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闲王 >

第155章

北宋闲王-第155章

小说: 北宋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殿下涉险啊!”

“这个……”赵颜其实也很想劝赵顼放弃这次的计划,不过他也知道,现在大宋正在积蓄力量,为的就是改变原来在军事上的弱势,而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第一个就要灭掉西夏,可是辽国却绝对不会坐视西夏被大宋灭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辽国自顾不暇,眼前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若是能够借耶律重元谋反这件事让辽国元气大伤,到时大宋再攻打西夏时,也就不必担心辽国在一旁捣乱了。

另外最重要的是,赵颜之前给赵曙献上玉米和地瓜,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也就是说,明年大宋将增收一批数额巨大的粮食,另外赵颜还为军器监发明了几种新式武器,特别是火药武器的应用,肯定可以增强大宋军队的攻击力,如此一来,明年大宋就可以对辽国发动一次国战,到时辽国肯定还没能从耶律重元父子的叛乱中恢复过来,根本顾不上大宋与西夏的战争。

可以说这些事一环套着一环,而连接这些事情的关键,就是耶律重元父子二人的叛乱,特别是这场叛乱能够为辽国带来多大的损失?若是损失太小,明年辽国肯定会插手大宋与西夏的战争,对此赵顼也十分清楚,所以他才不惜以身犯险,要将这场叛乱挑拨的更大一些。

想到上面这些,赵颜也不想让自已以前的心血白费,最后他也露出一种坚定的表情道:“老黄,你应该我们更清楚这场叛乱对我大宋的意义,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是错过这次机会,我们大宋想要摆脱军事上的弱势,就要面对辽国和西夏这两个强敌的共同打压,所以现在若是能够让辽国自顾不暇,对我大宋来简直无异于多了百万雄兵。”

“可是……”黄五德看到连赵颜竟然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当下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其实他也明白赵顼和赵颜的想法,只是一想到万一两位皇子在叛乱中遇险,那他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看到黄五德也无话可说,赵顼当下哈哈一笑道:“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到时我们依然去参加耶律洪基的大寿,当然为了咱们自已的安全,也要多做一些准备,说起来虽然这次我们有些冒险,不过既然事先知道了耶律重元父子要叛乱,到时随机应变,再加上事先做好的准备,咱们所冒的危险也就小多了。”

听到赵顼的话,赵颜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另外他还有两个最大的依仗,第一个就是他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耶律重元父子二人并没有政变成功,虽然现在的历史已经被他改变的面目全非,但历史的惯性依然巨大,想要改变一国的命运,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另外哪怕是耶律重元父子二人真的政变成功,并且杀死了耶律洪基,到时赵颜还有最后一个依仗,那就是他事先拜托曹佾那帮道士准备的救命之物,虽然这东西的风险很大,但若是真到了生死关头,却可以用来救命,只要暂时逃脱了耶律重元父子二人的魔爪,那么接下来他们就有可能逃回大宋。

想到上面的两个依仗,赵颜总算感觉心安了一些,接下来他又与赵顼、黄五德讨论了一下耶律重元父子二人发动政变时,自已这边需要的做的准备,以及事情发生变化时做的一些应变等等,直到把可能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后,三人这才终于松了口气。

几天之后,也就是张仁先下葬的日子,不知什么原因,张孝杰对儿子的葬礼举办的十分仓促,这让整个上京城都是议论纷纷,而在参加张仁先葬礼的那天,所有人都发现一件十分奇怪的事。

第二百二十三章脱身的机会

张仁先出殡这天,张府之内一片缟素,张孝杰更是不顾身份的痛哭流涕,府中的下人也都面带悲戚之色,前来参加葬礼的宾客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也个个面带悲容,赵颜和赵顼站在人群中,也同样像模像样的流了两滴眼泪。

本来今天也是耶律洪基离开上京去太子山行宫的日子,但因为张仁先的葬礼,于是特意的推迟了一天,由此可见耶律洪基对张孝杰父子的重视,也正是因为如此,赵颜和赵顼才有时间前来参加张仁先的葬礼。

按照习俗,去世的人一般都会在家中停尸七天,然后才会下葬,但是张仁先的尸体却仅仅在公主府停留了三天,然后就被送到张府,直到在张府又停留了四天,凑够了七天之数,然后立刻下葬,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十分的仓促。

