已,绝对不能轻易变法!”

“父皇……”赵顼听到这里也有些动摇,开口本想说些什么,但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脸上也露出踌躇的表情,不过这也让赵曙心中一沉,看来王安石对他的影响还真是不小,同时这也让赵曙暗自后悔,早知道如此的话,他恐怕永远都不会征召王安石入京。

赵颜看到赵顼已经有些动摇,只是他和赵曙再想劝说也没什么话可说了,毕竟该说的也全都说了,而且现在的气氛也有些沉重,因此他当下开口道:“大哥,变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想明白的,这件事暂且放在一边,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来找父皇来商量就是了。”

“不错,顼儿你不要被变法那些美好的描述给迷惑了,变法之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是极其险恶,为父也没有把握推行变法成功,再加上现在大宋的情况已经在向好的一面发展,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冒险变法。”赵曙这时也终于平静下来,当下心平气和的再次开口道。

“父皇所言极是,与其冒险推行变法,不如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对大宋进行改变,虽然耗费一些时间与精力,但总比使用变法这种暴烈的手段要安稳的多!”赵颜当下与赵曙一唱一和的道。

“我明白了,多谢父皇的点醒!”赵顼当下低着头开口道,只是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目光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似乎对于变法依然有着自己的想法,只可惜赵曙和赵颜并没有发现。

“顼儿,你能明白就好,再过几天就是你大婚的日子了,你也要好好的准备一下,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这件事上,至于其它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赵曙看到赵顼好像真的醒悟了,当下也十分高兴的道。

“这倒是件大喜事,现在京城都已经传遍了,说来大哥的年纪也的确不小了,父皇恐怕也早就等着抱孙子了!”赵颜这时也是十分高兴的道,虽然以前觉得赵顼的婚事是件麻烦事,不过现在马上就要举行婚礼了,这让赵颜也感觉像是解脱了似的,同时也为赵顼感到高兴。

“哈哈,我这才刚刚准备成婚,不过三弟你的王妃可是马上就要生产了,而且听说还是个男孩,所以你可是比我快多了。”赵顼听到赵颜的话也不禁开口调笑道,另外他想到赵颜为了自己的婚事跑前跑后,甚至连西夏都去了一趟,这也让他感到心中一暖。

“对了,说起我和颖儿的孩子,还有一件事要求父皇!”赵颜这时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当下向赵曙行了一礼道。

“哦?什么事情?”赵曙这时也十分感兴趣的问道,与两个儿子说起家事,总让他感到一种难得的温馨与亲情。

“嘿嘿,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颖儿坚信她怀的是个男孩,所以让我事先定下个名字,只是我觉得这个名字还是由父皇来取比较好,所以想父皇赐名!”赵颜笑嘻嘻的开口道,他自己想不到好名字没关系,反正还有赵曙这个长辈呢。

赵曙一听赵颜让他给孩子取名字,当下也是眼睛一亮,这可是一个长辈最喜欢做的事情,因此立刻就答应下来,并且很快就想出几个备选的名字让赵颜挑选,结果最后连赵顼也参与进来,一时间父子三人讨论的热火朝天,甚至比刚才的变法讨论还要激烈。

不过也就在王安石觐见后不见,他的那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的内容就流传了出去,另外还有朝廷对王安石的任命,以及王安石对变法的主张等等,这也立刻在整个大宋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五百五十七章危险的学生运动

“郡王,陛下真的拒绝了临川先生变法的建议了吗?”汴河岸边的柳树下,苏轼一手持着钓竿向赵颜询问道,虽然他今天名义上来找赵颜钓鱼,但整个人的心思却根本没在钓鱼上。

“没错,这件事不都已经传遍京城了吗?”赵颜忽然一提钓竿,把一条半尺长的鲤鱼钓出水面,然后一边笑呵呵的把鱼从鱼钩上摘下来,一边回答苏轼的话道。距离王安石觐见赵曙已经过去两天的时间了,外面对于王安石建议变法,却又被赵曙拒绝的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所以对于今天苏轼来找自己打听这件事,赵颜也并不感到意外。

“外面的传言真假难辨,我虽然听到了一些,但也并不敢肯定,所以才跑来郡王这里打探消息了。”苏轼倒是没有任何避讳,十分坦白的承认了自己的目的。

“呵呵,其实外面的传言虽然有些失实,但大部分还算是正确,比如临川先生的确向父皇提出变法图强一事,但父皇却认为变法实在太过冒险,所以就拒绝了。”赵颜十分悠闲的把鱼饵挂上去,然后一甩手把鱼钩再次扔进水里,等候着鱼儿上钩。

“可是我还听说太子殿下对变法十分的支持,甚至还当着陛下的面表示支持变法,这件事也是真的吗?”苏轼当下再次焦急的问道,他似乎对这件事也是异乎寻常的关心。

听到苏轼问起赵顼对变法的态度,赵颜终于无法再悠闲的钓鱼了,只见叹了口气把手中的鱼竿放下,然后扭头看了苏轼一眼道:“子瞻兄,在我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下,你觉得临川先生的变法真的可行吗?”

“这个……”苏轼听到赵颜忽然问起这个问题,脸上也不禁露出犹豫的表情,不过最后他还是一咬牙道,“郡王虽然外界一致认为只有启用临川先生变法,才有可能消除大宋的积弊,不过我看来,贸然启动变法实在有些冒险,至少在我看来,现在大宋还没有非变法不可的时候,所以最好是能够缓缓图之,从小处着手,在不知不觉之中消除大宋的积弊。”

“咦?”赵颜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看了苏轼一眼,在原来的历史上,苏轼本来也是坚定的变法派,只不过后来亲眼看到变法给底层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后,心中也有了一些动摇,于是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寒暑论》,介于变法与守旧派之间,希望可以缓和两派的矛盾,当然主要还是改变变法派的激进态度。

可惜以王安石的性格,不是他的朋友就是他的敌人,苏轼也因此受到打压,为他自请出京,可就算是这样,也依然没能逃过变法派的报复,结果最后乌台诗案爆发,导致他在牢里住了一百多天,最后几乎被杀,幸好大宋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这才使得苏轼侥幸逃过一劫。经过这件事后,苏轼这才完全改变了对变法的态度,只不过赵颜没想到现在苏轼竟然提前改变了对变法的态度,这倒是让人出乎意料之外。

“郡王您是不是觉得我的想法有些守旧?”看到赵颜听到自己的话并没有开口,而是用一种莫名的目光看着自己,这让苏轼也不禁苦笑一声道。

“哈哈,子瞻误会了,其实我只是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你对变法的态度其实倒是和我差不多,我也同样认为现在实行变法未免有些太冒险了。”赵颜这时忽然大笑着开口道,先是有沈括,现在又有苏轼,虽然他们的意见并不是读书人中的主流,但他们却是读书人中的精英,所以赵颜从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