赵颜亲眼看着张仁先入殓,这时的他静静的躺在棺木里,显得十分的安宁,最后棺木被完全钉死,然后在家属们的哭声中抬出去下葬,前面扛幡的是个五岁的小男孩,据说是张仁先与一个丫鬟生下的庶子,本来是没有资格为他扛幡的,但因为张仁先没有其它的儿子,所以最后只能把这个孩子立为嫡子。

眼看着送葬的队伍渐行渐远,赵颜和赵顼这才回到马车上,不过这时赵颜满脸疑惑的问道:“大哥你发现没有,张仁先的那位妻子郑国公主竟然没有参加他的葬礼?”

“何止是郑国公主,连张仁先的那位弟弟张义先也同样没有参加,看来张仁先的死因十分耐人寻味啊!”赵顼这时也是笑呵呵的说道。

“确实如此,难不成真的像是外界传言的那样,是因为张义先想要对郑国公主不轨,结果把张仁先给活活的气死了,同时郑国公主一气之下不再承认自已是张家的儿媳妇?”赵颜这时也摸着下巴自语道。

在张仁先去世的第二天,上京城就开始流传着张义先对郑国公主动手动脚,结果把张仁先活活的气死,最后郑国公主提剑为夫报仇的事,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最先从哪进而传出来的,然后在一些闲人传播下,很快就传遍了东京城,这使得张孝杰的府上再次成为议论的焦点,今天张义先和郑国公主都没有出现在葬礼上,也从侧面上印证了这个传言。

不过张仁先既然已经死了,赵顼和赵颜也就懒得再关心张家的事,驱车就回到了驿站做准备,毕竟明天就要随同耶律洪基一起去太子山了,到时耶律洪基的寿宴也会在那里举行,而且根据赵颜他们的猜测,耶律重元父子也同样很可能会在寿宴举行时发动政变,所以为了自已的安全,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回到了驿站之后,赵颜和赵顼立刻分头准备。赵顼去安排使团的护卫人手,说起来这次随赵颜他们使团来的护卫一共一千人,而且都是军中的精锐,战斗力相当的不俗,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次去太子山赵顼不可能把这些护卫全都带过去,毕竟那里是耶律洪基的行宫,肯定不允许别的军队进入,所以赵顼他们最多带上五十人的护卫。

对于这种情况,赵顼和赵颜也早就知道了,所以这五十人的护卫都是赵顼亲自挑选的,其中为首的就是武艺惊人的周侗,剩下的人都是由周侗帮着赵顼挑选的,这五十人不仅要看重个人能力,同时也要能够做到整体配合,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就算是真的遇到了耶律重元的叛军,也要能够为赵顼和赵颜争取逃走的时间。

相比之下,赵颜却是独自去了驿馆后面的院子,这里停放着使团带来的马车,马车上大都是给耶律洪基准备的寿礼,不过对于这些礼物,赵颜却是不屑一顾,进到院子后立刻来到其中两辆被黑布盖着的马车旁,然后他亲自登上马车检查了几遍,直到没有发现任何差错后,这才满意的跳下车。

马车上正是他让曹佾帮他准备的救命之物,明天将和这些礼物一起送到行宫,不过这东西并不是送给耶律洪基的,而是要放在赵颜和赵顼住的地方,只不过这东西虽然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却有极大的风险,所以不到生死关头,赵颜是绝对不会动用它们的。

一晚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一早,整个上京城的贵族与官员都早早的起床,然后或骑马或乘车来到上京城的南门外,片刻之后,耶律洪基带领的庞大车队也从皇宫中驶出,然后在城门外与贵族们会合后,一路向南而行,经过将近一天的行程,最后终于到达滦河的太子山下。

辽国的滦河并不是指后世位于河北的那条河,而是上京城南边的一条河流,这条河从西向东流经上京城,最后汇入辽河进入大海,可以说是辽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按照辽国的习俗,皇帝四季之时居住在不同的行宫,而滦河太子山下就有一座夏季行宫,耶律洪基的寿宴也就在这座行宫中举行。

这次为了给耶律洪基祝寿,整个辽国的上层贵族几乎全都来了,除了那些在远处任职,实在无法回来的人,不过这些人也都让人带来了贵重的寿礼,所以整个滦河行宫一时间人喊马嘶,立刻变得热闹非凡。

赵顼和赵颜等宋国使节被分配到行宫南边的一片宫殿居住,这里是专门的使节居住区,除了大宋的使节外,还有大理、西夏等国的使节也住在这里,比如刚才在入住这里时,赵颜就第一次见到两个西夏使节,不过对方看向他的目光却十分不友好,赵颜自然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反正西夏人在他眼中本来就是一帮强盗,只要这次能够让辽国元气大伤,那么大宋就有机会在两年内灭掉西夏。

坐了一天的马车,赵颜和赵顼也都有些累了,不过他们来到住处却没有休息,而是坐着等苏轼回来,想要为耶律洪基祝寿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再加上时间紧迫,所以苏轼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而是被辽国的礼部官员带去参观寿宴举办的场地,到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些都需要听从对方的安排,毕竟客随主便。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苏轼兴冲冲的闯进来,看到赵顼和赵颜时,立刻一脸神秘的道:“两位殿下你们猜猜我今天见到谁了?”

“子瞻兄你就不要打哑谜了,你到底又遇到了哪位贵妇人?”赵颜笑着开口道,苏轼虽然也是副使,但他并不知道赵颜他们的计划,倒不是不信任他,而是苏轼这段时间在辽国也是声名大振,经常接到许多的宴请,特别是辽国的贵妇,对于他这位大才子更是十分欢迎,再加上他每次参加宴会都会喝的大醉,所以赵顼担心他酒后失言,这才对他保密,事实上整个使团中也只有赵顼、赵颜和黄五德三个人知道耶律重元要造反的事。

“嘿嘿,郡王您绝对猜不到,今天我竟然见到了那位刚刚死了丈夫的郑国公主,而且对方身上也没有戴孝,由此可知外界关于她的传言很可能是真的,郑国公主与张仁先的夫妻关系很可能已经解除了。”苏轼这时一脸八卦的道。

听到这里,赵顼和赵颜却是无奈的对视一眼,他们心中装着耶律重元造反这件事,哪里还有心思理会郑国公主与张仁先之间的八卦?

苏轼这时也发现赵顼和赵颜对自已的话题不感兴趣,这让他也有些尴尬,为了缓解这种气氛,于是赵颜笑着开口道:“子瞻兄,刚才你去参观寿宴举行的场地了,对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听到赵颜的问话,苏轼这才松了口气,当下笑着开口道:“郡王不必担心,这次的寿宴还和往年一样,先是百官朝贺,然后咱们各国的使节依次上前献上寿礼,和咱们大宋的礼节基本没什么区别,本来我还担心辽国会把西夏排在我们大宋的前面,不过这次辽国皇帝却对两位殿下十分重视,咱们大宋排在第一个向辽国皇帝献上寿礼。”

献礼的次序看似好像不重要,但其实却是礼节的一部分,一般都是按照国力来排的,比如赵曙生日时,第一个献礼的肯定是辽国的使节,换成辽国的皇帝做寿,以前第一个献礼的自然也是大宋,但是自从西夏崛起后,曾经有几次辽国都把西夏排在大宋的前面,结果引起大宋使节的不满,甚至严重一些可能还会引起两国的邦交恶化。

接下来赵顼和赵颜又听苏轼讲解了一下寿宴那天的安排,其它的倒也没什么,不过当赵颜听到耶律洪基的寿宴竟然要一连开三天,除了第一天需要他们给耶律洪基献上礼物外,剩下的两天基本就是吃喝玩乐,甚至可能不会见到耶律洪基,这让他心中忽然一动,也许自已和赵顼可以借这个机会脱身?

第二百二十四章请耶律思吃鱼

太子山脚下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茂盛的草丛和低矮的灌木把这片平原完全的覆盖起来,草丛和灌木丛中生活着兔子、鹿、野猪等各种野物,彼此之间即竞争又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不过今天这些动物们的天敌来了。

只见本来平静的草原上忽然出现一条黑线,紧接着急促的马蹄传来,无数骑士从远处疾速冲来,嘴里发出怪异的呼喝声,把那些草丛里的猎物吓的惊惶失措,最后只能夺路而逃,可惜它们大部分的逃跑路线都已经被封死,最后只能逃到猎手们设下的包围圈中。

等到大部分的猎物都被赶到一个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早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